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姓是纯良的,只不过是受到了某些人的蛊惑而已,加上当地官绅欺压,才会导致其加入到叛军之中,可他们本身并无罪恶。
陛下仁慈,怎么会看着官军与这些同为大明百姓的叛军自相残杀。
故而,臣以为当以招抚为主,暂时让其先安顿下来,以陛下之仁义感化之,让那些纯良百姓迷途知返,拨乱反正,以最小的伤亡,换取叛军的归附。
如此,可保皇陵不失!”
“嗯!琉璃侯所言深得朕意,贼首作孽,于我大明百姓何苦?关于琉璃侯的策略,大家都来讨论一下吧!“朱由检点头说道。
接下来,就是基于招抚和谈的策略进行了一番细致的讨论,最后得出了一套方案,朱由检发布了圣旨。
让洪承畴兼任南直隶总督,代表朝堂和天道军进行和谈,并于七月二十五日签订了《大明帝国与天道军和平条约》。
其中,规定了一片区域,即“东南特别管理区域”,宣布了这片区域归属天道军管理,撤出原属于大明朝的官署衙役。
该区域仍然属于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管理权在天道军手中,且完全自主。
天道军需要保护该地区人员安全,明年之前完成对该地区人员数量厘定,双方一起监督,若人口减少超过一成,则大明有权武力干涉。
黄河镇抚营的大股队伍需要撤离南直隶境内,但可以保留一千人作为监督营。
天道军有义务保护凤阳皇陵的整洁,不应有任何侮辱的行为,镇抚营监督。
南直隶百姓仍属于大明户籍,可自由来往各地,双方均不得阻拦。
天道军在南直隶有独立的司法权和执法权,大明官方不得干预。
同时,天道军有义务对境内的土匪和边境海域的入侵倭寇进行剿灭,不得使大明百姓受到迫害。
其它零零总总的还有着二十几条规定,这是大明第一次对内部叛乱的妥协。
长久的封建王朝**之中,很少有统治者会先向内部妥协,然后联合一致对外。
因为“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存在,以至于很多王朝都是被内乱拖垮。
像这次,堂堂大明朝堂,竟然和一股叛军达成了合约,并且还给予了叛军司法权。
这就相当于国中之国了,类似于古早时期的诸侯王。
自皇帝制度出现以来,历代君王讲究的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如此处事方式,让那些官僚士大夫也是开了眼。
金陵有很多官职,甚至有独立的六部尚书,被称为大明官员的养老基地。
这里就是权贵的集合地,地主官僚怎么会轻易舍弃自己好不容易侵占来的田地和家产,搬迁到外面去。
于是关于抵制条约的奏章如雪花一般涌入内阁,结果这些奏章全部都留中不发,就好像从来没有过一样。
伴随条约颁布的还有朝廷对南直隶的官员有着一套完整的处置办法。
年岁在五十五岁以上的,念其年老,予以回家养老;五十五岁以下的,全部到京城进行考核,合格者重新安排官职,不合格者辞退。
如果想要再做大明朝廷的官,就要带着家资和亲眷搬出南直隶,若自己没有能力购买住宅,朝廷会安排住所。
而天道军那边也做出了要求,朝廷的官带走家资可以,但不能全部带走。
以这个官员的实际年俸为准,当了多少年官,带走多大价值的东西。
天道军仁慈,也就不刨除他们个人的吃喝了。
这让那些南直隶的官员傻眼了,毕竟他们哪一个不是靠着贪污才获得了如今的家业。
按照天道军所说去办,才能拿走几分?
他们很愤怒,这可是他们辛辛苦苦贪污受贿获得的血汗钱,怎么能够被剥夺呢!
