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北方地区,大部分的普通百姓已经习惯了使用纸钞,不过鉴于之前大明宝钞带给他们的阴影,他们也会存储一些银元作为防备。
第231章 大明的正义是毫无疑问的(求推荐票)
其实,纸币最大的作用不在国内,虽然纸币的确可以刺激经济发展,但要说到这种“信用货币”最大的作用,还是在与国外做贸易方面。
大明帝国宣布承认大明银元和煌夏银钞在大明有着一样的货币地位,确定了其法定货币的身份。
而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之前虽然煌夏商会在引导朝鲜和扶桑使用煌夏银钞; 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自从李朝的“平安道租地”建立之后,煌夏商会直接单方面要求李朝必须使用煌夏银钞才能与商会进行交易,煌夏商会对李朝之内所采买的货物,也都一律使用煌夏银钞支付。
煌夏商会在大明帝国的地位,李朝当然是清楚的,尤其是在听闻煌夏商会名下的雇佣军竟然把北方喀尔喀蒙古都给灭了,给他们吓得更是不敢吭声。
作为近乎贸易垄断的机构,煌夏商会如果断绝与李朝的贸易,那么基本上也就等同于和大明帝国断交了。
煌夏商会早就在李朝之内建立了各种商铺,衣服,食物,甚至连道路都是煌夏商会的会员修建的,一旦停止贸易,那么李朝面临的就是生活物品极度短缺,物价飞涨,粮食不够吃,道路都被封锁,距离国家灭亡也就不远了。
其中的危害,李倧自己无法承担,满朝的大臣贵族也无法承担,只能换取大量的煌夏银钞作为“外汇储备”,以作贸易之用。
在“平安道租界”之内,更是直接取消了包括银子在内的所有货币,指定唯一的货币就是煌夏银钞,凡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百姓; 必须要使用这种银钞来进行交易。
一开始肯定是会有些不熟悉; 造成一些小的混乱。
但随后,大家就开始习惯了,毕竟纸币是真的很方便。
于是不仅仅是租地之内,李朝境内租地周边地区,也有很多地方开始使用大明帝国的银钞进行交易。
而后,大明帝国惩罚挑衅帝国威严的扶桑,在“抗倭援朝”战争告一段落之后,也对占领区的货币进行了要求。
虽然没有强制采用煌夏银钞,但与煌夏商会相关的贸易,则全部都是采用煌夏银钞支付,收款。
为了能够与煌夏商会合作,进而获得火器,就连德川幕府都不得不储备大量的煌夏银钞。
如此一来,煌夏银钞在李朝与扶桑之中都建立了公信力,煌夏银钞从原本的一国之内使用的信用货币变成了国际货币。
这就相当于,只需要用一些纸,就可以换取到别的国家的金子,银子,木材和粮食等。
确立国际货币的地位尤其重要,但如今只是在扶桑和李朝进行推广; 获得的效益并不大。
截止崇祯二年九月初,煌夏银钞累计发行了七千万银元,这是一笔很大的数字,直接带给帝国的效益足有数千万银两。
这些钱,是大明帝国能够同时进行这么多战争的原因所在。
在军事力量足够的情况下,战争打得就是钱!
