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各论各的,他们是尽他们的义务,我是完成我自己的心愿。我也不求别的,就是希望咱们这个大家庭可以平平安安的,这钱算是让我也能安心一点。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萧升直接拒绝了大家再争论,确定下来。

    四姨这边开口道:“四姨真是没有白疼你。我看别人家谁有钱了就是躲得远远的,生怕家里的穷亲戚找上门。就好像谁没有一点骨气似的,这钱放在妈那儿,谁家有个难处,先用着,大不了最后咱们再还给侄孙呗!”

    “哎呀!你别提这个,这臭小子前两个月还口口声声说要带儿媳妇回来过年,结果还不是一个人回来了,我不管,明年再不找,后年必须给他安排相亲!”萧母逮住机会,果断再次向萧升发起了攻击,也是把话题成功转移到了这边。

    只是苦了萧升,被一众亲戚说教,好不容易才找借口跑了出去。



    第六十四章 京太公路(求推荐票求月票)

    

接下来的几天,萧升每天都会带着几个弟弟妹妹出去购物,衣服,玩具,零食,看上什么买什么。

    就连一向讨厌萧升捏她脸蛋的小妹琪琪都一口一个哥哥叫得甜甜的。

    果然,金钱可以带来快乐。

    从小年到三十,几天的时间,萧升在这些弟弟妹妹,还有表哥表姐身上花的钱就达到了三十万,每个人弄了两身名牌就花了不少。

    快乐的价格还是不便宜的。

    期间几个长辈多次开口阻拦,萧升则是一句话奉还。

    “我自己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我宠着。”

    他知道家里人担心把这些小辈的心气养高了,今后再不能适应普通的生活。

    但这一次,萧升还是要这样做,要不然念头不通达,心里很别扭。

    明明自己有能力,为何不能随心所欲。

    三十晚上,陪家人看完春晚之后,萧升回自己房间休息,却是打开时空门,把等候已久的朱由检,周莹,张嫣三人叫了过来。
     '奇^书^网''q i'。's u''w a n g '.'c C'

    她们那边也已经是后半夜,可是三个人却还是精神奕奕,朱由检开口道:“兄长快打开电视,让我看一看春节晚会是个什么东西。”

    “小声点。”萧升瞪了他一眼说道。

    本来是打算等过两天,他返回市区里的时候再让他们看的。

    不过朱由检这小子非说如果不是三十晚上看,那么就没什么意义了。

    后来周皇后和张嫣也都表达了一下各自迫切的心情,萧升才勉强答应下来。

    还好这间屋子隔音效果不错,里面就算电视开很大音,外面也不会有人听到。

    听到萧升训斥,朱由检当即捂住嘴巴,表示自己知道了。

    而后,四个人开始看重播。

    萧升也是无奈,因为这是在家里,为了以防万一父母被这几个人给吓到,只能陪着他们,不能睡去。

    虽然这一届春晚在萧升看来并没有多么震撼,但在朱由检等人看来却是非常感慨。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看到一场在大明举办的这种规模的春晚,我感觉这个皇帝当的也就值当了。”朱由检感叹道。

    萧升笑道:“会有那么一天的,过了年你才十八岁,还有很多时间去努力。不要唉声叹气的,那可寓意不好。”

