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人闻言不由得感觉心中火热,孙应元激动地说道:“真的可以训练出这么强大的军队吗?”

    “当然可以,只要这支军队在拥有精良装备的情况下,可以把思想也武装起来,那么就是战无不胜的。”朱由检信誓旦旦地说道。

    这次他们听得有些懵了,不知道这个所谓的“武装思想”是怎样的一回事。

    朱由检也知道单凭现在这么说,也是无济于事的,只有真正地进行一番思想训导,才会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做思想武装。

    于是,他站起身笑道:“今天就说到这里,明天朕会派人带你们去一个地方,你们先去那里学习一个月,而后所有的疑惑都会迎刃而解了。”

    新成立的京营,朱由检决定还是采用“勇卫营”这个称号,毕竟在历史上这就是他手里最能打的部队。

    可惜原本的历史上,那个崇祯皇帝把他们用在了对起义军和叛军的打击上了,如果只是用来对抗满清,没准还可以再延续几年。

    勇卫营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招募这么多人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活儿,所以朱由检也不着急,一边招募士兵,一边培养训导员。

    至于培养训导员的讲师,自然是非萧升莫属了。

    关于这个职位,萧升并不想担任。

    这可是一个辛苦活儿,而且他也不是专业的,需要自己每天看很多资料,总结出来,比思修老师备课还要辛苦。

    必须要承认,萧升是有着让大明成为那个时空的“球长”的想法的,多少掺杂了一些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在里面。

    但他并非是什么德行高深的政治家,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就像是一开始他获得了钱财,就先去买了房子和车子,如果不是拒绝了那个售楼小姐,一个俗人的追求也就齐全了。

    到现在,他想到的也仅仅是尽自己所能,为古代的大明,为现代的华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而已。

    改天换地并不是他所坚持的信念。

    然而,作为朱由检的盟友,他所信任的兄长,萧升还是需要扛起这个责任。

    第一批“训导员”就是一群从落魄士子和灾民之中挑选出来的知识分子。

    他们还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只是听说琉璃侯招募一批贫寒子弟,为他们提供一些福利,于是就来了。

    就像是当初的那十几个人一样,一开始也只是为了吃口饭,谁知道却是被“画了好大一张饼”,然后毅然决然地奔赴向了世界各地。

    其中甚至还有徐秀云这样的年轻母亲,甘愿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萧升这位先生,而自己则是去投身到了伟大事业之中。

    第一批训导员学员人数不少,密密麻麻地坐满了整个院子,周围被仆人看守着,不会有人进来。

    萧升从现代弄来了一套音响和话筒设备,开的声音并不大,只是确保这院子里的一百多号人可以听得清楚而已。

    从随身的音响里传出的声音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过来,大家看向了萧升这边,突然他还感觉到有点紧张了。



    第四十一章 大明官兵

    

“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萧升,也就是所谓的琉璃侯,炙手可热的新生勋贵。

    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告诉各位,今天我站在这里,是代表着谁,我代表的,就是当今皇帝陛下。”萧升开口说道。

    对训导员的培训和对孤勇者的培训是不一样的,后者是一群颠覆者,一群针对于整个世界的变革者。

    而训导员只是需要帮助朱由检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最简单的忠君爱国思想便是最好,最直接可以被他们接受的东西。

    所以萧升一开始就摆出朱由检的身份,让他们明白今天的这一切都在皇帝的关注之中。

    果然,听到这句话之后,那些人的脸上浮现出兴奋的表情。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认为,士兵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或者说,大家眼里的士兵是什么样子,你们希望的士兵又是什么样子?”

    萧升说完,指向了一个身穿破烂儒生服的年轻人。

    那个人慌忙地站起来,而后怯懦地开口道:“官兵,官兵,和土匪一样!”

    似乎是给自己壮了壮胆,他用力说出了最后那句话。

    这句话可以说是让周围不少人露出了同仇敌忾的表情。

    而坐在最前面的周遇吉闻言顿时暴躁地站起来说道:“放屁!官兵怎么和土匪一样,我们是打土匪的!”

