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开始向着四面奔逃,祖大寿见状赶紧指挥部队上前,使用火铳将其中还在呲牙咧嘴的女真人全部杀掉,同时用大明官话说道:

    “所有人注意,双手抱头,排成排蹲在地上,可以免除一死!”

    清军之中大部分的女真人被杀掉之后,剩下的汉人和蒙古人见到无法逃跑,也就选择了投降。

    事实上,他们就算是逃跑了,也没有办法返回清国,因为那样会被当作叛徒杀掉。

    建虏对待逃兵的态度是一致的,那就是杀掉。

    所以,对他们来说; 也只有投降可以有机会继续活下去。

    大规模投降产生,剩下不投降的女真人就更加容易被挑出来,进而被大明官军的火枪射杀。

    收缴俘虏的过程中,祖大寿终于知道了这一次前来和自己“抢夺功劳”的队伍是哪里的了。

    蓟州军!

    “茅大帅之名本官是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不一般。不过,茅大帅你不应该是驻守在草原城进行布防吗,怎么率领两万人出来这里了?”祖大寿闻言疑惑地问道。

    茅元仪哈哈笑道:“本官率军击溃清军五万骑兵之后,只觉得他们会向着辽阳城的方向奔逃。

    又想到,这途中他们可能与这一股清军的步兵团相遇,最后汇合,形成不弱的战斗力。

    于是就想要增援辽阳城。

    没料到,没有遇到清军的溃兵,竟然只是遇到了这些步兵。”

    “这可是十几万步兵,茅大帅率领两万人,就敢直接向前冲?”祖大寿问道。

    茅元仪依旧挂着笑容,说道:“祖将军不也是只有两万多人便冲上来了吗?

    其实我并没有把握,但恰好遇到了,大明官军,不可以畏战!”

    祖大寿不知道这话其中有着几分真假,但不得不承认,茅元仪率领的蓟州军在刚才的战争过程中表现得明显比他的辽西军团要强一个档次。

    这边,茅元仪忽然问道:“祖将军不应该在攻打辽阳城吗?怎么来这边了?”

    “辽阳城已经被攻破了,本官是收到指令前来减缓清军步兵的行军速度。

    只是没想到会遇到茅大帅的蓟州军。茅大帅这次行动之后,准备去哪里?”

    祖大寿的问题就是在问茅元仪是不是要去争夺盛京。

    盛京和辽阳城的防御程度或许差不太多,但作为清国的京城,其意义非常重大。

    满清诸多贵胄都在里面,抓到一个,对小军官来说都是足以晋升的功劳。

    而且,万一可以抓到现在的清国皇帝,虽然肯定没法和当初击毙黄台吉的功劳相比,但也是一件巨大的功劳。

    因此,祖大寿觉得,无论是蓟州军,辽西军团还是辽东军团都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东江军就更不用提,已经在去往盛京的路上了。

    “这么多的俘虏,本官需要将他们押送到草原城关押起来,其它的事情,只怕没有精力去做了。”

    茅元仪这样说,显然就是放弃进取盛京的想法了。

    同时也对祖大寿提了个醒。

    现在这里有着几万人的俘虏,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他不可能全部让给蓟州军,就算是他自己愿意,属下将领也不愿意。

    而如果带着这么一批俘虏,盛京之战也是不要想了。

    万一导致俘虏逃跑,引起什么乱子,那就不仅没有功劳反而会有巨大的麻烦。

    再三思索一下,祖大寿开口说道:“茅大帅所想与我不谋而合,这样,我们一起将这些俘虏押送到草原城,等候军机总参的安排吧!”

    茅元仪对此并不惊讶,点点头,答应下来。

    随即,四万多大明官兵押着九万多的清国战俘走向草原城。

    半道上,遇到了前往草原城的穆恩等人,确认身份之后,三方人马就一起返回草原城。

    而那些俘虏之中,与穆恩所带领的手下认识的,后悔不已。

    现在因为穆恩等人的提前离开,他们避免了沦为俘虏的命运,可以成为大明百姓或者大明的官军,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



    第210章 贝勒爷我们败了(求推荐票)

    

就在茅元仪和祖大寿押送清国步兵前往草原城的时候,广宁城外,进行了一场大战。

    多尔衮留下哈尔萨带领五万骑兵围困广宁城和义州城,自己带领剩下的五万人进逼锦州城。

    按照他的谋划,只需要在锦州城外等待两日,草原城那边的五万骑兵就可以与广宁城外的五万人汇合,而后十万大军就会赶来与自己这边汇合。

    但事实上; 他等了两天,三天,第四天,看到了几十个溃兵来到了这里。

    “贝勒爷!我们败了!”

