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颂- 第7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寇忠见寇季答应了他的请求,有些激动的点点头,重新躺在了床榻上,他的一颗心似乎放下了。
  躺在床上以后没多久,就睡着了。
  寇季唤大夫进来给诊了一下脉,确认寇忠是真的睡着了以后,才吩咐少年和丫鬟们好生伺候着,然后出了卧房。
  寇准一直在房外的院子里,没有离开。
  寇季出了卧房以后,寇准就迎了上来,长吁短叹的道:“寇忠大概是不行了。御医和府上的坐堂大夫都说了,寇忠可能就这两三天走。”
  寇季没有言语。
  扶着寇准的王曙轻声道:“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岳父不必太过悲伤。”
  寇准长叹一声,“耄耋之年,眼看着身边亲近的人,一个个故去,老夫不悲伤才怪。”
  王曙跟着叹了一口气。
  寇季依旧没有言语。
  寇准感叹过后,询问寇季道:“寇忠叮嘱了你什么?”
  寇季坦言道:“他不许我那些弟弟们为他戴孝。”
  寇准皱了皱眉头。
  王曙在一旁道:“忠伯大概是不愿意让您和寇季背上污名。他一片好心,您领受了就是,别让他死了也不安心。”
  寇准闻言,叹了一口气,“罢了,他执意如此,那就顺了他的心意。”
  寇准侧头看向寇季,“寇忠入祖坟的事情你安排的如何?”
  寇季直言道:“族里的一些老人们不答应,他们觉得寇忠非寇氏血脉,不能入寇氏祖坟。”
  寇准脸色一冷,道:“直说吧,他们想要什么。”
  寇季叹气道:“两个七品官位,每家三万贯钱。”
  寇准冷哼道:“他们倒是好胃口。他们近些年仗着老夫的威风,仗着你的威风,没少在乡间敛财,一个个吃的是脑满肠肥,却不知道感恩,还贪得无厌。
  自从你任职为枢密使以后,他们就更加放肆了。
  如今快成华州一害了。
  别人明面上恭维着他们,背地里都在骂我寇准的祖宗。”
  说到此处,寇准质问寇季道:“你打算如何处置此事?”
  寇季坦言道:“实在不行,就只能迁坟。”
  寇准不悦的道:“你一个枢密使,居然怕了他们,让着他们?”
  寇季无奈的道:“都是族人,我总不可能派人将他们砍了吧。”
  寇准被怼的说不出话,瞪了寇季一眼。
  寇准略微思量了一下后,觉得寇季说的在理,当即道:“那你便准备迁坟的事宜。”
  寇季迟疑道:“他们若要是阻拦呢?”
  寇准冷哼道:“老夫会亲自主持迁坟,老夫倒是想看看,谁敢拦。”
  寇季坦言道:“就怕他们以性命相要挟。三两个族老往您面前一拦,您也没办法强来。”
  寇准不满的道:“那你说怎么办?”
  寇季思量了一下,“依照他们的要求,给他们官位,给他们钱。”
  寇准瞪眼喝道:“他们是喂不饱的。”
  寇季点头道:“我知道他们喂不饱,但还是先顺着他们的好。等祖坟迁移出来以后,我们就不用担心他们的威胁了。”
  寇准思量道:“祖坟迁移出来以后,调个刚正的人过去治一治他们。千万别让他们成为大害。”
  寇季缓缓点头。
  商量完了此事,寇准长叹了一口气,让王曙扶着他回房歇息。
  寇季离开了偏院,回到了书房,吩咐陆铭带着人、带着钱去华州处理迁坟的事情。
  此事交给了陆铭以后,寇季就一个人在书房里处理公务,观看交趾曹利用递过来的消息。
  随着曹利用入场,交趾的战局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交趾郡王是最先退场的。
  其次是安南军。
  如今交趾境内就剩下了大食人的兵马和曹利用的兵马。
  双方已经鏖战了许久,各有死伤。
  曹利用有火器相助,隐隐占据着优势。
  大食人现在凭借着马木留客骑兵,在死撑。
  相信再过不久,交趾的战事就会尘埃落定。
  寇季觉得,是时候谋划一下随后交趾的治理问题。
  对于曹利用是否会败给大食人,寇季一点儿也不担心。
  马木留客固然强横,可人数有限。
  大食人凭借着马木留客死撑,会加快马木留客的消耗。
