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颂- 第8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祯略微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他为何不三面齐进呢?”
  曹玮坦言道:“臣猜测,他应该是没把握,没把握从臣手里夺回幽州城,所以才迟迟不愿意强攻。此地的兵马皆是宋辽两国的精锐,一旦一方战败,就立马会陷入到最被动的状态,也会失去整个战事的胜利。
  他若是败了,很有可能会失去性命,还会失去半壁江山。
  所以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不会动。
  他现在应该想着可以从其他地方打开局面,能用最少的兵力,打出最大的战果。”
  “飞狐口和大定府?!”
  赵祯疑问。
  曹玮笑着摇头,“飞狐口和大定府的战事打的是凶,双方死伤也惨重。辽皇耶律隆绪更是效仿耶律休哥,布下了大局。
  但辽皇耶律隆绪真正仰仗的,应该不是飞狐口和大定府。”
  赵祯一愣,仔细思量了一番后,愕然的道:“他又派遣了兵马去偷袭我大宋的北境?”
  曹玮点头笑道:“我大宋如今的兵马都被吸引到了西境和东境,北境十分空虚,南境也空虚,但南境临海。辽国可没那么多战船跨海而来。
  反倒是北境,辽国有足够的兵马屯驻,且北境不是草原就是荒漠,更利于辽国的骑兵冲锋。
  所以辽皇耶律隆绪必然会派遣兵马去北境偷袭一手。”
  赵祯冷笑道:“同样的手段用两次,他就不怕我大宋防着他吗?”
  曹玮笑着道:“我大宋革新了兵制以后,禁军的战斗力是强了,但部署也变明朗了。我大宋将大部分的禁军调集到了西境和东境战场,瞒不过别人。
  北境就剩下了镇北军一支兵马,自然也瞒不过辽皇耶律隆绪。
  如今我大宋能打的将帅,不是在西境,就是在东境,北境只有一个杨文广。
  辽皇耶律隆绪不用担心突然出现另一个寇季搅局,也不用担心官家会一怒之下领兵北上。
  所以他自然要算计一下北境。
  好的算计不怕用第二遍,只要有用就行。
  当年太宗皇帝北征,辽国南院大王耶律休哥用了三次诱敌深入的计策,此次管用。
  可见计策在战场上不怕用老,就怕没用对地方。”
  赵祯瞥了曹玮一眼,就当没听见曹玮暗中影射赵光义不知兵的话,他沉吟着道:“可是至今朕也没有收到北境有辽国兵马入侵的奏报。
  若真如你所说,辽皇耶律隆绪会算计我大宋北境,那么他派遣的兵力自然不会少。
  仅凭杨文广一人,仅凭一支镇北军,能挡得住?”
  曹玮听到了赵祯的话,坦言道:“官家应该相信寇季,寇季做事,向来喜欢将事情安排的妥妥当当。在战争爆发以前,寇季不能肯定辽皇耶律隆绪是否会偷袭我大宋北境。
  但他仍然做了部署。
  我大宋西境和东境的战事如此紧张,两边的兵马加起来,数量超过了百万,但仍然显得不够用。
  在如此情况下,寇季依然没有调动北方的镇北军。
  就足以说明,寇季一直防着辽皇耶律隆绪派遣兵马偷袭我大宋北境。
  此外,镇南镇东两支禁军,虽然仍旧没有满额,但他们操练了有些年头了,若是从海上坐着战船,加入到我大宋对辽国的战事当中的话,对战事也有一定的帮助。
  可寇季依然没有调遣镇南镇东两支兵马。
  他留下了镇南镇东两支兵马,必然也是防着有其他邦国趁机占我大宋便宜。
  估计也有防着辽国突然拿出一支水军,突袭我大宋的心思。
  所以,寇季谋事,一直谋划的很全面。
  他敢将镇北军一支禁军安放在我大宋北境,他就相信镇北军能防住辽皇耶律隆绪派去偷袭的兵马。
  此外,官家也应该相信杨文广。
  兵法谋略一道,杨文广称不上是绝佳。
  但是论忠勇,杨文广在我大宋,绝对算是首屈一指的人物。
  他能不能守住我大宋北境臣不敢断言。
  但是辽皇耶律隆绪的兵马若是想要南侵,最先要做的就是踩过他的尸骸。
  他不死,辽兵休想踏入我大宋一步。”
  赵祯听完了曹玮一席话,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曹玮略微感叹了一声,道:“说起来,杨文广也有成为绝佳将帅的潜质,只是没生对时候。杨家最精通兵法谋略的应该是他的祖父杨老将军,还有他的叔父杨延玉。
  可惜他的祖父和他的叔父死得早,他没能得到他祖父和叔父亲自传授兵法。
  他爹在兵法谋略方面,也算不错。
  只可惜并没有领悟透彻其中的奥妙。
  所以根本教不了杨文广什么精髓。
  再加上他爹死的早。
  他要撑起一个家,大部分时间都忙在了人情世故上,没那么多时间精研兵书。
  时间一长,自然是耽误了。
  如今他才正儿八经的捡起了兵书不久,想要领悟出其中的精髓,恐怕还得二三十年才成。
  他是一个战场上的悍将,每逢敌至,必然冲锋在前,能不能活到二三十年后,都不好说。”
  赵祯听到了曹玮开始讲述起了大宋武将们的优劣,便放弃了沉思,仔细的听了起来。
  听完了曹玮讲述杨文广以后,赵祯忍不住问道:“曹爱卿是何时领悟到兵法中的精髓的?”
