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颂- 第6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人离京以后,就被各地衙门,以各种借口,快速的给分成了若干部分。
  等到他们被分派了干净以后。
  枢密院出手,组建了御龙卫,同时将剩余了龙神二卫的将士,补入到了天武、捧日两军中。
  经过了一连串的调动以后。
  汴京城屯驻的兵马,彻底完成了整编。
  一万御龙卫在组建妥当以后,由种世衡和寇季二人派人重新操练了一番。
  操练完成以后,寇季给他们配备了火枪和火炮。
  他们担当起了守卫皇城的重任。
  他们也是大宋一支配备上了火枪和火炮的兵马。
  由于他们不需要经历战事,所以不需要从邙山讲武堂内抽调学生指挥他们。
  天武和捧日两军整编以后,分别迁移了大营,分别迁移到了汴京城以东,以及汴京城以南,坐镇在外。
  一连串的变动,也让一些人察觉出了朝廷的一些意图。
  但是朝堂上基本上没什么反对的声音。
  武勋们一个个窝在家里当咸鱼,不可能发声。
  寇季、种世衡分别执掌着枢密院和三衙,他们是此次改革兵制的参与者,也不可能发生。
  他们不发声,朝堂上其他人也不敢发声。
  只有军中有一些反抗的声音流传出来。
  但是被他们的上官告诫了一番以后,一个个皆闭上了嘴。
  能留在军中的,自然是朝廷保留下来的。
  他们在此次变动中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帮那些被裁撤的兄弟们叫一叫屈就行了,却不敢跟朝廷作对。
  汴京城的兵马整顿完了以后,大宋各地兵马的摸底情况也接近了尾声。
  大宋各地兵马摸底情况完成以后。
  出现了一个让人十分愕然的局面。
  大宋百万兵马中,能打的兵马居然有八十万之多。
  只不过其中四成在禁军,另外六成居然是厢军。
  赵祯在知道了此事以后,哭笑不得的郁闷了好几日。
  在赵祯和寇季准备对汴京城以外的兵马出手的时候,汴京城以外的兵马也收到了风声,各地兵马隐隐有些动荡。
  正当各地兵马准备反抗赵祯和寇季二人改革的举动的时候。
  赵祯和寇季二人却并没有下达裁军的命令。
  而是开始给军中的一部分将领、校尉授官。
  其中被朝廷定为三品的四个大将军职,最引人注目。
  一连串的封赏过后,军中的大部分将军、校尉,被他们收买了。
  军中的将军、校尉们,配合着各军中的监军,轻易的就将各地兵马的动荡安抚了下去。
  然后就是一个字。
  调!
  各种调!
  各种稀奇古怪的调令,各种闻所未闻的调令,相继出现在各军中。
  往往将士们在接到了调令,赶往下一地的途中,新的调令就会出现在他们手里。
  伴随着调令出现的,还有一些军令。
  调令调他们行军,军令则是用来分割他们的。
  总之,一连串的调令和军令,彻底将大宋朝所有的兵马调动了起来。
  也彻底让大宋朝所有的兵马晕了头。
  为了应对将士们在行军途中的消耗,朝廷可是出了一次大血。
  国库的钱财足足耗去了三成。
  各地常平仓内的粮食也耗去了一成。
  要知道,现如今的国库,可不是以前的国库。
  经过了扩建,国库前所未有的庞大。
  里面存储的钱财,也前所未有的多。
  三成钱财,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
  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消耗。
  朝廷出了一次大血,收获到的成果也是喜人的。
  各地的兵马在不断的调动中,完成了整编。
  等所有的将士们反应过来以后,已经出现在了新军当中。
  成为了新军的人。
  将士们连闹事的机会也没有。
  到了新军中,放眼望去,大部分都是陌生人。
  他们很难聚拢在一起闹事。
  将领、校尉、监军等人,为了避免他们闹事,没日没夜的操练他们,他们也没有那个闲工夫去闹事。
  总之,当大宋所有人都知道了朝廷要做什么的时候。
  朝廷已经把能做的都做完了。
  熟悉的风格,熟悉的套路。
  让许多熟悉寇季的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他头上。
  不宣而办,先斩后奏,是寇季寇枢密最常用的伎俩。
  此次兵马改革当中,如此伎俩多不胜数。
  寇季寇枢密,显然是此次兵马改革中,最大的黑手。
  一些得了好处的将士,自然念着寇季的好。
  一些在禁军中混高额俸禄,却被发配到了地方当地方兵马的将士,自然是四处抹黑寇季。
  于是乎寇季的名声出现了两极化的分歧。
  有人说寇季英明。
  有人赞寇季心黑。
  寇准在得知了军中近数十万将士骂寇季心黑的时候,大醉了一场。
  似乎是放下了什么天大的心事。
  那些个吵着嚷着要提防寇季功高盖主的人,一个个也闭上了嘴。
  然而。
  这一切的一切,寇季都没时间去在意,因为他被赵祯留在了宫里。
  后宫。
  凝香殿。
  赵祯背负着双手,在殿内焦急的转着圈圈。
  寇季坐在一旁,一脸无奈的看着他。
  “官家,臣留在后宫里,合适吗?”