  等到马木留客消耗完了以后,大食人就不得不退出交趾战场。
  大食人在交趾,就如同无根的浮萍。
  没有深厚的根基,也没有后援。
  他们手里的力量不足以抗衡曹利用的时候,除了退出战场,别无选择。
  曹利用就不同。
  曹利用在南方已经扎根了十多年之久,手里的兵力、财力,远比大食人要强。
  光是他手里的力量,就足够对付大食人了。
  更别提镇南军,以及邕州的永字头禁军,还在交趾边陲上虎视眈眈的看着。
  一旦曹利用露出了颓势,寇季就会毫不犹豫的派遣镇南军、永字头禁军,沿水路两条线,进入到交趾,两面夹击大食人,驰援曹利用。
  所以,交趾战事打到了这个份上,曹利用肯定不会败。
  取胜只是时间问题。
  如何治理交趾,如何将交趾纳入到大宋,如何将交趾彻底变成汉地,寇季心里隐隐已经有了一个计划。
  交趾经过了长时间的战争侵蚀,境内的人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锐减。
  如今交趾境内已经没有多少男丁。
  那么往交趾迁移人口就势在必行。
  刚好,大宋在路改府制的时候,清查出了近百万赤贫的百姓。
  若是将他们迁移过去,一下子就能充实交趾的人口。
  但直接想朝廷奏请将百姓迁移过去,肯定不妥。
  所以得用其他引流的法子。
  比如通过民间招揽,将赤贫的百姓吸引过去。
  “大批百姓过境,必然会引起朝廷的重视。所以曹利用在拿下了交趾以后,必须向朝廷表示归附的诚意。并且向官家道明交趾没有男丁的窘境。
  官家正在为解决近百万赤贫百姓的事情头疼。
  在得知了交趾的窘境以后,应该会意动。
  文臣们应该会奏请官家给里面掺沙子,为大宋以后将交趾纳入版图做准备。
  所以官家最终应该默认了曹利用将近百万赤贫百姓引入交趾,但是会给里面掺沙子。”
  寇季沉吟着嘀咕了一番。
  确认了往交趾引入百姓,不会被朝廷阻止以后,寇季便写了一封长信,将曹利用之后要做的事情告诉了曹利用。
  至于百姓们到了交趾以后,能不能尽快富起来,能不能尽快恢复交趾的农产,寇季一点儿也不担心。
  大宋百姓勤恳,交趾的女人也勤恳。
  他们凑在了一起,会变得更勤恳。
  交趾土地肥沃,又有一年三熟的稻米。
  在他们辛勤耕耘下,交趾只需要一年,便能恢复一些元气。
  曹利用只要稍微做一些引导,让交趾百姓将吃不完的粮食集中起来,贩卖到大宋,再贩卖一些货物过去,便能保证当地的百姓可以衣食无忧。
  具体的可以让寇府的商队操持。
  一想到了寇府商队,寇季突然觉得,“寇府的商队是不是应该再一进步的做一下裁减?”
  寇府的商队如今遍及大宋,人手足足达到了五万之数。
  其中一部分人在河西,贩卖河西的粮食、牲畜;另一部分人在中原内地,贩卖布匹、农具;还有一部分人在川府内,经营着寇府从慕、钱、孟三家得来的丝绸生意;还有一部分人在经营万象楼和万象典当行。
  锻钢作坊内的人手,寇季都没算在里面。
  “生意越大,掌控的人越多,麻烦事就越多。应该适当的将一些生意放出去。比如河西的粮食和牲畜,寇府只需要经一道手就可以,具体的过程可以不用再参与。
  地方上贩卖布匹和农具的生意,可以慢慢的交给百姓,寇府只掌控生产和供货即可。
  川府境内的丝绸生意,以及川府的田产,应该拆分开,发卖给那些桑农、织女。
  万象典当行如今对寇府而言,像是个鸡肋。
  万象典当行可以拆分了以后,发卖出去。
  万象楼的招牌已经立起来了,大宋上上下下的百姓,只要有好东西,都拿到万象楼扑卖。
  万象楼可以适当的在各府城设立分铺。
  其他地方的分铺应该裁撤。
  如此一来,寇府商队的人数,应该能裁减到两万人左右。”
  寇季仔细盘算了一下,最终决定拆分了寇府的生意和寇府的商队。
  无论是寇季,还是向嫣,已经没有那么多精力掌管这么大的生意。
  寇季身分越高,政务越繁忙,根本顾及不到寇府的生意。
  向嫣如今要带孩子,还要照顾赵絮和向家小妹两个丫头,照顾不过来寇府那么大的生意。
  与其等到寇府的生意发展的越来越大,大到难以分割,大到出现糜烂的地步,还不如现在就开始拆分。
