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万份,也就是十八万文钱,一百八十两而已,实际上因为有大量采购的优惠,最后获得的销售额仅仅一百六十五两。
三日印刷一次,刨去成本,每天也不过是35两银子,一个月才一千两而已。
靠卖报纸,如果不能达到一个百万级的数量,赚不了多少钱,主要的收入,还是在商业版块上的广告上。
比如某个布行购买了连续一个月报纸上的某个版幅的广告,共计白银九百两。
当然,不管怎么推广,明末的社会之中,注定这种报纸不可能太赚钱,因为钱都垄断在一小部分人手里,这种靠量来获取钱财的,无法挣多少钱。
萧升也不指望它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少钱,煌夏商会一直在进行宝石黄金的收购工作,如今他的手里有着很多上等的鸡血石,田黄石,翡翠,和田玉之类的宝石,通过这些宝石,他每个月都可以从现代至少获利两个亿以上。
一些上等的药材,每个月也可以给他带来三千万以上的收入。
一个亿可以买到一百多万两工业银,现在他只是每个月运送到明朝时空二十万两,如果需要,他也可以一天之内搞来一百万甚至两三百万两白银。
就目前而言,他不缺钱,也就意味着,朱由检不缺钱。
大明其实也不缺钱,现在整个大明的士大夫阶级手里有很多的钱,症结不在钱的问题上,而在基础生活物资上。
最基本的,粮食无法供应,即使有再多的钱,土地无法种出粮食,那也是要死很多的人。
所以,萧升和朱由检必须要尽快着手应付这件事。
崇祯年间,正是小冰河时期来临最猛烈的时候,几乎每一年,都会有大旱,旱则赤地千里,蝗虫漫天;南方多有洪涝,水漫大地,家园毁尽;沿海之地有海啸,动辄淹死数千人,满目悲怆。
单纯地依靠内部手段去改善民生,以明朝的生产力远远无法达到目的。
而两人在商议之后,最后的一致意见就是将国内的矛盾转嫁到其它国家,比如周边那些对大明虎视眈眈的国家。
小冰河时期的其它国家其实也不好受,拿后金来举例,历史上因为大明关锦防线对其造成封锁,其无法入关劫掠,而国内遭逢大旱,黄台吉直接选择去侵略旁边的朝鲜。
一方面,是为了打破蒙古,大明,朝鲜对后金的三面包围;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转嫁国内的矛盾,从朝鲜掠夺粮食,既消除了之后入侵大明的后方隐患,还成功地把国内的矛盾转移了出去。
后金并不是如同蒙元当初那样的野蛮人,他们招引了大量的汉人做官,把自己从一个奴隶社会体制发展到了半奴隶半封建的社会体制。
而在先后把朝鲜和蒙古两个后顾之忧解决之后,再凭借骑兵之利,攻入关内无可阻挡。
大明的官兵体制已经积重难返,从主将到小旗贪腐成风,武人信命,才造就了女真满万不可敌的假象。
新军还没完成训练,想要通过野蛮入侵的方式获得财富不可能。
所以他们两人只能另寻它法,这个方法就是经济入侵。
一直以来,周边国家对大明就非常的依赖,钱币都是使用的大明铜钱和白银。
甚至有些国家和大明作战只是为了可以和大明互市而已。
自万历四十七年起,明朝改变此前经济封锁的策略,转而重点拉拢被蒙古内部孤立的林丹汗,累计给予箭赏、进马赏银近五万两,并应允每年赠送白银千两。
天启五年,志大才疏的林丹汗东征科尔沁部,主动挑起左翼蒙古内战,但效果不佳,不仅未达到作战目的,反促使较为忠心的喀尔喀部发生分裂,科尔沁部为求自保全面倒向后金。
现如今,蒙古内乱不止,一盘散沙,等明年后金一举扫清蒙古,就彻底没有了入侵大明的后顾之忧,还可以借道蒙古,绕过宁锦防线,杀到大明京师。
此时,维持好蒙古的战略关系十分重要,只要可以将后金牵制在关外,就可以争取到足够的时间编练新军。
而同时,还可以利用廉价的工业品去换来蒙古的牛羊战马,以缓解国内矛盾。
天启七年十月二十五日,“煌夏布业商会”和“煌夏餐饮商会”宣布成立。
京师大纺纱厂,京师大织布厂,京师大成衣厂三个厂区已经建设完成,而且对工人的招募额培训也基本上完成,只是一旦开始生产,目前囤积的原料可是无法供应的。
于是在煌夏布业商会成立的这天,会长付文彬以琉璃侯的名义把几个商人召集到了天香楼。
这几个人,有些是和蒙古塞外进行大宗贸易的商人,有些是从江南采购丝绸到京城贩卖的商人,总之都是那种有着完整的贸易渠道,能够直接开展商业活动的人。
其中还有一个叫做巴尔特的蒙古人。
“诸位,我叫付文彬,在今天的煌夏日报上,大家也都看到了,煌夏布业商会成立,我就是第一任会长。
把大家叫过来的目的,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加入商会,共享商业信息,做到互通有无,把大明乃至大明周边的布匹,成衣贸易行业全部抓在我们的手里!
