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颂- 第7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若是不将我送给刘娥,我会有今日?”
  刘美浑身一颤,手上的动作一停。
  刘从美盯着刘美吼道:“我是你儿子,不是刘娥的儿子。你若是不将我送给刘娥,我能有今日?你教刘亨藏拙,为何不教我藏拙?你压着刘亨,为何不压着我?”
  刘美浑身哆嗦着,指着刘从美,不知道说什么。
  刘从美大声的咆哮道:“你不说,我也知道是为何。因为你是个懦夫!你怕刘娥!你事事顺着刘娥!”
  “闭嘴!”
  寇季有些听不下去了,怒喝了一声。
  寇季盯着刘从美喝斥道:“你心若正,他纵然将你丢在了虎狼窝,你也是一个正直之人。你心若是不正,他纵然将你摆在圣贤面前,你也是个恶人。
  你有今日,是你自己选择,跟旁人无关。
  你在宫里做下的这一切,是因为你不甘心,不是他教唆你做的。”
  “堵上他的嘴!”
  寇季直接对杨太妃身边的女官吩咐道。
  女官略微愣了一下,在刘从美张口之前,堵上了刘从美的嘴。
  寇季沉声道:“事情既然已经查明了,我也该向官家去禀明此事。一切静等官家定夺。”
  “不用了……”
  杨太妃突然开口,阻止了寇季。
  寇季微微眯起眼,看向了杨太妃,“你难道还想瞒着官家?”
  杨太妃淡然一笑,道:“哀家只是不想让官家多造杀孽。一切的罪孽因哀家而起,自然也要从哀家手里终结。”
  “什么意思?”
  寇季质问。
  杨太妃笑了笑,没有说话。
  寇季皱起了眉头。
  杨太妃笑着笑着,嘴角突然冒出了一丝丝黑血。
  寇季略微一愣,急忙上前,“你服毒了?你不是说过,你揭穿此事是为了求活,是为了让官家从轻发落吗?”
  杨太妃抿着嘴,笑道:“你还真信?”
  寇季沉声道:“你早有轻生的念头?”
  杨太妃嘴里含着血,幽幽的道:“哀家依稀记得,当年官家出生的时候,刘姐姐就将官家抱到了哀家宫里。哀家看着那小小的人儿,心都化了。
  官家学会说话的时候,喊的第一个人是哀家。
  他叫哀家一声小娘娘,哀家当时眼泪都下来了。
  哀家半生都待在宫里,什么样的人都见过。
  但真心待哀家的人,只有官家一人。
  他当哀家是亲母,哀家也当他是亲子。
  他没做过对不起哀家的事情,哀家却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情。
  哀家已经没有颜面见他,更不想让他难做。
  哀家本来可以私底下将此事处理的妥妥当当的,然后再死。
  但哀家仔细思量了一下,还是决定将此事掀出来,让他知晓。
  哀家不愿意让他蒙在鼓里,哀家想让他好好的看清这座皇宫。
  哀家想告诉他,在这座皇宫里,没有多少情谊可言,即便是他最亲近的人,也有可能在背后做着伤害他的事情。
  哀家希望他能借此惊醒,然后好好的盯着宫里的人,盯着天下人。
  别让人再欺负他了。”
  杨太妃说完这话,血已经顺着嘴角流淌了出来。
  寇季皱着眉头,招呼了一下陈琳。
  陈琳快速的走到了过来,仔细的闻了闻杨太妃嘴里的黑血以后,沉声道:“牵机药,没救了!”