  拆分以后,寇府各地的管事,可以脱离仆从的身份,变成一个个小商人,继续为寇府的生意奔波。
  寇府赚钱的同时,他们也跟着赚钱。
  那些管事在变成了小商人以后,一定会更加卖力的做生意。
  如此一来,就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有了这个想法,寇季准备出书房去找向嫣商讨此事。
  寇季出了书房的门,发现天色已经晚了。
  刚要迈步去后院找向嫣,就看到了伺候在寇忠院子里的仆人匆匆赶到了他面前。
  “少爷,忠伯去了。”
  寇季听到此话,心头一沉,他快速的奔到了寇忠所在的院子,没进院子门,就听见了悲痛的啼哭声。
  寇季进了院子,就看到了院子里的丫鬟和仆人正在小声啼哭。
  寇准红着眼,在王曙的搀扶下,从寇忠的卧房里走了出来。
  “祖父……”
  寇季急忙上前。
  寇准情绪低落的道:“寇忠的丧事就交给你了。老夫近几日不想在府上待。”
  寇准大概是不愿意看着寇忠的丧事,怕自己受不了,所以才要逃离此地。
  寇季吩咐人将寇准和王曙送出了府,就跟匆匆赶来了向嫣一起,为寇忠操办起了丧事。
  寇季在府上的偏院里设了灵堂,供给寇忠的一些老友和府上的仆人丫鬟们祭拜。
  跪在灵堂上的是寇忠收的子嗣,也就是那位少年。
  寇季虽然没有跪在灵堂里,但是却守在门外。
  寇季最终还是遵从了寇忠的遗愿,并没有从寇府大宅里叫一个兄弟过来为寇忠守灵。
  但为了表示心意,寇季以另类的方式为寇忠守着灵堂。
  寇季为寇忠操办丧事的事情传出去以后,各种风言风语随之而起。
  各家权贵府上的仆人们,十分羡慕寇忠能遇到寇季这样的主家。
  因为以寇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身份,能为寇忠一个仆人守灵,这在大宋朝是独一份的事,也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
  一些跟寇季不对付的人,或者别有用心的人,暗中散布谣言,指责寇季身为主家,为一个仆人操办丧事,乃是下贱的表现,有辱国体,有辱官声,有损官威。
  此事传到了宫里以后。
  赵祯有些难以置信的询问陈琳,“陈琳啊,你说说,四哥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一个仆人操办丧事,还在府上设了灵堂。
  汴京城内的那些权贵们还不都得骂他。”
  陈琳一脸凝重的对赵祯道:“寇枢密是怎么想的,奴婢不知道。但他能为一个仆人,做到这个份上,咱家佩服他。”
  赵祯叹了一口气道:“朕知道四哥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只是没想到,他会为了一个仆人,连自己的名声都不顾。”
  陈琳坦言道:“这正是寇枢密重情义的表现。他能为一个仆人舍弃名声,他就能为官家您,舍弃性命。或许在寇枢密眼里,情义比一切都重要。
  官家能真心实意的将他当成兄长,不正是因为他重情义吗?”
  赵祯一愣,郑重的点了点头。
  “你说的有理。”
  赵祯思量了一下,提笔挥毫,写下了‘忠仆’二字,递给了陈琳。
  “你拿着此书,去一趟寇府,赐给寇忠,堵上那些胡说八道的嘴。”
  陈琳见此,正色道:“奴婢代替寇忠,谢过官家隆恩。”
  赵祯缓缓摇头,“不必谢朕,寇忠伺候寇府两代人,为朕辅佐了两代忠良贤臣,又一生没有娶妻,更没有子嗣。
  足可见他当得起忠仆二字。”
  陈琳奉过了赵祯的御笔,没有多言,拿着御笔出了门。
  出了门以后,对身边的小宦官吩咐道:“去,把咱家内侍省都都知的官服拿来,咱家要穿着它去寇府。”
  陈琳在宫里担当着数个要职。
  其中最大的职位就是内侍省都都知。
  但他很少穿戴内侍省都都知官服,反而经常穿着一身代表着官家贴身内侍的衣服。
  为的就是显示跟赵祯的亲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