《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京师大学堂给予了充分的资源和研究费用,他们的研究继续快速地推进。

    十一月初九,赵余声注册了自己关于留声机的专利。

    同一天,煌夏商会授予赵余声八万枚银元的授权费,成立“煌夏音频商会”,开始建设留声机制造厂和唱片制造厂。

    这些商会成立之后; 都会同步建立一个实验室,进行专项研究。

    无论是宋世明还是赵余声的发明,都还不能进行规模化的生产。

    需要进行合理地再研发,以求进行商品化。

    给这些人的专利费用,煌夏商会肯定是要加倍赚回来的。

    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可以让大明的商人们意识到这科学产品蕴含的利益。

    不计研发费用的各种尝试,再加上一些有意的引导,设计很快定型,开始正式的投厂建设。

    这段时间,大明京师之内对科学的探索进入了一个高潮。

    以京师大学堂为主的年轻一辈,主要的科研方向放在对光,电,声三方面;而以皇家科学院为主的“老一辈”学者,则是主要放在对机械传动,能源利用,结构优化,萃取提取等方面的研究上。

    十一月十二日; 就在豪格在盛京登基称帝的时候; 朱由检带着一票大臣坐火车来到了天津卫煌夏渤海第一造船厂。

    眼前这巨大的钢铁怪物; 让诸位大臣陷入了震惊之中。

    大明第一艘蒸汽铁甲舰“破虏号”; 长三十丈,宽六丈,吃水两丈,满载排水量7865吨,动力为两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复式蒸汽机、8座圆式燃煤锅炉,功率7200,航速15。4节。

    自四月中旬开始建造,截止到现在十一月中旬正式下水调试,历时七个月整,建造完成!

    萧升和朱由检本以为第一艘铁甲舰的建造需要的时间不会少于两年,结果七个月就完成了。

    他们小瞧了大明的工匠,也没有意识到现代先进的对比历史上第一艘铁甲舰建造的时期有多么的先进。

    大明的铁甲舰建造的时候,对比的是历史上“定远舰”的设计,经过现代的一些技术上的优化,无论是建造还是本身的性能上,都超过了定远舰。

    除了电力设备或许有所不如之外,整体上的动力性,以及火力配置,甚至更加优越。

    在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萧升都会拿到现代去找学者进行讨论研究,最后给出解决方法。

    所以实际上,他们没有遇到什么轮你。

    建造的非常顺利,再加上帝国资源的倾斜,让这件事可以最大速度地开展。

    造船厂负责人,也是“破虏号”的首席工程师的南乔仁看到皇帝和大臣眼中的震惊,感觉到非常的满意。

    他轻咳一声说道:“陛下,因为本次是首次试航,破虏号各项性能参数还没有确定,所以安全性不能绝对的保证。

    因此,臣不能让陛下和诸位大臣登上战船去观摩了。

    需要等第一次试航结束之后,再邀请诸位大臣上船。”

    “好好!南爱卿你们自己去实验便可,我们等待着你们回来的消息。”朱由检高兴地说道。

    如此国之重器能够被大明提前掌握,朱由检当然是非常高兴的。

    之前只是在视频之中看到过这种大船,现在大明也有了自己的大船,应该好好地庆贺一番。

    袁可立也在这里。

    这艘战舰最后是要交付给登莱水师使用的,所以他很早就被叫回来了。

    对煌夏造船厂这边的工作他早就知道,现在登莱水师之中很多船只都是在这里进行修理。

    这里集合了最优秀的一批造船工匠。

    虽然不是全程观看,但他的确亲眼看着这大家伙包上了铁皮,成为如今狰狞的模样。

    登莱水师的士兵在这段时间训练和几次遭遇战之后,已经成熟。

    水师唯一的不足,就在于战船。

    现在水师的战船,大部分都是采购来的商船改造的,并不具备多么高的航速和稳定性。

    论船只的精良性,甚至比不上东南沿海和倭岛的海盗。

    因为这个,在剿灭渤海一带的海盗过程中,损失了不少士兵。

    虽然这些士兵最后都进入了皇明将士陵园,家里的人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但任何一个大明的将士,都是大明的一份子,任何一个损失都是不被允许的。

    谁都是有家人的,对整个军队来说,几个人的死不算什么,但对于那个人所在的家庭来说,那就是永远的缺失。

    袁可立一直关注着铁甲舰的建造,但是作为登莱巡抚,他不可能一直待在天津港,只是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来一次。

    最近更是因为对金州和复州的收复战役,导致一个半月多没有来,而再次回来,看到的就是这铁甲舰如今这般雄伟大气的模样。

    凭借如此钢铁巨兽,大海之中,又有谁可以忤逆大明的意志!?

