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现代,他的孔方集团月收入已经超过十亿,经营范围涵盖矿产,珠宝,医药,医美,文化娱乐等等,其中最赚钱的,当然是珠宝。
金银是大头,翡翠玉石量也不小,每个月带来的收入非常可观。
大部分的钱,他都投入到了医疗科技研究和文化产品孵化之中,还有一部分用来鼓励体育事业方面。
个人用钱是极少的,当钱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一个人花钱的地方也就那么多,花不掉,没必要废那力气。
当然,钱他当然是不嫌多的。
医疗科研这可是非常烧钱的东西,每个月烧掉他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个亿,大数据分析和大量的实验验证,为了追求进度只能烧钱。
萧升现在每年坚持锻炼身体,包括他投那么多钱搞科研,其实都是为了自己可以活得更长久一点,这样,就能够见证大明帝国真正的雄霸世界。
他不确定自己一旦死了,这扇门会不会关闭,所以他努力在明朝那边发展电力,就是为了可以搞一组服务器过去,把大量的有用的资料,全部都弄过去,这样就算是有一天时空门消失了,大明帝国依旧可以凭借这些资料,继续超前于世界。
仅仅凭借超前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所以萧升又在积极地建立大学,并且试图通过一些方式来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去思考,去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这样,这些人就可以一代代传下去,从而使得大明帝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科学家们,他们才是大明帝国能够不断领先于世界的真正依仗。
萧升不是一个可以舍己为人的人,但是基于自己的生活可以保障的情况下,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灭亡东吁王朝之后,这意味着大明帝国南方的威胁也基本上被消灭了,如此一来,北方,东方,南方都已经获得了相对的和平,而且是大明帝国掌握在手中的和平。
只有西边还没有真正动过。
所谓的西边,也就是乌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地区,前者也就是青藏高原地区,后者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和青海西南部的一大片土地。
嘉靖时,蒙古人入侵青海地区,史称鞑靼土默特部或西海蒙古部。万历以后,明朝对边疆控制日益松弛,蒙古人攻占了整个青海草原,朵甘都司和乌斯藏都司也就废弃了。
名义上虽然大明这边还认为那是自己的领土,但实际上,其归属于土默特部和藏巴汗统领。
在之前的对北部蒙古之战中,土默特部已经被消灭了一部分,此时盘踞在朵甘都司的是另一部分。
其实想要收复朵甘都司还是挺容易的,只需要考虑到和准噶尔汗部的交涉问题,其实问题不大。
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乌斯藏都司,那里的人大部分都是信徒,想要掌控那里,宗教是撇不开的。
对于这一点,朱由检和萧升都是很忌讳的。
最强大的武器并不是摧毁其**,而是占领其精神,为了防止西洋教派的传教士对大明帝国的百姓进行信仰渗透,朱由检和萧升还特意推广道教,以最纯正的华夏本土宗教来对百姓的思想进行有利方向的引导。
避免一些不好的,极端的思想将他们改变。
朱由检和萧升两人也不是排斥所有的宗教,只是担心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动摇大明帝国的统治。
百姓们过上一天好日子不容易,不能让这些人给霍霍了。
而问题就在于,如果大明帝国对乌思藏地区动手,藏传佛教绝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关于这件事,两人坐在一起思考对策。
朱由检忽然想到什么,问道:“天道军他们最近怎么样了?“
大明帝国如今南征北战不说,各个地区都在进行军改。
包括天道军所在的赣州地区。
军改完成之后,全部装配了先进火器的官差战斗力大大提升,远不是拿着普通钢刀武器的天道军所能抗衡的了。
所以,很早之前,天道军就已经开始进行“化整为零”的工作,所有人都是分散到当地的村子或者山林之中,都进入了一个伪装的状态。
失去了天道军的踪迹,对其追捕这件事也就搁置了,基本上没有人再提。
但实际上,萧升现在一直在与他们联系,因为电报机这东西,可以实现两地信息的同步。
栾霄在安定下来之后,主要就是做两件事,第一个是完善自己的思想,针对天道军起义最初的设想和绿叶组织之中,琉璃侯给他说过的话。
他不只是在江西布政司这地方待着,他还到了河南,在这边,他遇到一个人,一个在农田里干活的读书人。
他叫马恩格。
栾霄和马恩格一起相处了十天时间,马恩格并不知道栾霄是做什么的,他们一起讨论关于农民百姓和国家民族这些东西。
在一些人看来,这些都是假大空的玩意,嘴上说一说,就是逞一时嘴快而已。
转眼说得什么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可是这两人交流起来,那叫一个志趣相投。
从古谈今,以最直接的话语,最准确的角度去剖析一个事件,将其映射到现在的发展之中。
等到马恩格调走,栾霄也感觉自己想要的东西已经找到了。
于是,一份《天道军变革的指导思想》出现了,为那些迷茫的天道军士兵们,解答了疑惑,并且引导他们去走向一个更美好的方向。
这份文件,真正意义上使得天道军成为了一个有纲领性指导思想的队伍,因而得以继续斗争下去。
大部分的天道军士兵,在得到这份指导思想之后,都对自己所在的事情有了一个认同感,更加坚定地跟随栾霄的脚步。
如今,栾霄已经完成了和血衣军那边的汇合,并且把指导思想也传播了过去。
他们正在继续讨论着,变革的时机,以及要变成什么样子。
