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世衡闻言,哭笑不得的道:“除非你将剩下的禁军全部调迁过来,不然我们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人家瓜分辽国。”
寇季翻了个白眼,“其他的禁军皆在山高路远的地方,等调令到他们手里,他们再赶到此处,城外的这些所谓的凶徒,我们已经处理干净了。
他们要瓜分辽国,就让他们瓜分去吧。
等他们瓜分了辽国,我们再出去瓜分他们。”
种世衡赞同的点了一下头。
寇季吩咐道:“派人去黑山威福府,告诉杨文广,让他挪一挪地方,让他带着他的人到辽国上京道外候着。
然后顺手把那些企图通过东胜州的凶徒解决了。
他解决了东胜州的凶徒,王凯和李昭亮也就可以腾出手了。
让王凯和李昭亮带兵过来。”
种世衡迟疑了一下,道:“你是打算趁机拿下辽国全境?此事传到了朝廷,朝廷能同意吗?”
趁着新契丹九族瓜分辽国的时机,拿下辽国全境,倒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但大宋从去岁冬天到现在,连番大战。
动用的兵马超过了百万。
中间的钱粮消耗,已经超过了赵祯登基以来,所有兵事消耗的总和。
更重要的是,河西一战、燕云十六州一战,催生出了公爵、侯爵、伯爵等高爵多达数百人,低等爵位获得者更是数量庞大。
辽国全境的面积,可比大宋的面积要大。
若是拿下了辽国全境,那大宋公爵的数量,恐怕会破百,侯爵的数量恐怕会破千。
庞大的武勋,瞬间会成为朝堂上最大的势力。
文臣、残存皇族等等势力加起来,都不是武勋的对手。
朝廷现在还只是在讨论封王,真要是拿下了辽国全境,朝廷就非封王不可。
而且一个王爵挡不住。
文臣就算再厉害,也做不到封王的地步。
一旦武臣当中出现了王爵,那就能处处压文臣一头。
文臣知道这个结果,怎么可能顺风顺水的让他们去征讨辽国全境。
寇季反问种世衡,“为什么要朝廷同意?官家同意就是了。等到李昭亮和王凯率领着的兵马到了以后,各地方兵我就会遣散。
到时候,针对辽国的兵事,就是我枢密院的兵事。
枢密院的兵事,其他人有什么资格插手?”
“那些文臣……”
种世衡还是有所担忧。
寇季瞥了种世衡一眼,“我大宋被辽国欺负了几十年,如今好不容易反败为胜,又有覆灭辽国的机会,为什么要错过?
又为什么放过辽国,让他们再次坐大?
文臣们只要不傻,都不会阻止这场战事。”
种世衡皱眉道:“可我们坐大,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寇季点头道:“所以他们很有可能会想尽办法将我们换回去,换别人来接替我们。但是对辽的战事,他们绝对不会阻止。
而能换我们回去的,只有官家。
官家若是不点头,他们再上书也没有用。”
种世衡迟疑道:“那官家会不会将我们换回去。”
寇季听到了此话,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种世衡紧紧的盯着寇季,等待答案。
寇季思量了许久,摇头道:“我也不知道……”
虽说寇季是看着赵祯一点点变成熟的,多多少少也了解赵祯。
可是在这种事情上,他不好下断言。
他不希望赵祯将他们换回去。
可换位思考,他要是在赵祯那个位置上的话,一定会将他们全部换回去。
原因无他,他们这群人功劳太高了。
他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了。
种世衡在河西建立了巨大功勋以后,其实也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了。
此前朝廷封赏了所有在河西建功的将士,但对他们二人的封赏却没有提及。
不是朝廷不想封赏他们,而是除了王爵,朝廷已经没什么可以给他们了。
他们又手握着朝廷的兵权。
已经到了可以威胁赵祯帝位的地步。
赵祯将他们换回去,全君臣之义,防谋朝篡位之祸,绝对有可能。
赵宋皇室,是一个借着兵变起家的皇室。
