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寇氏愤怒的盯着王远。
王远丝毫不惧,舔着脸道:“娘,你快让账房给我支一些钱财,我还等着去参加同窗的诗会呢。”
王寇氏怒不可执,有心教训儿子,却又狠不下心。
最终,只能破口骂了一句,“滚出去!”
王远点了点头,“那我就当你答应了,我自己去账房拿钱。”
说完这话,王远晃晃悠悠的离开了正堂。
等王远走远了,王寇氏才叹息了一口气,看向寇季,一脸歉意的道:“你这弟弟,从小被我惯坏了,不识礼数,胡说八道,你千万别往心里去。”
寇季淡然笑道:“姑母不必挂怀,他还是个孩子,他的话,小侄又怎么可能放在心上。再说了,寻常百姓家的兄弟,也经常拌嘴,很平常。”
王寇氏缓缓点头,“那就好,那就好……姑母就知道,你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孩子。”
寇季只是笑了笑,话锋一转,聊起了他到了汴京城以后经里的趣事。
逗的王寇氏频频爆笑。
刚才发生的那点不愉快,似乎真的就被他忘了一样。
王曙回府以后,听到了正堂里爆笑连连,有些意外的问身旁的仆人,“远儿最近有所长进,居然知道逗她母亲笑了……”
仆人小心的接过了王曙摘下的帽子,低声道:“回老爷的话,陪着夫人的不是少爷,是寇府的表少爷。”
王曙一愣,挑眉道:“寇季?”
仆人点了点头。
王曙疑惑道:“寇季怎么晚了,找我作甚?远儿呢?”
仆人神情僵硬的低声道:“少爷……少爷去了迎芳馆……”
王曙咬了咬牙,“这个逆子,一点儿也不知道长进。”
王曙心里骂着儿子,快步进入到了正堂,立马换上了一副笑脸,“寇季?”
寇季见到了王曙,赶忙起身施礼,“小侄寇季,见过姑父。”
王曙乐呵呵的摆了摆手,“不必多礼,就当在自己家一样。随意就好,随意就好。”
寇季笑道:“姑母也是这么说。”
王曙哈哈大笑道:“那说明我跟你姑母,心有灵犀。”
王寇氏翻了个白眼,瞪了王曙一眼,埋怨道:“孩子面前,瞎说什么呢。”
王曙笑道:“你可不能把这小子当孩子,他聪明着呢,也成熟着呢。再说了,都是自家人,不需要害羞。你去准备一些酒菜,我要跟这小子喝两杯。”
王寇氏点了点头,退出正堂。
王曙让她去准备酒菜,显然是一个推辞。
很明显,寇季过来找他有正事。
两个人要聊正事,王寇氏不适合在场。
王寇氏走后,王曙坐在了椅子上,问寇季道:“你小子大晚上的跑过来找我,有何要事?”
第0119章 二人变三人
“有两个人,需要姑父帮忙,让他们出仕。”
寇季笑着说。
王曙缓缓点头,问道:“谁?”
寇季报出了两个名字,“刘亨,曹佾……”
王曙愕然,瞪起眼珠子,“刘府和曹府的人?他们要是愿意出仕,轻而易举,用得着你插手?”
寇季笑道:“我想把他们二人,调入到提刑司,一个担任刑狱知事,一个担任巡边公事。”
王曙一愣,意外的道:“你要抢提刑司的权力?”
寇季没有隐瞒,认真的点了点头。
王曙上下打量了寇季一眼,沉声道:“你知不知道提刑司是什么地方?”
