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明帝国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征服所有的国家,也没有必要那样做。
需要的仅仅是使用贸易的方式,让大明银元成为国际通用货币,也是唯一被国际认可的指定贸易货币。
如今,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区已经将大明银元推广开,哪里的小国家们,都开始采用大明的货币作为国家主要的贸易货币。
随着煌夏银行的加入,煌夏银钞更是逐步取代了银元,在那些国家之中流通。
这个时候的大部分国家还没有对金融体系的认知程度,尤其是那些历史文化本来就不够的国家。
因而大明帝国可以通过银行的加入直接掌握其国家的经济命脉。
奥斯曼帝国之内的国家金融也不是很明确,尤其是现在他们的官方货币信用体系崩溃,一个强有力的货币体系出现,很容易就占据了一部分金融市场。
因其帝国本身对银元或者银钞有着需求,而且缺口很大,毕竟除了火器之外,还有大量的货物,也是要使用银元支付的。
于是大量的银元流入奥斯曼帝国,银钞更是在短时间之内印刷量达到了三百万银元的额度。
有着大明帝国托底,这边根本不用担心会出现货币信用崩溃的局面,只要是大家有需要,市场有缺口,不需要再考虑什么经济反弹之类的问题,直接印刷,发钱就是了。
另一方,英格兰王国的金融体制比奥斯曼帝国要更加健全一些,但是因为贸易的产生,以及其与奥斯曼帝国达成合作之后,也需要一个双方都承认的货币作为交易货币,所以他们自然也就认可了这种货币在国内的合法性。
英格兰国内并没有建立属于大明帝国商人的商贸特区,但是其有很多人前往美洲做贸易。
那里如今作为大明帝国下属的管制特区,使用的货币也是大明银元和煌夏银钞。
而为了更好的贸易,那些英格兰的商人们,都会存储一些钱到中美的煌夏银行分行,或者换到一些大明银元与煌夏银钞作为储备金。
从这两个国家开始,陆续地推广大明银元和煌夏银钞,争取在某一天将大明银元推广全球,成为真正的唯一官方货币。
作为这一切的开始,萧升亲自出面,来到了东南亚吕宋布政司,在这里,与奥斯曼帝国和英格兰王国派来的使者一起,连同东南亚几个国家,签订了《煌夏经济与贸易协约》,确定了大明银元与煌夏银钞的国际地位,建立了属于大明帝国的国际经济体系。
第269章 很合理吧(求推荐票)
萧升和朱由检想要的是让整个欧罗巴陷入战争的泥潭之中,而不是某个或者某两个国家快速地实现对其它国家的征服。
奥斯曼帝国和英格兰王国在获得了大量新式火枪之后,战斗力肯定会暴涨,很可能直接消灭某个欧罗巴国家,这样并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大明帝国需要的是通过战争消耗这些国家的国力,让其变得贫穷,充满饥饿,这样他们就会渴求一个救世主的出现,他们就会渴望一个没有战争的伊甸园。
而这样的地方是存在的,那就是大明帝国。
现在这种程度远远不足以让大部分的欧罗巴人陷入战乱的流离失所和恐慌之中,而奥斯曼帝国和英格兰王国在获得强大的武器之后,肯定也会快速地去建立秩序。
这不符合大明帝国的利益。
在明面上,也就是官方渠道,大明帝国不能去帮助那些和“协议国”对抗的“同盟国”,但是在私下民间的商业活动之中,掌握大量被之前的大明军队淘汰的前膛燧发枪的煌夏商会,奉行的可是价高者得。
这一点,无论是英格兰王国还是奥斯曼帝国在得知消息后也不能说什么。
毕竟商人是什么德行作为欧罗巴人他们最为清楚了,最出名的还要说荷兰七省共和国,荷属东印度公司一度把控整个国家。
为了利益,一些无底线的商人可以出卖一切。
煌夏商会通过中美洲的分会,将二手的前膛燧发枪卖到了荷兰与西班牙,又通过亚细亚陆上商路,把火枪卖到波兰立陶宛大公国。
尽管是二手的火枪,价格却是比大明帝国官方售卖的全新火枪还要高,足足要四十枚银元。
毕竟是冒着“与国家战略”相冲突的风险带出来的“私货”,价格贵那么一丢丢很合理吧?