上奏朝廷不行,他们开始制造动乱,然后就被抄了家,灭了族,剩下的人就老实多了。
结果,剩下的官员之中,七成以上的人不决定走了。
官可以不要了,家产不能丢下,更何况,出去了还不一定能够当上官。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大明朝的官员心中,究竟是什么更重要了。
官员撤离只有一个月的行动时间,一个月之后,自动视为放弃。
本来,对南京这边的官员,朱由检也没抱有什么期待。
他们不愿意出来正好,天道军有的是办法让他们把违法所得全部吐出来。
合约得以快速地签订完毕,主要得益于外族入侵的压力。
崇祯元年七月初,蒙古林丹汗率领大军进犯大同。
满桂在五月初到大同任总兵,重整兵备,在孙传庭新编秦军的帮助下,开始编练新的大同守卫,统编数量一万人,一样是全火器化队伍,直接向军器局报备武器数量,不到半个月就到了。
不只是燧发前膛枪,还有二十门初阳火炮以及两百门轻型迫击炮。
朱由检现在不差钱,虽然在大明的臣子们看来,皇帝把大量的银子投入到了辽西战场和各处赈济灾民之中,但实际上,有着煌夏银行和皇明银行两台“印钞机”存在,钱虽然不是无限的,也不需要担心不够用。
每次朝会之中,只要一谈到和钱相关的事情,朱由检总是会露出苦大仇深的样子,但最后还是照实数把钱拨付下去。
无论是赈灾还是强军,貌似钱很难要出来,但每次要,皇帝都会拿出来。
这就让那些朝臣摸不透了,究竟皇帝有多少银子!?
第九十八章 开炮(感谢书友“有有默默”的支持)
满桂在经过卢象升在辽西对其的一番刺激之后,重新找回了一些军人的血性和信念,来到大同就任之后,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
卢象升的军务兵团还没有到宣大边境去巡查,满桂这边就先清理掉了大量的老弱病残,在同时,他向三司总督孙传庭索要缺饷,而孙传庭也直接对其进行了拨付。
核查兵员之后,满桂就向大家发放了饷银,引得那些基层士兵的拥戴。
押送饷银过来的秦军没有离开,他们帮助满桂招收兵员,同时对其进行训练,在新式火器到达之后,立刻开始了实弹训练。
枪支和大炮其实本身造价并不贵,真是费钱的还是在火药子弹和炮弹上。
秦军对大同新军的训练,看得满桂都觉得心疼。
他可算是体会到什么叫做“花钱如流水”了,幸好当今陛下似乎并不缺钱,给自己送来了充足的弹药。
钱到位了,一切都好说。
训练强度跟上,这些新兵的射击精准度和射击速度都有很大的提升。
七月初四,蒙古林丹汗率领蒙古骑兵一万骑由三山墩越过明长城,进入大同府境内。
右翼蒙古分为三部分,喀喇沁宣府以北、鄂尔多斯部守着皇陵、土默特部的首领是俺答汗的后代,也就是大明册封的顺义王。
天启七年十月,林丹汗西迁,先吞并喀喇沁部,又吞并土默特部,其中喀喇沁部所属地已经被巴尔特所在的达斯坦部占领。
大明边境如今对草原采取封锁政策,虽然煌夏商会那里可以流通,但在土默特部的林丹汗得不到“市赏”,于是进犯大明,企图掠夺财富。
本来大同就是大明和土默特部贸易的地方,所以这一次突袭明朝这边完全没有防备,再加上九边防御废弛已久,轻易就被林丹汗夺取了。
得知关口失陷的消息,满桂先是安排好大同镇城池防御,而后命手下参将麻登云率三千人,携带着五十门迫击炮躲到距离大同镇西南不远处的夏米庄一带山林之中。
林丹汗带兵一路杀进来,感觉让祖先畏惧如虎的明军也不过如此,催促手下骑兵,快速向着大同镇冲锋。
路边的那些小村庄,能有多少财富,大同镇是贸易重镇,里面的财物才是几万匹马都拉不走的。
他已经想好了,今年劫掠大同,明年就冲进明朝的皇宫,说不得,自己就可以完成先祖未完成的大业!
