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颂- 第9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像是曾巩,祖父是已故尚书户部郎中、谏议大夫曾致尧,父亲是太常寺少卿曾易占,正四品的官,在朝堂上也算是一方大员。
  史书上,曾巩的父亲曾易占,因为遭人陷害,在任职了几任县令以后,就丢了官,被发配到了广南。
  但由于寇季的出现,影响了整个大宋。
  也间接影响了曾易占的命运。
  曾易占不仅没有遭人陷害,反而因为刚直不阿、政绩斐然,屡屡升迁,最终升任到了太常寺少卿的位置上。
  由于曾易占性子和蔡齐相近,所以蔡齐将其引为了朋友,才有了今日这一幕。
  王安石这个小家伙,纯粹是运气好。
  他在和曾巩成为至交好友以后,就被曾巩带着拜会了其他的好友,混了不少名声。
  不仅如此,在曾易占想要把王安石送到文昌学馆读书的时候,他又恰巧在曾府借助。
  曾易占人虽然刚正,但并不迂腐,性子还十分豁达。
  见王安石是个可教之才,就一并捎带上了。
  王安石就这么出现在了寇季面前。
  蔡齐听到了王安石和曾巩只通姓名,不说其他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想起了老友的另一项重托,他都不好意思再开口。
  少年人有傲气,他并不反对。
  毕竟,少年人若是没有锋芒,那算是什么少年人。
  可你傲气也得挑人。
  在这位面前,天下间的才俊,没人有资格傲起来。
  这位的功绩,已经可以和史书上最最顶尖的那一批人相提并论了。
  他也只是担心这位误入歧途,所以才一直对这位表现出不喜,提醒着满朝文武防着这位。
  但对这位的成就和功绩,他还是十分认可的。
  在这位面前,两个初出茅庐的小家伙也是能傲的?
  人家的功劳簿和成就簿翻出来,能压死你们。
  寇季似乎看出了蔡齐的心思,笑着道:“少年人嘛,有点傲气实属正常。想当年我初入汴京城的时候,也是满腹傲气,直到现在,胸中的傲气都没有散尽。”
  说到此处,寇季看着王安石和曾巩笑眯眯的道:“有傲气的人很多,能一直傲下去的人,才算是人物。”
  王安石和曾巩闻言,对视了一眼。
  寇季这话是什么意思,他们心里清楚。
  寇季就是拿自己举一个例子,告诉他们,一时傲不算傲,一直傲,那才是真傲。
  蔡齐听到了寇季敲打王安石和曾巩,立马开口喝斥道:“快不快快谢过先生指点。”
  寇季一愣。
  王安石和曾巩也是一愣。
  不等寇季反应过来。
  王安石和曾巩已经快速的弯下了腰。
  “多谢先生指点……”
  寇季有些发愣的看向蔡齐,“蔡公,你这是……”
  蔡齐罕见的流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情,干笑着道:“老友说了,若是能拜在你门下,那更好。
  我这性子不适合求人,所以只能略施小计了。”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蔡公,你这么做就有点不地道了。”
  蔡齐见到寇季吃瘪,似乎很开心,他畅快地笑道:“反正这先生也叫了,我出去以后就宣扬出去。
  你要是毁诺,那丢的是你寇府的人。”
  寇季长叹了一声道:“原以为你蔡公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没想到……”
  蔡齐笑着道:“刚正那是对权贵、对朝廷、对百姓。对亲朋好友,若是守着刚正,那就不是刚正了,那是老古板。
  老古板,可没资格入朝。”
  寇季听到此话,无话可说。
  能入朝的,确实没几个食古不化的蠢货。
  纵然是有,多半也是装的,都怀有着某种目的。
  有谋财的、有求官的、也有求名声的。
  也有害怕变通带来的麻烦的。
  也有想在朝堂上混日子的。
  以前寇季在朝堂上碰见的那些食古不化的蠢货,大多就是为了求名、求官、求人关注,还有一些是为了保护他庇佑之人的资产。
  你看人家在朝堂上说糊涂话,可背后是人是鬼,谁也说不清楚。
  毕竟,一个刑不上大夫的潜规则,给予了他们胡说八道的保护伞。
  他们根本不怕说错话被砍头。
  如今寇准、赵祯、寇季三人铁血的杀了一场,将刑不上大夫杀成了一句笑话。
  如今在朝堂上说蠢话的,不是为了求名,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钱财。
  就像是蔡齐此前在朝堂上弹劾寇季。
  明知道会被喷,也知道有可能会受罚,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弹劾了寇季。
  他弹劾寇季是为了给那些文官们当马前卒吗?
