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么看,这后金气数已尽,如今三面围堵,这些野猪皮活不长久了。”耿仲明说到这里,顿了顿,而后说道,“毛帅,这后金如今看着就像是一块肥肉,这么大的军功,只怕无论是袁可立还是茅元仪和曹文诏都不会放过。”

    作为毛文龙如今最依仗的下属之一,耿仲明对他的想法还是比较了解的。

    当初卢象升可是说过,收复辽东者,则辽东王之。

    如今后金经历喜峰口战役元气大伤,两万精兵损失是一方面,众多的统帅将领也都跟着阵亡了,导致现在后金没有足够多的有能力的将领可以守城。

    这也是朝廷三路大军可以顺利推进战线的原因之一。

    毛文龙现在对大明可以覆灭后金这件事深信不疑; 而且觉得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

    关键就在于,谁才是最后将其覆灭的人。

    辽东王这个位置,他早已经在心里给自己安上了,怎么能够坐视其他人夺了去?

    “毛帅,要不咱们现在就集合兵力,直接去进攻盛京,只要咱们夺了后金的都城,这首功肯定是咱们的!”一个将领开口说道。

    毛文龙无语地看了他一眼,这两天这些人真是飘了。

    仗着新式武器火力猛,完全不把后金放在眼里,不由得开口说道:“骄兵必败!两万女真的损失并没有让后金彻底丧失元气,他们的骑兵保守估计还有两万左右,蒙古诸部落,野人女真等组成的骑兵数量也应该会有两万多,不可大意。

    这件事还需要从长计议,保持好对后金军队动向的监控,随时听我号令。”

    从议事厅出来,正好遇到来人传信,说是崔鸣吉已经签下了条约,现在就可以拿出去向平安道的百姓宣布了。

    毛文龙走进了会客室,这一次是带着笑脸的,让崔鸣吉还感觉到有些不适应。

    “哈哈,你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这让我很欣慰。使者,关于合约的事情,你还是尽快派人去传达给你的国主,同时我们会在平安道宣布这件事,这样大明和李朝之间,就可以继续友好地相处下去了。”

    毛文龙的确是很高兴,这件事办成了,他不仅可以获得实际上的大量的利益,还可以获得一份不错的军功,至少可以拿得出手和袁可立,茅元仪等人做一番对比了。

    否则如果一点功劳没有,之后对辽东的行动,可能都没有他的份了。

    崔鸣吉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然后说道:“大帅,如今在平安道生活的百姓,您打算如何安置?”

    毛文龙豪气地说道:“只要不是顽固分子,我可以给他们编制户籍,颁发租地住户的许可证,让他们继续在这里生活。本帅不会强迫任何人,如果他们要离开,本帅也不会拦着。”

    “如此我便放心了,大帅仁义之举,我会禀明我朝国主。”崔鸣吉说道。

    目送着崔鸣吉离开之后,沈世魁感叹道:“这家伙还真是一个贤臣,没想到措尔小国,也会有这样真的为国为民的人。”

    “可惜。他的国家太弱了,而他也不能让国家变强,这就是过错。”毛文龙说道。

    沈世魁闻言收回目光,说道:“现在的大明朝和之前真是变得不一样了,等有机会,你可要去京师看一看,现在京师的人口至少比我之前去京师的时候多了一倍。

    不是只是京师里面,就连城外都建起了一圈的房屋,繁华至极,甚至超过了江南之地。尤其是那火车,真乃神物。平安道这边的火车通车至少需要半年,你如果不去京师,今年可没机会见到了。”

    “岳父大人见过琉璃侯了吗?据说大明如今这翻天覆地一般的变化,都是在他来之后出现的,其中多少都有着煌夏商会的影子,岳父大人如今不也是其中的一员吗?

    相比于京师,我倒是想要见一见这等人物,究竟是不是有着和寻常人不一样的地方。”毛文龙说道。

    沈世魁摇摇头,面带可惜的神色,说道:“琉璃侯深居简出,掌握着煌夏银行,已经是有着通天财富的人,而且经常出入皇宫,据说有人听到他和陛下兄弟相称,圣眷之隆无人可比。虽然没有异姓王之名,却已然有了异姓王之实。”

    毛文龙先是皱皱眉,而后舒缓开,洒然一笑说道:“不管怎么样,只要他让大明强大下去,我们借着这股风,也可以获得一份功业。如今承斗进了新学堂,我也算是没有了担忧,这异姓王,也是要搏一搏的!”



