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颂- 第9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俘虏的分配上,寇季采取的是五二二一的分配比例。
  一个将士可以分配到五户辽人、两户韦室人、两户女直、一户高丽人。
  如此分配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他们凑在一起作乱。
  在分配完了俘虏以后,刘亨、狄青等人又带着将士们去女俘营内获取那些女俘虏的芳心。
  由于时间短,所以根本不可能给他们去追求女子的机会。
  几乎都是将士们带着翻译过去,向那些女俘虏讲明一切,人家能看上他,愿意跟他走,他就将人带走,人家若是不愿意跟他走,他就只能去找下一个。
  然后答应了的女俘虏没有几个。
  因为她们是战俘,不敢轻易的相信将士们,她们不知道答应了以后,被带离了俘虏营,要面对怎样的生活。
  眼看着将士们进展不顺利,刘亨、狄青等人急的团团转。
  时不时的去辽阳府城主府找寇季出主意。
  寇季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到好办法。
  直到朱能找上了门。
  辽阳府城主府内。
  朱能乐呵呵的进了城主府正堂,不等他开口,早就忙的焦头烂额的寇季果断道:“别让我想办法帮你们军中的将士去获取那些女俘虏的芳心。
  也别逼迫下令让你们随便拉郎配。”
  拉郎配的主意是高处恭出的。
  寇季为此还将高处恭痛骂了一顿。
  朱能听到了寇季的话,笑着道:“你多虑了,我不是来找你帮忙的,而是来向你交令的。”
  寇季愕然的盯着朱能,难以置信地问道:“你手下的那些将士都成功的从俘虏营中带出了女子?”
  朱能笑容灿烂的道:“那可不……”
  寇季请朱能坐下,好奇地问道:“你是怎么做的?”
  朱能也没有卖关子,直言道:“我也没干什么,就是让手下的将士们告诉那些女子,她们若是答应嫁给我手下的将士,我就允许她们带一个老人一个孩子出营。然后她们就答应了。”
  寇季闻言,微微皱起了眉头,沉声提醒朱能,“那些孩子,我原本是打算将他们移交给从大宋迁移过来的百姓养的。
  唯有如此,那些孩子在长大了以后,才能成为一个着宋衣、说汉话的宋人。
  若是教给那些高丽女子,由她们抚养。
  她们很有可能将那些孩子培养成复仇的种子。
  此举对我大宋有无穷的祸患。”
  朱能笑着道:“你不必担忧,此事我也考虑过,所以我挑选的都是老妇人和女孩。而且她们离开了营地以后,只能像是其他俘虏一样活着。”
  寇季沉吟了一下,道:“告诉军中的将士,多善待老妇人和女孩儿。”
  朱能愕然的看着寇季。
  寇季盯着朱能道:“若是老妇人和女孩儿折辱在了其他俘虏手里,你觉得他们娶的高丽女子会安心的跟他们过日子?
  那些高丽女子挑选的老妇人和女孩儿,必然是跟她们沾亲带故的。”
  朱能恍然,“此事我明白,我立马下去叮嘱他们。”
  寇季点头道:“他们离营的时候,除了铁甲、长火枪以外,其他的都可以带走。在地方兵马没有配备齐全之前,他们必须拥有足够的武力,才能震慑住那些俘虏。”
  “明白……”
  “他们到了地方以后,一应职务,就依照他们在军中的职务,转换成地方职务。有功的,该升就升,有过的,该罚就罚。”
  “……”
  朱能迟疑道:“那地方上一下子恐怕要多出不少将军。”
  寇季瞥了朱能一眼,“那又如何?他们是见过大阵仗的,也是见过血的。不擢升他们当官,去管束那些朝廷招募的新卒,难道让那些新卒管束他们?
  那些新卒镇得住吗?
  朝廷就算从其他地方调遣地方将领过来,镇得住他们这群骄兵悍将吗?
  此地需要的从三品到从五品的武将,足足过了百。
  你觉得留下的那些将士们当中,能升迁出一百个武将?”
  但凡是禁军中的武将、校尉,就没有娶不起妻的。
  他们在大宋有家有室,家业恐怕还不小,怎么可能留在地广人稀的辽地开荒呢?
