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颂- 第8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克鲁伊可是他们青塘人。
  青塘人帮着大宋对付青塘。
  青塘最终的下场就是成为大宋的附属品。
  克鲁伊背叛,是在葬送整个青塘,葬送所有吐蕃大族。
  他就好比青塘的青奸狗腿子,安子罗焉能不怒。
  克鲁伊冷笑一声,大喊道:“宰了安子罗,赏帐千户!”
  瞬间。
  安子罗就成了香饽饽。
  阿克鲁伊部的将士,瞬间就围向了安子罗。
  安子罗强忍着冲杀一阵,斩了克鲁伊的心思,咬着牙,含着血,对身边的亲卫喊道:“突围……”
  安子罗持着刀,率领着亲卫不断的往外冲杀。
  拦在他面前的阿克鲁伊部的将士可不是他和他亲卫的对手。
  短兵相接不到半炷香时间。
  安子罗就杀出了一条血路。
  元山见此,派遣了一支元山铁骑冲向了安子罗。
  安子罗刚奋力杀出了重围,还没有喘过气,背后就杀出来一支元山铁骑。
  “将军!我断后,您快走!”
  眼见着元山铁骑冲锋的势头形成,如同滚动的钢铁洪流,汹涌澎湃。
  安子罗咬了咬牙,没有犹豫,策马奔了出去。
  安子罗的亲卫留在了原地,掉转了马头,对准了冲过来的元山铁骑,毅然决然的发动了冲锋。
  “杀!”
  数百亲卫,冲进了上千人的元山铁骑队列。
  元山铁骑如同浪涛一般汹涌澎拜的涌了过去。
  留下了一地的尸骸和马匹。
  数百亲卫,不敌元山铁骑一冲,便化作了劫灰。
  随后元山铁骑追着安子罗的脚步冲了出去。
  元山吩咐剩下的元山部兵马,配合着克鲁伊清理起了阿克鲁伊部那些不愿意跟着克鲁伊反叛的人。
  青塘阵营里的变化,着实看得狄青、陈尧咨、李迪三人目瞪口呆。
  关城上。
  陈尧咨喃喃自语道:“难怪寇枢密将令箭给我的时候,十分肯定的告诉我,元山部是自己人。青塘内部都不知道多少人背叛了。
  元山部若是跟着青塘一条道走到黑的话,必死无疑。
  他们除了跟我们混以外,别无选择。”
  李迪一脸郑重的道:“我更想知道寇季是如何策反青塘人的。”
  陈尧咨迟疑了一下,道:“我也想知道……”
  “……”
  关城下。
  狄青率领着永兴军将士冲到了元山部兵马不远处,便勒马止步,静静的看着元山和克鲁伊请教那些不愿意叛变的死硬分子。
  狄青之前想着,元山部临场反水的话,他就会同元山部的兵马,一起反击青塘的兵马。
  可是如今青塘兵马也成了自己人了。
  狄青就判断不好该帮谁,该杀谁了。
  元山和克鲁伊花费了半个时辰,才清理完了阿克鲁伊部军中的异类。
  二人提着血刀,策马往狄青身边走。
  双方距离缩短到了三十丈的时候,狄青突然扬起了手里的长枪,正色道:“止步!”
  狄青并不是那种粗心大意的人。
  所以在双方身份没有彻底明朗之前,绝对不会让对方靠近自己。
  毕竟,战场之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万一对方是在用苦肉计呢?