    第131章 电灯(感谢书友“红尘劫1991”的支持)

    

“租赁契约书”传到汉城之后,李倧先是惊怒,而后在众位臣子的劝说之下变得有些庆幸。

    “如今大明不再攻打我朝,而是要覆灭后金,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

    “这只是租赁而已,并非是割让土地,那里的百姓也可以继续生活; 大明将军还是比较仁义的。”

    “崔大人此番出使,不仅让明国消除了对我朝征伐的想法,更是把契约上的土地面积从整个平安道缩小到只有平安道西道,这是有大功的。”

    在这些臣子的言论之下,李倧和崔鸣吉都是有功的,避免了与天朝上国的交恶; 保持了名义上土地的完整性;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于是,这份契约书得到了李倧的承认,加盖印章,而后让崔鸣吉再次作为使者出使,一个职责是送去契约书,等大明皇帝盖印之后,拿一份回来。

    另外则是让其过去帮助划分租赁土地的面积和范围。

    而后,李朝将这件事宣布,尤其是通知平安道周边的人,配合大明军队的要求。

    与此同时,平安道西道,利用煌夏印刷厂制作的专用身份证件纸张,以及特制的手摇式印刷机,整个地区的百姓被快速的登记造册。

    其中汉人可以直接获得象征着大明百姓的户籍证件,而李朝的人,则是会被授予一份汉语和朝鲜文字双语制作的“许可证”。

    很多的李朝人希望可以获得大明百姓的身份,于是毛文龙宣布; 只要是参军满一年; 或者在这个地区落户满三年,就可以由“许可证”申请转变为”户籍证”; 当然,需要有一个语言交流的简单测试。

    关于这件事的安排快速送往京师,而登莱水师收复金州和复州,曹文诏与茅元仪联手覆灭科尔沁部这两件事,也是传到了这边。

    虽然先后行动的时间不一样,最后送到京师的消息,却是几乎在同一天。

    第二天的朝会上,王承恩把三个消息宣读,朝堂上的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军需粮草供应的事务被军务兵团承办,而在外的这几个将领都有皇帝授予的特权,可以便宜行事。

    这样一来,无论是行军还是部署,甚至最后的战果对方不汇报,他们这些大臣对此也是一无所知。

    不声不响的; 朝廷同时在北方进行了三场战役; 关键是还都打赢了。

    这更加凸显出他们这些文臣对军务行动完全没有任何作用。

    “我朝连战连胜,收复辽东指日可待; 臣为陛下贺!”说话的是钱嘉征。

    这位热血的年轻人自上次去巡查宗室,到了前几天才回京。

    出去一趟,身上不再那么锋芒毕露,但仍然有着一种在朝老臣身上所不具有的昂扬。

    众所周知,这位可是先灭阉党,后革宗室的大明第一“嘴炮战神“,这种吹捧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也是颇为稀奇。

    不过,这种事情,有人带头,就不乏跟随附和的,一时间,朝堂上就满是大臣们的祝贺声。

    朱由检闻言高兴说道:“好!曹文诏等人也有大功,传朕旨意,毛文龙升为东江侯,在平安道西道租地区建立平安都督府,以毛文龙为第一任都督,统管租地政务和军事。

    袁可立封渤海侯,渤海水师提督,统管登州,莱州,金州,复州四地军务,以及渤海沿海水师军务。

    曹文诏升为平辽侯,即日起总领辽西及辽东军务。

    以原察哈尔西以及科尔沁部所在地区设察哈尔布政司,调任孙承宗担任布政使。

    封茅元仪为靖远侯,一等武威将军,继续进行对其它依附于后金女真部落的征讨。”

    一番封赏,不可谓不丰厚。

    四个人全部封侯,这是多么大的恩宠,这么早就封侯,那么大的辽东之地还没有收回来,谁要是收回来了,岂不是封无可封?!

