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颂- 第9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寇季提议道:“派人去安放一些地雷炮,看看他们是不是会投鼠忌器,放慢行军的速度。”
  种世衡思量了一下,道:“此举倒是可以试试。”
  “那就速速派人去做吧。”
  “嗯……”
  种世衡点了点头,出了帐篷,吩咐手下的斥候带着一些骑兵,出去到阿颜等七部的必经之路上埋地雷炮。
  种世衡出了帐篷没多久。
  寇季的亲从官就匆匆进入到了帐篷内,喊道:“枢密,狄青和他的兵马到了。”
  寇季听到了这个消息,赶忙出了帐篷,往山下奔去。
  一路奔到了山下的山沟南侧,就看到了狄青率领着自己麾下的兵马策马狂奔在荒草之上。
  八万多人骑着马狂奔,势头很足。
  在他们背后,是一片滚滚的烟尘。
  狄青等人冲到了山沟前,勒马止步,吐出了一口口白气。
  狄青大老远的就看到了寇季,在临近寇季的时候,就跳下了马背。
  “兄长!”
  狄青奔到了寇季面前,郑重的一礼。
  寇季上下打量了狄青一眼,道:“听说你受伤了?”
  狄青笑容灿烂的掀开了肩甲,露出了一处包扎好的伤口,道:“在剿灭一处熟女真盘据地的时候,被一个射雕手咬了一口,不碍事。”
  寇季点了点头道:“算你命大,据我所知,射雕手的箭术,比一般的神射手还要强三分。
  能从射雕手手里逃命的人不多。”
  狄青笑着道:“我也不是吃素的。那射雕手固然厉害,只是他张弓的时候,就被我瞧见了。
  我及时躲开了,所以他的箭矢只是擦伤了我的肩膀。”
  寇季笑着道:“不碍事就好。你速速带着你的兵马下去休整。敌人近两日就到,你们可没有太多时间休整。”
  狄青听到有战事,脸色立马一正,“好!”
  寇季摆了摆手,示意狄青可以下去了,狄青却没有动,而是对寇季笑道:“兄长,我在来的路上,碰见了一个人,他是来找你的,所以我就将他带过来了。”
  寇季一脸狐疑。
  狄青看向了身后不远处将士们聚集的地方。
  寇季也顺势望了过去。
  然后就看到了一个苍老的身影,缓缓的策马脱离了将士们。
  寇季看到那身影,略微一愣,“陈琳?!”
  陈琳策马到了寇季面前,道:“正是咱家!”
  寇季狐疑的道:“你跑来此处做什么?”
  陈琳没有言语,而是下了马背,整理了一下衣冠。
  寇季见此,挑了挑眉毛。
  狄青果断的弯下了腰。
  陈琳在整理完了衣冠以后,从袖口取出了一卷圣旨。
  寇季见到了圣旨,拱手弯腰。
  其他的将士们齐齐弯腰施礼。
  坐在马背上的将士们,虽然没有下马,但一个个也拱着手弯下了腰。
  陈琳展开圣旨,缓缓的将圣旨宣读了一遍。
  抛去了那些华丽的词语外,圣旨内传达的消息,就一个意思。
  许寇季开府建衙,仪同三司。
  在大宋,开府仪同三司,很多时候都是一个虚名,并没有多少人真的去开府建衙。
  即便是开了府,建了衙,也得依照大宋的律法做事。
  开了等于没开,建了等于没建。
  原因无他,因为大宋开府建衙的起点太高。
  大宋开府第一府,叫做霸府。
  霸府府主叫做赵匡胤。
  正是大宋太祖皇帝。
  霸府内的官员,几乎全是大宋的开国功臣。
  大宋建衙第一衙,叫做南衙。
  南衙第一人叫做赵光义。
  大宋太宗皇帝。
  南衙出来的官员,最后几乎都成了朝堂上的重臣。
  有这一府一衙在前。
  其他人开府建衙,自然没办法超越。
  更重要的是,那两位都当了皇帝。
  其他人开府建衙就得小心翼翼。
  其他人开府建衙以后,只会招募一些辅助自己操持政务的佐官。
  其他的权力,他们都不想享有,也不愿意享有。
  生怕被人惦记,生怕被人诬陷。
  寇季倒是没想那么多,他从陈琳手里拿过了旨意以后,躬身谢恩。
  谢恩过后。
  寇季吩咐狄青先带着将士们下去休息,然后他自己一边带着陈琳往山上走,一边问道:“你怎么来了?还有官家许我开府建衙是什么意思?”
