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不提刚才那几十门大炮的犀利,眼前这一百五十门火炮,又是怎么一回事?

    逃跑,林丹汗现在就想逃跑,什么去明朝皇宫坐一坐这种事情,他是一点念头都没有了。

    而经过这一段路程地缓和,他们总算是可以调转方向了,一些人和卜失兔一样开始掉头逃跑。

    此时,却是已经进入了迫击炮的射击范围。

    满桂看他们要跑,不再犹豫,直接命令开炮。

    一百五十门迫击炮齐射,造成的血腥场面比刚才二十门大炮制造的要大多了。

    大半的骑兵都被炮火范围笼罩了进去,一轮齐射之后,蒙古剩余的骑兵死伤超过三分之一,剩下的基本上都调转了马头,向着相反方向逃跑。

    林丹汗很幸运,他又逃过了一轮炮击,虽然一只耳朵都被震得出血了,可能够活着,就已经是长生天保佑了。

    他没有高兴多久,因为他发现,在自己骑兵军队的后方,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出了一股明军,在这股明军的队伍前方,赫然摆放了几十门刚才看到的那种火炮。

    看着火光突现,林丹汗心中只能再次祈祷长生天可以保佑自己,然而,这一次,他却是在短暂地撕裂剧痛之后彻底陷入了黑暗。

    终究还是死在了炮火之中。

    剩下的蒙古士兵还在逃窜,麻登云随即下令火铳手开始齐射。

    简单的三段射,三千支火枪,整体放一轮之后,对稀疏的蒙古骑兵杀伤是有限的,造成的死亡仅仅只有四百多人。

    可是,这形成的威慑力,却是把那些蒙古溃兵最后的抵抗心理去除干净了。

    他们很多人跳下了战马,跪在地上请求饶命,而在明军这边,第二轮火枪齐射,的确也是对着那些还在骑马逃跑的溃兵进行射击的。

    满桂此时带着士兵过来了,大军将剩下的蒙古骑兵包围,收缴了两千六百多人,这些都是身体完好的,可以送去当奴隶修路的。

    而只要是受伤的,全部都被满桂下令处死了。

    只要是受伤的,就没有轻伤的,全部都是残疾,他可不想养这么一群人。

    现在大明之内到处天灾不断,自己粮食还不够吃,那里会有粮食给这些人?

    将已经吓瘫的两千多蒙古人押送到城门看守,同时命人赶紧把战胜的消息分别送到京师和总督孙传庭手中。

    孙传庭此时并不在太原,而是到了绥德州,绥德旁边的米脂县有人叛乱,孙传庭完成了对叛军的清缴,现在正对延绥镇的榆林卫进行整顿。

    绥德距离大同并不是很远,所以孙传庭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孙传庭立刻做出了相应的部署。

    “今林丹汗率一万骑入掠大同,幸得陛下庇佑,将士不惜命,斩首蒙古骑兵七千余,林丹汗授首,俘获两千六百余骑。

    蒙古畏威而不怀德,大明当以堂堂之师,覆灭林丹汗之余孽,令蒙古诸部,再次臣服于朝廷。”

    崇祯元年七月初八的朝会上,朱由检命王承恩宣读了满桂的奏章。

    众位大臣在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因为大明很久没有过这么大的胜利了,尽管是防御战,但全歼一万蒙古骑兵,俘获两千多人,还把林丹汗给消灭了,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而朱由检则是对此次的战报没有任何异议,开口说道:“林丹汗先攻打大明册封的蒙古顺义王,后入掠大同,其人虽已死,然罪责未消,既然察哈尔部如此不服教化,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即刻命孙传庭,满桂出兵草原,帮助蒙古拨乱反正!满桂等人守土之功,且等战后一并封赏!”

    “陛下,我大明以守城擅长,臣以为,出兵草原之事,还需再议。如今黄台吉肆虐辽西,内有王饱叛军为祸,若再起战端,则三线战起,纵大明地大物博,未尝可成!还请陛下三思!”户部尚书毕自严赶紧劝道。

    他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对大明边军野战能力不信任,认为此战可能空耗国库财富,要知道,户部如今好不容易富裕一些,并且因为各处灾害,还在四处补窟窿,他真不想再掏一笔军费出来。

    其他大臣也有很多不看好明军的野战能力,于是纷纷出言劝阻。

    这时候,萧升忽然上前一步,周围顿时安静下来,等待着萧升的话。

    “陛下,臣有一策。煌夏银行愿借贷给户部白银两百万两以作军费,此谓战争贷款。待此次征讨蒙古战争结束之后,以从蒙古所获马匹,牛羊,人口,土地亦或者其它财宝偿还贷款即可,利息五分,即到时候需偿还价值两百一十万两的财货。”

    就两个字,豪横!