  赵祯脚下一顿,哼哼道:“你都在后宫里住了两日了,现在说这话有用吗?”
  顿了顿,赵祯又道:“再说了,是朕强留你在宫里的,谁敢乱嚼舌根子,朕扒了他的皮。”
  自从天下强兵皆归了枢密院以后,赵祯行事、说话,已经超过了一般的霸道,变得十分霸道。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稳婆和御医都说了,张美人就在这两日生产,那么张美人必然在这两日生产。官家不必着急,也不必将臣留在宫里。
  张美人真的生产的时候,官家再召臣入宫也不迟。
  犯不着将臣留在宫里,落人话柄。”
  赵祯之所以留下了寇季在宫里,是因为张美人快生了。
  “不行!”
  赵祯蛮横了拒绝了寇季出宫的提议,急促的转了几个圈圈以后,中气不足的低声道:“朕紧张……你要是离开了皇宫,朕肯定更紧张……”
  赵祯说出的这话,若是透露出去,没人会相信。
  没人会相信霸道的赵祯,会说出如此软弱的话。
  赵祯马上要当爹了,心情变得十分紧张,寇季多少能理解一些。
  虽然他没有经历过寇天赐降生的时候,但是他在河西的时候,也是日日夜夜牵肠挂肚的。
  他若是在汴京城,兴许跟赵祯的反应差不多。
  就在寇季在想理由脱身的时候,一个宫娥匆匆的进了殿内。
  “启禀官家,张美人要生了……”
  赵祯闻言,差点没跳起来,他不顾仪态,急忙问道:“这一次……是真的?”
  张美人有生产的征兆已经两次了,可是两次都没生。
  宫娥听到了赵祯的话,知道赵祯心急,也不敢多说其他的,只说了一句。
  “两位太妃娘娘都进了张美人的寝宫,进宫之前,还命人去请宗正寺的人过来。”
  赵祯一听这话,飞奔了出去。
  寇季见此,苦笑了一声,追了出去。
  凝香殿就在张美人寝宫的隔壁。
  赵祯此前在张美人寝宫的时候,老是在张美人快要生产的时候,往寝殿里闯,被李太妃和杨太妃一起赶到了凝香殿。
  如今张美人真的要生了,他那里还坐得住。
  君臣二人跑到了张美人居住的寝宫,就看到了曹皇后带着一群宫娥、丫鬟,守在宫殿门口。
  曹皇后见到了赵祯到了,急忙迎上前施礼。
  “臣妾参见官家……”
  “不必多礼……”
  赵祯随口说了一句,就想往张美人的寝宫闯。
  曹皇后眼中闪过一道苦涩,拦在了赵祯身前。
  赵祯见此,皱眉道:“你这是作何?”
  曹皇后苦笑道:“两位太妃娘娘入宫的时候,特地留下了臣妾,就是要臣妾拦下官家,免得官家进去,看到了什么不该看到的,污了眼。”
  赵祯听到这话,不答应了,喝道:“朕沙场都去过了,还有什么地方是朕不能看的。”
  眼见赵祯要强闯,曹皇后脸上的苦涩更浓。
  寇季见此,赶忙上前,劝阻道:“官家,你不能坏了规矩。”
  寇季提到规矩二字,赵祯略微愣了一下。
  寇季急忙道:“自古都有规矩,女子在生产的时候,男子绝不能擅闯进去。臣知道官家心急,可官家进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以你的身份,反而还有可能会添乱。
  所以官家还是踏踏实实在这里待着的好。”
  “朕怎么会添乱呢?朕……”
  赵祯有些焦急的喊着。
  寇季声音加重了几分,喊道:“官家,你心乱了!”
