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按察使果然治军严明,是我疏忽了,忘了会惊扰百姓,请诸位稍等,粮食立刻就运送出来。”王威说道。
他说完就告辞离开了,刚才的一番对话已经探听明白了,这个人不可能有缓和的余地,不过王威也并不慌张。
大明军队吃空饷这种事情比比皆是,他不信卢象升真的能把他怎么办,最多也就是走走过场,惩罚几个人而已。
这牵扯到的可不仅仅是一个人那么简单,如果真的对他动手,恐怕九边都会不安。
他不相信刚登基的皇帝能够有这样的魄力,敢做这样的豪赌。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天晚上,卢象升收到了由锦衣卫联合军务兵团呈报的一份资料,赫然就是这段时间以来核查的蓟州镇各卫所的兵员数量。
按照户部给定的蓟州镇名册核定,各卫所相加应该有着十万人以上,然而,经过锦衣卫和军务兵的核查,实际上的人数只有不到四万人,而且其中很多年老之人,可战之兵不到两万而已。
如此数字,当真是触目惊心!
二月十五这天,卢象升带两千人进入蓟州城。
整齐威严的军队当即引得大量的百姓在两侧围观,不少人跟随军队一路看着,一直到了蓟州镇总兵府。
王威出来之后,不等他说话,卢象升直接开口道:“请王总兵在巳时之前将镇内所有兵员召集到城外,并携带花名册,由军务兵团一一对应人数,发放拖欠的粮饷。到时不到者,以缺员处置。”
卢象升说完,直接调转马头,带队离开了城内。
没有说上话的王威感觉面子被极大地践踏了,满是愤怒之色,然而此时却无法发作,只得走入府内。
旁边的参将立刻说道:“总兵,我们当真要把名册给他吗?不如直接烧了,死无对证!”
“你是猪脑子吗?现在烧了不是不打自招吗?你去召集人,我让人去拿花名册,我就不信他还能一个个去对,这么多人,谁都可以记得谁是谁。”王威冷哼一声说道。
然而,出城之后,王威就傻眼了,因为那个什么军务兵团还真的在一个个去核查,凡是核实正确的,就会发放一笔银两,然后让其站到左边;凡是有问题的,就会让其站到右边。
因为军务兵团举着火器将那些人围了起来,所以一个个都战战兢兢,不敢有所动作。
甚至于,他还看到地上有两具尸体,鲜红的血迹尤为的刺眼,他忽然打了一个冷战,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第七十六章 枪决(求推荐票求月票)
“王总兵来了,就在这里一起看着吧。”卢象升的声音传来,让王威反应过来,定了定神,没有选择逃跑。
心中给自己打气道:“他断然不会处置自己,最多也就是贬职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
尽管现在一个人一个人地发饷,王威还是坚信最后还是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一个在大明军中存在了几百年的潜规则,几天的时间就想要破除,这根本不现实。
军务兵团登记人数的速度并不慢,因为也不是只有一排,一个人一个人登记,而是分成了十个队伍,分别进行登记。
来登记的人数加起来一共才三千多人,很快就完成了统计。
效率之高,让王威看着非常惊奇。
卢象升看了看最后的结果,然后走到了那些真正的核查没有问题的军户面前,拿出一个喇叭,开口说道:“诸位将士,我这次来是告诉大家一件事。今上在京城说过一句话,他说大明士兵乃我之胞弟,不可欺辱。
对将领吃空饷,喝兵血,欺辱普通士兵,横行不法的现象,陛下说要严厉打击。一个也不放过!
今后各军队的粮饷,会由我们兵粮局统一发放,看人实发,不会再经过各镇长官,所以大家不用担心会再次受到盘剥。
同时,你们若是受到军官的欺辱,被掠夺钱财,也都可以向我们反馈。陛下说,军官犯法,罪加一等!
现在我就在这里,这里的名册,有着六成的空额,总兵王威已经罪责难逃。而其它的军官,若是有参与,同样要受到处罚。
此时大家只要勇敢地说出来,我们绝不放过!”
话音落下,有着两秒钟的沉寂,而后第一个人开口了。
“我,我举报我们总旗,他强占了我家一半土地,每月的月饷发到我手里的,不足两成!”
