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时,大明军队以逸待劳,等待东吁王朝的军队前来。



    第229章 香水之都(求推荐票)

    

朱由检对大明帝国科技的发展很重视,几乎每隔三五天都要到科学院进行一次视察。

    平时那些大臣们想要见到一次皇帝都很难,但在科学院之中,几乎就算是看门的,也都对皇帝见惯不怪了。

    很多科学研究的基础性东西,萧升已经通过一些手段在崇祯初年的时候做了安排,所以现在科学院要做的只不过是把一些推断变成现实。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 产生新的推断,然后再验证,再变成现实。

    化工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酸两碱的基础产业搭建完成之后,接下来各种化学品的制作,不过是一种重复性的验证工作。

    大明皇家科学院化工学院的学者们,每一个人现在身上都挂着四五个“新材料”发现的名头。

    对那些东西; 他们就是发现了; 然后验证分析其特性; 再应用到实践之中。

    七月份最伟大的发明应该就是确定了化肥这种东西。

    针对于化学产业,一批大明帝国曾经的道士专职成为了化工学家,就职于大明皇家科学院。

    化肥这种东西的意义,了解过现代农业的朱由检当然是清楚的。

    正因为化肥的出现,才使得作物能够保持高产,那个世界的国家才能养活那么多的人。

    针对于高产作物方面,有萧升直接从现代带来种子,不需要大明帝国再费几十年去培育。

    但是化肥这种东西,需求量大,又不能自己产生,它必须要基于一定的化工产业基础。

    崇祯二年初,在指定大明帝国的发展计划的时候,朱由检就确定了对化肥的研发。

    到了七月份,终于验证有效,足足可以把一亩地的产量提升三成!

    如今正是天灾人祸的时代,很多地方粮食减产,大明帝国现有的土地粮食产量,在现有的运输交通状况下; 不可能做到合理的分配。

    想要真正的做到温饱; 让大明帝国现在不足七千万的人口吃饱饭,就是要大力推广粮种种植,推广种植技术,使用化肥提高产量。

    对化肥的使用,一开始人们肯定还是会有排斥的。

    这不要紧。

    天道军肆虐各地,大量占有土地的豪绅地主被杀,后来清查贪官,又清理出来好多的无主土地。

    这些土地,全部转化为官田,那些士大夫在当时肯定会跳出来搞事情,趁机侵吞。

    所以在当时采用的是外售的方式,这些土地,如今全部掌握在煌夏商会的手中,进行规模化的种植和开垦,对土地进行合理地开发。

    凭借这些土地,煌夏商会直接拿捏了帝国十分之一左右的粮食产量。

    这已经是非常多了,毕竟就算是之前的蜀王之流,也不过是占据了四川布政司一小部分的土地而已。

    煌夏商会的强大让一些大臣心中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念头; 已经有人上奏进言,指出骑着隐患了。

    这样一個庞大的; 足以影响整个国家各个方面的大型商会,它的存在,对大明帝国来说绝对是一个威胁。

    但这些奏折,最终都留中不发,仿佛就没有人提过一样。

    那些人也是怕刺激到萧升,真的引发什么祸端,所以没有再次上奏,也没有大张旗鼓地搞什么“清君侧”之类的活动。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煌夏商会掌管着十分之一的耕地,那么在推行化肥使用方面,绝对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而且,在粮食增多之后,掌控这么多土地和粮食的萧升,也可以直接调控粮价,保证大明帝国农民的利益。

