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艘铁甲舰消灭一支欧罗巴的舰队,也不是不可能。

    现在凭借这三十艘武装商船的实力,卢修斯觉得攻打占领一个欧罗巴国家完全没有任何难度。

    欧罗巴地区很多国家的人口本来就少,军队数量少的可怜。

    而郑芝龙现在手上掌握的这支军队,就算是与五倍或者十倍于己方的欧罗巴军队对抗,也是有着极高的胜算的。

    但是大明帝国的军事战略还轮不到他来插嘴,只能说是跟着舰队一起行动,趁机发泄一下自己曾经在荷兰遭受的屈辱罢了。

    奥斯曼帝国传递消息的速度可无法与已经普及电报业务的大明帝国相提并论。

    大明帝国商船到达威尼斯的消息,还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传达到奥斯曼帝国的国都之中。

    而在此之前,贸易其实就可以展开了。

    大明帝国这边带来了大量的商品,瓷器,茶叶,香料,香水,丝绸,棉布,蔗糖,酒水等等,甚至还有自行车,留声机等等。

    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整个威尼斯陷入了购物狂欢之中。

    有些东西,比如瓷器,茶叶,香料等等,之前就在这里有贸易,而那个时候的价格,是大明帝国现在售卖价格的两倍!

    在那些消费者眼中,这就是打了一半的折扣了,这个时候不买难道要等他恢复原价才买吗?

    威尼斯的贵族们非常的有钱,之前垄断地中海地区的贸易,让他们赚得非常多,曾经有一段时期,他们每年的贸易收入,比同年大明帝国的税收还要多。

    他们有没有大量的金币和银币,而威尼斯这么小的地方,当然不足以让他们来消费。

    大明帝国的商船这个时候出现,正好满足了他们对物质和精神上面的需求。

    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之中有一种特别的产品,那就是书籍。

    这些书籍才是郑芝龙亲自来到这边进行贸易的原因。

    文化输出和汉文化推广是大明帝国征服各个地区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因为在战争方面对欧洲包采取的是坐山观虎斗的策略,不能像在扶桑和高丽那样直接进行文化推广。

    而一种柔和的方式就是售卖书籍。

    在翻译处的努力之下,双语版的《论语》和《三国演义》形成了。

    前者是为了传播儒学的哲学思想,后者则是纯粹为了更高的销量,吸引更多的关注。

    郑芝龙不仅仅带来了这两本双语书各三千套,更是把印刷设备都给带来了。

    在来到威尼斯的第一天,郑芝龙就在这里建立起了一个文学出版社。

    印刷和售卖书籍。

    此时的威尼斯正在盛行对人文主义的探讨和研究,以及对艺术的追求。

    这个时候出现一套全新的思想,直接勾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兴趣。

    三千套书籍在第二天就被一扫而空,有些人甚至连饭都吃不上,就是要买一本书去看看。

    艺术和学问有些时候会使人变得癫狂,无所畏惧,甚至选择性忽视身体的感知。

    然后在第三天,威尼斯就出现了一股研究《论语》的热潮。

    有些人觉得其中的话语非常有道理,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还有些人则是针对其中的内容提出了质疑。

    双方互有立场,谁也不肯相让,争论不休。

    三国演义的字数很多,翻译成英文之后更多,书是五本一整套的方式制作的。

    也就是说,实际上三国演义卖出了一万五千册以上。

    汉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极大地认可,其普及速度之快,就连郑芝龙都没料想倒。

    一些人读完了论语和三国演义感觉一阵的空虚,他们觉得需要搞来更多的汉语言书籍学习。

    这些人对其中的人文关怀感触非常的深,

    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开始主动学习汉文化,寻找那些相关的书籍进行佐证和研究。



    第265章 三国协议(求推荐票)

    

西洋人在面对东方人的时候,大部分都是非常傲慢的,认为那里的人都是脱离文明和艺术的落后部落。

    但大明帝国的这一次到来,直接给他们带来了大量的文明物品,超过了他们现在拥有的。

    儒家的哲学思想,伟大先贤的言语,让他们折服。

    那段三国的故事,让他们认识到了这个大帝国背后精彩夺目的历史。

    相比于言论和历史匮乏的大部分西方国家,大明帝国这个历史传承悠久而在当今发展再次来到一个高峰的国家,成为了很多威尼斯人心目之中的乌托邦!

