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范文举反应过来,惊恐地看着萧升,说道:“是你,肯定是你,你是皇帝的人!”

    “对啊,我可是皇帝身边的宠臣,当然是皇帝的人。”萧升笑道,“放心,陛下说了抄家灭族,你们也会在今天死去,不会孤单的。”

    话音落下,门忽然打开,一队锦衣卫冲上前,直接把范文举三个人按到了地上,将其五花大绑。

    萧升这才走近,继续说道:“不过在此之前,你们需要让百姓抒发一下心中的愤怒。”

    话音落下,几个人被拉了出去,他们将会被作为典型游街示众,而皆这一次机会,在舆论上,萧升还打算最大程度地激发百姓的爱国之心。

    忠君爱国一直是古代思想的主流,甚至可以说是刻在每一个华夏百姓骨子里的东西,如果不是真的活不下去,大部分人是没有造反的心思的。

    太原,勇卫营并没有进城休整,只是在城外列队休息,严整的军容,让来往的客商和百姓赞叹不已,他们很多人都是惊奇,这大明,还有这样的官兵?

    甚至于,周围的土匪流贼看到勇卫营的军营之后,直接选择逃走。

    太原的官员邀请周遇吉和孙应元等军官进城,但是都被两人拒绝了。

    他们在等待着,等待天黑的时候。

    天色逐渐昏暗下来,作为主将的孙应元下令军队开拔,整个军队在十分钟之内完成了整队,而后整齐地向着祁县的方向前进,这是第一个目的地。



    第六十六章 抄家(求推荐票求月票)

    

步兵是抄家灭族的主力,而骑兵的作用则是防止逃跑以及追杀那些通过密道逃出来的人。

    这些家族都有着很多家丁,甚至还和当地的官兵有所勾结,但是在火枪齐射之下,没有能够形成有效抵挡的存在。

    一个晚上,八大家族从山西的土地上被抹去,而他们的财富,则是让孙应元和周遇吉震惊万分。

    三天之后,大明周刊把八大晋商的财富写了出来。

    八家抄家共计获得白银一千二百七十万两,黄金八十九万四千两,田地三万六千顷,房产,商铺合计价值无算。

    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天启六年,太仓库收旧饷,新饷总数仅仅只有398万两而已,八家所拥有的白银就达到了三倍太仓的收入!

    熹宗朱由校死前一个月,户部尚书郭允厚就上疏称,九边年例欠了780万,正是因为欠饷,陕西才会有那么多边军叛乱,辽东才会有那么多次的兵变。

    钱都被这些人占据了,拿什么给大明的官兵发饷?

    晋商,只是其中一部分,像这样的商人,不在少数,这就是王朝末年,妖孽四起。

    这个数字公布的当天,黄成玉三人以及一些跟随他们在京城的族人,被装在囚车上游街,群情激愤,百姓恨不得上前撕下他们身上的肉一口口嚼碎吃掉。

    而在山西境内,那些百姓更是直接去挖了这些人的祖坟,还好周遇吉等人及时阻拦,没有把一些贤臣的墓地给破坏了。

    这些人,可真是遗臭万年了,其它不法商人则是人人自危。

    而在朝堂,朱由检让人宣读了这条消息之后,先是一片哗然,而后就是各个衙门开始抢这笔银子。

    朱由检发话道:“这笔钱,八百万两用来给九边抹平欠饷,同时再发一百万两用来奖励辽东将士,表彰他们戍边卫国的贡献。

    给东江镇赏赐一百万两,一半用来奖励将士,一半用来安置百姓。

    剩下的现银入户部,用以赈济灾民。”

    现在的朝堂上,没有哪个朝臣敢于和朱由检对着干了。

    他发出了命令,自然就直接实行。

    不过,朱由检自己却是清楚,如果让那些辽东军阀去发放这笔钱,估计最后到那些将士手里的不会超过一成。

    所以,在随后他又下达了另一个旨意。

    升卢象升为兵部侍郎,辽东按察使,专司官兵人员核定,粮饷发放之事。

    建立“大明官兵粮饷军需核定发放局”,简称“兵粮局”,卢象升兼任兵粮局第一任局长,下辖第一军务兵团,额定一万二千人。

    原相关部门,陆续划归兵粮局管理。

    发放粮饷的责任,一直在户部,而到了地方上,这权力就到了那些军官手里。

    这样上下关系关联太强,肯定会出现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现象。

    而且,官兵会认为钱是上官给发的,这样就形成了“某家军”之类的地方军阀。

    必须要让那些底层的士兵认识到,粮饷是由朝廷发给他们的,而不是他们的上官。

    骤然听到这个调令,卢象升非常的意外,毕竟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文官,从未展露过什么军事方面的才能。

