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设立小学,学期四年,除了《文赋历史》和《初等算学》这两者算是蒙学进阶版的课本之外,增设《格物学》,《化工学》,《生物学》三种主修学科,以及《乐舞》和《美术》两种辅修学科。

    小学毕业,需选择《文史》或者《初算》之中任一学科加上其它某个学科,进行考试。或者选择考《文史》和《初算》,成绩通过之后可被授予“秀才”学位。

    设立大学,也就是类似于“皇明医学院”,“京师大学堂”以及“大明通政学堂”之类的学校。

    选择考“文史”和“初算”通过的,可以进入政治学堂学习,学期四年,学成之后获得“贡士”学位。再经过朝堂“庭审”通过之后,才可以获得“进士”称号,被授予官职。

    其它,比如选择“初算”和“生物学”通过的,进入皇明医学院学习,学期四年,毕业后获得“贡士”学位,一般现在的学校都可以做到“包分配”,毕竟现在各地急缺人才。

    新科举之中,当官只是选择之一。

    而且儒学并没有被直接废除,“语文释义”和“文赋历史”之中很多都是儒学内容,其中大明政治学堂里,也都有不少。

    只是,解释其中含义的权力归到了朝廷手中。



    第111章 儒林雅士阁(第四更为舵主“怂龙”加更)

    

从八月二十二日一直到九月初,大量弹劾萧升的奏章和指责皇帝不分忠奸的奏章涌上来,还有很多士子聚众宣扬国朝有妖孽的言论。

    一些人聚集在京师大学堂附近,不断地去找新派学生的麻烦。

    九月初四,这些声音就全部消失了。

    因为这一天,一个消息传到了京师之中。

    曲阜孔家,勾结后金; 意图谋反,颠覆华夏衣冠,有愧于孔圣之道,幸得其中有人悬崖勒马,举报于朝堂。

    现已平定孔家之乱,山东曲阜; 再无孔家,除迷途知返的孔烨一脉十三人得以保全之外; 其余人等,皆斩首,以儆效尤!

    随后,报纸上刊登出来孔烨“检举”出来的孔家这些年的罪状,包括不限于强占土地百万亩,蓄养私兵两千,贩卖军需于女真人等等。

    一条条的,都是死罪,孔家之人,皆是死有余辜之辈,无一错判。

    这消息传来之后,那些叫嚣的人知道,自己完了。

    就连万世师表的孔家都被灭门了,皇帝还有什么是不敢的?

    先是孔家,接下来就是自己等人了; 再叫嚣只怕死得更惨。

    他们所料还是很准的,当天下午,锦衣卫直接抓获了一大批人。

    罪名大多是通敌卖国,就是往死了搞。

    这天之后,天下儒学读书人噤若寒蝉,新学成功上位。

    当然,南方地区,腐儒的势力还是根深蒂固的。

    大明之中,儒家子弟还是很多的,为了让这些人安分一些,萧升和朱由检商讨出来一个办法。

    九月初六,朝廷宣布建立“儒林雅士阁”,邀请儒家名士加入,对儒家典籍进行整理,整合,注释,而后刊印天下。

    儒学四大家,孔家孔烨,孟家孟楠,颜家颜仕林,曾家曾明奕为主; 先入雅士阁,以各家学问为主; 编纂书籍。

    在同一天; 流传出了朝廷要对科举制改革的消息,而新科举之中,对为官之人的考核书籍,就是由“儒林雅士阁”进行编制。

    这一消息让大家以为,皇帝还是需要儒学来维护自己的统治的,而进入这个新的机构,就是真正成为学术独裁者。

    以前,朝堂只是划分一下考试范围,真正考核的内容,并不是很明确。

    但是现在朝堂让他们来编纂考核书籍,也就是让“儒林雅士阁”的人自己指定考试的具体要求和内容,还把解释权交到了他们的手中。

    作为考核书籍的编纂者,正确答案还不是他们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天下为官之人,都要求着他们作为老师,何愁不能成为掌握一方派系的学术霸权者。

