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为了清剿,可能存在的叛贼,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驻守边疆。
区区大理国,无论是否主动内附,大明帝国都不将其放在眼里,但是与大理国接壤的土地就是中南半岛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此时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正处于极盛的状态,大明肯定也要征服这边,但现在需要的是先防止这个国家染指属于大明帝国的领土。
大理国境内并不安定,虽然段誉灭掉了几个不孝的儿子,但最大的威胁,高氏仍然存在。
对高氏来说,大理国只要还是独立的国家,那么这块土地上,就是他们说了算。
但若是大理国成为大明帝国的一部分,很难保证大明帝国不会派出新的势力涌入这边,对他们的权力形成挤压。
甚至,威胁到他们家族的根基。
这样的情况,他们不想让其出现,虽然有了那几个王子的前车之鉴,他们还是制造出了一些混乱。
一些百姓受到其误导,集体到大理国都城进行示威,要让段誉放弃投降的想法,捍卫国家的威严,如果他自己做不到,那就让其他人来做这个皇帝。
大理国之内,一时间动荡不安。
第304章 大难临头不自知
段誉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叛贼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置天下所有人的利益而不顾。
他们为了自己那可能会被剥夺的权力,抗拒大明帝国接收大理国的土地和政权,无疑会给广大的大理国百姓带来灾难。
但是在他决定把权力让出的那一刻起,大理国实际上已经不能被他完全掌控了。
他尽力地动用自己的力量去查出那些暗中作祟的人。
可是仍然无法阻止反叛力量的滋生。
直到大明帝国的军队正式踏入这片土地,那些人的末日才算真正的到来。
前往大理国土进行收复工作的将军是卢象升,他做整顿工作算是经验非常丰富了,山东路的军务都是让他进行主持整顿的。
现在对大理国进行整顿,并没有任何负担。
那些叛乱分子并不是傻子,他们也知道,硬碰硬肯定是不行的,首先一点是要确定大明帝国的军队究竟有多么强大的战力。
可是他们就像纠集了一会儿,山贼盗匪组成了一支三千人左右的叛军,以较为精良的武器装备,准备试一试大明帝国这一万人的强弱。
卢象升对整顿大理国的军务很有信心,但他并没有放松对盗贼和叛逆的警戒。
虽然大明帝国的火器很强,但这些土著的一根带毒的箭矢同样可以要了他的命。
在防御方面,他做得很谨慎。
行军十里,前哨必须要先探查二十里,确保前路没有埋伏。
对这伙叛贼的聚集,他们早就察觉。
按道理来说,无论是流寇还是山贼,都不可能有这个数量。
而如果是叛军的话,早就应该受到剿灭才对。
再从对方的装备和人员情况来判断,这应该是大理国某些或某个掌权人物组织起来的一支军队。
不管这支军队是怎么来的,目的又是什么,敢阻拦在大明帝国军队行进的方向上,那就是必须要被消灭的敌人。
万人大军压境,直接在山贼埋伏的地方停下,步兵炮调整,火力覆盖!
这些乱军的远程攻击方式无非就是弓箭而已,弓箭的射程是非常有限的。
而大明帝国的陆战步兵炮则是经过多次优化,甚至超过了二战的主战炮水平,射程远,威力大,在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直接推平了两侧埋伏的树林。
那些叛徒来说,战争还没有真正的开始,他们已经死掉了将近四分之一的人,还有不少的人受伤。
看着身边的断肢残骸以及那爆炸产生的焦黑坑洞,他们的脑子里被恐惧占据了。
一时间完全丧失了作战的勇气。
大明帝国的进攻没有结束,炮火的覆盖继续,同时持枪步兵也在向前推进。
战争的初期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最大程度地歼灭敌人,一方面是为了减轻之后的战争压力,一方面也是为了最大程度的给予对方震慑。
于是,最后这三千多人活下来的还不到一百人,这一百人都是因为树林茂密直接逃跑了。
高氏就是这一次暴乱的主导,实际上这一点段誉也知道,但他动不了高氏。
在大理国,高氏的势力根深蒂固,各行各业,无论是军政还是商业,都被高氏把持着。
除非有着斩草除根的能力和决心,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得无数百姓因此而遭受苦难,
高氏从逃回来的士兵口中得知大明帝国军队的强大和恐怖之后,快速地进行了一番讨论。
他们做了一番比较,那就是如果正面对抗,以他们现在掌握的力量,能不能抵挡这样的一支军队进入。
答案是否定的。
这样一来,他们就有了决断。
投降,主动投降,而且还要献出几个“意图阻碍天朝军队”接管大理国的叛贼。
以此换取大明帝国的好感,进而再一步步腐蚀这支军队,将势力渗透其中,从而让高氏保持超然的地位。
没有千年的王朝,但是有千年的世家!