  他不是,他是为了借此提醒寇季,别在朝堂上肆意妄为,有人盯着你呢。
  寇季也是知道蔡齐的心思,所以懒得跟蔡齐计较。
  不然以寇季睚眦必报的名声、阎罗王的性子,蔡齐早就被埋进土里了。
  寇季在蔡齐的笑声中,瞥了王安石和曾巩一眼,感叹着道:“所以我就莫名其妙的多了两个学生?”
  蔡齐笑着问道:“嫌少吗?明天我再给你送几个。我知道他二人有些天赋,所以才送到你门下。
  若是知道你来者不拒的话,那我顺便也将我的孙儿一并送过来了。”
  古人就是这般,好机会送给别人,也不一定会留给自己的子嗣。
  有人或许觉得此举很傻。
  但其实人家一点儿也不傻。
  手里握着庞大的资源,自己的儿孙若是太平庸的话,那就得学会投资英才。
  英才上位了,念及香火情分,自然会庇佑他的儿孙。
  这远比他将庞大的资源浪费在自己那没办法培养的儿孙身上要强。
  平庸的儿孙,就算用资源推上去,最终也会掉下来。
  还不如让儿孙背靠着大树乘凉要好。
  若是英才十分拔尖,顺手嫁一个闺女过去,立马就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借着姻亲拉关系,可不仅仅是皇家的专属。
  满朝文武也是这么干的。
  不然也不会有政治婚姻这一说。
  就拿王安石和曾巩而言,曾巩的父亲曾易占在得知了王安石是英才以后,立马让自己的续弦吴氏,也就是曾巩的生母,写了一封长信给曾巩的外祖父,邀请吴氏族内适龄的姐妹到汴京城游玩。
  具体什么,曾易占没有名言。
  但是曾巩的外祖父看到了吴氏的信以后,立马会明白其中的深意。
  寇季听到了蔡齐的话,没有回应,反而摇头道:“蔡公应该知道我的处境,你确定他们两个跟着我,无碍吗?
  此前在朝堂上,蔡公可是对我喊打喊杀的。”
  言外之意。
  他一个弄不好,很有可能就在朝堂上混不下去。
  他的学生,到时候可是要受牵连的。
  蔡齐听到此话,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以前我确实担心,但跟你相处了这么多日,又审阅了你的学生从各地递来的奏报以后,我就知道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说到此处,蔡齐看着寇季道:“你要做什么的话,早就做了。犯不着等到现在,做一些得罪人,不讨好的事情。”
  寇季愣了一下,盯着蔡齐笑道:“蔡公仅凭几日相处,以及几封奏疏就断定了?”
  蔡齐直言道:“我又不傻,谁真心为国,谁包藏祸心,我还是看得出来的。再说了,你和官家以募兵的名义将大宋腹地一大批百姓骗到辽地。
  等大宋腹地的那些豪门大户回味过来。
  朝野上下将会骂声一片。
  他们又不可能骂官家。
  所以就只能骂你了。
  在一片骂声中,你要是能成事,那就怪了。”
  毕竟,成为了一个朝野上下所有人都讨厌的人。
  很难再领着朝野上下所有人创立一个新的王朝。
  因为你只会抢人好处,给不了人好处,人家凭什么跟着你起事?
  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帮夺自己财路的人造反?
  疯了吧?
  历朝历代,造反都离不开一个利字。
  高怀德、石守信等人当年拥护赵匡胤造反,就是因为赵匡胤上位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
  若是什么都得不到,他们才不会拥护赵匡胤呢。
  赵匡胤也知道此事,所以在收缴了他们兵权以后,果断给他们塞钱花,疯狂的塞。
  赵匡胤难道就不喜欢钱?
  他治理着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四处都缺钱。
  他比任何人都需要钱。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疯狂的给高怀德等人塞钱。
  为什么?
