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礼过后,寇季忍不住开口问道:“那些大儒呢?”
贾昌朝尴尬地笑道:“他们在得知了官家准许他们在《天圣字典》上署名以后,就不再关注此事,如今他们正忙着编撰词典。”
陈琳不满的道:“官家旨意到了,他们竟然敢不出来恭迎。”
寇季瞥了陈琳一眼,“那你带人进去,将他们拽出来打一顿板子,以示惩戒?”
陈琳嘴角抽搐了一下,瞪了寇季一眼,道:“官家说了,他们可是我大宋的国士,应当厚待之。咱家若是杖责了他们,回宫以后,官家一定会问责的。”
寇季撇嘴道:“那你刚才喊个什么劲儿?”
陈琳冷哼道:“咱家身为官家身边的宦官,自然要维护一番官家的威严。”
寇季闻言,没有继续跟陈琳斗嘴,他正色道:“那些大儒们估计不贪朝廷这点东西。现在对他们而言,著书应该是最紧要的事情,我们也就不打扰他们了。”
寇季看向了陈琳,“你将官家的旨意宣读一下。回头我去问问,那些大儒们要什么。只要不是太过分,就奏明官家,让官家酌情赏赐。”
陈琳缓缓的点了点头,赞成了寇季的说法。
点头过后,陈琳取了一卷圣旨,宣读了起来。
由于圣旨是要拿回家供起来的,所以每一个官员,都有一卷对应的旨意。
数十个官员旨意,陈琳宣读完了,足足花费了一个多时辰。
寇季大致的听了一下,几乎都是官升三级,以及一些钱财。
贾昌朝的功劳颇大,所以赏赐比其他人优厚一些,除了实职上晋升了三级外,还外加了宝文阁直学士衔。
贾昌朝自此,算是迈入到了重臣之列。
再往前一步,就有资格竞争相位。
贾昌朝心中十分激动,手伸进了袖口掏了许久,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钱财打点一番传旨的人。
可看到了寇季和陈琳似笑非笑的神清以后,他立马打消了这个心思。
官家十分痛恨贪污之人,近些年抓到的贪官污吏,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陈琳是官家身边的人,自然跟官家喜好相同。
给陈琳行贿,那就相当于在赵祯眼皮子底下行贿。
下场肯定不会太好。
至于寇季,从出仕到现在,就没贪过,朝野上下的人都知道寇季不贪钱,也从没有收受过任何贿赂。
所以向寇季行贿,下场也不会太好。
而且,以寇季的身份,真要受贿,贾昌朝袖口里的那些钱财,也有些拿不出手。
没个七八万贯打底,那就是在侮辱寇季。
陈琳见贾昌朝手伸进了袖口,又空荡荡了拿了出来,便盯着贾昌朝道:“贾学士,你打算拿什么?”
贾昌朝赶忙道:“我写了一道谢恩的折子,想让公公帮忙带回去给官家,可刚刚一找,发现遗落在了寝室……”
陈琳缓缓点头,没有刨根问底的追问此事。
他跟寇季说了几句话,便离开了瑞圣园。
寇季在陈琳走后,对贾昌朝吩咐道:“带我去见那些大儒……”
贾昌朝赶忙答应了一声,带寇季去了编书的地方,见了一下那些正在为编撰词典忙碌的大儒们。
寇季在大儒们中间走访了一圈,了解了大儒们想要的赏赐和需求以后,驱车进了皇宫。
……
皇宫内。
资事堂。
赵祯一脸愕然的盯着寇季,“你是说,他们不要钱财,也不要什么官爵,就是要朕一直留着他们在瑞圣园内编书?”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不错……他们还说,官家若是能派人给他们在瑞圣园内修筑一些能正经居住的屋舍或者园子,那就更好了……”
大儒们以前相隔一方,很少聚在一起,也很少一起编书。
即使编书,也是编著一些自己的诗集,以及编著一些古籍的译本或者精注本。
他们几乎没有几个人参加过如此大型的编书工作。
如今朝廷为了编撰音韵书籍,将他们凑在了一起,又给予了他们许多资源,让他们编书。
他们大部分人已经沉浸在了编书的乐趣中,那还肯离开。
《天圣字典》已经编撰完成,词典还在编撰中。
但是下一部要编著的书,他们已经有了眉目,那就是唐史。
他们人足够多,想法也多,想编撰的书也多。
所以,只要不是朝廷主动遣散他们,他们几乎都不会走。
赵祯已经感受到了编书的好处,知道这么多大儒凑在一起,能帮大宋编著出许多有用的书籍。
所以在大儒们主动提出要留下的时候,赵祯不得不承认自己有点动心了。
赵祯强压着自己心头的悸动,对寇季道:“四哥觉得,此事是好事,还是坏事?”
