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各种枪支他都尝试了一下,事实证明,不是所有的枪支都是他这种身体素质一般的人可以驾驭的。

    而后还用迫击炮玩了几次,这东西的威力虽然比不上现代的那些先进的坦克和火箭,但也不是冷兵器时代的人可以抵抗的,与步兵枪队结合,相信可以发挥出很强的作用。

    朱由检则是忙着挖地道和推广新作物种植的事情。

    挖地道,朱由检调动的都是能工巧匠,也就是老手艺人,根据他的要求,在三天之内就完成了整个地道的多段式挖掘工作。

    而且还在地道中间部分挖出了一个房间,甚至还注意了通风和防水的问题。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使用水泥来完成对地道和房间的修整。

    萧升置办的水泥厂正好产出了第一批合格的水泥粉。

    拿来用在这里也是十分合适。

    朱由检虽然知道水泥,也见过水泥的制作和成品,但是在明朝时空这边看到水泥硬化之后形成的墙体之后,还是感觉非常的兴奋。

    “有了这种水泥,我们大明也就可以拥有兄长他们那里那样宽敞结实的道路了!“朱由检对周皇后说道。

    周莹闻言也是笑道:“如果天下都可以用上这么好的道路,亲人相见也就可以缩减很多时间。做马车也不会感觉到那么颠簸了。这真是一样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那是当然,否则兄长也不会首先在大明推广这种技术。兄长说过,钢筋水泥成就了现代城市如今的样子,我们现在有水泥了,等炼铁司的钢铁技术完成革新,高楼大厦就距离我们不远了!”朱由检踌躇满志地说道。

    周莹闻言不由得也生出几分向往之色,她只是去过了一次现代那边,就仿佛是做梦一般,之后几天,她虽然都没有再次提过,但已经是心痒难耐了。

    “陛下,我们什么时候再去那边看望兄长?“她忍不住开口问道。

    她这么一问,朱由检不由得吧唧了两下嘴巴,也是有点想念那冰镇雪碧的味道了。

    “应该就快了,兄长如今在国外,那里并不安全,所以他不能打开时空门让我们过去。等他回到国内,我们就可以出门去转一转了。

    梓潼,那个世界也有很多漂亮的衣服,等下次去我买给你穿!你穿上一定非常好看!”朱由检看向周莹笑道。

    周皇后闻言不由得脸上露出羞红之色,这样的甜言蜜语,当初朱由检还是信王的时候可从来没有讲过。

    定然是因为去了现代之后改变了许多。

    “臣妾愿意穿给陛下看。“周莹糯糯地说道。

    朱由检见状顿时感觉有些血气上涌,抱住了周莹之后却是猛地想起什么,没有下一步动作,反而在周莹耳边说道:“兄长说你这个年龄身体还没有完全长好,那种事情多了对你身体不好,对未来的孩子也不好。为了你,为了我们的孩子,我可以忍。”



    第三十九章 军改

    

朱由检当真是改变了很多,他深刻认识到有些事情不能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就像是历史上写的那样,自己执政不过十七载,却是换了那么多届的首辅阁臣。

