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颂- 第7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资事堂。
  正中,摆放着一张七尺长、四尺宽的朱漆木桌,桌上平铺着一张精细的西域地图。
  自从寇季掌了兵权以后,就细化了行军用的地图。
  大宋军用地图已经脱离了那种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山水城池的情况,变得异常精细。
  所以寇季等人望着桌上那张精细的西域地图,并不觉得意外。
  赵祯在寇季等人注视下,握起了朱笔,在地图上画出了两条血红鲜亮的红线,指着红线对寇季等人道:“从拔达岭进军的是黑汗的兵马,从斋桑进军的是辽国的兵马。”
  寇季等人看完了两条行军路线以后,面面相觑。
  寇季和李昭亮不需要多说,一眼就看出了两条行军路线上的问题。
  吕夷简三人也算是监过兵事的人,虽然不是十分精通兵法谋略、行军之道,可多多少少也了解一些。
  他们三人也看出了两条行军路线上的问题。
  吕夷简忍不住道:“辽兵拿下了彰八里以后,应该一路东进,直接拿下西州回鹘的北廷别失八里,然后在一路东进,在鬼谷口跟黑汗王朝的兵马汇合,清剿西州回鹘的其他疆域。
  辽兵拿下了彰八里以后,要赶至高昌,要越过天山。双方合兵以后,从高昌再赶往西州回鹘北廷别失八里,还要再次越过天山,外加一座金岭。”
  王曾沉声道:“两次跨越天山,他们估计要折损不少兵马。”
  天山上气候恶劣,道路难行。
  辽兵和黑汗兵,多是骑兵,不仅人要通过天山,马匹也要跟着通过天山,行军的难度将会大大的增加。
  在行军途中,折损的兵马数量,恐怕会直线上升。
  李昭亮在一旁道:“他们未必会两次跨越天山。辽兵在拿下了彰八里以后,应该会派遣一部分兵马,跨过天山跟黑汗兵马汇合。
  双方合兵一处,共克高昌。
  拿下了高昌以后,应该会一路东进,过鬼谷口,回击西州回鹘的北廷别失八里。
  所以跨越天山的风险,仅仅只有一部分的辽兵会承担。
  所以他们折损的兵马应该不会太多。”
  吕夷简三人闻言,思量了一下,纷纷点头。
  西州回鹘境内,兵力最盛的地方,便是高昌和北廷别失八里。
  双方合兵一处,共击高昌和北廷别失八里,在情理之中。
  只是如此做,辽兵要承担跨越天山的风险。
  辽兵为何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跨越天山,吕夷简、寇季等人心里都很清楚。
  战场上一切违背常理、徒增消耗的问题,都源于利益。
  高昌和北廷别失八里,是西州回鹘兵力最盛的两处地方,也是西州回鹘财富汇聚的两处地方。
  两处城池一旦被攻破,必然能缴获到大批的牛羊、钱财。
  无论是辽国详稳萧匹敌,还是黑汗王玉素甫,都不愿意让对方独享其中一处的利益。
  所以才会违背常理,选择让兵马承受着巨大的风险跨越天山。
  “辽兵承担了不该承担的风险,黑汗王玉素甫应该会有所补偿,不然辽国详稳萧匹敌绝不可能答应派遣兵马跨越天山。”
  张知白肯定的道。
  赵祯点头道:“据探子回报,黑汗王玉素甫放弃了纳职、益都、伊州三城的争夺。想必这三城就是补偿给辽国的。”
  吕夷简冷哼了一声,不屑的道:“辽国连自己现有的地方都没治理明白,占那么多地方有什么用。”
  赵祯、寇季、王曾等人闻言,哭笑不得的摇头。
  辽国发展汉化多年,一部分地方已经彻底汉化,推行着汉制,但还有一些地方,仍然沿用着草原人独有的治理方式。
  在吕夷简眼里,草原人独有的治理方式,跟不治没什么取别。
  所以他才会鄙夷的说出这番话。
  赵祯等人正是知道吕夷简话里的意思,所以才哭笑不得。
  寇季笑着道:“疆土这东西,没有人会嫌多。虽然我大宋还没有彻底消化大理,但是有机会能从其他地方再占据一些疆域的话,我肯定不会放过。”
  吕夷简淡然道:“辽国能跟我大宋比?我大宋就算夺下再多的疆土,迟早也会将其汉化。辽国夺下了西州回鹘的纳职、益都等地以后,一定不会好好治理。
  无非就是曹规萧随,沿用草原人治理地方的那一套。
  纳职、益都等地夺下的越容易,以后丢起来也容易。”
  赵祯瞥了吕夷简一眼,道:“现在是说这些的时候吗?”