寇季点头道:“自然知道……”
王曙摇头,“不!你不知道!提刑司在官场上,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外台。朝廷的外台,内庭的外台。何为外台?后汉时期,刺史,为州郡的长官,置别驾、治中,诸曹掾属,号为外台。
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人,一郡长官,可以视为头,诸曹掾属,就是四肢和身躯。
现在,内庭就是这个人的头颅,而提刑司就是这个人的手脚和身躯。
如此重要的衙门,内庭绝不会允许其权柄落在你手里的。
纵然你祖父肯点头,李迪和丁谓,以及满朝文武也不会答应。
我所料不差的话,过不了几日,内庭就会派遣其他人,担任提刑司的提刑官。
你现在就算把人插进了提刑司衙门,过不了几日,新官上任以后,也会把他们踢出去的。”
寇季咧嘴笑道:“您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但我还是想试试。况且,以刘亨和曹佾的背景,就算新官上任以后,想要撵走他们,也得掂量掂量。”
王曙讥笑道:“据我所知,你的新上官,可不是什么好对付的角色。”
寇季一愣,愕然道:“内庭已经定下了?”
王曙摇摇头,“目前还没有定下,但是已经有了两个人选。”
“谁?”
“夏竦!张知白!”
寇季闻言,一脸愕然,“居然是他们两个……”
王曙点点头。
寇季疑惑道:“张知白的履历可不轻,让他担任提刑司的提刑官,那就是贬官啊。他能答应?”
张知白可是任职过参知政事的人。
入过内庭的人,他在朝堂上,也算是有分量的人。
让他出任一个四品官职,不是贬官是什么?
王曙瞥了寇季一眼,说道:“正是因为如此,李迪提出,让张知白以二品官身,出任提刑官。丁谓以不合规矩为由,不肯点头。
你祖父也觉得有些不合规矩,但又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有些犹豫不决。
然后有人趁机推出了夏竦。
如今你祖父正在张知白和夏竦之间权衡。”
寇季缓缓点头,沉吟道:“就算是他们二人中其中一位担任提刑官,我也不怕。我还是想试试,纵然拿不到提刑司所有的权力,能拿到一些,也不错。”
王曙愕然的看着寇季,提醒道:“无论是张知白,还是夏竦,都不好对付……”
寇季眯起眼,郑重道:“所以我准备加注,再添一个人。”
“谁?”
“范仲淹!”
王曙一愣,愕然道:“范仲淹……是谁?”
寇季也愣了,片刻后,苦笑道:“范仲淹,原名朱说,现任集庆军节度推官……”
王曙恍然,“你要说朱说的话,我还有点印象。你说范仲淹,我一时半刻还真不知道是谁。此人我有印象,他是大中祥符八年的进士,当时我就是他的阅卷官,审阅过他的卷子。
我并未发现此人有任何异于常人之处,为何你如此看重他?
难道你们之前见过?”
寇季摇头道:“没见过……”
王曙愣道:“那你是从何处得知他的?”
寇季低声笑道:“我是在张纶留下的文书当中发现他的。真正看重他的,不是我,而是张纶。”
其实,张纶留下的文书,寇季根本没看过。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让张纶帮他背书。
史书上记载,向朝廷推举范仲淹,让朝廷重用他的,就是张纶。
更重要的是,有张纶背书,王曙自然就不会再去深究寇季是如何知道范仲淹的这个问题。
他也不可能去找张纶问话。
王曙上下打量了寇季一眼,吧嗒着嘴,感叹道:“张纶恨你入骨,他看重的人,你也敢用?”
寇季咧嘴笑道:“他看重归他看重,真正提携范仲淹的人却是我。范仲淹将来有所成就,要报提携之恩,也该报在我身上。”
“你小子……”
王曙哭笑不得的指了指寇季。
寇季淡淡一笑。
王曙沉吟了一下,问道:“加上范仲淹的话,对上夏竦或者张知白,你的胜算有多少?”