为了表示商会对大家的诚意,我们愿意以比市价均价高一成的价格,无限数量收购诸位手里的纺织原材料,不管是棉花还是羊毛,只要各位加入商会,商会可以将诸位手里的材料全部吃下。
孙掌柜,根据我得到的消息,你手里至少积压了二十万斤棉花没有卖出去。
现在棉花收购价格在一斤90文到120文之间,如果贵商铺愿意加入商会,商会可以用一斤130文的价格将其全部买下。如果你还有更多,我们也可以继续吃下。”
付文彬讲话的时候,语气非常坚定,那种样子就仿佛他的手里别的没有,就是有钱。
一下子就把这几个人给震慑住了,尤其是被点名的孙掌柜,心中已经决定要卖。
第五十七章 羊毛热
孙德禄买下那些棉花本来是为了待价而沽,谁知道商业上的对手竟然给他做了一个局,导致他收购的价格达到了均价一百文每斤。
而现在市场收购价仅仅只有均价九十八文每斤而已。
这批货在他手里保护也是要花钱的,多在手里待一天,成本就上去一层。
现在有人愿意接手,只要不赔钱,他就很愿意了,更何况,付文彬竟然出到了130文每斤的价格,这让他有点不敢相信了。
如果真的可以以这个价格卖出,绝对是可以大赚一笔!
“付会长,你所言是真的?棉花每斤130文,纺织成布到时候就算全卖出去了,您恐怕也赚不了多少。“孙德禄疑惑地问道。
付文彬笑道:“既然想要让大家看到我们商会的诚意,自然就不能在意这些眼前的利益。只要孙掌柜成为商会的一员,那么商会就有义务帮助你扭转亏损的状况。
我们煌夏商会的信念就是共赢,要让大家一起赚钱,只要加入商会,大家就是一个整体,天南海北,总会有方法保证大家的利益,降低大家做生意的风险。”
“此番言论真是高见!我有觉得,这个商会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降低行商之风险,只要大家互通有无,行业但凡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们也可以提前知晓,如此,怎么会做亏本生意?妙!“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赞叹道。
这个时候,一直没有机会开口的蒙古商人巴尔特开口说道:“付会长,我若加入商会,羊毛价格几何?”
现在的羊毛市价在每斤67文到75文之间,不过从蒙古进口过来的羊毛收购价会更低一些。
付文彬开口说道:“也是一样,按市场均价最高价多一成,每斤83文收购。”
“此言当真,无限收购吗?”巴尔特有些激动地开口说道。
事实上,他在蒙古对羊毛的平均收购价只有45文,而再加上人工运输和储存的成本,也就53文左右,只要这笔交易可以达成,每斤可以赚到30文,五成以上的暴利!
“是的,只要加入商会,就可以建立契约,至少两年之内,诸位手里的原材料,商会都可以按照比市场均价最高价多一成的价格收购,让大家充分获利!”付文彬不紧不慢地说着,其余几人却是心跳加速。
孙德禄更是惊愕道:“不是这一次交易上涨一成,竟然两年之内的交易都可以?”