    。



    第134章 臣以为然(求订阅求月票)

    

袁可立亲自登上了“破虏号”进行首次试验航行,这一次航行从煌夏造船厂出发,到金州的旅顺口,全程165海里,预计航行时间在十一个小时左右。

    随着萧升把钟表这种东西推行开,二分之一时辰为一个小时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至少在北直隶地区大部分文人和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

    毕竟报纸上也经常使用这种时间概念; “时分秒”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千户以及以上的军官都会给配发一块手表,用来看时间。

    虽然以大明现在的工艺,批量制作这种发条式的手表还是有些时间上的偏差,但是影响不大。

    这东西在官僚士大夫之间也是非常的流行,价格不便宜,算是一种奢侈品。

    对海上航行的人来说,时间更是重要; 因此,煌夏钟表厂还特意制作了一种可以记录年月的钟表; 以保证航行的人可以准确地把握时间。

    随着一声悠长而巨大的汽笛声响起,破虏号高大的“烟囱”上面喷薄出白茫茫的蒸汽,这个庞然大物开始缓慢的移动。

    开动这么一台钢铁巨兽,需要编制人员345人,破虏号的第一任舰长名叫“陈安域”,袁可立在新建立登莱水师之后,招募获得的一员人才。

    陈安域先是在登莱水师服役,而后到造船厂学习并熟悉这艘战舰,终于在今天,以舰长的身份指挥这艘战舰出海。

    破虏号的设计续航能力,也就是在煤柜满载煤炭的时候,可以达到4800海里,也就是连续在海上航行六个半月以上。

    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保守应该在六个月左右就不能继续航行了。

    这种巨舰,才是远洋的依仗所在。

    以破虏号的续航能力,完全可以到达美洲然后返回来。

    不过考虑到海洋气候的影响; 如果真的要去往美洲; 还是需要先摸一下航线,沿途建立补给站更为稳妥一些。

    在万众瞩目之下,这头覆海蛟龙速度逐渐加快,快速达到了十五节的最高速度,然后稳定下来,逐渐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不使用风帆,这巨大的钢铁战船,真的动了起来,而且速度如此之快,远远超过了现在大明服役的船只的速度。

    站在甲板上,袁可立看着那巨大的炮台,感觉到一阵的豪情。

    他已经年纪不小了,没想到有朝一日,还可以见到如此雄壮的巨舰,大明的水师,一定可以凭借这巨舰恢复太祖时期的荣光!

    破虏号上一共有四门主炮,采用的是新研发的300口径的后装线膛炮,被命名为“破虏炮”。

    巨大的火炮可以凭借水压蒸汽机构周圈转动,打击不同方向的目标,有效射程可以达到七公里。

    如此恐怖的大炮; 只是看着就觉得心惊胆战,袁可立还真的想要看一看这等重炮的威力有多大。

    此次试航,不只是要试验在水面上航行的能力,还需要实验火炮射击能力。

    虽然设计上的大问题不会存在,但小毛病肯定是在所难免的。

    而这种小毛病,在战争开始之后,就可能引发致命的破坏。

    所以要在试航行过程中,将其全部暴露出来,然后回厂检修,进行完善。

    现在皇帝等人还在天津等待着航行结果,袁可立决定先到金州之后,返程过程中再进行火炮的试射。

    与此同时,天津新城之中,朱由检带着一众臣子在这里游览起来。

    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往往都是要清街的,但在朱由检的要求之下,并没有做出这种扰民的事情。