    威尼斯人和西欧人是不一样的,这里的人爱干净,虽然受到了一些欧罗巴人影响,但他们对大明帝国的干净和文明接受程度更高。

    那样的世界,正是他们所向往的。

    有着美妙的音乐,高端的绘画艺术,丰富的哲学思想,干净的,繁荣的城市,稳定而和平,学者们可以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言论。

    于是,很多的威尼斯人想要获得一张去往大明帝国的船票。

    郑芝龙在威尼斯获得了极高的地位,与威尼斯的国王平起平坐,推杯换盏,欣赏属于西欧这边的舞蹈艺术。

    这边的舞蹈,就是各种诱惑,美感方面远远不如大明的古典舞蹈,更不要说和如今再一次得到发展的大明娱乐业相比了。

    但是,郑芝龙还是表现得很开心。

    出于一个大明帝国亲王的涵养,他尊重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这是礼节和修养的表现。

    从大明船队来到威尼斯,一直到十天之后,前往奥斯曼帝国国都传递消息的人才返回。

    他不是一个人来的,带着奥斯曼帝国的两名宫廷使者。

    他们表达了奥斯曼帝国想要邀请大明帝国的人前往奥斯曼帝国国都君士坦丁堡的想法。

    郑芝龙当然是答应下来。

    三十艘商船上,一半的货物留在威尼斯,另外的一半要带到奥斯曼的国都。

    任何一个国家,国都都是经济中心,是贵族的聚集地和主要的消费地区。

    同时,也是重要的商品流转中心。

    通过奥斯曼帝国的国都,才可以让这些大明帝国的商品快速地让奥斯曼帝国的绝大多数的贵族了解到,进而崔发出他们对于这些东西的渴求。

    对一个人口有了两千多万的大帝国来说,区区三十船的货物,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仅仅是一个威尼斯,就可以把所有的货物都吃下来。

    但郑芝龙还是带着一半的货物离开了威尼斯,前往奥斯曼帝国的国都。

    到了大陆上之后,货物的运输就是一个大问题。

    奥斯曼帝国这边已经做了准备,大量的马车集结在港口,大明帝国的随军商人们一边看着装车一边做统计,确保每一辆马车上的货物都有明确的数字。

    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辆马车上的货物,都可以换到十几个甚至几十上百个奴隶,里面东西的价值在远渡重洋之后,翻了十几倍,就算是大明帝国已经先降价了,但实际上利润还是极高的。

    毕竟,原本的海船运输,需要耗费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就是这支海洋商队的好几倍,降低了销售价格,但成本也降低了,利润总体上还是非常大的。

    尤其是,在这一次贸易之后,今后再贸易的时候,往返的速度就可以加快,原本一年甚至两年才能有一次的贸易往来,如今一年可以有三四次,甚至五六次。

    短时间内获得的效益更大,意味着单日利润的暴增。

    贸易渠道一旦打通,目前大明帝国之中出现苗头的“通货膨胀”就会快速地消除,工业品有了外国倾销渠道,国内的工厂就可以更大程度地解放产能了。

    郑芝龙只是带了一千陆战营士兵跟随,倒不是怕有什么危险,就是为了维持大明帝国的牌面。

    没有水泥公路,马车也是非常的原始,陆路交通非常的累人,郑芝龙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骑马,而不是坐在马车里。

    他保持着作为一名大明帝国亲王的高傲,而卢修斯则是不断地向跟随的使者吐槽周围的一切。

    从各个方面,卢修斯指出了这个国家与强大而富饶的大明帝国的差距,说得那两个使者都想着直接跟卢修斯一起回大明帝国了。

    在卢修斯成功把留声机推销给两个使者之后,终于,商队来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国都。

    柯塞姆苏丹皇太后已经知道商队的领头之人乃是东方那个强大帝国的一位亲王,地位尊崇,所以在考虑之后,她还是让现在苏丹,也就是奥斯曼帝国的皇帝穆拉德四世亲自到国都门口迎接。