    化工产业在崇祯二年的发展,除了无烟火药,化肥这两项关系军工产业和农业大局的东西之外,还有两种东西也是需要提一下的。

    四月份开始量产香皂,一经问世,直接成为京津地区富农,豪商,贵族,大官之中常备的一种生活用品。

    配套香皂出现的牙刷和牙膏也是很快被传播开。

    到了五月份,在京师,如果你没有用过香皂洗浴,没有用牙刷和牙膏清洁牙齿,即使是达官显贵,也会被认为只是一群没有礼仪,不讲卫生的“原始人”。

    六月份,专门洗衣服用的肥皂被推广开,同时推广的还有一种名为“百花露”的驱蚊香水。

    华夏自古以来就有用花瓣洗澡来达到让身体散发清香的方式,对香味的追求,更是一种传统。

    而“百花露”在这炎炎夏日出现,不仅可以驱逐蚊虫,还能够散发出清香,毫无疑问地被一扫而空,成为京师少妇少女的闺中之宝。

    当然,作为皇后的周莹和张嫣两人也不会例外,只是她们两个使用的是从现代买来的大牌香水,用的都是花瓣精油制作而成的,一滴可以保持香味一个月以上。

    香水产业是一项非常大的产业,它的市场不仅仅局限于大明帝国。

    要知道,西方国家对东南亚地区的占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为了上面的香料。

    相比于文明世界的东方,还处于“放血疗法”治病,国王带头不洗澡的西方才是对香水更加渴望的。

    他们不得不使用香水来掩盖自己身上浓重的体味,以此来告诉自己还处于文明社会之中。

    香水产业一开始的定位,萧升就是放眼全球的。

    这种不当吃,不当穿的“奢侈品”,当然是最适合用来出口,去赚外国人的钱的。

    六月份只有一家“香水工厂”,七月份直接达到了十二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广东,因为在这边,煌夏商会弄了一个花卉种植基地,大片的山岭土地,全部被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花朵。

    另外一部分工厂则是设立在达斯坦布政司境内,一大块草原被划分出来,专门种植鲜花,这片草原甚至有了一个单独的名字,叫做“鲜花草原”。

    在大明,一亩地生产鲜花的价值还比不上种粮食,但是对一些贫瘠的土地来说,种植鲜花牵扯的精力可要少太多了。

    在草原上,只需要洒下一把种子,鲜花出来多少,就收多少,反正对牧草的生长影响也不是太大。

    这算是一项多余的收入。

    鲜花被采集,经过加工之后变成香水,最后的成品都是在青州完成制作的,这使得青州一跃成为了大明帝国的“香水之都”,而且它的名头也随着香水出口到朝鲜和扶桑而闻名海外。

    现如今,玻璃已经在大明比较普及了,一小瓶玻璃瓶装的香水,绝对是俘获女孩子最好的礼物。



    第230章 航海热潮(求推荐票)

    

论蚊虫,当然还是湿热的南方更多一些,香水在南方的风靡速度远远超过了萧升的想象,尽管到了八月份,香水工厂已经有了足足三十七家,还是无法满足南方那些豪商贵族的需求,卖出的香水每一天都在涨价; 早在七月初,就开始有人倒卖二手香水了。

    那价格之高,让萧升这个老资本家看了都落泪。

    煌夏商会从来就不是萧升一个人的商会,虽然总商会萧升是持有九成股份,朱由检持有一成股份,但是在

    单说这一次香水产业的爆发,很多家族一个月分红高达数万枚银元,他们可以推算出这其中代表着的是多么大的利益。

    而在香水销售到南方和朝鲜以及扶桑之后,有些家族一个月的分红甚至达到了二十七万枚银元!

    暴利,何等的暴利!

    借这个机会,九月初,萧升召开了一次煌夏商会贸易交流大会,开会的地点当然不能在京师,否则那就是当着朱由检的面“结党私营”了,到时候朱由检不处理萧升都不行。

    开会的地点选在了天津新建立的商会大厦。

    各行各业的,大明帝国六成以上的顶级贵族参加。

    在这里,萧升就给他们讲述了一件事,那就是大明帝国外面究竟是有多少土地,多少金银,多少人口,简单来说,就是告诉他们海外市场有多大。

    八月二十六号,朱由检宣布的废除海禁政策,这些人已经打主意到扶桑或者朝鲜去做生意了。

    这個时候; 听完萧升的讲述; 他们才知道自己的目光有多么的短浅,多么狭隘。

    “琉璃侯,您说那个叫做美洲的地方,一座矿脉生产的银子就比得上大明所有银矿产量的总和?”一个布行的商人问道。

    萧升摇摇头,说道:“不是比得上,而是远远超过。事实上,南方的各位应该清楚,很多年前来说,每年荷兰人就会向大明运送百万两银子,这些银子,就是从美洲运送出来的。

    而他们的开采技术实际上还很落后,如果让煌夏商会的专业开矿工人来开采,产量至少可以翻五倍,也就是说,每年至少可以向大明输送五百万两白银!”