    周遇吉那凶狠的样子,直接把那个儒生吓得瘫坐到了地上,一脸的惊惧。

    而萧升则是开口道:“请你坐下,别人讲话的时候,不要开口打断。”

    周遇吉嘴巴动了动,想到了一开始萧升说的代表皇帝之类的话语,最终还是听话地坐下了。

    萧升严肃地说道:“刚才我没有讲,现在和大家申明一点,在这里,大家都是一样的学生身份,不可以恶语相向,更不可以拳脚相加。

    所有人必须要遵守纪律,别人讲话的时候不可以打断,如果谁想开口,可以举手示意。”

    “那位学生,请你继续说,为什么你会觉得当兵的都是土匪?”萧升问道。

    杨子峰看到萧升表情温和,鼓足勇气,继续说道:“那些当兵的,在和土匪作战的时候,就会直接拿取别家的东西使用,这也就算了。

    可是,他们在到达一地之后,驱逐了土匪之后,也会放纵玩乐,欺辱妇女,抢夺财物,甚至随便杀人。这和土匪有什么区别!?”

    他说的这些,句句属实,因为这都是古代士兵的通病,并不是某一个军队败坏作风问题。

    周围的人也都是露出赞同表情,还有两个人开口说道:“就是如此,贼过如梳,兵过如篦。贼寇掠民如同用梳一子梳过,过后还有幸存。而官兵掠民如同用竹篦篦过,过后抢劫一空。

    官兵害民比盗贼更甚。”

    周遇吉闻言气得牙根疼,但是却也知道这么多人都说,肯定是有着事实根据的。

    他从辽东边军之中加入京营,其实也经历过这些事情,只不过他不愿意再提起,尤其是今天,这里的一切很可能直接上达天听,若是让皇帝陛下听到了,指不定要雷霆震怒。

    再接下来,又有两个人站起来,说了一下自己悲惨的遭遇以及看到的景象,无外乎就是先被贼寇掠夺,而后被官兵欺压的事情。

    还有人说道:“我之前就是官兵,我们也很不好过的,粮饷从来没有全额拿到手过,衣服和兵器都是破烂,吃不饱,穿不暖,这让我们如何去跟女真人拼命,那不就是送死吗?!”

    这里面不只是他一个军户,还有另外的两个人也站出来给军户说了两句好话,大体就是讲了上官克扣粮饷,武器简陋,军官不能协调团队等等。

    看着气氛热烈起来,萧升这才开口道:“大家所说的就是现如今的大明官兵的现状。官兵吃不饱,穿不暖,受到上官的剥削,故而畏战不前,望风而逃,只能欺压乡里,成为恶徒。

    那么,大家多希望看到的大明官兵是这个样子的吗?肯定不是的。

    真正的大明官兵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们应该是穿着最坚固的铠甲,拿着最锋利的长枪,军纪严明,步调一致,对百姓秋毫无犯,对敌人如严冬一样的冷酷无情!

    他们应该是心怀保家卫国的大义,知晓身后便是自己的国家,即使面对强大百倍的敌人仍然不退一步,敢于迎难而上,披荆斩棘,抛头颅,洒热血,马革裹尸。

    这样的大明官兵,你们希望看到吗?”

    “希望!”几个人先忍不住开口喊道,随后其他人也是恨着一起喊了一句。

    “可是,真的有这样的大明官兵吗?”有人疑惑着问道。

    萧升开口道:“现在没有,但马上就有,能不能出现这样的一支强军,一支真正的大明雄兵,就要看诸位的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萧升就是给这些人讲解什么是训导员,训导员该做什么,以及各种关于保家卫国的思想和一些诸如识字等方面的知识。

    这批人一开始的状态就是一群几乎被这个世界的残酷变得麻木的灾民,但仅仅一周之后,他们的眼睛里就变得熠熠生辉,那是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

    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三人一开始听得还只是觉得与之前听到的关于忠君爱国的思想无二,但是后来逐渐就不一样了。