寇季笑着道:“自然是好事,还是天大的好事。”
在此之前,历朝历代编书,基本上都是以史料为主,其他的书,几乎很少涉猎。
所以各类的书很杂很乱。
即便是朝廷科考经书中,也有不少前人夹带的私货在里面。
所以朝廷有必要将天下的书籍梳理一番。
重新编订,力求去伪存真。
此举对汉文化的传承,以及汉文化的发展有多大贡献,看看明著的《永乐大典》和清著的《四库全书》的名声,就知道了。
赵祯盯着寇季道:“四哥觉得此事是好事?”
寇季果断点头道:“当然……”
赵祯沉吟道:“那四哥觉得,该如何回应大儒们的诉求呢?”
寇季思量了一下道:“大儒们有心留下著书,那官家自然应当提供一些便利。大儒们著书已经有了几分成效,往后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
从大食运送过来的书籍,也在其中翻译。
以后,瑞圣园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一个著书、编书、译书的圣地。
臣管辖的龙图阁,以后恐怕不及瑞圣园万分。”
赵祯郑重的点头道:“朕也是如此想的。”
寇季继续道:“大儒们不求权,也不求利,唯独求一些名而已。此后文制革新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朝臣们的学士之职取缔,转嫁到他们身上。
学士,饱学之士。
就应该授予那些大儒,而非朝中官员。
学士之职,以后就是一个彰显身份和荣耀的虚职。
不参杂其他的。
学士,只负责精研学问即可。
朝政的事情,就不用参与了。
为了奖励他们对朝廷的贡献,可以适当的给他们派发一定的俸禄。
家中儿孙移居到了汴京城,也可以赐予屋舍,给其居住。
如此,算是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瑞圣园内,可以适当的做一些变动。
可以将瑞圣园这一座皇家北苑,彻底的改成一个著书立说、编书译书的地方。
用一座皇家北苑,换取天下大儒为官家效力,官家可赚大了。”
“哈哈哈……”
赵祯听到此处,放声大笑。
无论是全面推行蒙学,还是将皇家北苑,改造成一个专门供给大儒们著书立说的地方,都是前人不曾做过的壮举。
如今他做了,而且还看到了好处。
他怎能不高兴。
他毕生所求,就是为了让大宋崛起。
如今大宋方方面面都在快速崛起。
他怎么可能不高兴。
“就依四哥所言,朕随后会传旨给工部,让工部去改造皇家北苑。改造完成以后,朕会撤去皇家北苑里的宦官和宫娥,只留下一些官员和兵马。”
“皇家北苑改造完成以后,就是一个专门用来著书编书的地方,再叫瑞圣园,有些不合适。”
“那就叫……天圣文馆……四哥觉得如何?”
“而今距离天圣十年也不远了,官家确定还要用天圣命名?”
寇季问出了这话,赵祯略微愣了一下。
依照大宋太祖太宗定下来的规矩,大宋每一个年号的沿用,一般不超过十年。
也就是说,每过十年,必须更改一次年号。
特殊情况下,三五年也能改。
具体的看皇帝的喜好。
赵祯唏嘘道:“不知不觉间,朕登基快十年了吗?”
寇季缓缓点头。
赵祯低下头,看着寇季道:“你我君臣携手共度了快十年的光阴了。朕到现在还记得你初入宫廷时候的模样。”
寇季感慨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赵祯缓缓点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你我君臣要做的还有很多,一刻也不能耽误,光阴它不饶人呢。”
寇季笑道:“我们还年轻……”
赵祯盯着寇季道:“比起天赐儿,我们还年轻吗?”
