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随即一厢情愿地认为,这个消息,就是明军为了让他们失去反抗的意志才放出来的。
于是大喝一声说道:“这都是假的!明军想要瓦解我们的意志!让他们看一看,什么是真正的大清勇士!”
曹文诏看到士气仿佛没有受到影响的女真骑兵; 顿时觉得这支军队更加难以对付了。
先不论消息的真假,削减这支队伍的抵抗情绪的确是他想要达到的效果。
他们的抵抗意志太强了,虽然对明军造成的损失很小,但再小的损失,能够避免,也需要尽量避免。
每一个士兵都是有爹有娘的,他们都是大明的一部分,不应该缺失。
然而,看到现在多尔衮带领的这支军队的表现,曹文诏知道,牺牲,已经是不必避免的了。
只有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在天黑之前,将他们彻底消灭,才对得起那些已经身亡或者即将离开队伍的大明官兵。
不需要曹文诏的调令,吴三桂这家伙已经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带着三万关宁骑兵冲向了多尔衮率领的三万女真骑兵。
另一边,曹文诏需要的就是让步兵团配合骑兵对建虏士兵的冲锋。
不求大规模杀伤,只求做到两点; 第一是不放走任何一个女真人,第二就是不误伤任何一个友军。
刀枪无眼,这种前膛枪准头更是没法把握,所以需要进行主动地避让。
当然,有着火枪阵的干扰,最起码可以把多尔衮这支骑兵的战斗力削弱一成以上,这对关宁骑兵来说就是占据了极大的优势。
而本来,在之前的对战过程中,满达海率领一万骑兵冲阵的时候,关宁骑兵还不具备这种优势,却已经可以获得胜利。
现在占据了优势的情况下,虽然对战的统领变成了多尔衮,对女真骑兵的战斗力有些加成,但依旧无法扭转战局。
一次冲阵,在劲弩和手雷的范围杀伤之下,女真骑兵就死伤众多,而建虏的弓箭虽然也有一定的杀伤力; 但相比于女真骑兵的死亡数量; 大明这边的伤亡就显得非常少了。
最后的结局; 已经可以看出来了。
多尔衮没有服输,他一边带着士兵冲锋,一边在枪林弹雨之间思索着该如何破局。
但,他想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可以有一支援军从外围突击,进而影响战局。
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一直到女真骑兵还剩下不到一千人的时候,援军还是没有来。
他现在有点相信曹文诏所说的话了,或许盛京真的已经被攻陷了。
明军的火器太强大了,整体的军事素质也是与之前的边军不可同日而语。
就连自己都无法在正面对抗,更何况人数更少的盛京。
至于说坚城,在明军的大炮面前是没有真正的坚城的。
所以,大清,真的亡了啊!
有些人即使身上有千万道伤口,他也不会死去,因为他的灵魂是不肯屈服的。
这种人被称为是有战争意志的人。
想要他们真正的死掉,要么就是彻底摧毁他们的肉体,最容易的还是先击溃他们的灵魂。
当多尔衮开始相信大清已经灭亡的时候,他的战斗意志就不再那么顽强了。
而肉眼可见地,整个队伍的抵抗情绪就不再是那么的高亢了。
很快,五万骑兵被屠杀到了,只剩下多尔衮一个人。
即使到了最后,多尔衮的那些亲卫依旧悍不畏死地保护着他。
在战斗的最后一刻,多尔衮选择了自刎。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歼灭战。
五万建虏骑兵一个不剩,即使是那一万蒙古骑兵也是战斗到了最后。
而大明这边则是足有七百七十八名官军彻底离开了人世,两千二百四十多人受到了或轻或重的伤势。
相比于清军来说,这绝对算是一场大胜。
大明的骑兵,正面对抗女真的精骑,真正做到了获胜。
而不是如同之前那样,几千人杀了十几个建虏就要大肆邀功。
多尔衮的死亡,方才是真正宣告了以豪格为首的盛京伪清政权的覆灭,也就是大清国的覆灭。
就算之后再有死灰复燃的,那也只是算是“后清”了,而不再是现在的大清。
获胜的好消息传到京师,顿时引得人人振奋。
清国建立之初,就有很多热血的年轻人叫喊着要去灭了他们。
区区蛮夷,妄自尊大,大金国皇帝刚被杀,那边就冒出来一个大清国。
但舆论方面很快就被萧升让人引导到了其它的方向上,这件事就此揭过。
可私下地,对清国或者说辽东地区关注度比较高的地方或者人,就会去搜集,去整理一些资料,进而推断出情势发展。
这个时候,听到如此的好消息,当真是有些人无法入眠了。
“清国三十万军队全军覆灭,其中多尔衮率领的五万士兵,没有任何一个逃脱。
清国皇帝豪格以及一众贵妃被空军炮弹炸死!