只要是人,就可以被蛊惑,被掌控,只要是人建立的阻止,就可以被渗透,被腐蚀。
高氏只要可以保存一半的实力留存下来,他们就可以借着大明帝国再次爬上高峰。
于是,当大明帝国的军队到达大理国都的时候,原本热火朝天的反抗场面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天朝军队的热烈欢迎仪式。
这种情况,其实才是最反常的。
卢象升在一开始就抬高了警惕,接受国书,接受高氏一族的庆贺,一切都仿佛按照高氏想象的那样。
宴会结束之后,段誉和卢象升见面了。
“我已经决定出家为僧,请将军善待我大理百姓!朝中有奸人为祸,还请将军小心。”
段誉没有明说,他知道眼前这个大明帝国的将军已经对这里有所了解,所以不必点明。
卢象升笑道:“王爷且放心,大明帝国对百姓一视同仁,不会让任何人欺负百姓。
若有奸人为祸,必定除之!”
送走了段誉,卢象升接见了另外的一个人。
锦衣卫千户苗森,另一个时空的云南大理锦衣卫,他早在一个月前就来到这边布置人手,获取情报。
“这个名册里,就是参与组织三千贼兵的人。另外一个名册里,则是写的一些为祸一方的土豪和官绅。”
虽然这里是大理国,但云南这地方的特点是一直都有的,那就是村寨式和土司制的管理模式。
基本上,一座山头就是一个小势力,在山头之中,就是天王老子去了也不如寨主说话有作用。
这样的模式下,当然有很多为富不仁,残害一方的货色。
他们,都是阻碍大明帝国稳定和谐发展的因素,不管有没有参与叛乱,都是按照叛贼对待。
“好!接下来的清洗任务,还需要锦衣卫的兄弟们一起帮忙!”卢象升看了看册子里高氏一族密密麻麻的人名之后笑道。
高氏一族,基本上没有什么好鸟,全族都灭掉,连根拔起,就是最好的处置方式。
而此时的高氏祠堂之内,高氏的族长还在与众人商议如何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一步步腐蚀大明帝国的官兵,进而掌握原本被他们掌握在手中的权力。
大难临头,而不自知!