  还不是怕人家造反。
  毕竟,他们能为了利益将自己推上位,也能为了利益将自己拉下马。
  反正五代十国战乱几十年,换皇帝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容易。
  他们都是经历过五代十国的人。
  对换个皇帝没有多少心理负担。
  寇季听完了蔡齐一席话,哭笑不得的道:“你现在才看明白。你当初为了防着我,可是上了不少骂我的折子。”
  蔡齐十分光棍的道:“我现在就在这里坐着,你可以骂回来。”
  寇季摇了摇头,不想再跟蔡齐计较。
  寇季深吸了一口气道:“被你算计了,我也认了,这两个学生我就收下了。不过我没多少时间教导他们,他们回头还是要入文昌学馆去学习。
  但是我们门下的规矩不少,所以他们跟着我,不一定能学到我的学问,却要遵守我门下的规矩。”
  蔡齐笑着道:“他们拜在你门下,你就算什么也不教,也足够他们受用终生了。”
  光是寇季那庞大的关系网,就足以让他门下任何一个英才平步青云了,更别提学问了。
  寇季是现任大宋皇帝挂在嘴边的兄长,也是下一任大宋皇帝的先生。
  大宋地位最高的两个人,都被寇季搞定了。
  纵然寇季不辐照自己的学生,这两位也会辐照。
  寇季以后离开了汴京城,去了韩地。
  这两位睹物思人之余,也会给寇季的学生挪一挪窝。
  哪怕是一头猪,冠上了寇季学生的名头,以后也能混的有模有样的。
  寇季听到了蔡齐的话,感叹道:“即使如此,那明日就让他们带着束脩来见我。”
  蔡齐笑着道:“我刚好可以做一个见证。”


第0943章 悲惨的赵润
  寇季既然答应了收王安石和曾巩做学生,也答应了让他们去文昌学馆读书,那书房里就没有他们两个什么事情了。
  别看他们在史书上名声赫赫,现在只是两个任人捏扁搓圆的毛头小子。
  蔡齐只是摆了摆手,两个毛头小子就识趣的退出了寇季的书房。
  两个毛头小子离开以后。
  寇季端起了桌上的茶水,品了一口,笑着问道:“蔡公还有事?”
  蔡齐一脸郑重的点了点头。
  他私底下有点不羁,但是谈到了正事的时候,正正经经的。
  “我此处交趾,还有许多不懂之处,需要跟你请教。”
  寇季一愣。
  蔡齐继续道:“我此去交趾,是为了帮我大宋守住交趾这个大粮仓。但我并不知晓交趾的风土人情,也不知道交趾的庄稼该如何种、如何收。
  毕竟,一年三熟和一年四熟,跟我大宋的稻米差距应该很大。
  什么地方一年三熟,什么地方一年四熟,也请你解惑。
  若是我能多了解一些交趾,去了以后也不至于抓瞎。
  若是我能多了解一些交趾,去了以后也能尽快的建起粮仓,让我大宋百姓少饿死一些。”
  对于蔡齐这种身居高位、学问高深,还不耻下问的精神,寇季是十分赞赏的。
  蔡齐在来之前,必然已经在鸿胪寺了解过一些交趾的资料。
  他给蔡齐讲那些虚的话,完全没必要。
  蔡齐摆出了一副不耻下问的姿态,明显是希望他能给点干货。
  寇季笑着道:“蔡公说笑了,蔡公为了我大宋百姓奔波,我也不可能藏私。我虽然没去过交趾,但是府上的人一直跟交趾有生意往来。
  还有一些常年住在交趾的。
  回头蔡公赶往交趾的时候,我会从中挑选一二,让他们跟着蔡公。
  此外,他们这些年整理出的一些交趾的风土,以及交趾农作物的习性,我也一并交给蔡公。”
  说话间,寇季就站起身,从背后的书架上取了一本书,递给了蔡齐。
  蔡齐拿到了以后,迫不及待的开始翻阅。
  由于寇季很早很早以前就惦记上了交趾,所以很早之前就派人收集交趾的一切资料。
  山川、地理、树木、花草、动物等等,都详细的记录了下来。
  有近十万的人帮寇季在交趾收集资料,所以寇季手里有关交趾的资料,是最全面的。
  即便是如今掌控着交趾的曹利用,也没有他手里的资料全。
  寇季在蔡齐翻阅资料的时候,笑着道:“关于交趾一切的书籍,一共有二十一本,这只是其中一本。
  回头我会派人将二十一本书尽数送到府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