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暂时,学堂就设立数学,物理学,化工学和农学四个学科,每个学院分别招收学生五百人。

    入学需要通过考试,成为正式学生之后,每月可以获得二两银子的奖学金,月度考核成绩前十奖学金翻倍。

    学堂免费提供食宿,课本,这简直就像是在求着你学知识一样。

    这个消息传播的很快,毕竟这可是绝无仅有的事情,自古以来,上学都是一件非常耗费钱财的事情,学堂不仅免费提供食宿,上学还有奖学金。

    一个月二两银子,这比大部分大明百姓的月收入都要高很多。

    免费学知识还可以挣到钱,天底下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萧升必须要这么做,因为他需要招收的是一批思维较为成熟的人,年龄在三十岁以下,十六岁以上的青壮年。

    他并不求这一批人能够成为什么大科学家或者大学者,而是希望这些人去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把这些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大明百姓。

    少年人才是未来,现代已经有成熟的知识,受限于时代,大明的学者不可能再怎么推陈出新,至少一百年之内不会有大的突破。

    那么这段时间,最重要的就是传播,把知识的种子洒遍大明的每一处土地。

    新式的学堂之中,没有老师,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老师,只是还没有毕业。

    萧升计划的方式就是“分班定级”“考核奖励”“竞赛攀比”三种方案结合的模式。

    首先对通过考试的学生,以他们的入学成绩划分为不同的班级,给与不同等级的班级不同的待遇,激励他们向着更好的班级去竞争,流动制学习。

    接着对学生进行阶段考试,通过本次考试成绩对不同名次的学生,给予奖励。

    再有,就是举办各种竞赛,颁发荣誉证书,进一步刺激他们的攀比心。

    三种方案都会一点点去激发他们潜藏的好胜心。

    时不我待,非常时期,享受那么多的资源,这些人就要承担起这种压力。

    大学堂的建立只是冒出了一个消息,学堂才刚刚开始建设,就算萧升让煌夏建筑商会抽调了一支杰出的建筑队伍,也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才可以完成第一期工程的建设。

    如今建筑商会的工程有些多了,京城周围同时建设那么多的工程,都需要他们来完成,人员一再扩招,已经到了一个极限。

    毕竟就算再怎么招聘,也需要有一个懂得使用新式的建筑材料的人来做指导。

    现在只能等,大概半个月左右,有一批人可以成长起来,作为一个小头目去带领其它的人干活,那么建筑队就可以再次扩张。

    工程速度就可以提升一些,不过目前还是不能着急的。

    尽管只是一个消息,朝堂和文坛却是已经吵开了。

    那些官僚地主垄断学术,掌控知识的权威已经很久了,他们深知道,这些东西,才是他们能够掌握权力的根本所在,而此时,萧升公然推广另外的一种学问,那就是在挖他们的根,这个人,坏得很!

    然而,此时的朝堂,学术流氓东林党没有能够掌握话语权。

    九千岁还在,阉党尚存,而且势力庞大。

    在朱由检的示意下,魏忠贤让人找了两个弹劾萧升劲头最足的,随便寻了两个罪名,将其抄家,流放,同时还找人散播关于他们个人生活作风,为祸一方的消息,不仅让他们失去了财产,还让他们身败名裂。

    是人所求,皆逃不过“名利”二字,而名还在利之前。

    古代文人有些甚至不怕死,就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

    所谓杀人诛心,朱由检特意交代了魏忠贤,要把罪名坐实,不能让他们获得任何一点好处,哪怕是死后的名声。

    得到指示的魏忠贤当时心里害怕极了,这个皇帝果然是不好惹的,手段如此狠辣,他魏忠贤也不过是夺别人家产而已,这个皇帝却是要连死后的名声都不给人家留下。

    同时也为自己当初的决定而感到庆幸,没有一时冲动直接摊牌,否则下场不会比这更好,虽然他也知道自己也没有啥好名声。

    安排了这件事之后,朱由检却是想起了一件事来,也没有等晚上,直接把萧升招到了宫中,屏蔽了左右然后说道:“兄长,我想建立一个报社,你看如何?”