  陈琳坦言道:“官家之所以派咱家过来,就是让咱家看看你有没有受伤。你此前在西夏征战,差点被人刺杀得逞,官家吓的心惊肉跳的。
  所以你每次出征在外,官家都会担心你的安危。”
  寇季感叹道:“官家还真是厚爱……”
  陈琳撇了撇嘴,“别在咱家面前说那些场面话,咱家不想听。”
  寇季翻了个白眼。
  陈琳继续道:“官家之所以许你开府建衙,也是为了安抚人心。近些日子,汴京城里风气不对,许多人都觉得你们功劳太大,怕你们功高盖主,所以一直在奏请官家换了你们,甚至有人还奏请让官家用一些制衡你们的手段。
  官家怕前方的将士们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人心浮动。
  所以许给了你一个开府建衙的权柄,让将士们知道,官家对前往所有人,都十分信任。”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所以我这个开府建衙的权柄,只是为了安前方将士的人心?”
  寇季没想到,赵祯居然会将他当成一个工具人。
  有点伤人了。
  陈琳感慨道:“官家两次出京,两次参与战事,虽然没有出声干涉战事,但通过战事,了解了不少东西。
  官家深知前方将士的士气和人心的重要性。
  官家怕后方的一些风言风语,影响到了前方的将士,所以才出手安抚人心。”
  寇季由衷的感慨了一句,“官家越来越像是个帝王了……”
  陈琳下意识的说了一句,“谁说不是呢……”
  刚刚说完这话,陈琳就意识到了不对,他瞪起眼珠子,瞪了寇季一眼,喝道:“你我怎能非议官家?!”
  寇季瞥了陈琳一眼,不咸不淡的道:“我也没非议啊?”
  陈琳哼了一声,没有再搭理寇季。
  寇季也没有跟他说话。
  寇季带着陈琳到了山顶的帐篷内,吩咐人给陈琳准备了一些吃食。
  在陈琳吃饱了喝足了以后,寇季开口道:“你来的正好,我有一些事情想问你。”
  陈琳捧着水碗抿了一口,道:“你问!”
  寇季疑问道:“封王的事情官家到底是怎么想的?”
  陈琳一愣,放下了水碗,淡淡的道:“咱家一个奴婢,怎么知道官家是怎么想的……”
  寇季沉声道:“官家真要封王?!”
  陈琳没有隐瞒,点头道:“这是自然。”
  寇季问道:“官家不怕活着的异姓王对我大宋的影响?”
  陈琳瞥了寇季一眼,坦言道:“自然不怕。”
  寇季一愣,点了点头道:“如此说来,官家应该是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应对的办法。”
  陈琳捧着水碗又抿了一口,没有言语。
  寇季能猜出赵祯有完整的应对异姓王存在办法,陈琳并不意外。
  毕竟,寇季也算是看着赵祯长大的。
  两个人又经常在背地里谋划着害人,算是了结的颇深。
  寇季能猜倒赵祯的一些心思,很平常。


第0881章 大宋第一富
  “能不能告诉我,官家应对的办法是什么?”
  寇季盯着陈琳认真的问。
  “噗……”
  陈琳刚抿进口中的水,瞬间喷了出来,呛的直咳嗽。
  半晌以后,缓过来劲,恶狠狠的瞪了寇季一眼。
  陈琳一边用手绢擦拭身上的嘴角的水,一边没好气的对寇季道:“别人要从咱家嘴里套话,多少也会奉上一份厚礼,然后拐弯抹角的从咱家口中套话,你倒好,直接张口问,当咱家的消息那么廉价吗?”
  寇季不以为然的道:“你要是不肯说,别人就算是奉上金山银山,也别想从你嘴里套出一句话。你要是肯说,别人纵然一文钱不给,你也会如实相告。
  所以奉不奉上厚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现在问你,你会不会告诉我?”