    “兄长说得对。夫君,我相信你可以的。”周皇后看着朱由检认真地说道。

    新年伊始,崇祯元年到来,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到来了。

    十二月份之中,勇卫营完成了对北直隶境内乱贼,土匪的清缴工作,并且过程中,还对一些为富不仁,鱼肉乡里的土豪乡绅进行了打击。

    十二月二十九号,一条从京城通往山西太原的八车道大马路终于修建完成。

    这条被命名为“京太公路”的水泥路,花费很多,但同时也把大量的流民和灾民利用起来,转化为生产力。

    其实这本质上就是以工代赈的方法。

    明末的商品经济是非常发达的,很多地方,农民抛弃土地而去城里做工。

    因为他们发现种地被盘剥太多,而做工赚得钱远比种地卖粮获取的多。

    “一条鞭法”实行之后,虽然在当时给朝廷增加了很多税赋,但其中的隐患一直存在。

    农民可以抛弃土地去打工来缴税,而当打工挣得钱更多的时候,大量的土地就被闲置了。

    加上灾荒到来,直接就造成了明末的粮食危机。

    大量的人没有饭吃。

    明朝的覆灭,绝不是某一个因素导致的。

    但是,在现有的官僚政治体制之下,朱由检和萧升谁也无法做到让大明土地上的粮食养活所有的百姓。

    所以他们不仅不能遏制农民抛荒进城,反而还需要加大力度搞工业,尽量让更多人有工作岗位。

    把总体财富提升上来,然后用大量的钱财,去购买邻国的粮食。

    面对巨额的财富,其他国家的那些人会愿意把粮食主动送上来的,而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粮食,要比朱由检和萧升目前费劲去推广农业要多得多。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放弃对农业的抓控了。正相反,利用工业获取财富,正是为了促使农业快速地发展。

    甚至于,十二月的剿匪行动,目的之一就是在于将北直隶境内的不安分子剔除,进而可以将土地更好地分配下去,开展农业活动。

    萧升一开始步入朝堂的时候,进献了一些高产粮种,到目前第一批已经收获了,获得的粮食并不是用来吃的,而是再次用作种子种植下去。

    不过仅仅是那些种子也不够,他还特地又从现代弄过去好多的种子。

    如今正在播种,北直隶虽然没有遭遇陕西那样的大旱,但是同为北方地区,这里的情况也并不好过。

    萧升已经想到了组建专业的水源勘测团队和利用先进的打井机器来制造水井,可是这也需要时间,着急也没有用。

    只能是一步步来,而且也需要钱。

    这第一条水泥路修建成功,萧升和朱由检就可以发一笔大财了。

    山西八大晋商,一个个都是通敌卖国之徒,皆死不足惜,而其本身占有大量的财富,如果将其灭门抄家,定然是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银两。

    在原本的历史中,崇祯二年黄台吉入关,这其中肯定也有这群人在其中作为内应。而且,一应物资之类,恐怕也支援了不少。

    目前来说,萧升已经通过贸易暂时稳定了蒙古和大明之间的关系,但是后金兵锋正盛,蒙古早已经不堪一击,肯定无法抵挡多久。

    必须要做好与之一战的准备。

    首先要做的,就是肃清内忧,将这群背后捅刀子的败类剿灭。

    这段时间,萧升已经通过和八大晋商的贸易,获取了他们私人武装的防御力量明细,而且还掌握了这些人通敌卖国的铁证。

    只等这道路畅通,然后马踏晋地,血洗八大晋商。

    此时,三万轻骑兵已经见了血,有了一定的战斗力,而两万步兵更是已经具备了枪炮协同作战的职业素养。

    于是,年初,朱由检下令五万大军进入山西剿匪,名义上是阻止天道军进犯京城,但是在临走之前,朱由检暗中召见了周遇吉和孙应元两人,把一份资料分别让他们看完。

    只是看了一半不到,周遇吉已经气得青筋暴起,咬牙切齿地说道:“这些商人都该千刀万剐!”

    这资料上写的不是别的,正是晋商欺压当地百姓,把各种物资倒卖到后金,甚至还倒卖人口武器的详细过程。



    第六十五章 通敌卖国之罪甚于造反

    

军户出身的周遇吉,很清楚那些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因而可以通过这些文字,发现背后的鲜血淋漓。

    孙应元则是相对沉稳一些,把所有的资料都看完,而后等待着朱由检发话。

    朱由检开口道:“这一次去山西,明面上是去剿匪,镇压天道军,但实际上,你们不需要离开晋地。你们要做的就是肃清山西之内的匪患,而这第一场战斗,就是将这八家通敌卖国的商贾抄家灭族。

    记住,是灭族,所有牵连之人,一个不留,而后在其祖坟上树碑立传,让这些叛国贼遗臭万年!”

    听到朱由检如此冰冷的话语,孙应元和周遇吉顿时单膝跪下说道:“臣遵旨!”