寇季脸上的笑容缓缓僵住。
赵祯感叹道:“再过些年,四哥你可就三旬了……”
寇季突然有点不想讲话。
对于大部分拥有成熟心智的人而言,年龄增大、变老,绝对是他们不愿意面对的一个问题。
寇季觉得自己穿越到了大宋,并没有做多少事情,就已经快三十了,他自然也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
但是不面对也没办法,岁月它不饶人。
寇季笑容有些僵硬的道:“官家,咱们现在聊的是年号的事情。”
赵祯失笑道:“四哥似乎不太喜欢变老?”
寇季不咸不淡的道:“没有几个人喜欢变老。”
赵祯笑道:“但谁也躲不过去。”
寇季突然就不想讲话了。
赵祯见此,赶忙转移话题,“四哥对年号的事情有什么看法?”
寇季沉吟道:“官家或许可以考虑一直沿用天圣的年号。”
赵祯一愣,沉声道:“祖宗规矩……”
寇季盯着赵祯道:“祖宗的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太祖太宗两朝定下的许多规矩,一直不曾变动,到了官家登基的时候,就变成了弊政。
官家可是耗费了很大的代价才革新了这些弊政的。
由此可见,祖宗定下的规矩,或许适合祖宗们活着的那个年代,但却不适合现在。
所以该变的时候,就要变,不能犹豫。”
赵祯叹了一口气道:“朕就怕朕的规矩变得太多,后世子孙们不守规矩,将朕留下的许多善政,变成恶政。”
寇季道:“所以我们要先办法,将能变的和不能变的区分开。”
赵祯哭笑不得的道:“四哥刚才不是说了。祖宗留下的规矩,适合祖宗们或者的那个年代,但却不适合现在。我们留下的善政,也许并不适合以后的大宋。
我们更没有办法区别那一部分的规矩是可以变的,那一部分的规矩是不能变的。
因为以后的大宋是什么样子的,谁也说不准。”
寇季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以后的大宋会是什么样子,寇季也不知道。
因为现在的大宋,已经不是他熟知的那个大宋了,而是一个经过了他改变的大宋。
大宋以后,不会再遵循着历史,一成不变的走下去。
大宋的以后,会出现无数的变数。
所以,以后大宋要守的规矩是什么,得以后的帝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但这并不代表,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规矩让后世人遵循。
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就算经过了千万年,也绝对不会变。
比如疆土纷争。
寇季思量到此处,开口道:“疆土纷争问题,纵然过千万年,也不会变。”
赵祯听到这话,脸色一正。
“我大宋的江山,乃是将士们用性命拼回来的,不能割让,亦不能流失半分。这个问题,确实过千万年也不会变。
等朕革新了文制以后,朕会定下相应的祖宗成法,告诫后世子孙。”
寇季点头道:“最好能昭告天下,让天下所有人都记住。”
赵祯盯着寇季道:“就像是垂拱殿后悬挂的‘后宫不得干政’的匾额。”
寇季再次点头。
赵祯长出了一口气,“此事以后朕再和四哥详细的商讨一番。四哥不让朕改换年号,可有什么说法,又有什么好处?”
寇季坦言道:“年号频繁的更替,并不是一件好事。在年号的问题上,百姓们还是喜欢一成不变的。如此,便于他们记事。
更重要的是,官家若是沿用一个年号的话,那么天圣即官家,官家即天圣。”
赵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此事朕随后会和吕夷简三人商量一番,若是妥当的话,以后就沿用一个年号。”
“喏……”
商量过了此事以后,寇季也没有再宫里多待,便离开了皇宫。
寇季回到寇府别院的次日,赵祯有关于改造皇家北苑的旨意就下发到了工部。
工部拿到了赵祯的旨意以后,立马派遣人到了瑞圣园,对瑞圣园进行了丈量。
然后派遣人根据大儒们,以及以后编书、著书的需求,绘画了瑞圣园的改造图纸。
改造图纸出来以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瑞圣园内一个占地多大千亩的藏书楼。
藏书楼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