  陈琳瞪了寇季一眼,哼声道:“此事对官家,对朝廷,都至关重要,咱家一个字也不会往外说。”
  寇季闻言,若有所思的道:“看来官家真的有应对的办法,你也真知道官家应对的办法。”
  陈琳听到此话,瞬间意识到自己又上了寇季的恶当,他抿着嘴,一言不发,恶狠狠的瞪着寇季。
  寇季见此,打了个哈哈,道:“你别这么看着我,也别觉得我是在套你话。就算你不说,我迟早也会知道的。你现在说出来,我只不过是早知道一会儿而已。”
  陈琳哼了一声,没有理会寇季。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说说吧,官家还有什么重任交给你。”
  陈琳瞥了寇季一眼,冷哼道:“咱家只是过来传旨的。”
  寇季上下打量了陈琳一眼,不紧不慢的道:“若仅仅是传旨的话,官家会派遣你过来?你可是官家的贴身宦官,不是什么阿猫阿狗。”
  “官家的贴身宦官难道就不能传旨了?”
  陈琳不满地说道。
  寇季笑着道:“官家的贴身宦官自然能传旨,只是官家的贴身宦官抛下了官家,跑到了千里之外传旨,要是没有什么重任的话,说出去也没人信。”
  陈琳咬牙切齿的瞪了寇季一眼。
  寇季如今真的是翅膀长应了。
  以前的寇季,哪敢这么跟他说话。
  陈琳依稀记得,寇季还是少年的时候,留宿东宫,在他的恐吓下,乖巧的像是个老鼠。
  如今的寇季,像是一头猛虎。
  他在寇季面前,就像是一个苍老的敖犬。
  “你向朝廷奏请调遣一万官员的奏疏入京以后,引起了朝野上下所有的官员的热议。如今朝廷分派不出那么多官员,所以官家和吕夷简三人商量了一番,想在关外的辽地推行军管制。
  此事虽然已经定下了,但是官家并没有急着下旨。
  官家派遣咱家过来,就是想问一问你的看法。”
  陈琳虽然被寇季气的咬牙切齿,但是在寇季猜出了他另有重任以后,他也没有隐瞒。
  “军管?”
  寇季稍微愣了一下,点头道:“军管倒是适合辽土,军管的话,需要的官员也少。只是需要的兵马数量却非常多。
  辽土不比兴庆府等地。
  兴庆府等地还有不少从我大宋逃出去的百姓,也有不少从我大宋劫掠过去的百姓。
  所以有一定的根基在。
  辽土上除了长城内的燕云十六州和上京城等繁华的地方外,其他地方几乎没有我宋人,汉化基础很薄弱。
  一些小部族盘踞地,汉化基础几乎没有。
  他们只信奉最原始的武力,所以要治理他们、征服他们,只能凭借最原始的武力。
  所以,军管的话,兵马数量绝对不能少。”
  陈琳沉吟道:“不军管的话,就不需要兵马了吗?”
  寇季翻了个白眼,道:“自然需要,只是需要的数量没那么多。”
  陈琳一脸不解的看着寇季。
  寇季叹了一口气解释道:“如果施行军管的话,那就说明朝廷那边不会派遣太多官员过来,也不会大批量向此处迁移百姓。
  所以在此地百姓彻底汉化之前,就必须要有兵马防着。
  如果不施行军管的话,朝廷必然会派遣很多官员过来,也会迁移一部分百姓过来。
  有那些百姓做根基,加上庞大的官员数量,必然能细细的管束到每一个俘虏。
  如此一来,俘虏闹事的几率也就笑了。
  朝廷只需要在辽土上设立一些常规的地方兵马,就能应对,不需要再多派遣兵马。”
  简单的说,就是官员足够多的话,能统管到方方面面,一些麻烦还没有诞生,就被消灭到了萌芽里。
  官员数量不够,不能统管到方方面面的话,就只能通过大军镇压。
  一个春风化雨,一个重锤擂鼓。
  陈琳听完了寇季的讲述以后,也明白了寇季的意思,他沉吟着问道:“朝廷若是在辽地推行军管的话,得配备多少兵马。”
  寇季思量了一下道:“一府至少得配备三万地方兵马。”
  陈琳皱起了眉头道:“这不是跟我大宋腹地的配备没区别吗?”
  寇季瞥了陈琳一眼,没好气的道:“我还没说完呢。”
  陈琳一愣,有些尴尬的笑了笑。
  寇季继续道:“除了常规的三万地方兵马以外,在辽土的东北、东南、西北三地,还得分派三支禁军。
  对外可以征战千里,对内可以镇压乱民。”
  陈琳眉头一挑,“三支禁军?”
  寇季缓缓点头。
  陈琳垂下头,沉默不语。
  三支禁军,就是十五万兵马。
  十五万手握火器的兵马,对决三十万手握冷兵器的兵马,都不会落于下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