有一个人开口,大家都开始说了起来,积怨已久,此时讲出来,甚至有当场大打出手的。
大明的军官真是坏到骨子里了,十个人之中,几乎有八个半都是喝兵血的。
有几个罪责轻的,只是随大流,就降职处理,勒令还钱,而凡是有非法获得银两五十两以上的,卢象升已经决定要处决他们。
看着大量的中高层军官被抓起来,束缚住,王威有些慌了,他刚要走,就被直接按在了地上。
卢象升命人去抄了王威的家,获得白银十二万七千多两,黄金八千多两,地契三千多亩,房产,店铺无算。
而后,他宣布了王威等一众将领的罪行,直接对他们实行了“枪决”!
鲜血淋漓的场面,却是让那些基层的士兵非常的兴奋。
终于有人为他们做主了!
因为对卫所兵的清查和补饷不可能只是在这一个地方,而是在一片区域之内,所以军务兵团需要在这里驻守一段时间。
整个蓟州陷入了一种动荡之中,这个过程里,卢象升不仅只是清查兵员数目,还会分割土地,让原本属于谁的就属于谁,无主的土地全部归于朝廷所有,再划给那些灾民。
这个消息飞速传到了京城,本就不消停的京城一片哗然。
那些兵饷,可不仅仅是让那些军官剥削的,朝廷之中,多少人在其中分润,存在于官场之中多年的潜规则就这么被打破,自身的利益被触动,一个个都急了眼。
不少人开书上奏章,很快闹得满城风雨。
二月十八日,朱由检把李若琏、高文采,马大勇三人招来,吩咐了一些事情。
二月十九日,一封奏章引起了轩然大波。
奏疏的主人不是什么朝廷大官,只是一名国子监的监生,名叫钱嘉征,矛头直指九千岁魏忠贤!
他身份低微,很明显就是被人推到前台的。
奏疏之中,共弹劾魏忠贤十大罪状,“一曰并帝,二曰蔑后,三曰弄兵,四曰无上,五曰克削,六曰无圣,七日滥爵,八曰邀边功,九曰伤民财,十曰亵名器。”
“魏阉之罪罄竹难书,伏乞圣独断,敕下法司,将魏阉明正典刑,以雪天下之愤,彰清明之法。圣主浩浩,有敢言之士,死且不朽!”
事实上从朱由检刚登基开始,朝野很多人便在观望,看看这个新皇帝会不会容得下阉党。
而朱由检直接诛杀客氏的行为仿佛给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新皇帝并不是很待见魏忠贤。
于是,一些东林党官员猜测圣意开始了试探进攻。当然,真正的大佬都都是站在后面,率先出头的都是些无名小卒,譬如御史杨所修。
天启七年十月七日,御史杨所修弹劾阉党“五虎”之一的兵部尚书崔呈秀贪赃枉法残害百姓。
然而,朱由检却是直接将其降职问罪,虽然没有处死,免官,但也表明了,皇帝并不想在那个时候处置魏忠贤。
尤其是后来萧升出现,成为“宠臣”,而他本身和魏良卿相交,就带有阉党的色彩。
这更让那些官员们沉寂了下去。
而这一次,皇帝却是把钱嘉征的奏疏发了出来,这很明显,皇帝要对阉党动手了。
于是那些东林党官员立刻像是嗅到腥味的鲨鱼一样,奏章如雪花一般呈上。
二月二十日,御史林聪弹劾左副都御史李夔龙,吏部主事陆源弹劾吏部尚书周应秋。
李夔龙和陆源都是阉党核心成员,和崔呈秀并列“五虎”。
很快,其他“五虎”,“五彪”,也都遭到弹劾,短短三日间,弹劾阉党的奏章就有数十之多。
而魏忠贤也意识到了什么,于二十二十五日主动上奏,以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辞掉国公之位和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职位,想要回乡养老。
可朱由检怎么既然决定出手,又怎么会轻易放过。
事实上,天启七年十一月份的时候,朱由检完全可以拿下阉党,换上那些史书上记载的能臣。
天启四年之前,东林党势大,大明朝堂之上,浙党,楚党,晋党不得不和深受天启皇帝信任的魏忠贤勾结,才能和东林党对抗。