    疑心病太重,无法做到知人善用不说,就连基本的用人不疑也无法做到。

    这种事情,他不会允许历史重演。

    朝堂上的事情,他最近几天都没有怎么管,只是走一走形式,似乎是放任阉党继续掌权。

    但魏忠贤却是不敢再做什么,经历了上一次的敲打,他已经知道自己的地位。

    尤其是,朱由检虽然没有在朝堂上做什么,在宫廷之内,却是大幅度的改革。

    一大批太监宫女被重新任命,几乎把他九千岁在宫内的人手拔出了九成,而留下的那一成,似乎也是皇帝故意留下的。

    王承恩一开始就被任命为御马监提督,掌握了京营,直接夺取了魏忠贤原本对兵权的把握,分去了相当大的权力。

    锦衣卫同样如此,一个叫做李若琏的被直接任命成为了锦衣卫指挥同知,和萧升这个新晋的勋贵一样的职位。

    另外一个叫做高文采的被任命为锦衣卫千户,和另一个之前被皇帝提拔上来的锦衣卫千户马大勇各自执掌三千人,全都是实打实的带甲士兵。

    在魏忠贤得到的资料里,这个李若琏不过是一个武进士,高文采同样在锦衣卫之中并不显山露水,皇帝如何会注意到这两人,只有一个原因,他们早就已经是皇帝的人。

    如此他更加对皇帝产生忌惮的情绪。

    殊不知,李若琏、高文采二公是在史书上与原本的崇祯皇帝一起殉国的人,所以才会被重用。

    不过,朱由检也并没有完全地相信史书,他还让人专门考察过这两人的事迹为人,并且亲自面试过。

    确认的确是有能力的人之后,才放心提拔上来。

    除了对内廷的整顿之外,朱由检主要进行的还是对皇宫守卫的重新安排。

    马大勇和高文采掌管的六千人,不只是守卫皇宫,还有着监察京城的职责。

    六千人每天轮值,上午训练,下午值班,或者反过来。

    总之,训练每天都不停。

    军容军姿已经有些模样了。

    锦衣卫改革只是朱由检对军队改革的第一步,甚至连第一步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引子。

    锦衣卫并不能当作军队看待,他们的专长应该是搞特务组织,进行敌后工作或者针对贪官污吏的侦查工作。

    朱由检的想法很简单,要么不组建,要么就要训练一支真正的强军。

    而支撑一支强大的军队,需要足够多的银子。

    现如今,国库并不富裕。

    为了能够让孙承宗,孙传庭以及袁崇焕三人可以发挥其能力,朱由检在银子上面没有拖沓,直接全额按要求拨付。

    各地起义,反叛需要银子拨付军队,再加上各地的赈灾款,已经把国库掏空。

    只是依靠税赋得来的银子根本不够用,必须要开源,从其它方面获取银子。

    萧升这边,凭借琉璃贸易,已经获得了一百多万两的银子,之前他还用一亿多从现代买下了一百多万两白银。

    尽管他雇佣了大量的工人,建立了偌大的水泥工厂,还买下了很多房产,但实际上花费并不多。

    他的手里依旧有两百多万两银子,这些钱,可以支撑朱由检建立起一支人数不太多的军队了。

    这一天,朱由检来到了京营之中,看着眼前的三个人开口道:“朕今日探得你三人勇武有谋,故而今日将尔等招来,委以重任,汝等可有报国之心,卫国之志?”

    京营也就是原本的腾骧四卫,如今和锦衣卫一样成为了那些勋贵子弟镀金吃空饷的地方。

    就算是有才能的人,在这种环境下也很难施展其个人能力。

    周遇吉,黄得功,孙应元三人本来在京营之中只是任小官职,并不起眼,今日没想到竟然会受到来到京营视察的皇帝的亲自召见。

    此时被问及抱负,当即同声回复道:“愿为陛下效死!”

    这三人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被崇祯重用的武将,由这三人组成的勇卫营是当时大明少有的一支常胜军队。

    崇祯末年,周遇吉,孙应元相继战死,而在李自成攻入京城的时候,黄得功因为在讨伐平定叛将刘超,没有能够及时赶到,后来拥立弘光帝,为大明尽忠而死。

    他们是少有的忠心且能打的那种将领,不过此时显然还欠缺磨练,正如璞玉缺少一个懂眼之人的发掘。

    朱由检此时将他们提拔上来,却是给了他们一种千里马遇到伯乐的兴奋感。

    故而激动万分。

    朱由检和萧升商议重组京营,是要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这个时代的军队,最大的不同不在于武器装备或者编制上,而在于思想。