  曹玮苦笑了一声,“臣也是四十多岁以后才领悟到了一点点的精髓。到了文昌学馆,静下心以后,才领悟透彻。”
  赵祯疑问道:“难道就没人能在三十岁之前,领悟出兵法中的精髓?”
  曹玮摇头道:“有!”
  赵祯立马问道:“谁?!”
  曹玮一个个细数道:“白起、王贲、韩信、霍去病……”
  曹玮细数的人,除了白起,剩下的都是少年成名的大将军。
  白起成名的时候,年龄确实不小了。
  曹玮将其列入其中,存粹是因为白起的出身的缘故。
  白起是草根出身,因为商鞅变法的缘故,才走上了历史舞台。
  他的出身决定了,他想请名师教导他学习兵法,根本不可能。
  因为先秦时期,知识的价值是很高昂的。
  可以学习知识,学习兵法谋略的,几乎都是大族子弟。
  草根的贫民百姓,识字都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白起若是大族子弟的话,以他的天资,根本不需要通过军功制去搏一个出身。
  所以白起必然是边打仗边学习的兵法,学习兵法的时间应该不长,但却能在秦国异军突起,坐到君侯的位置上,就说明他在极短的时间内,领悟到了兵法中的精髓。
  曹玮自然要将他列入其中。
  赵祯听到了曹玮细数的英豪,略微揉了揉眉心,沉声道:“朕说的是本朝!”
  曹玮低声一笑,他其实知道赵祯想问本朝,他只是卖了一个关子。
  听到了刻意提出本朝,曹玮笑着道:“本朝的话,寇季没过二十五岁的时候,若是能放下一切事务,精研兵法的话,也许能在三十岁的时候,领悟到兵法中的精髓。”
  赵祯瞥了曹玮一眼,幽幽的道:“四哥已经过了三十了……”
  曹玮叹了一口气,道:“那就剩下狄青了……”
  赵祯瞪了曹玮一眼,没好气的道:“你故意不说狄青,是觉得狄青是你的门生,故意避嫌吗?”
  曹玮笑着道:“臣绝无此意。”
  赵祯又瞪了曹玮一眼。
  曹玮低笑道:“臣是怕官家将狄青当成了曹家的人。”
  赵祯恼怒的瞪了曹玮一眼,“朕施政以来,一直重视人才。只要能为我大宋出力,朕不在乎他是什么出身,更不在乎他有一个怎样的妻室。”
  曹玮淡然一笑,没有回应赵祯的话,而是自顾自的讲道:“狄青是一个天生的带兵的胚子,即使他不娶臣的侄女,不认寇季当兄长,也能出人头地。
  往后臣死了,能帮我大宋镇守边陲的便是他。”
  说到此处,曹玮看向了赵祯,继续道:“他是一个十分看中孝道和忠君之道的人。官家若是想让他死,不需要做出其他的。
  只需要派人暗示他一声,他就会自刎。”
  曹玮教导狄青许久,知道狄青的性子。
  狄青在战场上,就是一个不畏惧任何敌人的将军。
  可私底下,忠孝二字,将狄青捆绑的死死的。
  他为全孝道,能帮他兄长顶替滔天大罪,可以说是赌上性命。
  为全忠义,他也会毫不犹豫的拔剑自刎。
  “啪!”
  赵祯拍桌而起,恼怒的指着曹玮,“朕在你眼里,就是一个嫉妒贤能,胸膛里容不下人的昏君吗?”
  曹玮赶忙起身,躬身道:“臣死罪!”