第305章 让战象踏平他们
掌握了人员名单,卢象升也就没有在耽搁时间,直接派人将高氏全族直接击杀。
挑选出几个恶名远扬的高氏族人进行游街示众,从而获得大理百姓的好感。
在段誉的主持之下,又进行了一场隆重的交接仪式,宣布着大理正式成为大明帝国的一个部分。
整个大理国的国土被拆分,分别划归到云南布政司,川蜀布政司和贵州布政司和广西布政司。
原有的官兵系统改组,经过筛选组成西南边防军,合计五万人,现有三万人,重新招募两万人。
大理的官僚也是进行统一的测评之后发放到新的大明设立的官僚系统之中。
总的来说整个大理,国在短时间之内被卢象升打乱重组,并且抽调新鲜的血液加入其中,让他再次焕发出活力。
大理国的改组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然而旁边有一只恶犬已经嗅到了一些味道,意图插上一嘴。
这只恶犬就是中南半岛上的高棉帝国。
高棉帝国以吴哥王城作为帝国首都,此时正值苏利耶跋摩二世的统治时期,帝国步入极盛。
高棉军队拥有数百头战象,他们征服了周边大多数地区,对中南半岛形成了霸主级统治地位,早就想着对大理国的土地插上一手。
毕竟,大理国通过倒卖大宋的丝绸茶叶等货物在高棉帝国赚取了不少的钱财,把高棉帝国的商人们看得非常眼红。
如果高能帝国能够吞并大理国,占据了那片土地,就可以获得直接与宋国贸易的权利。
甚至,如果还能进一步吞并或者占据宋国的一部分土地,那么无疑会让高棉帝国更加强大。
苏利耶跋摩二世的野心已经膨胀到了一定的程度,几百头战象,这就相当于冷兵器战斗中的几百辆坦克一样。
他认为没有什么是能够阻止自己强大起来的。
如果有,那就让战象去踏平他们!
他本来已经准备好对大理国发动战争了,但是却忽然得到了大理国竟然向中原的一个王朝臣服,甚至放弃了独立国家的身份。
得到消息之后,他想到的并不是说中原的那个新崛起的王朝有多么的强大。
而是这个大理国有多么的弱小。
然后就是自己的目标猎物被其他人抢先得到之后的怒火。
大理国的土地,在他看来已经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被他视为高棉帝国的一部分,现在却是被另外一个国家侵占。
这种屈辱,他忍不了!
于是,先派出了小股士兵到大理国边境进行骚扰,意图探查一下大理国士兵真正的实力如何。
这些士兵刚刚重组,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战斗力,被突然袭击,虽然有所准备,却也手忙脚乱,死伤不少人。
高棉帝国的异常动向传到了卢象升这边,他立刻就有了警觉,想了想之后,决定要采取示敌以弱的策略。
实际上,现在高棉帝国应该已经认为大明帝国对大理国的管制并不是很好,军队战力也不高。
毕竟他们的小股试探队伍已经取得了一些战果,虽然还是被打退了,但这足以推断出一部分大明帝国军队的实力。
事实上,苏利耶跋摩二世就是这么认为的。
他还以为这个大明帝国能够吞并宋国有多么的强大。
现在看来他们的军队也不过如此,应该就是凭借着人多的优势,方才取巧获得了胜利。
但是人数众多,在几百头战象面前根本不可能构成优势。
只需要来回几个冲锋就足以将上万人踏成肉泥,而上万人的死亡,意味着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军队可能在冲锋之中就崩溃掉了。
根据他们以往的战争经验来看,很少有军队可以在第一轮战象冲锋之后还能保持镇定的。
而这大明帝国驻守云南边境的军队,经过一次试探之后可以基本上确定,也不过如此。
对敌人的实力掌控之后,苏利耶跋摩二世也就不再继续耽搁时间,直接决定发动战争。
拿下大理国,他有着九成的把握,攻占大明帝国其它的一部分国土,他也有着五成的把握。
他并不贪心,就想要整个中原的南边,暂时就想要这些,把高棉帝国的土地面积扩展一倍就可以。
却是不明白,这份野心,需要匹配的实力要多么强大才可以。
卢象升得到高棉帝国军队行动的消息之后,喜出望外。
他甚至都不需要再派人去演戏,这敌人已经攻来了。
对高棉帝国的武力长处,也就是他们的依仗,他是很清楚的。
战象,一种非常强大的生物。
但在历史上,诸葛亮就用很简单的方式多次将拥有战象的孟获击败,这种生物并不是不能被打败的,而且弱点非常的明显。
大明帝国的强大火器军队,对这种战象军团完全是碾压的。
尤其是火炮,一旦对其发射,必然可以造成巨大的混乱,到时候就是那些他们引以为傲的战象,就会成为他们自己的催命符!
高棉帝国的军队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正在快速地组织起一支五万人的大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