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4年,一场未知的流行病再次夺去了可怜的阿兹特克人的生命。
西班牙帝国的征服者是在这种情况下摧毁饱受疾病蹂躏的主要土著政权,并接管其土地和人民的。
所以,西班牙帝国在美洲的殖民军力量并不是很多,被东方人的军队击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毕竟如今的西班牙帝国已经开始衰落了,他的军事实力大不如前。
米歇尔带领的三千人也并不都是装备重型火绳枪的军队。
事实上,如今的欧洲军队之中,骑兵和长矛兵仍然是重要的兵种,受限于火绳枪的种种缺点,他们需要长矛兵作为掩护。
这一支三千人的队伍,其中使用火绳枪的士兵有一千八百人,其它的有长矛兵和剑盾兵,钢剑和铠甲仍然是他们的主要武器之一。
他们也没有装备火炮,米歇尔和荷兰高层的看法是一样的,他们都认为对付东方人并不需要火炮。
这么多的火绳枪,就足够了。
几十支火绳枪可以征服一个庞大的阿兹特克帝国,难道还无法击溃一伙远道而来的东方远征军吗?
李过一直渴望着可以获得军功。
在苦兀岛上搞建设,虽然也是为了大明帝国的远东计划而贡献一份力量,但他需要的是那种一战而功成的方式。
因此,在听到李自成被派往美洲进行远征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跟随,并且积极地参加到战争之中来。
到了美洲之后,他在多次战争之中奋勇向前,凭借着军官可以配置的新式手枪,加上他还算是出类拔萃的枪法,他成功的变成了当地人眼中敬畏的对象。
危地马拉的总督就是他一枪击毙的。
本来他以为到美洲征伐会有多么惨烈的战斗,结果对手的装备竟然比虾夷岛那边的扶桑人强不了多少。
整个战斗过程没有什么阻塞感,事后对土著人的管理才是最耗费时间的。
根据大明帝国“军机总参”制定的《建设大明帝国美洲特区的指导建议》之中明确表示了,要团结土著人,让土著人认识到大明帝国的友善,让他们知道,大明帝国是来帮助他们抵抗邪恶的欧洲殖民者的。
所以,李自成让土著人洛根担任了总务长,自己担任军务长,商务长则是让卢月明担任,同时,卢月明还是煌夏商会美洲分会的会长。
在大明帝国之内,担任朝廷官员的人是不可以从商的,但是在美洲就没有这个限制了。
洛根是总务长,副总务长则是让科曼担任。
科曼原本是到扶桑贸易的荷兰人,被曹变蛟抓获之后,就一直在苦兀岛上跟随建设远东城,后来,大明帝国不断地运送物资到苦兀岛,各种新鲜的东西,刺激科曼的内心。
他一开始就产生了投靠大明帝国的想法,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打算彻底成为大明帝国的人。
但后来大明帝国驱逐消灭荷兰,英格兰,西班牙军队,占领扶桑部分地区,使得琉球王国内附,征服草原蒙古,消灭清国,又占领了东南亚部分地区。
这些消息接连传来,让他深刻地意识到,属于大明帝国的时代开启了,什么西班牙,英格兰,荷兰还是神圣罗马帝国,在崛起的大明帝国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于是,他申请加入了大明帝国的国籍,以他的军功,成为了一个大明帝国的百姓。
作为一个曾经的荷兰军官,他当然不可能只愿意做一个普通的百姓。
科曼的人生经历还是很丰富的,四十多岁的他,到过东亚,也曾来到过美洲,他懂得一些美洲的土著语,顺利地加入到了大明帝国远征军之中。
在招抚土著人,与土著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出色,李自成直接让他当了一个副总务长,可以说是一举成为了高官。
上任之后,他就积极地参与政务,主要是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建立学校,组织当地人学习大明帝国的语言和文化,同时提高大明帝国在土著人心中的形象。