    朱由检带着这些人,看着这里的繁华。

    煌夏渤海第一造船厂的建造和破虏号的建造,带动了一大批产业的发展。

    煌夏商会在天津这边建设新城,专门提供给那些炮舰的零部件供应商作为工作的地方。

    造船带动的人口很多,于是这新城之中,人员变多了,消费也就跟着出现了。

    明朝的海禁其实到了现在已经只是存在于朝堂上的言论而已,天津这里的来往船只还是不少的。

    尤其是有着煌夏商会这个大树作为收购方,那些来到天津的船只,几乎都是赚取大笔的大明银元或者煌夏银钞返回南方等地。

    故而这里的繁华程度并不比京城要差,甚至于因为流动人口偏大,看起来要更加繁华一些。

    这就是盛世的样子啊!

    一旁的毕自严看着周围的景色,眼角不由得就湿润了一些。

    徐光启发现他的异常,不着痕迹地对他笑了笑,两人已经知道彼此的想法。

    这里最繁华的地方,还要数煌夏商会建设的商贸大厦。

    京师之内的那个不过才三层,而这里的大厦却是足有五层,里面各种店铺,商品琳琅满目。

    朱由检看着香料区的商品,忽然开口说道:“诸位,朕听说海商把大明的瓷器和丝绸拉到欧罗巴等地,就可以换回来一船的银子。

    而再把这些银子换成香料返回大明卖掉,就可以换到两船的银子。

    这么大的利润,却没有一个合理的税收来让这些银子反馈大明的百姓,朕实在是觉得有些可惜。”

    这番话让诸位大臣心中一紧,皇帝这意思明显有两层,一个是看上了海上的生意,想要开海;另外就是还想要对海商进行收税。

    开海,商稅。

    无论是哪个,都是挑动这些士绅官僚直接利益的东西,皇帝竟然还想要一次办两件事。

    当即就有一个南方出身的大臣开口说道:“陛下,海上倭寇众多,开海之后,大量的倭寇进入我朝边境掠夺,伤民无数,还请陛下三思啊!”

    朱由检并没有反驳,而是非常认同地说道:“不错,因为倭寇的存在,导致我大明无法开海,获取来自其他国家的白银和粮食。李侍郎,你是这个意思吧?诸位大臣,你们也是这个观点对吗?”

    “臣以为然!”一人站出来说道,紧接着,其他一些代表也都站出来表明了态度。

    不过真正的阁臣级代表,没有直接站出来。

    “好!那就把这些倭寇全部消灭!朕听闻东南地区,倭寇最为猖獗,朕决定建造铁甲舰千艘,巡视大明海防,就要看看,在如此坚船利炮面前,还有哪个倭寇敢犯大明之天威!”朱由检闻言高声说道。



    第135章 做一个暴君(感谢“打破诅咒的至尊宝”的支持)

    

诸位大臣彻底懵了。

    皇帝这明显是套路了他们,诱导他们提出了倭寇犯边的问题,而后“采纳大臣们的意见”,征伐倭寇。

    而一旦荡清海域,那么谁也无法阻拦大明帝国开海了。

    有着如此强大的铁甲舰,那些私人的海商,根本不可能私自出海贩卖货物; 进而直接断绝了他们依靠海外走私获取暴利的可能。

    他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其中一人出言说道:“陛下,如此铁甲战船,建造一艘,恐怕靡费甚巨,劳民伤财,实为不妥。

    臣以为; 还是要执行海禁; 只要让百姓无有出海者,则不会受到倭寇袭扰。如此,便是以最小的代价去换取到百姓的安宁。”

    朱由检忽然看向他,眼中满是质问的神色,厉声道:“孙侍郎,你的意思是,我大明百姓受到倭寇欺辱,大明帝国不去攻打倭寇,反而要让出海边,把大明沿海的土地和海域全部让给倭寇吗?!

    和平不是能够靠妥协和退缩可以换来的,能够得到真的和平的,只有坚船利炮,铁血强军。

    和平,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大明帝国要保证每一个大明百姓的利益不受侵犯,不管是倭寇还是建虏,红毛鬼还是荷兰猪,凡是犯我大明者; 虽远必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