    一开口就是两百万两,不愧是传闻有着上千万两白银的大明首富。

    “哈哈,好,此举甚妥!毕爱卿,现在朕不用户部的银两,你当是无话可说了吧!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外族犯我边境,岂有不反攻的道理。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朱由检做了决定,直接杜绝了大臣的反对。

    而事实上,战争讲究的就是时机的把握。

    彼时林丹汗带一万骑覆灭的消息还没有传到蒙古,孙传庭决定不能错过这次奇袭的机会。

    于是他一边派人去联络满桂一同出兵,一边在七月五日清晨,带领两万秦军由榆林出长城,进军土默特部。

    土默特部已经被林丹汗攻占,本来就没有多少防守力量了,孙传庭以秦军之中蒙古族士兵为首,让其带路,快速突击覆灭位于皇甫川的准格旗。

    准格尔旗属于袄儿都司部,袄儿都司即鄂尔多斯,这一部分也被林丹汗攻占,而现在落到了明军手中。

    安排一部分人手将所获牛羊马匹人员等押运到长城内,孙传庭继续向土默特右旗进发。

    林丹汗的家眷和部署等都在土默特左旗以东的归化城之中。

    那里距离大同是最近的。



    第一百章 大明养马场(感谢书友“九幽天魔”的支持)

    

从归化城到大同这条路非常的平坦,满桂率领八千人出长城,也是七月五日清晨动身,虽然携带两门初阳火炮,但速度也不慢。

    于四天之后,也就是七月九日,兵围归化城。

    起初,蒙古有将领率三千骑兵出城迎击,被迫击炮加火铳消灭半数以上之后逃回城内。

    次日凌晨,大炮轰开城门,满桂带兵入城。

    林丹汗亲眷在满桂进城之时,欲在另一个城门突围,被埋伏在城外的麻登云率兵围杀,尽屠林丹汗亲眷。

    同一天,马大勇率领驻蒙雇佣军进攻察哈尔右翼前旗,掠夺牛羊,财货无计。

    巴尔特率领达斯坦部落成员接收那些奴隶,让其成为达斯坦部个人的农奴。

    以达斯坦部蒙古人来统治这些察哈尔部和土默特部的蒙古人,这是之前就定下来的计划。

    只不过林丹汗入侵将这一计划提前了。

    七月十二日,孙传庭率秦军攻入土默特左旗,马大勇率军攻入察哈尔右翼中旗,宣告了蒙古大型部落的彻底覆灭。

    孙传庭和满桂在十三日率军返回,押送大量的蒙古奴隶和牛羊。

    巴尔特收拢剩下的蒙古人进入自己部落,组织人手占领归化城等草原城池。

    马大勇则率领雇佣军继续在草原上肆虐,将那些蒙古小部落一个个拔除。

    崇祯元年七月,这是一个让蒙古人惊悚的时间,那些胸口铠甲纹着苍狼的骑兵,成为了他们的噩梦。

    捷报是在七月二十号传到的京城,八百里加急信件得益于水泥公路变得快了一些。

    这天朱由检正在召开朝会,送信之人火速将信件送入宫门,由王承恩呈到了朱由检的面前。

    大家都很进展,因为十六号的那次八百里加急送的是天道军围困凤阳的消息,他们真怕这则消息是凤阳皇陵被挖,真要是如此,只怕满朝臣子,皆为罪人!

    还好,皇帝在看到信件之后脸色就从严肃变得松弛,甚至带了一丝笑意。

    大家松了一口气,但紧接着,皇帝的笑容逐渐放肆,以至于不少人以为是皇帝发了癔症。

    就在毕自严快要忍不住发问“陛下,您没事吧”的时候,朱由检终于开口了,大笑三声之后连说三个“好”字,然后道:“孙爱卿和满爱卿真乃朕之肱骨,不愧为我大明将军!大伴,来把这消息念给百官听一听。”

    王承恩小心地双手接过信件,打开之后直接开始朗读。

    “……今察哈尔部,土默特部尽皆伏诛,所获牛羊百万,押送入大明。蒙古达斯坦部进驻归化城,望大明恩准其放牧草原,愿每年为大明提供良驹五万匹,牛十万,羊三十万,以求和平。蒙古草原如何安置,请圣裁!”