第二件事是鼓励建设工厂,把原本西班牙人开办的矿厂全部交给大明帝国的商人打理,同时在各处建立先进的大明工厂。
第三件事则是组建危地马拉联军,以大明帝国的上等兵为军官,组织土著人成为军队,进行训练的同时,维持各地的秩序。
其它的事情放一边,全力做这三件事,使得大明帝国在危地马拉快速地深入人心,控制经济和军事。
他的作为也得到了李自成的肯定。
虽然这些内容其实都是“美洲特区指导建议”里面的,但能够把这些文字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并且保证它很好地实施,那就是非常不错的。
短时间之内,大明帝国在危地马拉地区的统治就得以稳固,李自成直接将这套模式用在之后征服的巴拿马和哥伦比亚地区。
管理方面交给科曼,商务方面有卢月明等一众煌夏商会的人,李自成需要操心的只有军事方面。
李过也就是这样,只需要管战争就行,补给也不需要担心。
对欧罗巴方面的军队,李自成当然是早有预料的,殖民地被占,西班牙不可能坐视不理,而这地方局势复杂,任何国家都可能插手,所以他特意叮嘱李过不要掉以轻心。
相比于东亚,美洲东岸距离欧罗巴各国更近,他们可以派遣到这边的军事力量更多,因此需要更谨慎对待。
李过当然是非常的听从李自成的建议,不仅勘察了各处地形,制作了一份较为详细的地图,巡逻,警戒等各方面都安排得非常紧密。
在米歇尔等人刚靠岸的时候,他就收到了消息,随后一直派人侦察,将这支队伍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
敌人的数量不多,装备也不是很强,李过还是选择打伏击战。
伏击战是对己方威胁性最小的战斗方式,根据他的经验来总结,能够打伏击战就一定要打伏击,退一步是游击战,最后不得已才打攻坚战。
三千全副武装的大明陆战营士兵埋伏到一处米歇尔军队必经之路上的山地两侧,在其中还有五十名拿着栓动步枪的狙击小队以及四十门轻型迫击炮。
米歇尔根本没有想到大明帝国的军队会埋伏起来,这一路上他都没有见到一个人影,认为大明帝国的士兵肯定是躲进了城池之中。
就在他思考去哪里搞一些火炮来攻击城池的时候,这支队伍来到了埋伏地点。
狙击小队最先开枪,五十个人,直接击毙了二十二个人,直接击杀率几乎达到了二分之一。
这些人基本上也都是军官之类的人,米歇尔侥幸没有被击中。
然而,随后的一轮迫击炮齐射,却是直接把他给炸得四分五裂。
再接着,密集的火枪声响起,又有几百人被击中身死。
慌乱的荷兰士兵拿着火绳枪向两侧乱射,一些人则是举着盾牌躲避。
第二次射击之后,他们投降了。
第240章 都是一群蠢猪(求推荐票)
三千人的荷兰军队被消灭了超过一半人,巨大的伤亡让剩下的人根本不敢抬头去看大明帝国的士兵。
欧洲之内的战争里,就算是在与几万人的作战之中,伤亡数量也少有一次就超过一千人的,而他们仅仅是三千人的对战,就已经被歼灭了一千五百多人。
身边战友的尸体让他们彻底认识了自身军事战斗力和大明帝国军队之间的差距,很自然地选择了投降。
荷兰远征军宣告失败了。
李过并没有派人去海岸边夺取战舰; 虽然他有几分把握,但过程中肯定会有伤亡。
他现在的战斗策略就是,尽可能打无伤亡的战争,否则就不打。
战斗结束,等待下一波敌人的进攻就是了。
至于这些荷兰人战俘,当然是交给科曼副总务长; 作为一个曾经的荷兰人,他是最适合管理这些人的。
海边的荷兰舰队等待了许久; 前后派出了三波探查小队,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这很明显,这些人已经遭遇了不测,很可能是被东方人全部歼灭俘虏了。
尽管很不愿意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
就在荷兰人犹豫着要不要撤退的时候,西班牙人的舰队来到了附近。
两国之间的关系现在处于一点就着的程度,西班牙军舰指挥官班德拉斯看到荷兰军舰之后,直接下令发出旗语,警告荷兰军舰立刻离开。
荷兰人能在这个时候离开?