    原本是孔家一家独大,掌握这种权力,现在朝堂把这种权力从孔家身上剥夺了,赋予给了“儒林雅士阁”,也就相当于给予了其中的那些名流儒士。

    进入其中,可要比进翰林院清高多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人,果断就奔向了京城,至于之前叫嚣的“维护孔圣之威严”之类的话语,全部都被这些人抛到了脑后。

    “儒林雅士阁”的确是掌握编纂权的,新科举的蒙学教材《语文释义》,小学教材《文赋历史》,以及大明通政学堂之中的《策论》,《思修》,《民政》三套主要的考核教材,都是由这里编纂的。

    谷譼

    但是,最后这些东西都要经过一个独立的“庭审处”机构才能被刊印出来。

    这里的人,都是接受新思想教导的流民,从琉璃侯府出身,独立直属于皇帝管理。

    他们没有官职,薪水挂靠在锦衣卫系统之中。

    所以,要让大明的士子和官员学习什么,主导权不在儒林雅士阁,而在“庭审处”。

    朝廷直接征辟一批人进入“雅士阁”,有威望的比如被称为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的刘宗周,袁可立的弟子,现今掌管大明书籍刊印的著作司司长黄道周等

    年轻人有复社领袖张溥,张采,未来的明末四公子之中的陈贞慧、方以智,冒襄等。

    从事编纂整合工作的主要还是“老年组”,那些年轻人则是培养起来接替这些人的。

    雅士阁之中的职位并无官职,但恰恰是因为这样,才对那些“名士”更加具有吸引力。

    毕竟,他们可是十分爱惜羽毛的,不想被人说是为了“功利”才加入了雅士阁,而纯粹是为了学术,为了儒学能够更好地发展。

    刘宗周乃是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推陈出新,什么“水太凉”钱谦益之流,在江湖地位上远远无法与之相比。

    这位老先生在受到邀请之后,也是立刻就答应前来了。

    而他并不喜欢做官,只是希望可以传播他的思想,所以这雅士阁对他来说算是正中下怀。

    不只是他,大多数名士,也都是这种态度。

    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或许这些人并不都是什么通政类的人才,但是至少在对儒学,对理学,对做学问这件事上还是很优秀的。

    而朱由检需要的,就是这些人。

    政务方面的知识,自然有萧升利用现代的资源去编制,如今萧升在国内掌握的财富搞个学术小组还是没问题的。

    以刘宗周为代表的一大帮名士加入,一下子就把那些躁动的读书人吸引了过来,针对萧升的声音仿佛一瞬间就被按了“清除键”一样,都消失了。

    冒襄即冒辟疆,他们加入雅士阁,更是激发了那些年轻人的热情。

    “儒林雅士阁”隶属于礼部,虽然没有品级,但也有着一些职衔。
     竒*書*蛧*w*W*W*。*q*Ι*s*ú*W*ǎ*Й*G*。*℃*c

    比如刘宗周来了之后,担任的就是“鸿儒”之职。

    鸿儒之后是翰林,再下则是雅士。

    “鸿儒”只有五个席位,翰林分为一等翰林和二等翰林,雅士则是分一到三品。

    如此,便有了六个等级,也就有了六层待遇,最高级别的鸿儒每个月可以领取到四百块银钞,也就是四十两银子,以购买力计算,大概相当于每个月三万的样子。

    而最低级的三品雅士,每个月也有着二十块银钞,也就是二两银子的待遇。

    这样清雅的工作,却又有着如此丰厚的待遇,有哪个名士会拒绝呢?

    于是,在儒林雅士阁建立之后一个月之内,大明境内的儒家势力几乎全部进入了这个地方,朱由检把针对新学的旧派放到了眼皮底下,拿捏在了手中。



    第112章 分裂(第五更为舵主“怂龙”加更)

    