如今赵祯能将军中的大权寇季,给种世衡等人,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超级大度的皇帝了。
若是换成赵光义或者赵恒的话,估计他们两个人身边早以站满了宦官和重臣,一个个都将刀子搁在他们背后了。
所以,赵祯对他们的信任,已经超出了一个皇帝对臣子的信任了。
所以赵祯要是随后将他们换回去的话,寇季完全能理解。
毕竟,赵祯就算再信任他们,也不可能将皇位主动往他们屁股底下送。
寇季不知道赵祯该怎么选。
但是赵祯却知道自己该怎么选。
在寇季派人去给王凯和李昭亮二人送调令的时候,也写了一封奏疏,送到了汴京城。
奏疏一入京,立马引起了热议。
朝堂上出现了诡异的一幕。
往日里跟武臣们不对付的文臣,居然跳出来推举朝堂上的那些武臣去边陲征战。
其目的是什么,朝野上下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就是不能让寇季、种世衡等人在建功立业了。
要是让寇季和种世衡等人再立下破天大功,那皇位就真的有改姓的危机了。
值得一提的是,寇季猜测的很准确。
朝臣们只是奏请让赵祯派人替换寇季和种世衡,但是没有人对寇季提出的趁机攻打关外的辽土有任何异议。
姿事堂内。
吕夷简沉声道:“臣推举老将呼延必求为征辽先锋……”
张知白拱手道:“臣推举老将王德用为征辽中军大将……”
刚刚押送着大批金银还朝的王曾,也拱手道:“臣推举老将高继勋为征辽先锋……”
吕夷简三个人推举的人很有意思。
三人推举的三个人几乎都是老将。
呼延必求是大宋名将呼延赞的儿子,真宗皇帝在位的时候,也算是为大宋打了不少仗,只是没有曹玮和李继隆那么大名声而已。
真宗晚年,呼延必求重病缠身,几乎处在了半隐退状态。
赵祯登基以后,呼延必求几乎一直处在隐退状态,所以名声不怎么显。
王德用几乎不用多说,那是绝对忠诚的保皇党,因为年迈的关系,兵制革新以后不久被调到了御林卫,担任御林卫大将军,负责赵祯的安危。
赵祯此前出宫的时候并没有带他,所以他率领着剩余的御林卫,帮着赵祯守着皇宫。
高继勋,那是老将中的老将,其父是大宋开国大将王审琦的部下,名唤高琼。
大宋太宗皇帝赵光义的潜邸之臣,功勋卓著。
死后被追封为卫王,谥号烈武。
所以很多人有称他为烈武王。
高继勋也算是将门虎子,为大宋建立了不少功劳,爵封渤海郡开国公,如今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疾病缠身。
真宗晚年,高继勋就处在半隐退状态。
赵祯继位以后,他也一直处在隐退状态,这些年,只在赵祯登基的时候露过一面,其余时间几乎待着不出来。
并且极力约束着家中的子弟,不让他们出来惹祸。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家中子弟,才免过了此前赵祯处理武勋的祸事。
值得一提的是,大宋有两个高家。
一个是高怀德所立的高家,一个是高琼所立的高家。
很多时候很多人总是将这两家混为一谈。
总是觉得人家是一家。
其实不然。
比如,史书上记载的大名鼎鼎的女中尧舜高太后高滔滔,很多人都以为她是高怀德的后人,其实不是,她是出自于高琼所立的高家,而非高怀德所立的高家。
高滔滔的祖父,正是王曾推举的高继勋。
吕夷简三人推举了三个老将接替寇季、种世衡、高处恭三人,并不是觉得这三个老将能打。
而是觉得这三个老将的身份地位够格,勉强能替换寇季、种世衡、高处恭。
赵祯在听完了吕夷简三人的推举以后,一脸不悦的道:“为了将朕的四哥和种世衡换回来,你们也是能掰扯。
高继勋,七十多岁的高龄,走路都需要人搀扶。
你们也敢推举?
你们是觉得我大宋连战连捷看着不痛快,所以想让我大宋败几场。
还是觉得我大宋兵锋无人可挡,需要培养一个对手?”
吕夷简三人对视了一眼。
吕夷简开口道:“高继勋随老,但尚能一战。”
王曾赞同的道:“曹玮行将就木之躯,尚且能帮我大宋拿回燕云十六州。高继勋的身子骨比他稍微好一些,也能为我大宋出力。”
赵祯面色一冷,“朕的手底下是没人了,还是我大宋没有良将,需要派遣三个加起来快超过两百岁的人上阵?”