  赵祯破口大骂道:“你当然死罪!朕!赵祯!容得下天下任何人!只要有人能令我大宋变强,变大,他就是指着朕的鼻子骂朕,朕也能容他在朝堂上!
  朕不仅能容他在朝堂上,朕还能给他高官侯爵!
  只要有人能令我大宋威震四海,福泽万代!
  朕能容他做一个并肩王!”
  曹玮一脸惊愕的盯着赵祯。
  赵祯越说越气,说到最后,不顾形象的破口大骂,“朕不在乎手底下的文武权势有多大,只要他不负朕,朕便不负他!”
  曹玮觉得赵祯有点意气用事了,当即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官家……三思……”
  赵祯恶狠狠的瞪了曹玮一眼,“朕想的很清楚,不需要三思。朕知道你为何给朕说这番话。你是见朕打压了皇亲国戚、打压了武勋,所以觉得朕小心眼,觉得朕无容人之量。
  朕今天就告诉你,无论多厉害的人物,只要为我大宋做事,只要还叫朕一声官家,朕就容得下。
  朕容不下的是那些无所事事,不思报效朝廷,只思趴在朝廷身上敲骨吸髓的恶人。
  朕是打压了皇亲国戚和武勋。
  可你曹家、李昭亮所在的李家,朕可曾动过半分?
  论势、论财、论威胁,其他几家比得过你曹家?”
  曹玮大惊,匍匐在地,“臣曹玮,罪该万死!”
  赵祯愤恨的道:“若不是你还有用,朕现在就让人将你拉出去砍了。朕告诉你,朕有的是容人之量,你拿下了燕云,朕给你封王。
  朕给你封活着都可以作的王。
  这异姓王,朕敢封。
  你若拿不下燕云,你就去东华门当门卒。
  朕要满朝文武都看着你,记住羞辱朕的代价。”
  赵祯指着汴京城的方向,怒吼道:“你不是要保赵润吗?朕给你这个机会!你拿下了燕云,他就是太子,你拿不下燕云,朕就让他去给四哥当十年长随。
  四哥的性子你应该了解。
  他不会在乎赵润是个皇子。
  该打的时候,他绝对不会手软。”
  曹玮以头触地,颤声道:“臣罪该万死……”
  “滚去城主府,朕这几日不想见你。”
  赵祯甩着袖子,背负双手,不再看曹玮一眼。
  曹玮咬了咬牙,起身对赵祯深深一礼,离开了廊道。
  陈琳在曹玮走了以后,才敢走到赵祯身旁,低声劝解道:“官家……息怒……”
  赵祯瞪了一眼陈琳,冷声质问道:“朕在你们眼里,就是一个没有容人之量的皇帝吗?!”
  陈琳赶忙道:“那是曹公自己的揣测,跟奴婢可没关系。在奴婢看来,官家是天底下最有容人之量的皇帝,没有任何人的肚量能比得上官家。”
  赵祯瞪陈琳,没有说话。
  陈琳眼珠子一转,急忙道:“寇季、曹玮、寇准,乃至于刘亨,他们到现在还活着,就是明证。”
  陈琳点出的四个人很巧妙。
  寇准曾经权倾朝野,把持整个朝政,赵祯上位以后,没有杀他立威,算是十分有容人之量。
  换做其他皇帝,似这种把持过朝政、权倾过朝野的人,几乎不会放过。
  寇季如今文武党羽一大把,隐隐有权倾朝野的势头,放在其他皇帝手里,也属于重点打击和重点防范的对象。
  曹玮、刘亨,两个触怒过赵祯的人。
  放在其他朝代,估计早就被千刀万剐了。
  如今这四个人都好好的活在世上,而且一个比一个活的滋润,可见赵祯的容人之量有多大。
  陈琳点出四个人,可以说恰到好处。
  可赵祯却不乐意了,“胡说八道,四哥的死活跟朕能不能容人有什么关系?!寇公死活,那是上天注定,寇公对我大宋功勋卓著,又无半点逾越之举,朕能不能容人,跟他又有什么关系?
  曹玮和刘亨,你倒是说的没错。
  他们为朕的江山出力,为朕的江山赴死。
  别说他们触怒了朕,纵然他们当着朕的面说朕的不是,朕也能容忍他们。”
  陈琳迟疑了一下,小声的道:“官家您刚才不是说,要让曹玮去当门卒吗?”
  赵祯被陈琳这话给气笑了,“朕就是随口一句气话,朕还能真让他去当门卒?!”
  陈琳低声一笑。
  赵祯见此,哼了一声,“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