  寇季眉头一下子皱成了一团。
  杨太妃没有在意此事,她抓着寇季的手,低声道:“陈氏那边,你不用担心难做。哀家死的时候,就是陈氏死的时候。
  哀家宫里的知情人,在哀家死后,也会跟着死去。
  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刘从美。
  还有你们三人。
  哀家相信,此事你们三人不可能传扬出去。
  所以,此事最终会因为哀家的死,消声灭迹。
  等你们死后,天下间,就再也没人知道此事。
  官家也不用因此蒙羞。
  你招来了刘美,应该是想让刘美诛了刘从美,为刘府其他人求一线生机。
  此事你需要好好跟官家商量。
  万万不可忤逆官家的意思。
  哀家死后,能护着官家的人,就只剩下你了。
  你若是跟官家生出了隔阂,官家怕是真的要变成一个可怜人了。”
  “切记……切记……”
  “……”
  杨太妃说完了最后两个字以后,含着笑脸,倒在了寇季怀里。
  这是牵机药的作用。
  但凡是中了牵机药的人,死了以后,脸上都会有一个诡异的笑脸。


第0759章 给赵祯的真相
  那笑脸,似乎在笑世人,也似乎在笑自己,充满了讥讽。
  寇季怀抱着杨太妃,有些手足无措。
  他没料到杨太妃如此刚烈,说死就死,一点儿也不给别人挽救她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他心中还有需要疑惑没有解开,还需要杨太妃帮忙解惑,杨太妃如今死了,他询问刘从美的话,刘从美未必告诉他实情。
  寇季看向了陈琳。
  陈琳在这个时候也看向了寇季。
  二人对视了一眼,心里皆叹了一口气。
  临来的时候,二人心里恨透了杨太妃,他们心中都有手刃杨太妃,帮赵祯讨一个公道的心思。
  可如今杨太妃自缢而死,他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寇枢密,还请将娘娘交给奴婢……”
  杨太妃身边的女官,不知道何时走到了寇季的身边,她脸上看不出任何喜怒,微微蹲下身,低声轻语了一句。
  寇季思量了一下,觉得杨太妃身边的女官应该是杨太妃的亲信,应该不会折腾杨太妃的遗骸,所以就将杨太妃的遗骸交给了杨太妃身边的女官。
  女官看着很娇弱,但双臂却十分有力。
  在寇季将杨太妃的遗骸交给了女官以后,女官轻而易举的抱起了杨太妃的遗骸,往殿内一角的美人榻上走去。
  寇季眼看着女官将杨太妃的遗骸放在了美人榻上以后,回头盯着刘从美道:“我心中仍有疑惑,不知道你可否为我解惑?”
  刘从美嘴被封着,无法言语,他盯着寇季的目光里充满了嘲弄。
  寇季见此,微微凝眉,“看来你是不打算告诉我……”
  “寇枢密想知道什么,尽管问奴婢就是了,奴婢都知道。”
  杨太妃的女官安放好了杨太妃遗骸以后,重新回到了殿中,她听到了寇季的话以后,躬身一礼,轻声说道。
  寇季略微一愣,开口问道:“以太妃娘娘的手段,怎么可能被刘从美威胁?我若是太妃娘娘,碰到了刘从美威胁,一定果断下手,除了刘从美,让刘从美没有威胁我的机会。”
  女官微微咬牙道:“娘娘最初只是一片好心。刘从美从懂事起,就一直跟在刘娘娘身边,受刘娘娘调教。娘娘偶尔也会出声指点一二。
  细细算起来,刘从美算是娘娘的半个弟子。
  刘从美穷途末路,求到了娘娘门上,娘娘有能力庇护他,自然不可能见死不救。”
  寇季听到此处,大致明白了其中的始末。
  杨太妃最初只是怜悯刘从美,暗中庇护了刘从美。
  刘从美顺势躲在了宫里,悄悄的联络了刘娥留下的一些残部,其中就包括刘娥派遣到杨太妃手下潜伏的一些人。
  刘从美手里有了人,自然就不会规规矩矩的在宫里待下去,必然会做一些小动作。
  但即便如此,杨太妃仍然有足够的力量处置刘从美才对,为何放任了刘从美在宫里放肆?
  寇季狐疑的看向了女官。
  女官似乎看出了寇季的心思,略微叹了一口气道:“刘从美手里掌控的把柄,对娘娘危害不大,纵然暴露了出去,娘娘顶多是背一身的污名罢了。
  清名也好,污名也罢,娘娘都不在乎。
  纵然官家知道了娘娘以往的作为,难道真的会因为以往的事情,将娘娘逐出宫去?
  娘娘虽然伤害过其他人,可并没有伤害过官家,甚至还一手庇佑官家长大。
  娘娘之所以受制于刘从美,是因为刘从美手里的东西对官家危害很大。
  刘从美手里的东西一旦传扬出去,先帝、刘娘娘、娘娘,甚至宫里许多人的名声,都会因此丧尽。
  官家会因此颜面扫地。
  若是以往,官家的颜面伤了也就伤了。
  可那个时候却不能。”
  “有什么不能的?”