清国,灭亡了!”
新闻消息当天就是《煌夏日报》的全版报道,一天之内京师之内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
那个曾经肆虐边关,夺取辽东半岛,一度想要入侵大明的民族战败了。
青壮在这场战斗之后严重的不足,甚至无法。凑出来一只万人的编队。
他们已经失去了占领辽东半岛的能力,更失去了入侵大明帝国的可能。
辉煌的胜利,还需要从采摘胜利的果实开始。
毛文龙只是一路挺进了盛京,实际上对整个辽东地区的掌控力约等于没有,所以需要抓紧时间安排辽东地区的收复已经驻军防守任务。
这一片土地,朱由检并不需要边防。
第218章 沙皇国东侵(求推荐票)
辽东地区战役进入了收尾阶段,另一边草原上的战争同样也进入了尾声。
在煌夏雇佣军覆灭车臣汗部派来的军队之后,向商会请示下一步指示,最后得到的命令就是覆灭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
于是,马大勇率领两万骑兵闯入车臣汗部境内,找到一个“导游”之后,一路向着车臣汗部大帐杀了过来。
当马大勇过来的时候; 却发现车臣汗已经逃跑了。
马大勇率领军队一路向北追杀,车臣汗一直向北逃跑,一直北逃到贝加尔湖,投奔沙俄。
十六世纪末,沙皇军队在鄂毕河附近的塔拉城彻底击败了在游荡在草原上的库楚姆汗部队。
自此,建国百余年之久的西伯利亚汗国覆灭,沙俄正式开始了吞并西伯利亚广袤土地的进程。
西历1601年,沙皇国在叶尼塞河下游地区建立曼加泽亚据点; 开始逐步向着东方,南方扩张。
西历1604年,沙皇国在卫拉特蒙古北界建立托木斯克据点。
他们的手很快就伸到了贝加尔湖地区。
贝加尔湖地区,泛指以湖为中心,包括叶尼塞河上游安加拉河、勒拿河上游及其支流维季姆河,南部的色楞格河,及东部的黑龙江上源鄂嫩河(斡难河)、音果达河等多条水系。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亚、东北亚各少数民族生息繁衍之地,很多民族在这里繁衍历史长久,其祖先可追溯到汉代的匈奴以及东胡、鲜卑等。
据华夏的史书记载,唐朝时,贝加尔湖地区较大的部落是西岸的骨利干部,骨利干部同唐朝往来密切,后來一部分人北迁,成为雅库特人的祖先,一部分形成了布里亚特人。
除骨利干部,在《新唐书》中,还记载了贝加尔湖东岸的乌桓部、拔野古部、图瓦部、结骨部等。
十三世纪后,一部分蒙古人开始居住在贝加尔湖附近。
贝加尔湖以西的居住的蒙古人,被沙皇国称为布里亚特人或“布拉特人”。
沙皇国人对这里的了解; 就是从布里亚特人开始的。
西历1609年,沙皇国驻托木斯克督军获悉附近有布里亚特部落居住,便派遣一支小队去探查究竟,其军队到达了米努辛斯克盆地一带。
西历1619年,沙皇国建成了叶尼塞斯克城,用来收集情报和军事入侵的行动。
叶尼塞斯克城成为沙皇国占领贝加尔湖地区,乃至后来入侵黑龙江的一个大本营。
西历1625年六月叶尼塞斯克督军派遣费尔索夫、丘缅涅次40人远征队,到“布里亚特土地”上进行侦察。
西历1626年,沙皇国派出马克西姆·佩尔菲利耶夫15人侦察小队,到达了上通古斯卡河的通古斯人地区。
西历1627年,佩尔菲利耶夫远征,在伊坚姆河口修建了一个寨堡,掠夺当地人的貂皮等。
西历1628年,别凯托夫率30名哥萨克进犯安加拉河,修筑雷宾斯克堡,用火枪火炮对付通古斯人,后到达奥卡河; 向布里亚特人强行收取毛皮。
西历1629年2月; 哥萨克50人队进入通古斯地区; 强令布里亚特人投降和交税。