崇祯元年九月十八日,金陵天道军办事处。

    办事处是新成立的一个组织,因为栾霄等人并没有计划好关于“建国”之类的事情,整个南直隶实际上还是处于一种“军队管制”状态。

    他们其中并没有皇帝,最大的官职,也就是王饱这个将军了。

    可是,对于治理南直隶这么一大片地区; 王饱不知道怎么做,栾霄也并不知道。

    栾霄在琉璃侯府学到的,只是“屠龙术”,但是却没有学到屠完之后该怎么把恶龙掌管的地区治理好。

    成立的办事处是一个临时的组织,他召集了当地的一些官员,以及一些天道军的校尉; 共同商讨治理的方式。

    结果每个人都是有着自己的想法; 栾霄年岁尚不到二十,就算是信仰坚定; 终究还是阅历有限,无法在这一团乱麻之中找到头绪。

    一开始,天道军还可以依靠往日的威望和掠夺获取的财富,安抚那些躁动的百姓和军队。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衙署不能运转,商业不能进行,物价飙升,盗匪横行,乱象四起,种种迹象都在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从七月末到九月中旬,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栾霄的头发白了一半。

    他很努力了,但治理这么大一片地区,真是太为难他了。

    这天,办事处之中; 校尉王左桂带着一批人直接开始发难。

    “栾参务; 兄弟们对你还是非常敬重的; 毕竟当初要不是你,我们或许早就饿死了。但就事论事,现在兄弟们已经快没饭吃,我们不想再回到当初那饿肚子的生活。那些商人家中,明明有着那么多的粮食,你为什么不让我们去抢,之前我们不是那么做的吗?”

    栾霄看着王左桂,他知道这个人已经不再纯洁了,或许本来他们就没有真正成为像自己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只是作为一种附庸。

    “那是之前,现在他们也是我们之中的一员,我们不能抢夺自己人。”栾霄说道。

    王左桂陡然抬高一个音量,说道:“他们可是上等人,我们只能吃馒头,他们却可以吃肉喝酒,他们就是上等人。栾参务,你是不是已经忘记了当初你对我们说的话,我们一定要坚持与上等人斗争到底,抢夺他们的财富; 分给穷苦人,绝对不可以妥协。

    栾参务,你妥协了,你向朝堂妥协了,向南直隶的上等人妥协了!”

    一阵讲说之后,王左桂看向了周围的那些人,开口说道:“诸位,我认为栾参务并不适合作为我们天道军现在的统领者了,他辅佐的天公将军终究只是将军而已,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能够和朝廷对抗的王。

    我,愿意带大家继续对抗上等人,让大家不会饿肚子!”

    当初大家跟随王饱起义,就是因为他保证了不会让大家饿肚子,这句话在这个天灾不断的世道里,真的很管用。

    如今,栾霄和王饱已经无法做到这一点。

    王左桂早已经串通好了几个人,如今栾霄被质问的哑口无言,更是让他多了几分声势。

    于是乎,大部分人站到了王左桂这边,显然是这段时间已经看出来栾霄在这方面的不足。

    九月二十二日,天道军正式分裂。

    王左桂自称桂王,联合一众将领驱逐王饱,栾霄,高迎祥等人离开南直隶。

    谷譞

    栾霄等人只是带了六千人不到离开了金陵,向着西南方向而去。

    而大部分的天道军主力,则都是落在了王左桂的手中。

    掌握了军队之后,王左桂直接让人抢夺境内那些富户的钱粮,分发给那些穷苦的百姓,从而获得了人们的拥戴。

    栾霄和王饱在天道军和跟随而来的百姓心中的地位太高了,这也是王左桂只敢驱逐王饱和栾霄的原因是一。

    通过这种“分赃”的方式,他们稳住了基本的民心,可谓是基本掌握了南直隶的政权。

    自己称王之后,王左桂随即又把其他人封了将军之类的称号,给某些文人封了官职。

    总之,这些人的称号都要比在之前跟着栾霄等人的时候更加响亮了一些。

    虽然在本质上他们的权力没有改变,但却也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

    进一步维护了王左桂的权力。

    分封官职之后,王左桂命南直隶各地一切按照朝廷原本的制度运转,征收税赋,买卖财货,一时间,南直隶的经济竟然还有好转的倾向。

    而王左桂抢夺那些富户商人,却是让原本好转的局面再一次恶化了。

    原本南直隶境内就有一些盗匪,如今更是遏制不在,乱象丛生。

    南直隶政权更迭的消息被快速地送往京师,传到萧升和朱由检这里。

    两人站在阁楼上看着南京的方向,朱由检叹气道:“我们费劲力气给他争取来的一块发展地盘,就让他这么给丢了,真不知道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