“没错,有着琉璃侯的信誉做保证,难道大家还怀疑我们会欺骗诸位不成?我们可以立下字据,来人,把契约呈上来。”付文彬叫人拿来了契约,分发给在场的八人。
他们快速仔细看了一遍,巴尔特首先开口说道:“我巴尔特代表达斯坦部加入商会!”
而后,他拿起旁边的毛笔,快速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达斯坦部的名称。
这个蒙古人毛笔字也是很不错,其实他早就已经认为自己是一个汉人了。
随后,孙德禄带头,其他几个人也都签下来自己的名字。
这么一个大好事,谁也不想错过,至少多一成的利润,傻子才不愿意。
他们八个人掌握的纺织原料占据京师以及附近地区纺织原料的四成左右,其余少部分掌握在几个商人手里,大部分在散户手中。
成立商会不能将所有人都拉进来,挑选出这八个人是有原因的。
原料在第二天开始交易,在此之前,京师大纺纱厂和京师大织布厂已经开始运转,今日京师大成衣厂开工,三厂区八千多工人开始工作。
成衣厂是最后一道工序,三千台缝纫机满负荷工作,平均每天可以交出成衣一万四千件。
这第一批衣服,制作的是勇卫营的军服,首先赶制的是骑兵的衣服,有两套,一种是可以穿在甲胄之中的棉衣,另外一种则是日常穿着的棉袄。
三万套衣服,包括裤子,用去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订单交付。
这个时期,普通的棉布衣服,一身要400文到500文,而棉袄更是要750到1000文一身。
但成衣厂一身棉布衣服的成本不过200文,棉袄则是只有280文。
而且,相比于作坊式生产模式下的成衣,京师大成衣厂的衣服样式整洁,线条细密舒服,同等品质的衣服一身至少需要一两银子以上,棉袄四五两银子才能买下。
工厂对这些衣服的定价是棉衣350文一身,棉袄500文一身。
朝廷花钱买下这些衣服,只用了两万五千多两银子而已。
这让户部非常的吃惊,对朱由检上奏说,“如果今后军需成衣皆由此商户供应,那么每年至少可以节省军费二十万两”。
而真正让煌夏布业商会扬名的,还是在对民间成衣的贸易上。
天启七年十一月,煌夏布业商会一个月的成衣销售额二十万两,其中大部分都是针对于低端衣服的销售。
均价在450文一身这样的价格,四十多万套衣服,批发给那些商人,让其带到各地去销售,其中一半数量的衣服,都是拿到了蒙古。
这种价格低廉,品质却非常好的成衣在蒙古非常的受欢迎。
煌夏布业商会之中,一开始招揽的八个高级会员之中,四个人是专门做对蒙古等外国的贸易生意的。
其中巴尔特在这一次的交易之中是赚的最多的。
这些衣服,到了他的手里,卖出的价格要比从商会采购的价格高一倍甚至两三倍,然而这样的价格,在蒙古却还是被一抢而空。
他再用这些钱去收购羊毛,卖给商会,这几乎就是无本买卖,手里的钱越来越多。
在大明做生意这么久,他还从来没有做过这么顺利的生意,利润这么高更是不敢想像的。
他用这笔钱快速地扩充自己的势力,一个月之内,一举将达斯坦部扩充到原来的两倍人口,商队规模更是扩大到了原来的三倍。
羊毛,他现在大量的收购羊毛,就算是以现在蒙古的市场最高价收购,甚至溢价收购,他都有得赚。
只要把这些羊毛卖到商会,然后再从商会拿到价格低廉的成衣,即使赔钱收购羊毛,依旧是可以大赚特赚。
而巴尔特的暴富,也极大地刺激了其它蒙古商人,一时间,蒙古掀起了“羊毛热”。
第五十八章 烧烤和内衣(求推荐票求月票)
十一月中旬的时候,一座让朝堂勋贵都惊叹的建筑在京城之内建设完成。
这是一座商业大厦,虽然只有三层,但的确是目前大明综合性最强的一家商业楼。
整座楼采取了最新的建筑方法,从九月中旬开始动工,到现在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建设,里面要卖什么东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