    接到消息后,穆拉德四世带一众侍卫和大臣提前来到城门口,很快就看到一条长长的队伍前来。

    郑芝龙穿着大明帝国的新式铠甲,骑在高头大马之上,其身后是一千陆战营士兵,一个个拿着新式的武器,身上的铠甲也是一种最简单,只护住要害的甲胄。

    那些看热闹的奥斯曼帝国的人都看呆了。

    本以为这些人远道而来,不说是十分狼狈,也应该是风尘仆仆,但现在看他们一个个昂首挺胸,身上的衣服无比整洁干净,就算是有些尘土,也丝毫不影响整体的观感,那种高级军队的气势,一下就把当地人给震慑住了。

    “我代表奥斯曼帝国欢迎你们的到来!”穆拉德四世用蹩脚的大明语言说道。

    他并不懂得说汉语这句话,是为了迎接程志龙他们特意学习的,所以说的并不是很流畅。

    不过这已经足够表明他们的诚意了。

    郑芝龙随他们一起进入奥斯曼帝国的国都,来到了一座宫殿之中。

    货物和士兵的安置手下们会做好,不需要他们两个上位者来操心。

    再丰盛的酒席郑芝龙也吃过,在东南道那地方,他天天吃澳洲大龙虾都没有问题,所谓的山珍海味他已经吃腻了。

    相比于东南道的饮食,这里的酒席饮食也不过如此,当然还是具有一定的当地特色的。

    郑芝龙只是随口吃了几句,然后就让人开始展示大明帝国带来的礼物。

    首先当然是熟悉的精美瓷器和茶叶,然后是香水和丝绸华服,最后才是留声机和照相机。

    关于这些东西,其实奥斯曼帝国的这些人已经听说过了。

    在之前的贸易之中,大明帝国的货物就已经先到达了西班牙荷兰与英国三个国家。

    照相机和留声机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货物,受到整个欧罗巴贵族的追捧。

    奥斯曼帝国就在旁边,当然不可能不知道。

    但也仅仅是有所耳闻而已,并没有亲自体验过或者见过的这些东西。

    当听到留声机之中发出美妙的音乐之后,他们也就为此而沉迷了。

    至于说照相机的神奇之处,在看到几张照片之后,他们也是满怀期待。

    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但郑芝龙真正想卖的货物却不仅仅是这些。

    在最后的最后,他让人展示了一下大明帝国的前膛燧发枪。

    是的,这一千人所装备的武器还是这种前膛枪,而不是已经列装的栓动步枪。

    事实上,五千人之中,只有一千人拿着最先进的武器,也就是栓动步枪,以防有任何意外。

    但为了推销前膛燧发枪,他还是让这些人装备着前膛枪来到了这边。

    不过,在同时,这些人还都装备着一把手枪,足以应对大部分的变故。

    奥斯曼帝国和欧罗巴的国家一样,已经开始使用一些火绳枪作为主战武器。

    很多大臣一眼就看出来这种大明帝国列装的火枪,比现在他们所使用的火绳枪强大很多倍。

    郑芝龙让人演示了一下前膛燧发枪的射击与装弹方式,同时展示了一下与火绳枪相比的各个方面的优势。

    然后说道:“大明帝国愿意把这种强大的武器售卖给我们的盟友国家,奥斯曼帝国应该不会拒绝大明帝国的善意吧?”

    穆拉德四世虽然在政治手段上并不成熟,但是对于枪支却非常的熟悉,他非常的喜欢使用火绳枪,而此时更加优越的枪支出现,它的目标立刻就转移到了这种新式的火枪上。

    以往这种带有政治性的问题,都是由苏丹皇太后来先回答。

    但这一次,穆拉德四世却是先迫不及待的说道:“当然大明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是永远的朋友。”

    说着他就走到了那个士兵旁边,然后拿起了那支前膛燧发枪,就想要亲自试一试。

    从游牧民族发展过来的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的礼节,也没有大臣说他这样做是不对的。

    于是,穆拉德四世就在旁边士兵的帮助之下,尝试着开了一枪。

    有了一次体验之后,他就更加明显地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