     竒_書_網 _W_w_w_。_q ǐ_S_u_W_α_N_G_。_C_c
    毕自严懵了,大明的那些文官们都懵了。

    如果自己刚才没有出现幻觉的话,听到的应该就是大明已经将蒙古草原平定,大获全胜!

    因为这些天在讨论关于对天道军的处置问题,所以萧升一直跟着上早朝,听完圣旨之后,他第一个走上前说道:“臣恭贺陛下,为大明贺!”

    有人带头了,那些被萧升一手扶持上来的官员们也是跟着上前恭贺,顿时,整个朝堂上就是一片贺喜之声。

    “哈哈,好!这都是孙爱卿和满爱卿的功劳,待他们回朝,一定好好封赏!接下来咱们就讨论一下对蒙古地区的处置安排吧!”朱由检高兴地说道。

    他是真的高兴,虽然有着萧升的帮助,有着现代世界的支持,他有信心可以消灭建奴,蒙古等入侵者,但是毕竟还没有真刀真枪地干过,不知道自己现在拥有的战力水平究竟如何,现在这一场战争的胜利,算是给了他一阵强心剂,让他对征服草原,乃至征服全世界都有了信心。

    接下来就是讨论对蒙古的安排了。

    因为事先都没有彼此通过气,所以这一次就是真正的大家一起来讨论对策。

    大明的文官比较保守,以吏部尚书王永光,工部尚书南居益为主,提出的主要策略是“重设蒙古顺义王,教化牧民,年年岁贡”。

    就连礼部尚书徐光启,户部尚书毕自严这被认为是帝党一系的人,也是主张这个方法,因为这就是历代朝廷对塞外之民的安置方法。

    朱由检没有做出评判,而是看向了勋贵代表琉璃侯萧升。

    “琉璃侯,你怎么看?”

    萧升闻言向前迈出一步,说道:“臣以为,蒙古不当有王!自古以来,草原势力常有反复侵犯华夏边境者,皆是教化不到的结果。

    故,臣以为,当设立达斯坦承宣布政使司,以归化城为达斯坦布政司的府城,立科举,兴教化,劝农耕,致使草原彻底内附,为我大明之养马场!”

    这话一出,顿时使得满朝文武惊愕非常,但同时,反应过来的他们,也不由得心生向往。

    如果真是让草原得以教化,那么就是完成了旷古未有的大治,实乃千古名垂千古之大事,就算没有直接参与,这崇祯一朝的文武,也都可以青史留名的。

    也不是所有人都被萧升的一番话说得心动,其中也有固执的。

    吏部尚书王永光上奏道:“陛下,草原耕地稀少,而今天下大饥,以我国之地力,尚且不足以供给大明百姓,如何能够养活草原百万牧民?开疆拓土之功固然难求,但臣还请陛下量中华之物力!请陛下三思!”

    朱由检闻言看向萧升,道:“王尚书所言有理,琉璃侯,你可还有说法?”

    “草原耕地少,然有牛羊可食用,草原广袤,纵有天灾,亦可活牛羊数百万,总有食物可以让他们活下去。

    就算百万牧民无法养活,那就养五十万,五十万也养不活,就养十万。不管多少牧民活着,只要他们是我大明之牧民,草原是我大明之草原便可!”

    萧升振振有词地说道,语气铿锵,虽然声音不大,但其中内容,听到大明文武耳中,宛如炸雷一般。

    不少人是直接目瞪口呆,看着萧升的眼神似乎都露出了一丝惊恐。

    这话很直白了,意思就是不管蒙古多少人活着,只要还能够占领草原,那么就算是“主动减少一些人口”也是可以做得出来的。

    如此冷血之言,让这些自诩谦谦君子的大明百官都是一阵心底发凉。

    。



    第一百零一章 科学思潮(感谢书友“温柔如我般”的支持)

    

王永光颤抖着声音说道:“此非,此非仁义之举,有违君子之德!”

    “哦?那我要问一问王尚书,何为仁义之举,难道我主张在草原开科举,兴教化不是仁义之举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