  寇季的声音如同响雷,在赵祯耳边炸开。
  赵祯浑身一颤,愣在了原地,许久以后,深吸了一口气,苦笑道:“朕心是乱了……脑子也跟着变得不灵光了……”
  “朕等!朕等!”
  赵祯嘴上这么说,可是谁都能看得出,他依然很慌乱,很紧张。
  就在赵祯平静下来没多久以后,张美人的寝宫里传出了声嘶力竭的呐喊声。
  赵祯一瞬间就慌了,想闯。
  曹皇后想上前,寇季却比她快了一步,硬生生的挡在了赵祯面前,怒吼道:“官家!”
  赵祯意识到自己又失态了,露出了一脸苦笑。
  往后,寝宫内的喊声一声高过一声。
  赵祯几次想闯进去,皆被寇季拦下。
  倒不是寇季越俎代庖抢了曹皇后的活。
  而是这种情况下,曹皇后其实不好拦赵祯。
  赵祯真要是急了,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会影响二人的情分。
  张美人在生产的时候,若是遇到什么三长两短的话,曹皇后甚至有可能会被迁怒。
  张美人寝宫里的呐喊声,足足持续了一炷半香的时间,才停下。
  随着张美人的呐喊声停下,一声响亮的哭声传遍了寝宫内外。
  赵祯听到了哭声,像是中了定身咒一样,愣在了原地。
  曹皇后,以及宦官宫娥们,齐齐施礼。
  “恭喜官家,贺喜官家……”
  赵祯在他们的庆贺声中回过神,激动地笑道:“赏!大赏!”
  “多谢官家!”
  曹皇后、陈琳二人,拿着早已准备好的喜钱,派发给了所有人。
  赵祯激动的往里面闯去,寇季这次没有阻拦。
  只是赵祯终究还是没有进殿去。
  刚走到了殿门口。
  就看到了李太妃从中走了出来。
  见到了赵祯,李太妃淡然笑道:“皇儿不必紧张,是一位小公主……”
  李太妃虽然高兴,但并不算太高兴。
  因为张美人生下的并非龙子,反而是龙女。
  龙女在宫里可不值钱。
  赵祯倒是没有流露出什么不满的神色,只是愣了一下,就迫切地问道:“朕能进去看看吗?”
  李太妃缓缓摇头,对赵祯道:“哀家之所以出来,就是要拦下你,顺便阻止你在外面大呼小叫。你是一国之君,要注意仪态,不能失了方寸。”
  “朕知道了……”
  赵祯随口应付着,眼睛一个劲的越过李太妃,往里面猛瞧。
  李太妃瞥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许久以后。
  有宫娥从殿内出来,在李太妃身边低声禀报了一句,李太妃才放赵祯进去。
  赵祯进入到了殿内以后,殿内已经经过了收拾,小孩儿也洗漱了一番。
  张美人脸色苍白的躺在榻上,小孩儿待在襁褓里,躺在一边,边上围了七八个宫娥伺候。
  赵祯出现在了床前以后,张美人无力的想要起身,却被赵祯阻止了。
  张美人脸色有些哀怨的道:“臣妾肚子不争气……”
  赵祯急忙道:“无妨无妨……朕就喜欢小公主……”
  “官家……”
  “朕说的是心里话……”
  “……”
  赵祯安慰张美人的时候,宗正寺的人已经到了寝宫内。
  奏请了赵祯以后,开始验看小公主的身躯、体貌特征、有无胎记、有无痣等。
  验看完了以后,宗正寺的人将一切记录在案。
  然后请赵祯赐下名讳。
  赵祯却只赐了一个乳名,并没有赐下正式的名讳。
  宗正寺的人走了以后。
  赵祯才有机会细细的看自己的闺女。
  不看不要紧,一看脸色变了。
  “朕的孩子,为何如此……”
  赵祯瞧着自己的闺女,吞吞吐吐的,愣是没将‘难看’两个字说出口。
  曹皇后不知道何时进了寝宫,听到了赵祯的话,低声笑道:“刚生下的婴儿皆是这般,养几日就好了……”
  赵祯将信将疑的道:“真的?”
  陈琳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了赵祯身边,低声笑道:“娘娘说的,自然是真的。官家刚出生的时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