  吕夷简干巴巴一笑。
  赵祯继续道:“探子回报,西州回鹘求援的使节已经到路上了,要不了多久就会赶到汴京城。西州回鹘向我大宋求援的话,我们是帮还是不帮。”
  吕夷简闻言,皱起了眉头,默不作声。
  王曾沉声道:“永兴、捧日两军尚在大理境内,年底永兴军才会调遣回西宁州。西边能够调动的兵马,只有镇西军。
  可镇西军还要守着西边,一旦调离,西边就没有重兵把守。
  无论是青塘,还是辽人趁机来攻,我们都没办法阻挡。
  所以我们没办法帮。”
  吕夷简赞同的道:“辽国派兵帮着黑汗王朝对付西州回鹘,未尝不是调虎离山之计。兴许辽皇耶律隆绪正带着兵马悄无声息的潜藏在我大宋西境之外。
  一旦我大宋调离了镇西军,他就会趁机发难。”
  赵祯迟疑了一下,道:“辽皇耶律隆绪人还在上京城。”
  吕夷简愣了一下,沉吟道:“那也不能冒险……我大宋北疆,毗邻辽国西北路、西南路。辽国在西北路和西南路设有招讨司。
  各有班军十二支。
  此前在西北,我大宋击溃了辽国西北路十二班军。
  可经过了近些年的修整,辽国西北路十二班军已经恢复了元气。
  西北、西南共计二十四支班军,兵马人数超过了二十万。
  他们汇兵一处,从我大宋西北侵入的话,仅凭镇北军,未必拦得住。
  此外,兴庆府境内,仍有不少西夏遗民对我大宋怀恨在心。
  一旦镇北军跟辽国西北、西南两路班军交上手的话,那些西夏遗民失去了重兵震慑,很有可能会在背后闹事。”
  王曾皱眉道:“辽国能够调兵遣将,我们也能。永兴军随后就会回到西宁州,到时候我们可以调遣永兴军前去驰援。
  再加上地方兵马协助的话,肯定能将辽国拒之门外。”
  “永兴军回到了西宁州以后,得防着青塘。”
  吕夷简高声喝道:“青塘近些年虽然一直依附着我大宋,青塘王对官家也孝敬有加,可并不能代表他没有野心。
  青塘王角厮罗近些年在青塘境内打压吐蕃各族,已经逐渐的将所有的吐蕃势力收入到了自己手下,手里的力量已经毫不逊色昔日的西夏,甚至比西夏还要强三分。
  要是我们调离了永兴军,他趁机反水。
  一路长驱直入的打到汴京城,也不是没有可能。”
  王曾听到此话,皱起了眉头不再言语。
  吕夷简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外人不能信,更不能奢望外人会在你腹背受敌的时候,仁慈的对待你。
  元山部对大宋忠心耿耿,大宋尚且在沙州安排了一万精兵防着,更何况野心勃勃的青塘。
  大宋在革新兵制的时候,特地将永兴军从永兴军路调遣到了西宁州,就是为了防着青塘。
  吕夷简在说服了王曾以后,便没有人反对吕夷简的话。
  吕夷简当即向赵祯奏请,“官家,臣以为,西州回鹘如果向我大宋求援的话,我大宋应该不予理睬。”
  赵祯笑了笑,没有回应吕夷简的话,反而看着寇季道:“四哥觉得呢?”
  资事堂内所有人的目光一下落在了寇季身上。
  寇季坦言道:“吕公说的有道理,西州回鹘向我大宋求援的话,我大宋确实不该派遣重兵出去。我大宋正值军备更替的关键时刻。
  调遣重兵离境,很容易被人钻空子。
  但是,唇亡齿寒的道理,诸位应该懂。
  一旦西州回鹘被灭,我大宋就要直面强横的黑汗王朝。
  辽国可以帮着黑汗王朝攻打西州回鹘。
  黑汗王朝也能帮着辽国攻打我大宋。
  所以,我大宋还是要帮西州回鹘。
  虽然不能派遣重兵,但是可以派遣一支不超过万人的兵马过去帮忙。”
  吕夷简一下子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黑汗王朝有百万大军,辽国更是派遣了二十万精兵。派遣一支不超过万人的兵马过去,跟找死有什么区别?”