朱由检忽然问起天道军,让萧升愣了一下,随即把情况大致说了一遍。
萧升说完之后,忽然猜到了朱由检要做什么。
打败魔法的只有魔法。
所以想要避开藏传佛教的影响,那就派出更有影响力的东西。
天道军正愁没有地方发展。
现在大明帝国东边南边地区发展的都非常好,天道军想要渗透,发展成员,都是非常困难。
华夏人很老实,若不是真的十几天吃不到饭,哪怕是饿上三四天,也没有问题。
所以,他们需要到一个大明帝国势力的真空区发展。
第244章 战略中心转移(求订阅)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萧升很少离开京师,因为他需要和朱由检保持联系,同时也需要现代提供技术资料。
传送门安置在京师,他离开并不能保证安全。
不过,为了可以让栾霄等人能够前往乌思藏地区,他还是亲自出面,来到了江西。
因为本来煌夏商会就和天道军有着联系;所以萧升很容易就和栾霄见到了。
对萧升能够亲自前来指导,栾霄非常的激动。
虽然和马恩格交流完之后,他发现了一条光明的道路,但具体这条道路怎么走,他也只是有了一点简单的想法。
如果能够得到萧升的指点,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一见面,栾霄就直接发问道:“先生;我现在很迷茫,如今大明帝国皇帝在您的引导下已经逐渐让大明变得富裕和强大,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好了,似乎他们并不需要一场变革。
我知道,我们的道路是正确的,可现在似乎并不需要这条道路。”
萧升其实算不上思想多么高尚或者伟大,但是多少受到一些熏陶,后来为了培养栾霄他们也是狠狠地补了一些知识,所以现在也能说上几句。
“时代有它的局限性。
我之前就说过,我们要走的道路,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人们的精神文明达到一定的基础上的。
现在的大明帝国,正在进行工业化转型,其完成之后,才是需要我们的时候。
那个时候,有些问题就会变得尖锐,从而引起混乱。”萧升说道。
栾霄听完之后再次问道:“可是您不是说,我们的这条路,是最正确的吗?它应该是可以带领任何时代的人前往最幸福的生活才对啊?”
“是的;它是可以。但在有些时候,过程中的牺牲会非常大,不只是我们的绿叶们,也有很多其它的无辜的百姓会被牵连其中。
只要还有其它的选择,那么我们就需要尽可能保护百姓的生命安全。”萧升说道。
“请先生指点。”栾霄道。
“根据我得到的消息,大明帝国目前的重心只是放在东,北,南三个方向上,对西边的发展仅限于西北地区,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在青藏高原上是处于势力真空范围之内的。那里,就是组织发展的好地方。
现在组织掌握多少财富或者武器并不是紧要的,那些东西,我随时可以提供给你。
最重要的是,你要发展起来一些有着成熟的正确道路思想的成员,以他们为根基,逐渐扩大组织,并且,做到维持组织的纯洁性。
如果可以发展到一定程度,甚至不需要经历大规模的战争;我们就可以获得对这个国家的治理权。”
萧升说的话很有诱惑力,栾霄有很多的想法,是需要通过对一个地方的治理来达成条件的。
高原上虽然条件艰苦一些,但相比于现在大明帝国各处来说,确实更加有利于组织的发展。
在如今的大明帝国统治区域内,发展起来畏首畏尾,非常的具有阻塞性。
一旦暴露,对组织的打击一定是毁灭性的。
“我明白了,先生,我知道怎么做了。如今大明帝国的百姓在腐朽的统治之下还能活得比之前幸福一些,还要多亏了先生在朝堂的作为,先生千万要保护好自己,不要暴露了。”
栾霄非常关心地说道。
萧升看着栾霄如此赤诚的模样,就觉得自己当初没有选错人,说道:“你放心吧,我不是什么伟大的人,会保护好自己的生命的,只是,你们这些要成大事的,危险才最大。
对了,我上次给你的信你收到了吧?栾锦和栾瑟现在都在上学,非常的优秀。尤其是栾锦,已经有很多对大明百姓有益处的发明了。”
听到这个,栾霄一脸的感激之色,说道:“还要先生照看家妹,真是麻烦您了。”
“不要这么说,当初我可是承诺过,你们十几人在外面为了理想而奋斗,你们的家人,我都会看护好。所以,你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只需要为了理想而努力。”萧升说道。
栾霄闻言再次感动道:“一定不会辜负先生的期望!”
完成对天道军的安排之后,萧升没有直接回京师,而是来到了泉州这边,见到了郑芝龙。
关于大明帝国的海疆计划,还需要更加详细地说一说。
萧升从京师到江西,再从江西到泉州,这中间的路程花了不少时间,一个是因为如今南方还没有修建铁路,就算是水泥路,也是在修建之中,所以并不能快速的赶路。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萧升之前从来没有在古代这边游玩过,既然出来了,那么就要好好地欣赏一下这边的景色。
现在萧升对家人那边安排还不是很完善,等到某一天,他想着带家人一起到这边呼吸一下古代的新鲜空气。
虽然这边已经大力发展蒸汽机车,但空气质量依旧远超现代几百倍,什么现代已经灭绝的珍奇动物,这边都可以吃到。
萧升这位大明帝国第一富豪来到南方的消息并没有隐藏,而是一路大张旗鼓,沿途城池,主政官员都是出城三里相迎。
百姓也是主动围上来。
因为他可是财神爷,每到一个县内,就会花掉上万两白银,除了购买当地的美食,特色产物之外,花不掉的就直接撒钱!
没错,真的有人撒钱。
这让大明帝国的百姓们无法想象,一个人该是有钱到什么地步,才会做出撒钱这种事情,而且,他撒的可不是什么一分几分的,是一块面值的银钞。
一块面值是什么概念,那可是相当于十分之一两银子,抢到二十张,就是二两银子,很多人一个月的收入也就是这些了。
萧升走到街上,都是有着锦衣卫护送的,沿途的过程之中,都是由他们护送着。
从十月二十四号由京师出发,到泉州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底,快要过年了。
崇祯三年即将到来,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