吕夷简三个人听到此话,脸色有些难看。
派遣三个老将上阵,确实不妥。
但是其他人,可没有他们这种资历,没资格替换寇季三人。
吕夷简硬着头皮道:“他们三人皆有马革裹尸的志向,还望官家给他们一个机会。”
“马革裹尸?!”
赵祯拍桌而起,“好一个马革裹尸!马革裹尸听着好听,可朕看在眼里却心痛。他们为我大宋征战了一辈子,朕不能让他们安详晚年,还要让他们马革裹尸,那朕如何为人君父?
朕就是怕曹玮马革裹尸,死在两军阵前,所以朕在燕云十六州收复以后,就抛下了几十万大军,亲自带着曹玮回来。
如今你们却要送三个老臣去马革裹尸,你们当朕没脾气吗?!”
吕夷简三人赶忙道:“臣等不敢……”
赵祯恼怒道:“不敢你们还推举?!”
吕夷简咬了咬牙,道:“臣等也是为了大宋江山考虑。寇季、种世衡,皆爵列一等。他们在河西打了一场大胜仗,朝廷还没有封赏。
他们在燕云十六州打了几场大胜仗,朝廷也没有封赏。
等他们拿下了辽国全境,朝廷就不得不赏。
到时候,非异姓王难以彰显他们的功劳。
曹玮行将就木,封异姓王还好。
可他们身强力壮的,封了异姓王,对我大宋就是祸患。
一旦他们当中有人生出了异心,对朝廷,对百姓,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赵祯阴沉着脸道:“他们对朕忠心耿耿。”
吕夷简沉声道:“臣也知道他们对官家忠心耿耿。可太祖皇帝当年对后周柴荣也忠心耿耿,但手下的人却起了二心,将黄袍硬披到了太祖身上。
如此才有了我大宋江山。
臣能保证他们对官家忠心耿耿,却保证不了他们属下的人对官家也是忠心耿耿。
所以臣恳请官家三思。”
“放肆!”
赵祯怒声喝道:“吕夷简,妄议太祖,你是活腻了吗?”
吕夷简掷地有声的道:“妄议太祖,是臣之过,臣愿意认罪。可臣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寇季等人继续坐大下去,成为我大宋一害。
为了大宋近百年基业,为天下数万万黎民,还请官家三思而后行。”
“还请官家三思……”
“还请官家三思……”
张知白和王曾齐齐开口。
“放肆!给朕叉出去!罚俸三年!”
赵祯恼怒地喊道。
陈琳立马带着几个宦官出现在了吕夷简三人面前。
吕夷简三人一点儿畏惧也没有。
吕夷简正色道:“官家就算是斩了臣,臣也不会放弃阻止寇季等人继续坐大。”
“你是想死吗?!”
赵祯咬牙切齿的质问。
然而,不等赵祯和吕夷简再次开口,陈琳已经带着人将吕夷简三人架了出去。
待到吕夷简等人被架出了资事堂以后,赵祯脸上的怒容尽去,长出了一口气道:“还是陈琳懂朕的心思,再让他们跟朕闹下去,朕可就骑虎难下,非处置他们不可了。”
吕夷简三人摆明了要跟赵祯来硬的。
他们要是寸步不让,闹到最后,赵祯就必须处置他们。
陈琳知道赵祯不想处置他们,所以在他们彻底闹僵之前,果然将他们架了出去。
陈琳将吕夷简三人送出宫以后,回到了资事堂,哭笑不得的对赵祯道:“官家,您干嘛不将您真正的目的告诉他们呢?
您若是将您真正的目的告诉他们,他们一定不会再闹。”
赵祯长出了一口气道:“现在还不是时候,现在若是告诉了他们,他们肯定会将风声传出去。
他们要是将风声传出去了,那朕还怎么谋夺曹玮等人的家业。”
陈琳苦笑着道:“吕夷简三人应该不是多嘴的那种人。”
赵祯翻了个白眼,“他们都开始闹了,那就说明下面的文武闹的更凶。一旦朕告诉了他们真相,他们必然会偃旗息鼓,肯定会被下面的文武看出破绽。
到时候下面的文武一逼,他们还不将朕的计划和盘托出?
到那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