    并且皇帝刚刚登基,不可能知道他这么一个小知府有什么能耐,但却是给了他一个这么重要的官职。

    从正四品的知府到正三品的按察使,连升两级,并且还可以独立成军,这种权力,简直不要太大了。

    接到任命之后,卢象升就被叫到了皇宫之内。

    “卿家且去自己招募新兵,朕会给你一些精通算学之人作为辅佐,而正兵则是你自己做决定。第一批银子会在一个月之后到达京师,这一个月的时间,就是你招募训练新兵的时间。

    另外,朕还会在勇卫营抽调三千骑兵作为军务兵团的骑兵大队,也是由你统帅。

    一个月之后,卿家且去辽东发放粮饷。务必确保粮饷发放到每一个士兵手里。

    此处你去发饷,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核查各镇兵员,杜绝吃空饷的事件。朕将赐你尚方宝剑,地方军官,除总兵以上,若有阻拦,皆可先斩后奏。

    卢爱卿,大明官兵之改革全赖你手,不要让朕失望!”朱由检语重心长地说道。

    卢象升被如此器重,心中激动万分,但是他却没有被这种恩宠冲昏了头脑,说道:“感谢陛下的信任,只是,统管兵粮之权过于庞大,还请陛下亲派一人辅佐。”

    其实这意思就是怕权力集中日后遭到猜忌,所以请派一个人作为监视,这也是让皇帝可以放心。

    朱由检想了想说道:“好,朕会派一个人担任监理,监察和辅助你进行钱粮的发放。”

    卢象升离开之后,萧升从侧面走出来,说道:“这件事很危险,那些辽东军阀,包括袁崇焕,孙承宗在内,都不会待见他。甚至有些人狗急跳墙,还会对其进行刺杀也不是没可能。”

    “所以现在就需要兄长训练的卫国小队出马了。让他们出手保护卢象升,谁伸手,谁探头,就杀了谁。“朱由检说道。

    所谓的“卫国小队”,就是一群使用现代武器的高素质作战单兵。

    上一次出国搞了不少武器,其中有用来作为研究的,也有自己拿着防身的,但大部分都分发给了这支小队。

    这些人也是从灾民之中挑选出来的,他们同样接受了萧升的一些教导,不过仅限于个人作战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尽可能获取这些人的忠心,他还是使用古代家仆的训练方式对他们进行的思维引导,并且挑选的人也都是有家庭的,他们的家人,就生活在萧升府内,也同样是琉璃侯府的家仆。

    古代人并不会因为家仆的身份而感到自卑,相反,成为大人物的家仆是一种荣耀,毕竟有着宰相门前七品官的说法。

    萧升通过平时的“小恩小惠”,让这些家仆对侯府产生极其强烈的归属感,这就使得“卫国小队”的成员对他极其忠心。

    这支“卫国小队”的存在,只有萧升和朱由检两个人。

    皇帝的身份,对这些灾民来说并不容易建立信任感,而一个官员则更加容易一些。

    并且,萧升可以更好地安排他们的家人。

    因此两人最初商量的时候,就是要以萧升的名义来培养,只不过后来让这些人知道了实际上他们所归属的是皇帝,是国家。



    第六十七章 一亿两白银(求推荐票求月票)

    

卫国小队还没有出过手,因为现在还没有哪个人威胁到萧升和朱由检两人的生命。

    自从将他们培养起来之后,萧升和朱由检身边都会留一个人,每过十天,他们还会轮岗,分别保证萧升和朱由检的安全。

    现在,又多了一个人需要他们的保护了。

    直接派去两个人,代号分别是王五和王六。

    大明身上的重症太多了,卢象升要做的事就是去根治这其中的一项。

    吃空饷,喝兵血,庞大的军费开支,直接拖垮了明朝的财政,是大明灭亡的原因之一。

    后金不过百万人,真正的八旗精兵不过十万,而大明百万军队,却是无法抵挡,不是将领的问题,而是单兵素质真的太差了。

    大明的九边之兵,很多连衣服都是破的,吃不饱饭,拿什么战斗?