谁可以提供更多的,更先进的武器,谁可以提供更充足的补给,谁就最大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现在大明帝国境内,使用银元的数量和使用银钞的数量比例大概在三比七左右。
也就是说,民间流通的银钞总价值是银元的两倍还多。
在公信力得到认可之后,纸币的优越性被极大地认可,从而取代了金属货币的地位。
受限于时代,金属货币不可能完全淘汰,所以银元还是要继续制作。
相比于银钞来说,银元更容易流通到世界各地。
八月上旬,李万庆率军攻占马尼拉,随后在月底之前,把吕宋岛上的西班牙驻军全部消灭,所有的西班牙人都被当成了奴隶,在大明帝国新建立的工厂之内工作。
施千秋担任第一任的吕宋布政司布政使,确立了大明帝国的大明银元和煌夏银钞在吕宋岛上的法定货币地位。
李万庆向上面申报一千万银元的储备金,并且要求在吕宋建立煌夏银行与大明皇家银行的分行,以保证货币流通的稳定。
这些钱不只是用在吕宋岛上,与东南亚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也需要这些钱作为流动资金。
马打兰王国进攻荷属巴达维亚,战争还没有真正开始,就因为疫病不得不停止了这项军事行动。
给荷兰人差点笑死。
然而这个时候,一队士兵进入了马打兰王国境内,面见了马打兰王国的国王。
“我是大明帝国的将军,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帮助受到西方殖民者压迫的南洋国家驱逐这些侵略者。
你们只需要支付给我们一百万枚银元,并且给我们一块土地进行租赁,让我们的商人能够与贵国进行贸易,那么就可以获得我们军队的支持。
我们会把可恶的,不尊重贵国主权的侵略者国家驱逐,进而给予贵国完整的领土。”
李万庆的话被翻译传达给了马打兰王国的君臣,一番商议之后,他们答应了下来。
当天,签订了《大明帝国抗击荷兰侵略者援助马打兰王国的和平条约》。
然后在第二天,大明军舰开到了爪哇岛,水师陆战队登陆作战。
炮火覆盖,火枪如林,随军的马打兰王国的大臣看得人都傻了。
这么强大的军队,如果想要占领马打兰王国,恐怕用不了三天时间就可以让马打兰王国灭国了!
但是,大明帝国没有这么做,而是帮助他们来抵抗外国侵略者,这可真是一个正义的国家。
不由得,马哈迪的心中产生了一股崇敬之情,这可真是一个强大的帝国。
一天时间,大明军队攻占了巴达维亚,把剩下的荷兰人全部抓走,送到吕宋布政司接受劳动改造。
按照约定,巴达维亚地区归属于马打兰王国,但是由马打兰王国租赁给大明帝国,作为一个军事贸易驻扎地。
大明帝国充分尊重马打兰王国对巴达维亚地区名义上的统治权,而这正是马打兰王国的国王所需要的。
在巴达维亚大明帝国驻军两千人,重建巴达维亚城,预计投入资金不少于两百万枚银元。
这笔钱,是属于建设马打兰王国领地的,所以也需要马打兰王国来提供。
大明帝国很善解人意地提出了“贸易关税”和“道路交通税”抵扣的方案。
第232章 你就这么殚精竭虑(求推荐票)
借此机会,大明帝国就可以掌控马打兰王国的交通和外贸,从而深入控制这个国家。
对一个国家来说,直接征服永远是最简单,隐患最大的放肆。
而控制其经济,引导其文化,使其自然心向大明华服之国; 最后再安排一波内乱,那个时候,大明接管这片区域就更加顺理成章。
大明帝国是一个正义的国家,从来不会主动去侵略任何国家。
只有在国土受到挑衅的时候,外族侵占大明帝国或大明帝国下属王国土地的时候,他才会展现出大帝国的威严。
根本不明白大明帝国所图的马打兰王国君臣; 热情地招待大明帝国的士卒和商人。
商人们很快就建立起来多个工厂,针对于南洋各個岛屿的矿产以及香料粮食进行加工和售卖。
精美的大明银元和煌夏银钞一下子成为了马打兰王国之内最受欢迎的货币,将原本的墨西哥银元和其它货币直接驱逐。
煌夏银钞距离其成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向前迈进一步。
在把吕宋岛东北方向的关岛诸岛占领之后; 意味着从马尼拉开往美洲的这条航线基本被大明帝国掌控了。
接下来就是前往美洲去建立美洲商馆。
不过,实际上,萧升的目标并非是美洲,而是处在南边的大洋洲!