奔袭到大同附近的时候,天色已经变得昏暗,远处的夕阳似乎染成了红色,这种气氛之下,使得不远处的大同镇变得有些模糊。
“前面就是大同镇,冲进去,大明的女人和美酒在等着我们去享用!”林丹汗大喝一声说道。
顿时,整个骑兵队伍的冲击速度又是拔高了一成。
城墙上,满桂拿着军器局出产的望远镜,看着那些蒙古骑兵越来越近,心中没有惶恐,有的只是兴奋。
虽然他的这些手下,相当一部分都是没有见过血的新兵,所有人都是刚学会使用新式的火器不到一个月,也就是火炮手是从秦军调来的,但是他非常有信心可以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
“李洞,大炮准备好了吗?”满桂对不远处的炮兵总旗喊道。
这人就是秦军过来的“老炮兵”之一,实际上,他原本属于勇卫营,后来调到秦军做火炮教官,现在又调到了这大同边军。
调到哪里他其实都无所谓,只要还让他玩大炮,还能为大明作战,那就是好去处。
不过本以为来到这里也就是练练兵,没想到竟然会遇到敌人入侵,虽然他也不愿看到大明的疆土被外族践踏,不愿看到大明百姓被欺辱,但是有机会开炮,那就是会让他兴奋。
听到满桂的问话,李洞当即回道:“就等总兵下令了!”
“哈哈,不要着急,你当初可是跟我讲过,要等敌人进入火力范围,都给我稳住。还有火铳手,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开火!”满桂最后叮嘱了一声说道。
然后整个城墙上陷入了静寂之中。
马匹的踩踏大地的声音越来越近,万马奔腾的场面,那可真是壮观的很,没有哪个真正的男儿看到这一幕不会感觉热血沸腾的。
终于,到了。
“开炮!”
满桂一声令下之后,李洞举起了火把,下一刻,二十门初阳火炮将二十颗实心大铁球射向了那密密麻麻的万人骑兵队伍。
林丹汗看到那火光之后,一阵心悸的感觉袭来,然后就听到了身边人的惨叫声。
转头一看,顿时遍体生寒,因为不知道是哪个倒霉蛋竟然被一发炮弹打在了脑袋上,霎时间,整个脑袋就没有了,巨大的惯性使得其尸体飞上了天,鲜血糊了林丹汗一脸。
顿时,他心中有了明悟,那是火炮,只是他不明白,明朝火炮怎么可能这么远?
几十斤的大铁球,不要说被正面砸到,蹭一下就是骨折,二十颗炮弹并不是打中一个人就停止了,庞大的动能没有释放之前,它们会快速地在地上弹跳十几下,一路上凡是被碰到的,无论人还是马匹,不死也残。
而万人骑兵此时正在冲锋过程中,有人受伤倒下就会被后面跟上来的骑兵踩成肉泥,有人因为胆怯放缓冲锋,或者马匹受惊不听使唤,顿时就乱成一团。
不过,到底是万人规模的队伍,整体上,他们还在继续推进着。
林丹汗虽然被吓得不清,此时却也是被队伍裹挟着继续前进。
第一次炮击,实心弹射击,直接杀伤人数不到一千人,但是间接造成的伤亡却是超过了两千。
第二次炮击,仍然是实心弹,再次带走上千人的性命。
而到了第三次,则是换成了开花弹。
初阳火炮可以射击开花弹,只不过因为膛压降低,射击距离会短一些,而此时,射击更合适。
开花弹之中包裹着的是钢铁厂煌夏商会的机械加工厂产生的碎铁渣,这些东西若是不经意间踩上一脚,都会疼痛好几天。
而此时,当其在骑兵之中炸裂开的时候,方圆二十几米范围之内的骑兵如同被秋风扫落叶一般大片地倒下了。
尤其是处于爆炸中心的那几个骑兵,直接被炸得粉身碎骨。
血肉伴着焦糊味向四周飞溅开,刺激的那些蒙古骑兵一个个慌乱地开始向外逃跑。
第九十九章 战争贷款(感谢书友“轩辕回忆”的支持)
然而整体队伍仍然还在向前,虽然现在保持冲锋姿态的人数仅仅只有不到六千人,而且全然没有了一开始那种积极地姿态,完全是被裹挟着向前。
满桂已经到了城下,一百五十门迫击炮就位,侥幸活过了三轮炮击的林丹汗看到城墙下那一排火炮的时候,整个人如坠冰窖,满脸绝望!
他记得大同只有四门火炮来着,而且都是老旧的火炮,威力暂且不提,只怕开一炮都会把明军自己炸伤。
可是不提刚才那几十门大炮的犀利,眼前这一百五十门火炮,又是怎么一回事?
逃跑,林丹汗现在就想逃跑,什么去明朝皇宫坐一坐这种事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