  陈琳忍不住开口发问。
  寇季深吸了一口气,长叹了一声道:“因为那个时候,我正在征讨河西。官家凭借着自己的威严,镇压着朝堂上反对的声音,从各地调遣粮饷驰援我。
  若是后宫丑闻被爆出,官家不仅会颜面扫地,也会威严尽失。
  官家一旦没有了威严,朝野上下的人就会对官家失去敬畏心。
  反对官家在河西掀起战事的声音,会在一夜之间形成浪潮。
  官家有可能会在朝野上下的逼迫下,放弃对我的驰援。
  我在河西的战事,很有可能会功败垂成。”
  河西战事,是大宋至关重要的一场战事。
  大宋因为河西战事,彻底挺直了腰杆子。
  大宋也因为河西战事,彻底走上了开疆拓土的路。
  河西战事之前,大宋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敢外出一步。
  河西战事之后,大宋立马有了勇气跟辽国叫板。
  在大宋对辽国发起战争的时候,大宋朝堂上有近半数的官员开口言战。
  在河西战事之前,大宋一旦遭遇战事,朝堂上可没有这么多官员开口言战。
  一旦遭遇战事,半数官员会开口求和,还有一些官员会闭口不言,只有少数的官员会言战。
  所以,河西战事可以说是关乎大宋国运的一战。
  杨太妃看的应该没有那么深,她应该觉得,赵祯当时年幼,坐在皇位上压服百官十分吃力,若是有一场大胜傍身的话,压服百官应该会轻松一些,所以她才不愿意在那个时候拖赵祯后退。
  所以,她才会被刘从美所要挟。
  后面的事情,女官不说,寇季大概也能猜出个大概。
  河西战事过后,杨太妃应该想找个时间,悄无声息的处理了刘从美。
  只是河西战事过后,寇季和赵祯二人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对辽国发起了战争。
  杨太妃为了避免后院起火影响到前方的战事,只能继续受刘从美胁迫。
  寇季盯着女官,“一切的战事尘埃落地以后,太妃娘娘为何……”
  女官瞪了刘从美一眼,咬牙道:“官家几次带着宫里的女眷出宫,刘从美借机将他手里的东西送出了宫。娘娘想悄无声息的平息了此事,没找到他手里的东西,自然不好动他。”
  寇季沉吟道:“太妃娘娘已经找到了他送出宫的东西了?”
  女官缓缓点头。
  寇季皱眉道:“既然太妃娘娘一直盯着,他怎么可能跟陈美人搅和在一起。”
  女官瞥了寇季一眼,道:“他跟陈美人勾搭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姐妹们正暗中护持着张氏姐妹。”
  说到此处,女官看了一眼陈琳。
  “娘娘在宫里也做不到一手遮天。陈公公在那段日子,不断的往宫里塞人,盯着宫里各处。娘娘不愿意将此事闹的人尽皆知,就让其余的姐妹收敛了一下行踪。
  刘从美也就是抓着那个机会,跟陈氏勾搭成奸。
  陈氏怀孕以后,娘娘就知道,此事不可能在悄无声息的解决了。
  娘娘心中对官家有愧,无颜面对官家,她也不愿意让官家难做,主动求死,所以才设下了这个局,让你掀开了此事。
  如今,刘从美手里掌握的东西,娘娘已经焚毁,刘从美自己也落到了你的手中。
  等刘从美和陈氏死后,一切对官家不利的人和事,都会跟着烟消云散。”
  寇季听到此处,心里感慨万千。
  女官的话和杨太妃的话,合在一起,应该就是所有事情的真相。
  杨太妃除了在已故的张贵妃的事情上存在着私心外,其他的事情上,都是在为赵祯着想。
  只是她好心办了坏事。
  明明可以一刀切的事情,硬是在她拖拖拉拉下,闹到了今日这个局面上。
  有人或许会质疑,杨太妃那么聪明的人,做事不留任何首尾,为何会在这件事上犯下这么愚蠢的错误。
  对此,寇季心里有答案。
  无非是心有顾忌,束手束脚罢了。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以前的杨太妃是个光脚的人,她不怕做错事,更不怕被人戳穿自己的面目。
  因为她在宫里是一个孤家寡人。
  纵然有人戳穿了她的面目,她也不过一死而已。
  牵连不到其他人。
  但她心里有了赵祯以后,就穿上了鞋子,有了顾虑。
  她站在赵祯的角度考虑问题,总想着要将宫里发生的一切事情的危害降到最低,让赵祯少受伤,或者不受伤。
  也正是因为如此,她狠不下心快刀斩乱麻,最终让事情发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类似的例子,寇季见过很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