如果觉得不合理可以不买,反正有其他的国家认可我们的道路。
事实上,几乎每一个国家的高层都在咒骂煌夏商会的无耻,甚至还想着通过大明帝国其它的商业组织来获得一些价格低廉的武器,但很可惜,大明帝国煌夏商会一家独大,如今的势力和规模不比所谓的东印度公司要小,甚至在实际掌握的军事武力和经济体量上,还要远比东印度公司要多
如果不与煌夏商会合作。不要说武器,其他的来自于大明帝国的商品,也根本不要再想获得、
那些国家的人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没办法,短时间之内,他们根本无法研制出性能相似的燧发枪,就算是有一些设想或者做出了实物,也是无法做到量产供应,这一款前膛燧发枪在工艺上几乎达到了工业革命之前的最优水平,在没有足够的工业基础的情况下,生产出性能相似的火枪就是痴心妄想。
而为了在战争之中不至于因为武器装备的差距而吃大亏,他们不得不买下昂贵的武器。
荷兰采购了八千支,西班牙采购了一万五千支,波兰立陶宛大公国采购了六千支,当然,这只是第一批成交的订单,陆续地,还有更多的订单运送到这些国家。
因为煌夏商会在贸易之中只认可煌夏银钞或者大明银元,这些国家又不得不以廉价卖给商会矿产或者毛皮等货物,以换取到购买武器的外汇。
这一来一回大明帝国赚取的财富就是很多倍。
于是,在崇祯四年,虽然大明帝国四处征战耗费了大量的军费,但是更多的收入却是如同洪水一般汹涌而来,挡都挡不住的那种。
更多的财富涌入,让大明帝国的基建事业快速的发展,原本只是一条铁路干线,干巴巴地杵在大地上,现在逐渐扩充支线,建设铁路网。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力图将各火车通往各个大明帝国各个角落。
当然,在此过程中,水泥公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建设任务。
钢铁与煤炭,火枪与轮船,这就是大明帝国日益强盛的象征。
在这一年的十月份,大明帝国对各大战区又进行了重新划分。
除京师锦衣卫以及京师勇卫营三万人不在战区管辖范围之内,其他所有的军队都要划分到各个战区之中。
其中东北战区,下辖登莱水师舰队十万人,辽东兵团六万人,辽西兵团五万人,东江兵团三万人,合计陆军十四万,水军十万。
草原战区,下辖草原兵团三万人,蓟州兵团四万人,大同兵团两万人,合计陆军九万人。
西北战区,下辖秦军四万人,西北军四万人,合计陆军八万人。
东南战区,下辖南海水师舰队八万人,黄河镇抚营五万人,南京兵团两万人,共计陆军七万人,水军八万人。
西南战区,下辖海南水师舰队两万人,川蜀兵团五万人,云南兵团五万人,中南兵团四万人,合计陆军十四万人,水师两万人。
仅仅是大明帝国本土兵团,总计陆军五十二万人,水军二十万人。
而在东南亚群岛上,吕宋岛,爪哇岛等岛屿上合计有南洋战区陆军四万人,水军两万人。
在中美洲,美洲战区,有陆军三万人,水军一万人。
也就是说,大明帝国的职业军人数量达到了八十二万人以上。
以平均每个月四枚银元的军饷来计算,不算军备武器和食物等消耗,每个月就要烧掉三百二十万枚银元,一年就是将近四千万银元,足足四千万两白银!