    古代的军队,除了少数的将领之外,大部分的底层士兵和基层军官,都只是知道“当兵拿饷”而已,只知道拿钱办事,甚至拿了钱也不办事,缺少荣誉感和归属感。

    在战争之中,往往死伤超过三成,甚至不到一成就会全线溃败,少有能够战死到最后一人不退的军队。

    这是没有灵魂的,没有思想的,更是没有战斗力的。

    打顺风仗他们只会捡漏,一旦我方失利,那么就会望风而逃。

    这样的军队就算是有再多也是没有意义的,一旦遇到凶恶的敌人,比如后金女真人,往往就是被对方以少胜多的对象。

    新组建的京营,士兵完全地重新招募,原本的京营直接解散,回归原籍,分发土地。

    成为军人就入了军籍,而在古代,军籍被认为是一种“贱籍”,正常人家是不会出来闹事的。

    闹事的只会是那些勋贵子弟,而这个时候,那些锦衣卫就有了用武之地。

    新京营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由周遇吉率领的骑兵团,募底层士兵三万;由孙应元率领的步兵团,募底层士兵两万;以及由黄得功率领的炮兵团,募底层士兵一万。

    其中,骑兵团主要的武器就是冷兵器,但会配备手榴弹,以及对一部分人配备手弩。

    步兵团则是完全的火器营,以燧发枪为主,迫击炮为辅。

    炮兵团则是重炮部队,这支部队当前是以防守为主,等到战略局势发生变化的时候,才会主动出击。



    第四十章 训导员

    

仅仅基层官兵,新京营就要招募六万人,每人每月饷银2两,每个月单是给这些所谓的“大头兵”发钱就要发十二万两。

    除了基层官兵之外,三个兵团的军官根据各自情况由主官逐一选拔招募。

    编制上和原本的大明编制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其中每百人设一百户,而除此之外,又设立一个叫做“训导员”的职位。

    训导员的官职等阶是试百户,也就是百户的副官,但是却并不掌握军权,没有调动士兵的权力。

    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的存在,目的就是为了“训诫和指导”。

    不在兵事上,而是在个人行为以及思想上。

    训导员是一个统称,每一千人还会设立一个训导员,称为“试千户训导员”,作为下级训导员的领导。

    以此类推,就算是黄得功三个人身边,也会设立一个训导员,不过他们的名字就变成了督导员。

    这些训导员起到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

    把基层士兵的诉求反应到上级,把上级的命令传达到基层。

    以大明目前的情况,无法先做到普及教育再组建兵团,只能是一起来。

    这些训导员还可以起到监督和指导那些士兵识文断字的作用。

    当然,最主要的一点,还是对士兵的思想进行引导,教给他们忠君爱国的思想,教给他们什么叫做信仰,什么叫做国家。

    军营之中,朱由检和黄得功三人坐在地上,锦衣卫把周边围起来,护佑周全。

    他们三个感觉到十分的惶恐,何曾想过,有一天可以和皇帝席地而坐,如此近距离,就算是不抬头,也难免会直视天颜,岂非无礼?

    “我不管你们之前是怎么当兵的,但从今天开始,我想要看到的大明官兵都是要挺胸抬头,昂扬向上,为自己是一个大明军人而骄傲的样子!”

    朱由检笑着说道,虽然语气平静,但是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感觉,让三人下意识地就抬起头,看向了他。

    原来皇帝这么年轻,看起来和村里的少年差不多。

    “很好,你们三个今后可是我大明官兵的榜样,不可以让别人觉得当大明的士兵委屈了你们。”朱由检点头笑道,那样子倒是和萧升教育他的时候有着几分相似。

    周遇吉是个粗人,听到朱由检的话脸色涨红着说道:“俺从来没有觉得委屈!”

    一旁的王承恩见状刚要开口训斥,却是被朱由检抬手制止。

    “好,大明就需要你这样的士兵!”说着,朱由检又看了一眼另外的两人,继续道:“但像你们这样的士兵太少了。如今大明内忧外患,朕需要很多你们这样的人,需要一支人人都知道自己为什么战斗,懂得保家卫国的道义的军队。

    朕会为你们挑选最健壮的士兵,给与你们足额的银两,为你们提供最好的兵器,但这还不够,还不能保证你们成为最强大的军队。”

    “陛下,如果粮饷充足,末将保证可与后金贼子血战不退!”黄得功开口说道。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这还不够,朕需要的是一支能够灭亡后金汗国,征服蒙古西域,踏平东南诸部的强军!”

    三人闻言不由得感觉心中火热,孙应元激动地说道:“真的可以训练出这么强大的军队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