  寇季笑道:“话不能这么说,我大宋派遣兵马过去,并不是帮着西州回鹘正面抗衡黑汉王朝和辽国的重兵的,所以兵马的数量不是关键。
  关键是我大宋的兵马到了西州回鹘以后,该如何帮着西州回鹘作战,才能延缓西州回鹘的寿命。”
  吕夷简觉得寇季有些异想天开。
  对手可是拥有着一百二十万重兵的劲敌。
  即便是大宋直面一百二十万重兵的劲敌,也要谨慎应对。
  寇季派遣不到一万兵马赶去西州回鹘,就想帮着西州回鹘续命?
  王曾和张知白也有同感。
  唯有李昭亮眼前一亮,道:“你是想派人去鬼谷口布下埋伏,阻挡黑汉王朝和辽国进兵的时间?”
  想要借助不到一万的兵马,帮着西州回鹘续命。
  唯一能做的就是出奇招。
  鬼谷口是黑汉王朝和辽国兵马进军的必经之地,也是一个十分适合埋伏的地方。
  寇季笑着点点头。
  吕夷简三人对视了一眼,没有言语,开始推测起了在鬼谷口拖延时间的可能性。
  李昭亮却不需要细思,他在寇季点头以后便道:“鬼谷口固然是一个埋伏的好地方,可敌人有一百二十万兵马。刨去留守在龟兹等地的兵马,汇聚到鬼谷口的兵马,最少也有八十万之数。
  一万人,可奈何不了八十万的敌人。
  纵然是埋伏,也仅仅只能拖延一下敌人行军的时间而已,并不能起到出奇制胜的作用。”
  寇季笑道:“我大宋不可能派遣几十万兵马赶到西州回鹘去驰援西州回鹘。所以西州回鹘面对一百二十万的兵马,必亡。
  我让人去鬼谷口埋伏,目的也不是为了翻盘。
  一万人面对八十万人,不可能翻盘。
  除非上苍庇佑,降下火球。
  但西州回鹘可汗,明显没有汉光武帝的气运,所以不可能出现上苍降下火球的事情。
  所以,我派人去鬼谷口埋伏,目的就是为了拖延时间,拖延的越长越好。”
  “可改变不了局势,最终的结果还是一样的。”
  “不一样……”
  寇季笑着摇头,“大不一样。一旦黑汗王朝的兵马和辽国的兵马攻克了高昌,那么西州回鹘的气数也就尽了。
  西州回鹘可汗要是固守在北廷别失八里的话,下场唯有一死。
  他要想活命,只能逃亡。
  我大宋派人过去,帮着他在鬼谷口抵御敌人,一是为了拖延敌人进军的时间,二是为了给他争取逃命的时间。
  西州回鹘可汗,往西、往北、往南,都没办法逃。
  所以他最终只能带着兵马,还有西州回鹘数百年的积累,往东逃到我大宋。”
  吕夷简等人齐齐一愣。
  王曾惊愕的道:“你派遣不到一万人驰援西州回鹘,就是惦记上了西州回鹘的兵马和钱财?”
  寇季点头道:“一旦西州回鹘可汗带人逃到了我大宋。那他,以及他的人和钱,就是我大宋的了。他寄人篱下,很多事情不得不依照我大宋的心思做。
  有他出面帮忙,我大宋可以快速的消化他手里的人,吞下他手里的钱。
  到时候我们可以整合一番西州回鹘的兵马,再派遣镇西军赶往沙州,一起抵御黑汗王朝和辽国的兵马。
  黑汗王朝和辽国要消化西州回鹘的疆土,少说也得数月。
  所以数月时间内,他们绝不会跟坐镇沙州的镇西军起冲突。”
  王曾惊叹道:“黑汗王朝和辽国派遣了一百二十万兵马覆灭西州回鹘,最后得到了最大的便宜的,将会是我大宋。”
  寇季缓缓点头。
  吕夷简沉声道:“可我们一旦拿了西州回鹘的人和钱财。黑汗王朝就有了足够的理由跟我大宋开战。辽国到时候肯定也不会跟着黑汗王朝一起攻打我大宋。
  我大宋将会腹背受敌。”
  寇季叹了一口气,幽幽的道:“你以为辽国帮着黑汗王朝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西州回鹘那点地方吗?”
  吕夷简瞳孔一缩。
  “你是说……辽国和黑汗王朝已经结盟?攻打西州回鹘只是搂草打兔子,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我们?”
  此前辽国使节和黑汗王玉素甫搭上以后,赵祯和寇季就猜到了他们最终的目的,但他们并没有将此事告诉吕夷简等人,避免他们走漏了风声,引起恐慌。
  所以吕夷简等人并不知道辽国已经彻底跟黑汗王朝结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