    那种军民一家亲,士兵的个人信仰,诉求,上官和下级的关系等等之类的言论,让他们感觉受益匪浅。

    尤其是这个训导员的存在,对于凝聚士气,严明军纪,保证队伍的清廉正直有着非常直接的作用。

    对训导员的培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在开始培训的第四天,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缝纫机,织布机,纺纱机工厂开始投产了。

    大明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如今即将进入寒冬,温度已经开始下降,而一旦冬天真的来临,没有足够的衣物,肯定会冻死很多人。

    朱由检和萧升并不能拯救所有人,但最起码,士兵不可以没有衣服穿。

    萧升决定发展纺织业,他知道一旦高度机械化的纺织工厂建立起来,会直接打击江南手工作坊式纺织业的发展。

    甚至让一些人失去生计。

    但这是必须要经历的事情,大明需要一场变革。



    第四十二章 国债

    

当初朱由检把全能科学家宋应星找来,与他促膝长谈,几乎成为知己,可是在朱由检登基之后,却并没有给他封官。

    主要就是因为此时宋应星正在忙着吸收先进的现代机械知识,并且把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实践性的东西,就是纺织业的这三种利器。

    新式纺纱机,几十个锭子一起工作,效率比之江南最发达的纺织机,还要高上六七倍。

    新式织布机,更是可以快速地把纱线变成布。

    脚踏式缝纫机,一个人一天就可以制出四五件成衣,而利用流水线型作业,一百人一天完成上万套衣服的制作根本不是问题。

    这段时间,他要做的不仅仅是把这些东西加工出来,而是如何把它们高效率地加工出来。

    经过整改优化,萧升也参与其中提出了几点意见,而后到现在,终于落成。

    “应星纺织机械加工厂”

    加工厂共计员工两千六百八十四人,每天可产出纺纱机80台,织布机220台,缝纫机300台。

    纺纱机体积最大,织布机次之,缝纫机再次之。

    机械加工厂成立,萧升占据全额股份,宋应星担任厂长,三种机械每销售一台,会给他一部分抽成,不只是他,还有那些参与研发的工匠,都得到了一笔丰厚的报酬。

    他们可是大明现如今极少的机械师,是未来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作这些机械的限制主要还是在一些现代的零件供应上。

    一些东西,虽然大明也可以加工出来,但是精度不够,这个今后可以依靠拆解现代机械过来使用实现自给自足。

    但还有一些东西,是目前大明极度缺失的化工业的产品,只能依靠萧升从现代采购了。

    这些东西,萧升一般就会交给自己的专职司机兼助理卢勤去采买。

    就是搬运还需要他亲自动手。

    这些机械制作出来并不是目的,最后的衣服才是根本。

    第一家集成式大型纺织工厂在京城外面建立起来,承包这个工厂的建造的,正是之前的“煌夏建筑商会”。

    这个商会不仅仅是一个表面上的工匠组织那么简单,实际上,萧升利用它聚拢了大批的流民,直接打击了京城之内的那些小偷盗贼。

    到现在,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京城之内最大的灰色势力,从乞丐到小商贩,都是商会成员,眼线比锦衣卫还要多。

    十二个建筑队,目前每一个建筑队

    加上下层临时工,也就是那些被收拢的“京师低层闲散人员”,可以直接影响的人数直接突破一万。

    搏一搏,没准可以去皇宫里龙椅上坐一坐。

    煌夏建筑商会是第一家利用水泥进行工程建设的企业,而应星机械加工厂就是他们承接的第一个项目。

    煌夏建筑商会会长,总工程师廖子栋廖师傅原本是一个士子,后落第不试,专心研究家传的泥瓦匠工作,现如今四十多岁,已经参与建造过多个大型园林等复杂的建筑。

    廖子栋在获得水泥这种建筑材料之后,激动了一天,晚上都没有能够睡着觉。

    作为建筑师,他当然清楚这种东西意味着什么,这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来说就是一场变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