    所谓八大晋商,即分布在祁县,榆次,太谷,介休等地,以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八人为代表的八个家族。

    不过除了这八家之外,还有一些山西家族比如孔家和亢家也有通敌卖国之实,一并收拾。

    他们都分布在太原府周边,水泥公路一直通到太原,他们是最高兴的,这么一条商路被打通,意味着更大的财富在等待着他们。

    而在听到朝廷的军队要沿着“京太公路”来太原休整,前往陕西剿灭匪徒的时候,也没有起到任何疑心。

    毕竟,现在他们可是和皇帝身边的第一宠臣琉璃侯一起做生意,那个刚登基不久的小皇帝,又怎么有心思来对付他们。

    尽管已经有了宽敞平坦的公路,但是没有合适的交通工具,短时间之内,也无法从京城到达太原。

    当周遇吉率领的第一骑兵团和孙应元率领的第一步兵团到达太原的时候,范家范文举,田家田俞生以及黄家黄成玉三人正在“肉之味”的包间之中,和萧升一起吃烤肉。

    “这烧烤之法当真美味,琉璃侯能够把这种食用之法带到大明,真是大明百姓的福气啊!”田俞生咽下一口羊肉开口说道。

    萧升闻言笑道:“这种烧烤之法其实并无稀奇,调料才是其中精髓,这些香料可都是价值不菲,羊肉反倒显得很便宜。”

    “琉璃侯这海上的手段当真是通天之能,这些香料北边的人也是非常的喜欢,愿意花大价钱来采买,几日前,我又收到了一笔大订单,还希望琉璃侯可以多给一些货,让北边的人满意,我们的生意才能更加红火不是?”范文举跟着说道。

    八大晋商之中,和后金来往最为密切的就是范家,女真入主中原之后,将其封为八大皇商之首。

    萧升笑道:“范公子还真是对狗鞑子忠心耿耿啊,堪称其走狗。”

    这话一出,场面顿时安静下来,甚至可以听到炭火忽闪的声音,黄成玉和田俞生呆滞地看着萧升,而范文举更是几乎要摔杯而起。

    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商人,他的脑子里瞬间就想起了现在和萧升闹翻甚至产生任何小不愉快会给自己和家族带来的损失。

    一秒之后,他笑了出来,说道:“琉璃侯所言差矣,我辈商人,不过是趋利而已,与后金之间,也不过是正常的交易。”

    这边的黄成玉也是跟着帮腔道:“对对,大明官场腐败,朝廷昏庸,我等小民无法求存,被逼无奈,只能通过和北面贸易来换取一点钱财。”

    “哈哈,有道理,很有道理。”萧升拍着手说道。

    忽然,包厢门旁边的小窗被打开,送进来一张报纸,而后关闭。这是包厢特有的待遇,只要有新的报纸发布,这里就会放上一张,供给包厢里的人免费观看。

    萧升拿起报刊似乎是瞟了一眼之后,将其递给范文举说道:“咦,大明周刊还有三天才应该出新的,今日怎么会有新的,范兄,你拿来给大家念一念吧!”

    范文举也是感觉奇怪,于是笑着答应一声,站起来拿过报纸,刚打开,几个大字让他直接一屁股坐了回去,呆滞地看着报纸,仿佛忘记了言语。

    “范兄,你怎么了?”黄成玉见状赶紧询问其安危,眼睛扫到了报纸上的字,身体一震,直接夺过报纸,口中喃喃道:“通敌卖国之罪,甚于造反!”

    一旁不明所以的田俞生听到这几个字,顿时惊慌地跑过来,拿过报纸快速地扫视。

    只见那八个大字

    整张报纸,罗列了八大晋商通敌卖国和鱼肉乡里的种种事迹,每一条名目,写得非常清楚,绝对没有污蔑的地方。

    而在最后,则是写到,“帝下令,以勇卫营第一骑兵团与第一步兵团将八大晋商抄家灭族,立奸人之碑于其祖坟,令其祖上知其后辈之不忠不孝。

    帝曰,行商之道,以国为根本,大明所有商人皆需以此为戒!”

    萧升早就知道内容,但还是笑着从田俞生的手里拿过了报纸,特意把最后一段给他们几个读了一遍。

    范文举反应过来,惊恐地看着萧升,说道:“是你,肯定是你,你是皇帝的人!”

    “对啊,我可是皇帝身边的宠臣,当然是皇帝的人。”萧升笑道,“放心,陛下说了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