    “哦?你怎么忽然想到了这个?”萧升问道。

    朱由检回答道:“我觉得我需要掌握舆论,目前百姓多是受到那些儒生的欺瞒,听风是雨,不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对国家的法令也是通过那些儒生的传达得知的,这非常不好。

    就比如这一次,魏忠贤去散布消息,不如官方发布一则消息让百姓都知道更加具有权威性。

    昨天我收到消息,宋院长他们已经完成了对手摇式印刷机的开发,印刷机批量制造方式,墨水和纸张都确定了下来,可以开始印刷课本。

    既然到时候印刷工厂要开,这报社建立起来也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十三章 著作司

    

听着朱由检讲得头头是道,言语之中一个个现代的词汇使用的相当纯熟,萧升只能感慨一句年轻人学东西就是快。

    听他说完,方才总结道:“你的想法很好,不过关于报社建立管理人员的安排,你要考虑清楚。是办理一个什么性质的报纸,日报还是周报,还是月报。”

    “我的计划是官营,我会新成立一个部门,这样散布的消息具有权威性。兄长你也可以成立一个报社,作为民间报社,我们两个一起,一个在官方,一个在民间,京城的舆论就可以被我们把控住了。”

    朱由检说道。

    萧升和朱由检商量详细的内容之后,做好了安排,而后萧升离开皇宫,去让人买京城里的房子。

    报社肯定是要开在京城之内,所以需要直接购买一个大的房子,作为办公地点和印刷地点。

    除此之外,对内容编辑以及排版编辑的招聘,也需要早一点进行安排。

    今天萧升进入皇宫,还有一个意外的效果。

    现在朝堂和民间都在争论萧升新设立学堂的事情,而现在,萧升却是被招入皇宫,这充分表现出来他的“圣眷之隆”。

    也让那些人断了继续上奏的念头了。

    不过萧升在读书人的圈子里,名声却是已经烂透了。

    大家都在说着,那个什么大学堂招生,他们也不会去的。

    却不曾想到,萧升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招收这些只知道叫嚣的儒生。

    天启七年十月一日,朱由检召开朝会。

    一切还如往常,大臣们说一说哪里又发生灾难了,恳请皇帝拨发赈灾款。

    朱由检在和户部扯皮一阵之后,宣布发放赈灾银的数额。

    这些银子他很清楚,能有十分之一发到灾民手里就不错了。

    不过现在的朝堂就是这样,他还不能直接改变什么,因为是基层烂透了,只是换掉了高层是没有用的。

    他会让马大勇和李若琏掌管的锦衣卫去暗中监察,记录这些人贪污的数额,搜集证据。

    等时机成熟,全部拿掉问罪。

    这个环节朱由检并不喜欢,好在很快过去,这时,内阁大学生施凤来上奏说道:“陛下,臣听闻通州有一书坊,印刷先贤典籍贩卖,可其中内容多有错漏,以至读书人愤而毁之。

    此暴乱之事,皆因书籍印刷贩卖无所管束,臣请建立有关衙门,专门管理典籍文字著作贩卖之事,以免民间书籍良莠不齐,读书人不能够真正领悟先贤教诲。”

    听到这件事,朱由检打起精神,开口道:“先贤之言不可错漏,的确需要管制,不过这件事并非立刻可以做出安排的,待我今天思考一下,诸位阁臣也讨论一下该如何做。”

    朝会结束,十月二号,就由内阁宣布了关于书籍出版的管制问题。

    “宣设立著作司,隶属礼部,掌管图书版权刊印,内容审核之务,启用黄道周担任司长,官正四品。

    中央著作司为主,下辖州府级著作司,再下级为县级著作司。

    天下所有书坊,都需要到著作司登记获得资质才可以进行图书售卖。

    所有书籍,必须要得到中央著作司的书号才可以印刷发行。

    完善相关著作法,入大明律。

    取缔非法经营的印书坊和书店,当地著作司建立之后,凡是非法经营的,没收所有的书籍和相关店铺。

    官方设立印书局,隶属工部,启范景文任印书局郎中,官正五品,管理朝廷指定书籍的印刷。

    如教育课本《论语》,《大明律》等,指定书籍,非官方印书局不得印刷,售卖,违法者没收非法财产并判处牢狱刑罚。

    印书局下辖报务处,处长官正六品,管理报纸文字刊印。”