  若是对方用苦肉计骗取了他的信任,再趁机进入阳关,大开杀戒。
  那他狄青可就成罪人了。
  元山和克鲁伊二人听到了狄青的声音,便明白了狄青的心思。
  元山瞥了瞥嘴,从怀里取出一个锦囊,奋力一甩,丢向了狄青。
  狄青探手一抓,便将锦囊抓在了手里。
  狄青打开了锦囊里有一块玉佩,玉佩底下压着一张纸。
  狄青展开了纸,纸上写着‘可信’二字。
  在二字下方,压着半块残印,那是掌控在寇季手里的半块兵印。
  在残印中,写着一个梅花小篆且缺一笔的寇字。
  玉佩是寇季的私物,狄青认识。
  枢密院的半块兵印,狄青也认识。
  寇府的印记,狄青也认识。
  三种证明身份的信物出现在一个人手里,那就说明寇季对此人十分信任。
  狄青重进将东西撞进了锦囊,回丢给了元山,拱手抱拳施礼,“元山将军有礼……”
  元山乃是赵祯亲封的归化大将军,依照大宋的品阶,跟狄青是平级。
  如今证实了元山是自己人,狄青自然要以礼相待。
  元山拿回了信物,对狄青一礼,“狄将军有礼……”
  双方施礼过后,齐齐看向了克鲁伊。
  克鲁伊迟疑了一下,要去拿扳指。
  元山轻咳嗽了一声,提醒道:“一块扳指恐怕难以取信他。”
  克鲁伊神色一僵,犹豫再三,缓缓褪去了外衣,又从腰间抽出了一柄小刀,挑开了外衣内侧缝着的一个口袋。
  从口袋里取出了一物。
  狄青见到那东西以后,微微一愣,然后对汴京城方向拱手,“臣狄青征战在外,不能恭迎圣旨,往官家恕罪。”
  元山也跟着往汴京城的方向拱了拱手。
  克鲁伊手里拿着的,正是一卷大宋的圣旨。
  狄青派人去将圣旨恭迎了过来,拿到手里,展开一看。
  圣旨是一份册封诏书,册封克鲁伊为伯爵,任阿穆杜耳草场的游击将军。
  其后是一些关于克鲁伊自治阿穆杜耳草场的一些规矩。
  阿穆杜耳草场在何处,狄青一点儿也不关心。
  狄青只在意,赵祯是不是承认克鲁伊是自己人。
  如今看过了圣旨,狄青可以确认,克鲁伊是自己人。
  没有怀疑的余地,因为圣旨不容许怀疑。
  狄青吩咐人将圣旨还给了克鲁伊,对克鲁伊一礼,“归义伯有礼……”
  狄青叫不惯克鲁伊的名字,所以就叫克鲁伊的爵号。
  归义伯,正是克鲁伊的爵号。
  克鲁伊见狄青给自己施礼,赶忙还礼,“狄将军有礼……”
  狄青在施礼过后,坦言道:“二位既然是自己人,那狄某就有话直说。狄某此次出关,一是为了救回我大宋百姓,二是为了证实二位的身份。
  如今确认了二位是自己人,那么随后的战事恐怕需要二位配合一二。”
  元山一脸淡然,没有言语,因为他知道克鲁伊会比自己更心急。
  果然,狄青话音落地没几个呼吸,克鲁伊就忍不住道:“狄将军要我们怎么配合?”
  狄青正色道:“此前出关的时候,狄某和陈大将军商量过,若是证实了二位的身份,便配合二位击溃其他的青塘兵。
  然后再由二位演一场攻破阳关的大戏,借此引阳关西面的辽兵入城,将他们一举歼灭。”
  克鲁伊缓缓点了点头,不着痕迹的瞥了元山一眼,不轻不重的道:“真要是成了的话,可就是大功一件。”
  元山瞥了克鲁伊一眼,大概明白了克鲁伊的小心思。
  克鲁伊愿意帮大宋打仗,但不能白打。
  元山是一个假的利益主义者,可他是一个真的利益主义者。
  他之所以没有主动提出讨要好处,而是看向了元山,就是向让元山去当出头鸟,去帮他探路。
  元山没想到,克鲁伊这厮之前看着沉默寡言,一副不关心世事的状态。
  如今再次拿回了属于他自己的权力,瞬间流露出了高超的智慧,以及远超常人的贪婪。
  元山没有戳穿克鲁伊,而是顺着克鲁伊的心思,对狄青笑着道:“不知道配合你们作战,我们能拿到什么好处?”
  狄青闻言微微一愣。
  元山笑着继续道:“我元山部之所以帮助大宋对付青塘,是因为寇枢密答应了我,在战后,会从青塘划拨一部分的草场给我们。
  阿克鲁伊则是得到了皇帝陛下的许诺。
  我们帮皇帝陛下守住了阳关,击溃了安子罗。
  阳关之围已解。
  玉门关那边只要顶得住角厮罗的攻伐,那此战你们必胜。
  如今我们该做的都做了。
  再帮皇帝陛下厮杀的话,可不能白厮杀。
  毕竟,我们部族的勇士,十分金贵。”
  克鲁伊听到了元山的话,紧跟着点了点头。
  他觉得元山说的,跟他的想法一致。
  狄青皱起了眉头,开门见山地问道:“你们想要什么?”