  所以愿意留在此地的都是那些校尉一下的军中基层官员。
  他们中间,只有之前种世衡和狄青率领的两支禁军中的基层官员,才勉强有那么多功劳一跃攀升到地方的将军职上。
  种世衡和狄青率领的两支禁军,可是参与了此次所有的大战。
  其他禁军比人家少了一场对黑汗国战事,少了一场对青塘战事。
  所以其他禁军中的基础官员,能升一个校尉就不错了。
  将军想都别想。
  朱能听完了寇季一席话,干巴巴笑道:“你要是允许他们娶七八个漂亮的高丽女子的话,将军的数量应该能过百。”
  寇季翻了个白眼,“那种色胚就让他们回汴京城吧。省得他们留在这里祸祸良家。在汴京城内,随便出来一个人,都能断了他们的祸根。”
  说完这话,寇季摆了摆手,“行了,下去速速让那些将士们上路。朝廷迁移的赤贫的百姓,还有几日就到。
  别到时候他们到了,我们什么还都没准备好。”
  朱能答应了一声,离开了辽阳府城主府。
  寇季在朱能离开以后,果断对身边的亲从官吩咐道:“去,下去将这个法子告诉刘亨和狄青他们,让他们尽快将自己的人安排妥当。”
  亲从官答应了一声,赶忙出了城主府。
  有了朱能提供的办法,刘亨和狄青等人办事效率果然大大的提醒了不少。
  仅仅三日。
  他们各自军中的将士就找到了心仪的高丽女子。
  寇季派人统计了一下,愿意留在此地的将士有十三万人。
  人数看着多,可其中有八万多就是伤兵。
  伤兵是没办法继续在禁军中存留下去的,所以那些伤兵果断的借着这一次寇季提供的便利,留在了此处当地方兵,当大地主。
  仅有五万完完整整的将士。
  寇季依照此前和种世衡商定的分配方式,将他们分到了各地。
  在他们离开之前,寇季依照他们的功劳,给他们做了一次集体的升迁,并且将有伤将士的抚恤,以及朝廷应该赏赐给他们的金银,一并赏赐给了他们。
  眼看着一个个营头、部头,进了辽阳府城主府,摇身一变变成了将军。
  赵润和寇天赐两个人是一脸惊愕。
  赵润吞了一口口水,低声道:“你爹今天,擢升了七个从三品的镇府将军,九十八个从五品镇州游击。
  足足一百多个将军。
  他们可一个个都只是营头、部头而已。
  是不是太疯狂了?”
  寇天赐沉着脸,没有言语。
  他也觉得他爹太疯狂了,可是他不好开口。
  一次性将一百多个营头、部头,晋升成了将军,如此疯狂的事情赵祯登基十数年了,都没干过。
  “你们两个小家伙议论什么呢?”
  朱能不知道何时出现在了赵润和寇天赐身边,笑呵呵的问道。
  他根本没在乎赵润和寇天赐二人的身份。
  他是寇天赐的长辈,叫寇天赐一声小子,合乎情理。
  至于赵润这个寿王,朱能现在也不太在意了。
  他班师回朝以后,九成九要外封为王。
  到时候就要离开汴京城。
  以后汴京城的重重,都跟他没有半点关系。
  只要赵润不登基称帝,他就没有资格让朱能向他低头。
  见到了朱能,一直沉默不语的寇天赐率先开口,“朱家爷爷,我爹这么做,是不是不太妥当?”
  在寇天赐心里,一口气擢升一百个从五品及以上的官员太过夸张。
  赵祯都没这么干过,寇季干了,会不会被人弹劾?
  朱能听到寇天赐这话,哈哈一笑,“你这小子,居然还会担心你爹。”
  寇天赐撇了撇嘴,嘴硬的道:“我才不担心他,我只是害怕他害了我娘和我妹妹。”
  朱能看出了寇天赐在嘴硬,但是没有戳破。
  男人,不论大小,都好面子。
  他绝对不会因为寇天赐年纪小,就不在乎寇天赐的面子。
  朱能拍了拍寇天赐的肩头,笑着道:“放心吧,你爹既然敢这么干,那就说明不会有任何问题。
  你爹从出仕到如今,就没有干过什么没把握的事情。
  而且这也没什么,等你们回头跟着我们一起班师回朝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什么叫做大场面了。”
  说到此处,朱能滋滋道:“到时候别说是将军了,就是获爵的人,恐怕都得破千,其中有一半能世袭罔替。”
  寇天赐闻言,松了一口气。
  赵润乍舌道:“获爵破千?我大宋养得起吗?”