    广宁城和义州城之内的守军并不多,只有五千多人而已。

    相比于其它重兵把守的大明重镇,这的确算是非常容易攻打的城池了。

    但城墙上的那些大炮,让清军望而生畏; 不敢攻打。

    于是就在外面游曳包围。

    多尔衮到达锦州城的时候,赵率教带领三万大明轻骑兵来到了广宁城外; 并且发现了五万建虏骑兵。

    大明的轻骑兵,常规化武器是可以连发七根弩箭的连弩,手雷四枚,长刀一把。

    长刀用得很少,用得最多的还是弩箭。

    这种新式连弩,射程远,威力大,普通的铠甲在近距离也会被射穿,就更不要说女真人身上的皮甲了。

    而他们的身上穿着的是一种压制的轻甲,对比之前的铠甲,它的重量轻了很多,但因为合金的特性,其防御力却提升了一倍不止。

    尽管自己这边只有三万人; 对面有着五万人,赵率教却还是在稍微整顿一下大军之后; 分三路,向着清军扑杀过来。

    当然,他也知道占据任何一点优势都是减少伤亡的最好方式。

    在挑选冲锋时机的时候; 他特意等了等,等到清军开始埋锅做饭的时候。

    无论是哪一部分的清军,在野外是一致的自大,根本不怕大明官军会偷袭。

    甚至可以说,他们到想着大明官军可以出城,这样他们就能翻身上马,追亡逐北。

    明军,怎么能够在野外和大清铁骑对抗呢?

    他们其中有一些是曾经抵抗过大明官军收复辽东半岛的,知道大明官军的强大,可他们这点人的言语,并不能让整个大军提起警戒。

    甚至于,当赵率教率军冲到阵地之前的时候,他们还对此没有任何担心。

    直到数百枚手雷被扔到了他们的锅里,猛地炸裂开,破碎的弹片和其中的钢钉穿透他们的胸膛,脑袋,脖颈……

    平均每一枚手雷都要带走四个清国士兵的生命,而当一轮手雷轰炸之后,紧接着的弩箭密集射击,则更是让那些刚拿起弓箭准备反击的女真人惨叫一声; 就倒下了。

    手雷,弓箭,三万轻骑兵掠杀如火,来去如风,在清军的阵地之中来回穿梭,频频带走他们的生命。

    女真人是悍勇的,他们有不少人翻身上马,与大明的官军对射。

    但明军这边深谙三打一或者五围一的战略,大数量上虽然明军比清军少很多,但因为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明军可以选择集中对付一小部分人。

    这支骑兵之中,真正的女真人也只有一万五千人而已,其它的都是蒙八旗和汉八旗的人,根本没有翻身上马作战的勇气。

    赵率教双手各拿着一把连弩,后背猛地贴向马背,躲过了一个清军的弓箭,而后一弩将其眼睛射穿。

    手中两把连弩里面的箭矢很快被他霍霍光了,旋即又拿出了腰间的短铳。

    一枪打在正面朝自己冲来的一个女真人的脑袋上,当即就是一片血肉模糊。

    “爽!它乃乃的真是太爽了!”

    在和女真人作战的过程中,赵率教还没有打过这么舒服的战争。

    没有强力的队友,任凭他一个人再怎么勇猛,也无法做到千万军中来去自如,毕竟这不是演义,而是真刀真枪的战斗。

    没有队友,别说万军之中,就算是被上百人围困住,赵率教也知道自己无法像现在这么从容。

    由于前期手雷轰炸直接带走了数千清军的骑兵,后面突袭射击更是一波带走两千多女真人,以至于接下来的穿插击杀变得非常顺利,堪称丝滑。

    一刻钟过去,五万清军骑兵,被杀掉就超过一万五千人,还有几千人直接溃逃了。

    剩下的清军拥有的反抗意志非常少了。

    而这个时候,广宁城内的守军出来了,一阵火铳密集射击,加上赵率教的骑兵围杀,大规模的投降终于出现了。

    围攻广宁城的清军溃败了。

    因为距离还算近,多尔衮收到了士兵的报信。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满眼的不敢置信,一手拽着那个士兵的胸口,喝道:“你说什么?明国在野外用三万骑兵战胜了我大清五万骑兵!?”