这个时候的大洋洲,只是有着几十万土著人生活而已,在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区区几十万土著所能占据的生活资源是少之又少的。
大洋洲上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牧草茂盛,是非常优良的牧场。
相比于已经被西洋人开发了一段时间的美洲来说,大洋洲完全就是一片没有被挖掘的宝藏,历史上它会成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萧升觉得大明帝国有义务要保护这片土地免受贪婪无耻的欧罗巴殖民者的迫害。
朱由检也觉得大明帝国有着保护当地原住民免受白皮猪侵害的责任。
当然,大洋洲距离大明帝国本土距离太远了,想要对大洋洲的土著进行“保护”,还需要在东南亚诸岛上建立一个中转站。
吕宋岛只能作为其中之一; 想要到达大洋洲,若不想绕道; 就要穿过印度尼西亚群岛,纵观整个地图来看,适合建立一个据点的地方非东帝汶莫属。
西历16世纪前,帝汶岛曾先后由以苏门达腊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国和以爪哇为中心的麻喏巴歇王国统治。
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帝汶岛。1613年,荷兰势力侵入,于1618年在西帝汶建立基地,排挤葡势力至东部地区。
所以,如今的东帝汶是有着三股势力,葡萄牙人,荷兰人以及土著。
代表正义的大明帝国,当然是要帮助土著居民,驱逐这些可恶的殖民者,然后与当地人一起建立一个美好的城市。
城池的名字,甚至朱由检都已经给他们想好了,就叫做“南帝城”。
没别的特殊的意思,就是朱由检想着有一天可以到这边来转悠,这里就作为一个“行在所”来修建。
现在是不行的,朱由检现在就算是出北直隶都难。
没办法; 他还没有孩子。
一个皇帝没有皇储,那么大臣们是绝对不会让皇帝离开国内的,尤其是如今大明帝国南征北战,到处都是敌人,保不齐就有一个拿着炸药包的家伙在什么地方蹲点。
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催促朱由检生孩子,甚至还有人非议周莹,说皇后不能生育,一度把周莹给气哭了一次。
好在到了现代那边,吃着薯条看偶像剧,一个小时不到就忘到一边了。
在经过这段时间现代生活之后,朱由检无法接受现在和周莹要一个孩子,毕竟,周莹现在也就是一个孩子啊!
不得已之下,朱由检在朝会上说了一段话。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什么时候大明帝国的土地上同时有一百列火车奔驰,大明帝国的海岸边同时有一千艘铁甲舰航行”,就是他要孩子的时候。
否则,国家不安定,人民生活不幸福,他每天要为国事而殚精竭虑,没有心思要孩子。
那天的报纸把这些话一刊登,好家伙,据说有些书生当时就在街上大声哭泣,口中喊道:“千古圣君!圣人临朝!”
那些参军的,上学的,一个个都被激励的恨不得当下就去给朱由检修铁路,造轮船。
当天晚上,萧升看着靠在电竞椅上玩着枪战游戏的朱由检,质问道:“你就是这么为大明帝国人民的幸福而殚精竭虑的!?”
可怜的大明帝国的子民们,他们还以为皇帝为了他们多么辛苦,只不过是皇帝的快乐,他们想象不到而已。
话说回来,南帝城的建设也是需要时间的。
葡萄牙,荷兰,西班牙这三个国家的人在南洋诸岛的势力分布很广,虽然大明帝国占领了马尼拉与巴达尔维,但距离真正将这些邪恶的殖民者赶出这片地区还是有些难度的。
整个印度尼西亚以及马来西亚地区的土地面积很广博,而且还有很多的岛屿,地形复杂,想要横扫各地的殖民者,单凭大明帝国的士兵短时间之内无法做到。
并且,虽然是大明帝国的士兵对这些殖民者是压倒性的,但多少还是有些危险,大明帝国的士兵每一个都很宝贵,不能为了这些土著而死掉。
因此,在占领了马尼拉和巴达维亚之后,大明帝国就没有再去建立新的基地。
而是找来了各个土著国家,提出了“军事援助”的建议。
所谓的“军事援助”,就是由大明帝国提供武器和军官,由各个土著国家提供士兵,帮助他们训练新式军队,让他们自己来保卫自己的国家。
这个过程中,一些经济上的往来当然是必须的,针对于一些矿产,这些土著国家也是需要大明帝国的帮助才能进行开采。
武器也不是免费的,价格不能说是非常高昂,也就比大明本土价格翻了三倍。
对这些土著来说,这么高技术含量的武器,绝对是物超所值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