  “哈哈哈……”
  朱能听到了赵润的话,放声大笑,“我大宋当然养得起。我大宋以前的时候,就能养爵千人,如今疆土辽阔,足足是以前两倍有余,如何养不起多出来的上千爵?”
  赵润嘶嘶吸气道:“那到时候汴京城里还不处处是有爵位的人?”
  朱能一愣,大笑道:“对,到时候汴京城掉下一片瓦,也许就会砸死一个爵爷。”
  赵润感慨道:“那就不值钱了……”
  朱能点头笑道:“是不值钱。”
  寇天赐淡淡的插话道:“值不值钱,跟我们有关系吗?”
  朱能和赵润闻言,皆是一愣。
  旋即。
  朱能脸上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貌似……真没有……”
  赵润迟疑了一下,“也许,会跟我有那么一点点关系。”
  寇天赐撇了撇嘴,没有言语。
  朱能盯着赵润似笑非笑的道:“看在你小子顺眼的份上,我就提醒你一句。你什么都可以做,就是别碰兵,也别去跟武勋交好。”
  赵润和寇天赐齐齐看向了朱能,不明白朱能这话是什么意思。
  朱能淡淡的说了一句,“官家可是一个长寿之人。”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朱能不再多言,迈步离开了辽阳府城主府门前。
  赵润在朱能走后,盯着寇天赐道:“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寇天赐沉默了许就,思量了许就,对赵润道:“你觉得呢?”
  赵润微微咬了咬牙,左右瞧了一眼,见没人,就小声的道:“他怕我用兵?”
  寇天赐微微挑眉。
  赵润立马道:“我绝对不是那种人。”
  寇天赐瞥了瞥嘴,“我也没有怀疑你是那种人,我只是想告诉你,无论是父皇,还是我爹,只要兵权抓在他们任何一个人手里,你都没有那个机会。”
  赵润盯着寇天赐道:“那朱能是什么意思?”
  寇天赐直言道:“不管朱能是什么意思,你照着做就行。”
  赵润瞪着寇天赐,“你之前还忽悠着我在军中建立威信……”
  寇天赐翻了个白眼,“你既然知道是忽悠,那还说出来做什么。”
  赵润一脸悲痛的道:“我真是交友不慎……”
  寇天赐再次翻了一个白眼,没有搭赵润。
  两个小家伙私底下的话,没人在意。
  寇季在升迁了那些即将留在地方上的禁军将士以后,又让他们每人留下了一封家书,以便于朝廷随后可以将他们的家人迁移到此处。
  一切处置妥当以后,寇季拒绝了种世衡等人给将士们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的提议,送他们离开了辽阳府城主府。
  古代不比后世,在婚姻这种事情上,有一定的要求。
  那就是双方成婚的时候,必须有父母在场,没有父母,那就得有长辈出面。
  没有父母和长辈见证的婚事,基本上不被世俗认可。
  如今不过春末而已,他们的家人有足够的时间赶过来,所以寇季没有越俎代庖。
  将他们的婚事留给他们的家人办,也算是给他们家人迁移到此处一个惊喜,让他们家人对此地生出一些归属感,便于朝廷统治此地。
  除此之外,寇季还下达了一系列俘虏们脱籍的政令。
  比起大理、兴庆府等地,此地的俘虏脱籍相对可苛刻一些。
  老年、中年、青年,几乎没有脱籍的可能。
  小孩脱籍,需要读书。
  老年、中年、青年想要脱籍,需要他们的小孩读书有成,获取一定的功名。
  小孩考过了乡试,家中可有一人脱籍。
  小孩考中了解试,家中可有两人脱籍。
  小孩考过了殿试,举家可以脱籍。
  也就是说俘虏们家中的小孩要是不读书,并且没获得什么功名的话,家中的人一辈子都有可能是俘虏。
  俘虏在进入到了各地以后,也就不适合再称作俘虏。
  寇季将他们的籍册,定为罪籍。
  一日为罪籍,一日为仆。
  寇季定下此规矩,就是为了刺激所有的俘虏,让他们用尽法子让孩子读书。
  大宋如今的蒙学教育成本为零。
  俘虏们不需要付出什么,就能让他们的孩子读书。
  他们的孩子读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