天启四年之间,东林党在党争中失败被赶出朝廷,自此朝堂便是阉党的天下。
而所谓的阉党,其实包含了浙党,楚党,晋党等东林党的政敌。
历史上,朱由检把阉党一扫而空,也就把其它政党全部赶出了朝堂,那么朝堂充斥的便只能是东林党成员了。
第七十七章 抄家上瘾(求推荐票求月票)
东林党是出名的嘴炮天下第一,少有人能够做点实事。
当时的朱由检失望之下,又把他们也赶出了朝廷。于是乎,朝堂重臣换来换去,如同走马灯笼一样,甚至于内阁首辅平均一年换一个,很少能有干上两年的。
年少的朱由检对他们一次次的失望,甚至最后没有能够信任的人。
内阁官员换得过于频繁,中底层官员眼睛里只有空出来的位置,还要担心自己被牵连到,没人会把精力用在做事情上,结果就是越来越乱。
已经了解这段历史的朱由检当然不会再去犯同样的错误。
首先,朱由检下达了对魏忠贤的判决,念其对天启皇帝的忠心,夺其一切封号官职,贬为庶民,派去白虎殿为天启守灵。
然后让人抄没他和他一众党羽的家产,六部尚书,侍郎等三品以上的阉党官员,有七成被拿下抄家论罪,但也没有一棒子打死,还留下一些。
再加上这段时间以来,朱由检已经提拔了诸如户部尚书毕自严等人,所以朝堂上空出的官职只有一半不到。
而这些空余的官职,朱由检也是早就有了一份名单,直接安排便是。
除掉阉党,这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比如那个王威,就可以扣上一个阉党的名头,凡是阻挠军务兵团进行核查兵员,发放粮饷的,都可以扣上一个阉党的名头。
朱由检顺势就把那一批给卢象升上眼药的都拿下了。
三日之内,只是京城之中,被抄家的官员就达四十多人,锦衣卫杀的人头滚滚,莫说小孩儿,就是大人也不敢靠近那满是血腥之气的路口。
抄家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不只是京城之内,这些官员的老家定然窝藏着更多的财富,尤其是土地,不知道霸占了多少。
阉党覆灭,东林党人狂欢了几天,而后惊醒发现,貌似上位的人之中,没有几个东林党人,也不知道这几天高兴什么。
暴富之路,唯有抄家。
魏忠贤及其党羽,还有那些阻挠发饷改制的人家中,一共抄出了七百八十四万两白银,黄金七十二万两,珠宝首饰,田地,房产,商铺估计价值也有四百万两白银以上。
朱由检有些小小的失望,毕竟历史记载里,李自成当初可是在京城拷出七千万两白银的,不过想想这些人只是京城之中的一部分,这里还有很多的勋贵,他感觉又有了动力。
抄家,还真是让人上瘾,这一波,直接抄出了一年多的赋税。
这笔钱,朱由检倒是没有再耍什么花招,而是全部充入了户部,作为赈灾款和行政用的银两。
如今的朝堂已经大换血,虽然不能保证不会有贪墨,但是最起码可以高效地运转起来了。
现在朱由检并不缺钱,虽然说要给袁可立五百万两,但那笔钱是让煌夏银行来出的,所以新获得的这些钱并没有用处。
白银充入户部,黄金则是继续用来和煌夏银行兑换白银使用。
户部尚书毕自严是一位真正的清官,而且是一位干吏,历史记载中,他在财源枯竭、入不敷出的情况下,精心协调、精打细算,支撑明朝财政近10年,所以在登基不久,朱由检就把他提拔上来了。
看到大量的白银到了户部,毕自严是真的高兴,为大明百姓,为大明这个国家而高兴。
有钱才能办事,没钱万事皆休。
他再如何节俭,如何精打细算,也没办法真的将一文钱掰成两文花。如今大明天灾不断,到处都是用银子的地方,还好出了琉璃侯这样一位财神爷,在不使用户部银子的情况下,帮助皇帝完成了新军建设,完成了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