    “琉璃侯,方才听您说,这个叫做美洲的地方的人正在受到那些红毛鬼的压迫。晚生认为; 大明帝国作为正义的大国; 有必要去解救他们; 维护和平。”一个像是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开口说道。

    他这话一出口; 大家虽然心里暗道“无耻”,但明面上却一个个交口称赞,认为这个年轻人说得非常对,大明帝国绝对是有着义务去维护世界和平的。

    萧升笑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哪家分会的?”

    那年轻人谦虚地说道:“晚生卢月明,煌夏商会湖广汉阳分会的代表。”

    煌夏商会的扩张是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进行的,这个汉阳分会,应该是八月初刚刚成立的,没想到这次大会,竟然也是派人来了。

    “你说得很有道理。大明帝国十月份就会派出一支船队前往美洲,开辟大明帝国美洲第一个商馆,到时候需要一批商人和大明工匠前去建设,你有没有兴趣去?”萧升问道。

    卢月明闻言当即回道:“有!晚生愿意前往美洲,为煌夏商会在美洲建立第一个分会!”

    好家伙,这人有意思。

    刚才萧升可没有提要让煌夏商会在美洲建立分会,但这小子却是主动说了出来。

    其实大家都可以猜到,距离大明本土这么远的海外之地,大明不可能直接设立布政司进行管理,那么真正掌管这条财路的,现如今最有实力的,毫无疑问就是煌夏商会!

    今天又是以煌夏商会的名义把大家召见过来,很明显就是为了在美洲各地建立属于煌夏商会的分会。

    煌夏商会的分会,在一个遍地金矿银矿的地方开始的分会,其权力和利益究竟有多么大,可想而知。

    在座的就算不是商人,也都是有着商业头脑的人,听了刚才萧升的一番讲话,当然就明白其中牵扯了多少利益。

    一旦大明帝国在那个什么美洲获得一块土地,然后开采金矿和银矿,这就意味着一条直接“印钱”的道路。

    在大明帝国境内,金矿,银矿等矿产的开采权是完全属于朝廷的,但到了外面,可就各凭本事了,基本上权力会直接归属于商会。。

    那么,美洲分会的人,就等于直接拥有了一座金山或者银山!

    崇祯二年的九月份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一个月之内,大明帝国忽然掀起了一阵开海远洋的思潮,一个个年轻人不再追求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而是要远渡重洋,为大明开疆拓土。

    当然,开疆拓土只是一种托词而已,实际上大家都是为了银子,嗯,还有金子。

    但不管怎么说,出海的热潮出现了。

    于是,朱由检趁机又趁机在天津成立了“大明帝国航天航海大学”,萧升也成立了“煌夏海洋商贸大学”。

    两个大学,一个是为了培养专业建设型人才,一个是为了培养管理型人才。

    之前在松江府建立的“大名皇家海军大学”则是专门为了培养海军的官兵的,和这两所学校可以区分开。

    现在大明帝国凸现出来的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人才的数量远远比不上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以至于萧升不得不通过商会进行“半工半学”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是关于一个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必须要打好根基,目前为了发展,只能采取这种野蛮生长培养模式,但今后帝国步入正轨之后,就需要有足够专业的人来掌控。

    早一点培养是应该的,毕竟人才不嫌多,除了大明帝国本土之外,海外还有那么多的地方等待着被发掘和治理。

    其实现如今大明帝国并不是非常紧缺白银,一方面是有着扶桑的银矿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则是煌夏银行发行的纸钞已经深入人心。

    至少在北方地区,大部分的普通百姓已经习惯了使用纸钞,不过鉴于之前大明宝钞带给他们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