    徐光启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前劝说道:“陛下,几位将军功勋卓著,但一朝封侯,是不是有些赏赐过度了?臣之所见,赐予田地府邸,银两俸禄便可,待他日功劳再大,再行封侯,未尝不可。”

    “朕不会吝啬爵位,武将开疆拓土可以封爵,文臣抚境安民也可以封爵,任何人都有机会。

    以这三人之功,封赏侯爵虽然略显优渥,但也不会辱没了这等爵位。朕相信他们可以继续建功立业,让自己可以配得上朕给他们的封赏。

    只要你的功绩足够多,侯爵可封,公爵可封,王爵朕也不会有丝毫的犹豫!”朱由检说道。

    一时间,群臣心中思绪又多了一些。

    大明自开国一来,除了随太祖征战的那几位,还没有其它的异姓王。

    如今皇帝竟然还要封赏王爵,而且还不只是针对那些武将,文臣也是有机会的。

    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好机会,谁又不想搏一搏呢?

    朝会很快就结束了,就在大家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一个小太监过来,给王承恩递了几句话,王承恩把话呈递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闻言顿时面色一喜,起身说道:“诸位爱卿,今天晚上大家都到外环东街,朕邀请你们看一看大明的第一盏电灯!”

    这番话让诸位大臣一阵的发懵,不知道皇帝究竟在说些什么。

    电怎么能够和灯组词呢?难道电还能够当灯使用吗?

    但皇帝邀请,他们当然是在这天晚上早早守在了外环东街。

    所谓的外环,就是原本的京师之外建立起来的住所构成的区域,以京师城墙为界,划分了内外环。

    外环大部分都是工厂,商业街,新式学堂之类的新鲜事物,建筑风格以简谐为主,更加贴近于现代化。

    外环东城区是有名的“学区房”,是京师大学堂所在的地方。

    此时,就在东城区广场上,站满了人。

    大家安静地等待着高台上的某个人,去做出一件事。

    崇祯元年十月二十八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

    不是因为这一天朝廷收到了三条北方的捷报,而是因为这一天,有个人会给大明带来光明。

    宋世明感觉到很紧张,虽然已经验证过,但此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尤其是皇帝和朝堂上的大臣们也都来观看,还是让他感到有些压力。

    直到他看到了人群之中对他微笑的萧升,而后镇定下来,开始摇动一个机器。



    第132章 宋世明奖学金(感谢书友“苏晨曦元”的支持)

    

宋世明在电学方面很有天赋。

    得益于“萧升的科学猜想”,他通过验证,进行实验,总结归纳出来了一套严谨的电学知识,而后在一帮志同道合的同学帮助下,将其进行完善。

    七月中旬的时候,宋世明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存在; 并于八月初制作出了圆盘发电机。

    这个时候的宋世明和他的团队,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去研究发电机,总结经验,以理论推动实践,以实验结果来辅助理论的完善,终于在九月中旬研发出了第一台“自励式直流发电机”。

    这个时候,萧升对他做了一个引导; 告诉他,需要将电利用起来; 让其能够产生利益,才可以促使这个学科的更快速发展。

    于是,宋世明基于“萧升关于电灯”的猜想,进行验证,对不同的金属灯丝试验,最终选出了耐用的钨丝!

    当然,他可以这么快找到合适的材料,主要是还是因为萧升让人给他提供的材料也没多少,所以在试验了仅仅一百多次,就获得了钨丝这种理想型。

     宝 书 网  w w w 。 b  a o s h u 7 。  c o  m 
    电灯这东西就顺理成章地被他发明了出来。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电学方面的研究和认知,萧升有可能还真的不如宋世明。

    毕竟这家伙可是从萧升的“猜想”出发,自己做出了结论,给出了理论; 在对这方面的理解上,绝对不是萧升这个早就把高中的电磁学知识还给老师的家伙可以相比的。

    嗯,虽然在宋世明心中,萧升就是“先哲”一般的大学者。

    随着宋世明摇动那个机器,电灯泡逐渐发出了亮光,越来越明显,直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