来都来了,没有占领一点地盘,反倒是搭进去三千多人,这要直接离开,回去不接受军事审判?
荷兰联省国的面子不要了!?
你不走,我不走,那就开战好了。
于是,两国的军舰开始了一番炮击。
相比于大明帝国的重炮,此时的欧洲火炮需要击中敌方船体很多次才能将其击沉。
而他们的炮击命中率着实感人。
打了很久,双方各损失了一艘战舰; 英国人来了。
更热闹了。
相比于此,大明帝国占领的危地马拉地区则是非常的和平。
韩筠心是跟随大明帝国美洲远征军过来的学生之中唯一的女生,年仅十七岁的她,和栾锦被称为化工学两朵鲜花。
这并不是说她们的美貌,而是说她们在化工学方面的研究水平。
两人已经接连验证和发现很多分子结构,在崇祯二年五月显微镜被广泛使用之后,更是不断地丰富大明帝国材料库。
韩筠心非常善于观察,主要是在生活中发现和探讨天然物质的特点和特性。
这一次作为一个女生主动来到大洋彼岸的美洲,就是为了发现新的物种和材料。
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她就有了发现。
她看到印第安人小孩和青年在玩一种游戏。
他们唱着歌,互相抛掷一种小球。这种小球落地后能反弹得很高,如捏在手里则会感到有粘性,并有一股烟熏味。
作为小女子蹴鞠队的一员,她一瞬间就想到了这种球如果用在蹴鞠上一定会非常好。
随即,她又想到了,这种球所用的物质,竟然有着这么好的弹性和韧性,非常的具有研究价值。
她赶紧找到翻译,帮助自己了解关于这种球的制作过程和该物质的其它用途。
韩筠心了解到这种球是用一种白色浓稠的液体制作而成的,印第安人把它们涂在衣服上; 雨天穿这种衣服不透雨; 还把这种白色浓稠的液体涂抹在脚上,雨天水也不会弄湿脚。
她忽然想到了在琉璃侯关于科学的猜想之中记载了一种叫做橡胶树的植物,它所产生的“汁液”,就有一样的作用。
于是她初步推断,这种东西就是橡胶,随后她让土著人带着自己前去查看这种东西的来源,果然发现是一种树产生的。
当下,她确定了这就是橡胶,并且记载下其弹性和防水性。
对橡胶产生浓厚兴趣的她,申请前往南美的橡胶产地做具体研究。
大面积的橡胶产地如今在西班牙属秘鲁总督区之内,在得到韩筠心的研究需求反馈之后,李自成决定继续从哥伦比亚向南进军,夺取属于西班牙王国的秘鲁殖民地。
不对,应该是解救被邪恶的欧罗巴殖民者压迫的秘鲁人民。
西班牙殖民者慌忙应战,他们不会知道,驱使大明帝国对秘鲁发动战争的,只是一个大明帝国年轻科学家的研究需求。
就在李过与登陆危地马拉的荷兰人作战的时候,李自成也完成了对秘鲁总督府的攻占。
至此,秘鲁殖民地被解放,李自成再度推举一个秘鲁土著人当选“大明帝国秘鲁特区总务长”,自己兼任秘鲁特区的军务长。
找了另外一個煌夏商会的成员担任商务长,再次实行“三长管理制”。
获得了秘鲁的橡胶产地,韩筠心的研究就更深入了。
她先对橡胶树的特点进行了观察和记载,形成了最基本的参考资料。
然后利用带来的化学试剂开始对其做实验。
韩筠心发现,橡胶虽然具有很好的弹性和耐水性,但是其耐高温性非常不好,制成物品之后,经过高温就会变成一坨,根本无法应用起来。
伟大的煌夏商会总会长,大明近代科学奠基人,琉璃侯萧升说过,一种发明或者发现,只有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效益才是有价值的。
所以,她必须要攻克这个问题。
和韩筠心一起研究橡胶的是一名化工学的男学员,名叫万茂学。
他在看到韩筠心的研究之后也是非常的感兴趣,因为他的一个机械系的好友陈谆修正在寻找一种这样的东西。
在琉璃侯“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