这要是换作之前的天启朝,四千万这个数字能把满朝文武给吓傻了。
但是这个数字对于现在的大明帝国来说,只不过是一笔数额算是比较大的开销而已。
随着商贸逐渐繁荣起来,来自于美洲和南洋的贵金属等财富都涌入大明帝国,每个月光是大明皇家银行的收入就有五百万两以上。
更不要说还有海关,东南道海运市舶司等等各个方面的收入了。
根据户部尚书毕自严在八月份提供的,对崇祯五年的财政预算的报告之中,分析得出,按照现在的财富增长趋势,也就是国家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崇祯五年,大明帝国可以直接获得的财富将不少于八亿两白银。
这个数字并非是夸大其词,毕竟现在的大明帝国在各个地区都拥有很多银矿,金矿之类的矿产,仅仅是每个月运送到大明帝国的贵金属价值就有几百万甚至上千枚白银。
现在很多技术,从各个方面,衣,食,住,行,大明帝国的行业对其他国家来说都有着绝对的垄断地位。
各个国家都需要从大明帝国获得商品,而他们的财富都会涌入大明帝国,这就相当于从全世界获得营养来补充到一个国家之中,当然会让这个国家茁壮的成长。
在欧罗巴的国家们陷入混战之中的时候,大明帝国正在快速的以一个不可思议的速度,变得更加强大。
这里每一个大明帝国的人,只要是稍微有一点脑子,就可以趁着这一股国家崛起的时机,借着一股风狠狠的捞上一笔。
商业的繁荣不可避免的,会对农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但是,从一开始大明帝国就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在这一方面不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且还培养专门的人才来学习和研究。
根据实际研究,大明崇祯元年土地面积大概有六亿亩以上,只不过因为很多士大夫和官僚集团隐匿耕地,导致在册的土地数量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
而在崇祯三年的时候,大明帝国的耕地总面积已经达到了九亿亩以上,这个数字是不计算刚征服的土地的。
到崇祯四年,算上已经征服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加上大量新开垦的土地,大明帝国在册耕地面积总数达到了十五亿亩!
庞大的耕地面积,使得即使是在如今的小冰河时期,大明帝国的粮食总产量依旧是十分的充足,只要交通方面可以没有阻碍,基本上就不会有人饿死。
而且大明帝国还努力地发展畜牧业,因为获得了北部草原以及其他的一些地区,使得牛羊畜牧业等得到快速地发展。
帝国各处也是建立起大型的养猪场和养鸡场等,到崇祯四年,各家各户,普通人家,每天吃上一个鸡蛋,半个月吃上一只鸡,一条鱼还是可以满足的。
以前也就是每逢过年才能吃上一点鱼肉,而且还要是那种情况比较好的人家,而现在只要不是过于懒惰,各家各户基本上每个月都可以吃上个两三次。
这对那些普通老百姓来说,就和过年一样。
华夏古代的百姓是最为淳朴的,他们懂得感恩,知道谁对他们好。
甚至要比某些学得满腹经纶的书生们还要懂得道德礼仪。
如今的种种变化都是在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上位之后才出现的,他们当然将这一切的功劳都归咎到了这位皇帝身上。
甚至有不少人将朱由检的牌位供在了神桌之上,每天供奉,这当然不是对他的诅咒,而是对他的一种祝福,真的将他当做是神明一样打心里去虔诚的信服。
都说华夏的百姓是没有信仰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他们只是不去信仰那些虚无缥缈的神,而是信仰那些给他们披荆斩棘,带来幸福的伟人。
纵观华夏的历史,有很多的神明都是由人神话而出现的,其实这都是百姓们对他们的一种信仰的表现。
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神话也是对人定胜天这样的一种人文情怀的神化现象而已。
在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同时,大明帝国也非常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别看现在虽然出现了很多的煤矿以及大量的炼铁厂等冒着黑烟的作坊。
但是大明帝国对于林业的保护也非常的周到,就现在这点尘埃和二氧化碳,大明帝国的森林完全可以将其消化掉。
除了对森林的保护,对河水的治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黄河镇抚营已经很久没有进行过战争了。
他们实际上只进行过一次对天道军的围剿战争,而且还是对一股叛军的围剿。
之后就是参加到了对黄河治理的工作之中,成为了一支建设性的兵团。
洪承畴调任离开之后,徐光启的弟子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