    层层盘剥,导致基层活不下去,陕西那么多边军叛乱,也就不足为奇了。

    对他们来说,反正活不下去,拼一把还能吃上一顿饱饭。

    从士兵的遭遇可以看到那些高层的富有,庞大的军费,都被这些中高层官员吃干抹净,这就是大明的官场。

    文官集团现在还不能动,军队却是必须要下狠手,因为大明等不下去了。

    从天启朝开始,大明的人口锐减,战乱只占据很小的原因,最大的原因是天灾导致的粮食不够吃。

    天灾是不可避免的,这也就意味着,想要挽救大量的人口,朝廷需要有足够的财富。

    而如果外患不平,九边的军费就是一个永远都填不满的大口子,根本不可能有钱来赈济百姓,遏制大明人口的减少。

    所以萧升和朱由检一开始的目的就很明确,那就是先除外患,就算不能彻底解决,也要基本上平定,保证战争的主动权在大明的手里。

    而做到这一点,需要有足够多的军队。

    被抄家的晋商财富很多,报纸上只是公布的那八大晋商的财富,实际上,同时被抄家的还有一些巨富,比如孔家。

    从这些人的家里,总计抄出了三百六十万两白银,二十二万两黄金,田地,商铺不计。

    白银要用在扩军上,除了卢象升那一万多的军务兵之外,朱由检要组建勇卫营第二步兵团,人员依旧是两万多人,第二炮兵团,一万多人。

    大炮,火枪,弹丸,这都是烧钱的东西,训练过程耗费的钱财就是一个极大的数字。

    这些白银,并不够。

    但这里还有黄金,黄金共计获得了114。4万两,而明朝的一两是37。3克,古代的黄金纯度低,那也是四十吨的黄金!

    国际上一吨黄金可以卖3。79亿,40吨就是足足151。6亿华夏币。

    一亿华夏币可以买到市价3。65元每克的工业白银七十三万四千两,如果这些钱全部换成白银,那就是一亿一千一百二十七万两白银!

    当然,这个过程中,因为需要通过贸易公司进行倒腾,花费不少,但一亿两白银应该还是可以弄到的。

    所以就单单这笔钱,通过萧升这么来回一倒腾,让朱由检两三年内不为军费发愁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也是两人敢于直接训练新军的底气所在。

    朱由检为什么可以大方地赏赐辽东和东江镇两百万两银子?这就是原因。

    除了这些现钱,那些商铺和宅子也是价值不菲,这些地方,一部分萧升直接出钱从朱由检手里购买,走的是商会的名义,用作开设烧烤店分店,成衣店销售点以及一些工厂。

    大部分商铺和宅子还是卖了出去,低价抛售,那些商会之中的人,以及官僚地主都是非常的喜欢。

    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进账,不过都没有入户部。

    现在大额的收入都在萧升的商会之中,大明的国库和朱由检的內帑之中都很干净。

    钱不能让那些官员看到,否则他们肯定会想尽办法去吃上一口,绝对不会放过。

    萧升花银子的地方很多,为了供应整个北方的煤炭,让煌夏煤炭商会形成高度地垄断,他花了不少钱去购买矿产和煤炭工厂。

    崇祯元年这个冬天,京城之内基本上都采用了烧蜂窝煤取暖的方式,周边的城市如天津等也有不少人购买,煌夏煤炭商会是功不可没的。

    虽然卖煤炭赚得也不少,但是相比于萧升那大额的资金投入来说,还不能做到收支平衡。

    不过这没关系,煤炭的开发是蒸汽机车之后能够奔跑在大明土地上的基础条件之一,充分的煤炭储备,可以让之后蒸汽机车的技术利用起来更加迅速。

    除了煤炭,水泥厂的建设需要跟上,现在水泥的消耗太大了,虽然第二和第三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