    “贝勒爷!真是这样的!那些明军扔出了一堆黑疙瘩,那些黑疙瘩落到地上,就和炮弹一样爆炸,奴才是亲眼看着甲喇额真被那东西给炸死的!

    什么都没有了,就剩下半个破头盔了!那些明军不是人啊,他们的火器太厉害了。”那个士兵哭诉着说道。

    “你一定是明军的奸细,前来扰乱我们的军心!大清骑兵,在野外是战无不胜的!”

    说完,多尔衮直接抽刀,一刀将那个好不容易逃脱出来,还忠心耿耿来向多尔衮报信的士兵给杀掉了。

    然后他扫视周边的人,下令道:“那些人都是明狗派来妖言惑众的奸细,全都给我杀掉,他们说的话,一个字都不要信!

    我大清骑兵,是战无不胜的!所有人听令,全部上马,随我冲入明国关内!”

    多尔衮率领的这五万骑兵,其中有四万人是女真人,一万人是蒙古人,战斗力是三次分兵之后最强大的。

    也是最听从多尔衮命令的队伍。

    听到指示之后,他们立刻上马,跟随多尔衮向锦州城外冲去。

    让这些骑兵攻打锦州,多尔衮没有想过。

    他就是要带着骑兵绕行,带着的干粮还足够三天所用,足以冲入明国辽西腹地。

    从周边的侦查可以看出来,到这个位置,明军坚壁清野的行动已经撤除了。

    周围的农田很好,虽然民众撤离了。

    但这不要紧,多尔衮相信,明军一定会出城的,而只要明军出城,他,必胜,大清国,必胜!



    第211章 我努力了只是没破防

    

多尔衮所料不错,曹文诏看到多尔衮绕开锦州城之后,立刻决定发兵出城。

    锦州城驻兵五万,都是步兵。

    这些士兵,都是曹文诏一手训练出来的精锐,和当初的蓟州军一样。

    曹文诏对多尔衮率领的骑兵战斗力很认同,如果派出这支五万人的军队; 他有七成把握自己可以获胜。

    但,这一战,死亡人数不会少于万人。

    上万人的损失,不是现在的大明军队可以接受的。

    朱由检上台之后,对大明官军待遇提升,不允许再有大量的士兵死亡。

    如果死亡人数太多; 就算是最后战争获胜了; 主将也需要接受军务兵团的处罚。

    所以,曹文诏并不敢仅凭借这五万人就外出和多尔衮作战。

    原本的计划之中,他派出了赵率教领三万轻骑和吴襄领三万关宁铁骑前去对抗广宁城外的清军。

    但没想到赵率教这家伙凭借三万轻骑就把清军五万骑兵给杀穿了。

    吴襄领三万关宁铁骑到了广宁城外的时候,战争已经结束了。

    如此一来,吴襄这支三万人的骑兵,就是一支生力军,还没有参加战斗,且拥有强大的战斗力。

    战争局势是瞬息万变的,争取一切优势,就是获取胜利的关键。

    这一次,吴襄可以立即率军前来,而赵率教所部在休整一段时间之后,也可以率领一部分军队前来。

    那么,对抗多尔衮五万骑兵的,就不再只是锦州城内的五万步兵,还有数量不少于五万的大明骑兵!

    这是一个好机会。

    十万人合击,曹文诏有把握全部吃掉多尔衮这五万人,并且把损失降到最低。

    这就是拥有先进武器作为依仗的底气。

    在通知两部骑兵回援锦州城之后,曹文诏直接下令打开城门。

    锦州城的城门打开,五万守军快速跑步出城。

    整齐划一的步伐; 震动着整个大地,让多尔衮不禁为之侧目。

    这是一支非常强大军队,即使是他,在看到这种气势之后,也是不仅对战胜他们这件事产生了怀疑。

    这就是明国的军队吗?!

    记得之前探查的时候,辽西这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