  元山哈哈一笑,“我们想要什么,你可做不了主。你只要答应我们,如实将我们的功劳禀告给寇枢密和皇帝陛下就行。
  我相信寇枢密和皇帝陛下知道我们想要什么。
  我也相信,寇枢密和皇帝陛下不会怠慢了功臣。”
  狄青听到此话,沉声道:“即便是你不说,我也会如实上奏二位的功劳。”
  元山摊开手,“那我没问题了……”
  克鲁伊有些迟疑。
  他觉得好处应该事先说清楚,而不是在战后再清算。
  宋国若是事后耍赖,他们可奈何不了宋国。
  元山看出了克鲁伊的心思,不着痕迹的提醒了一番,“我们现在还没有抓主动权的资格。跟宋国枢密使寇季和宋国皇帝陛下赵祯抢决断权,就是在找死。
  如今我们既讨要了好处,又将决断权交给了宋国枢密使寇季和宋国皇帝陛下赵祯,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他们会觉得我们很识趣,所以会对我们很大方。
  宋人可没办法适应青塘西南的气候。
  所以青塘西南一大片土地,最终还是要交给别人治理。
  我们现在表现的识趣一些,也许他们一高兴,就将青塘西南大部分土地赏赐给我们。”
  “那倒也是……就怕他们反悔……”
  克鲁伊迟疑着说。
  元山翻了个白眼,淡淡的道:“你别忘了我元山部是怎么来的。我之所以选择帮宋国,而非青塘,就是因为宋国足够大方。
  角厮罗只能给我一些金银珠宝。
  而宋国皇帝陛下,他一挥手,能给我西域一国。”
  元山此话一出,克鲁伊不再迟疑。
  元山说的不错,宋国皇帝确实大方。
  元山帮着宋国对付黄头回纥,宋国就帮元山打下了西域一国。
  可见跟着宋国混,好处很大。
  识趣的话,好处有可能更大。
  二人低声说完了小话,克鲁伊对狄青朗声道:“我也没有问题……”
  三人中间隔了足足三十丈。
  所以元山和克鲁伊说小话,狄青根本听不到。
  但他见二人在那儿嘀嘀咕咕的,大致也能猜测到他们在讨论。
  如今克鲁伊开口,那就说明他们讨论出了结果。
  二人没有现在就讨要好处,狄青也就懒得在利益问题上跟他们继续讨论下去。
  他们的功劳报到了寇季和赵祯手里,寇季和赵祯会如何处理,不是他狄青可以干涉的,也不是他能插手的。
  “既然如此,那二位速速率领着兵马做出攻城的姿态……在二位攻城期间,我们会陆续将百姓撤出阳关……等阳关内的百姓全部撤出来以后,就是二位攻破阳关的时候……”
  等到二人领兵入关以后,如何埋伏辽兵,不需要狄青再多说。
  他们各自心里都清楚,都知道该怎么做。
  辽国祥隐萧匹敌,想破头也不会想到此次安子罗率领的兵马几乎全部背叛了青塘。
  所以在他们入关以后,只需要埋伏好人手,然后大开城门,用最欢乐的姿态,请萧匹敌入瓮就行。
  双方商量妥当以后。
  狄青拱了拱手,率领着兵马,带着那些被救下的宋国百姓,一起入了阳关。
  阳关西。
  萧匹敌在听到了阳关东传来了厮杀声以后,立马集结了兵马,冲到了阳关城下,准备配合青塘兵作战。
  只是才佯攻了一场,阳关东的厮杀声就停止了。
  萧匹敌立马下令辽兵退出了战场。
  此次攻打阳关的战事,辽兵只是辅助。
  所以萧匹敌根本没想过出死力。
  青塘兵打阳关,他便跟着打,青塘兵不打,他便不打。
  他可以帮青塘牵制阳关的兵力,但绝对不会拼上所有辽兵的性命去帮青塘。
  萧匹敌率领着辽兵退了没多久以后,阳关东再次响起了喊杀声。
  萧匹敌二话不说,率领着辽兵再次攻城。
  他没料到,此一攻,就是两天两夜,几乎没有停歇。
  阳关东。
  经过了两日‘鏖战’,狄青、元山、克鲁伊,再次的聚在了一起。
  三个人丢下了兵马,单枪匹马的聚在了一起。
  一见面,狄青就毫不犹豫的开口道:“城内的百姓已经迁移出来了,你们可以准备进城了。”
  元山并没有回应狄青的话,而是盯着狄青郑重的道:“我的人没抓住安子罗,让安子罗给逃了。”
  克鲁伊显得有些慌乱,“你们肯定能打败角厮罗对不对?”
  狄青见此,微微皱眉。
  阳关大局已定,安子罗死活,其实狄青一点儿也不关心。
  因为他就算活着,也影响不了之后的战局。
  元山也不担心。
  因为安子罗是生是死,对他而言都无关紧要。
  他从一开始就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