    一整套成体系的政令发出,这才不到一天的时间,朝臣们不是傻子,朝堂上的那一番说辞,显然就是皇帝不想要他们插手这件事。

    内阁发布消息,直接把这件事坐实了。

    虽然说以现在大明对地方的掌控力度,想要实现这一政令非常不容易,但最起码,有了立法之后,皇帝就有了一个理由来处理相关的事务。

    而且,外面管不了,京城之内却是一定可以做到的。

    不提勇卫营已经完成招募的六万新兵,就是那些重新选拔训练的几千锦衣卫,也不是那些印书局之流可以抵抗的。

    大家的目光都放在了对著作司和印书局上,却并没有注意到,最

    著作法的推行之难朱由检当然清楚,现在国事艰难,并不是推行它的好时候。

    所以一开始他的主要目的就不是著作法,而是那个报务处。

    报务处主官的名字没有宣布,他向萧升要了一个人。

    当初萧升招收第一批流民的时候,在其中挑出了十七个人成为“孤勇者”。

    而剩下的人,也并不是一直在吃白饭。

    除了体能好挑出来做护院之类的工作的,其他的则也都是被一起培训起来。

    他们生活在一个大院里,就像是一家人一样。

    十七个勇士之一的年轻母亲徐秀云,她之所以放心离开奔赴理想,就是知道这个院子可以照顾好她的孩子。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那个小孩儿如今非常的健康,有很多人陪伴他,至少要比一般的农户家的孩子要生活幸福的多。

    在这里,除了十七个勇士之外剩下的那些人,虽然没有蜕变成思想上的战士,但却也是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不乏几个佼佼者,比如朱由检要的人,名叫张经纬的一个中年人。

    此人虽已经是壮年,但在数学,机械方面的天赋很高,学东西的速度比那些少年人还要快。

    是萧升手里为数不多的人才。

    不过这些人才本来就是拿来用的,无论是朱由检还是萧升自己来使用,都是对大明有好处,自然也不会争论什么。

    朱由检启用张经纬主要还有一个原因,这个人是有秀才功名的,这个身份至少会让那些文人安分一点。

    对他们来说,一个没有任何功名的人却进入朝堂任六品官,这是不能接受的。

    而只要是有功名在身,他们就会觉得和自己是一个身份等级的人,就会自动生出认同感。

    张经纬其实早已经不在乎自己那个秀才身份,因为他可是从流民之中走出来的,接触到了新知识的他,深刻认识到了士大夫阶级的局限性。

    他只认自己琉璃阁新式学堂学生的身份,虽然这个学堂甚至都没有正式成立。



    第五十四章 大明周刊(求推荐票求月票)

    

朱由检也并不是对著作司和印书局完全不在乎,京城之内的中央著作司和中央印书局都是要起作用的,否则他也不会选取黄道周和范景文两人。

    虽然明末的汉奸很多,名头很大,但忠臣义士也不有不少,不愿意做清廷走狗的文臣武将大有人在。

    黄道周是四朝元老袁可立的学生,颇有其师刚正不阿的气度,他不仅仅是明末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更是抗清主战派将领,官至南明隆武首辅,最后壮烈殉国。

    范景文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十七年,崇祯吊死煤山之后,范景文留下遗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后赴双塔寺旁的古井自杀。

    这两人都是有才能也有民族气节的臣子,可以直接调用。

    而且,他们也都是进士,直接启用也不会受到文人集团的反对,这样他们做事也可以方便一些。

    如果这两人在这两个岗位上表现良好,朱由检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