他们在伊亚河口和乌达河口等地,与布里亚特人进行战斗,将一些部落的财物洗劫一空。
沙皇国在扩张过程中,不断抢夺布里亚特蒙古人的土地,并要求他们归顺。
布里亚特蒙古人一直在反抗,但面对拥有强大火器的沙皇国人,他们这些小部落根本无法抵挡。
这一次车臣汗逃到的地方,就是沙皇国人修建的雷宾斯克堡之内。
之所以逃到这里,车臣汗硕垒并不是觉得这个堡垒以及那几十个沙皇国人可以抵挡得住凶猛的明国军队。
他只是觉得,这里既然已经被沙皇国人占领了,那么这里就是沙皇国的土地,就算是大明,应该也不会贸然对另外一个国家的土地上的人动手。
毕竟这应该就算是“国际冲突”了,会影响到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
但实际上来讲,这个时候的沙皇国,对比现在的大明帝国,还真的算不上什么大国。
如今的沙皇国,应该称为莫斯科国,其仍是经济低下和愚昧无知的落后地区。
国内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依靠农奴劳动又使生产力徘徊不前,即使后来到了17世纪末的时候,在广袤的俄国土地上只有三十个手工工场。
再对比如今兵强马壮,南征北战的大明帝国来说,小小莫斯科国,还真的算不上什么大国。
而且,整个西伯利亚地区早已经被朱由检视为了囊中之物。
这里一定是属于大明帝国的,不管沙皇国已经占领了多少,都要把原本属于大明帝国的土地,全部都给吐出来。
否则,就要连本土一起交出来!
马大勇更是无所顾忌,他根本没有把其它任何国家放在眼里,天朝上国的威严,无论是什么蒙古国还是西洋国,都是不能挑衅的。
于是,他直接带领万人骑兵把这个雷宾斯克堡给包围了。
包围是包围了,但他没有立刻发动进攻。
他发现了对方的堡垒之上布置了火炮,还有着几十支长火枪,贸然冲击,恐怕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不就是火炮吗?
马大勇并不着急攻占这里,抓捕车臣汗,在他看来这次的任务肯定是可以完成的了,只需要等待火炮被拉过来就可以。
倒是这周围,他还是第一次过来。
这边天气很冷,但土地还真的是非常的广袤,既然会长和陛下下令占据喀尔喀蒙古,那么下一步应该就是继续北进。
下一次来这边可要注意多穿一些衣服才是,就现在这一身铠甲,还是有些寒冷的。
还好,没有等太久,一门初阳火炮就被运送过来了。
就一门足够了。
一门大口径初阳野战炮,一炮下去,直接干掉一大块堡垒的墙体,一个藏在墙体里的火炮更是被直接打歪了。
城堡之内的沙皇国人起初看到上万人把这里包围,给他们吓得不轻。
但随后发现马大勇等人没有动手的意思,于是一个个虽然非常紧张,也觉得大明应该是顾及沙皇国的实力,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直到,明军的大炮一炮打来,直接把他们给炸懵了!
第219章 第一炮就想投降了(求推荐票)
明国的大炮为何如此浮夸!?
这一发炮弹的威力,真的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就算是十发炮弹打在一起,沙皇国的大炮也无法打出这种效果的。
本以为这支骑兵还是使用的冷兵器,没想到已经装备了这么强大的火炮。
火炮的威力都这么厉害了,没道理火枪技术就会比沙皇国要差。
马大勇下令是炮击,没有说只打一炮; 所以这巨大的火炮开始以每分钟两发的速度轰炸雷宾斯克堡,一直连续轰炸了十分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