寇季盘算了一下,迟疑道:“不敢谈胜算,但是足以自保。”
王曙闻言,满意的点点头,“算你有点自知之明,我还真怕你说出什么必胜无疑的话。夏竦、张知白,这两个人,可不是张纶。
论功劳,他们二人对朝廷的功劳,不输给张纶。
论能力、论为人处世,他们二人远比张纶要强。
特别是张知白,故旧满朝,盘根错节,根本不是你能对付的。”
寇季点头道:“我知道深浅……”
寇季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是他心里却不赞同王曙的说法。
在寇季心里,张纶、张知白、夏竦三人中,最难对付的,是夏竦。
张纶性子刚正。
张知白有君子之风。
而夏竦却跟他们截然不同。
夏竦亦正亦邪,忠奸难辨,谁也摸不透他的性子。
这种人最难对付。
他要是担任了提刑官,寇季还真的得小心提防一二。
王曙不知道寇季心里的想法,他见寇季点头,开口道:“既然你已经有了主意,那我也不阻拦你。你说的这三个人,我会想办法让他们入提刑司。
我也希望你能在提刑司站稳脚跟,为你祖父增添一大助力。”
寇季拱手笑道:“多谢姑父成全。”
王曙摆手道:“别那么见外,我这个当姑父的,提携你,帮你,是应该的。”
寇季闻言,失声笑了。
王曙也跟着咧嘴笑了。
王寇氏很凑巧的在这个时候,领着丫鬟,端着酒菜到了正堂。
寇季陪着王曙简单的吃了一些。
席间,并没有再谈正事,而是聊了一些家常。
夜深了以后,王寇氏安排寇季在府上的厢房睡下。
王寇氏安顿好了寇季,又回到了正堂。
王曙在正堂里品茶,并没有急着去休息,见王寇氏到了,笑着问道:“你觉得,你这个侄子如何?”
第0120章 婚配
“很好的一个孩子……”
王寇氏屈身给王曙面前空荡荡的茶碗里斟满了茶,笑眯眯的说。
王曙端起茶碗,一边品着,一边又问,“怎么个好法?”
王寇氏侧身坐在了王曙身旁的椅子上,面对着王曙,叹息道:“远儿今日说了几句对他不敬的话,他非但没有怪罪远儿,反而还帮着远儿说话。”
王曙面色一沉,皱眉道:“这个逆子说了什么?”
对于自己的儿子,王曙很了解,能被王寇氏定性为不敬的话,必然是得罪人的话。
王寇氏瞧着王曙脸色不好,就知道王曙心里已经生了恼,她赶忙出声维护王远,“远儿也没说什么,季儿又不是外人,远儿纵然说了几句混账话,季儿也不会怪罪他。
再说了,妾身已经代替远儿,给季儿陪过罪了。”
王曙听到了王寇氏代替王远向寇季陪过罪了,也就没再深究。
他瞪了王寇氏一眼,冷哼道:“你就惯着那个逆子,早晚有一天,他会闯出弥天大祸来。”
这话王曙已经说了不下千遍,王寇氏也没有在意,只是陪了陪笑脸。
“哎……”
王曙叹息一声,喃喃道:“那个逆子要是有寇季一半儿好,我也就省心了。”
王寇氏听到这话,有些不乐意了,她辩解道:“远儿那点儿不如寇季?他现在只是年纪小,不懂事,等他大一些,就懂事了。
远儿要是出了仕,有你和我爹帮衬,成就肯定比寇季高。”
王曙张了张嘴,想反驳。
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知道,一旦他张嘴,说儿子的不是,王寇氏一定会替儿子辩解,跟他斗嘴。
他忙了一天了,已经没心思和精力跟王寇氏斗嘴了。
王曙岔开话题道:“今日我去李相府上拜会的时候,撞上了向公。”
王寇氏见王曙不再数落王远,心里愉悦了不少,听到王曙的话,她下意识的挑起了眉头,意外的道:“向敏中?”
王曙点点头。
王寇氏疑惑道:“妾身听说,向公自从乞骸骨被驳回以后,一直蛰居在府里,平日里除了教授太子的时候才肯离府外,一直都不怎么离府。
为何会出现在李相公府上?”
王曙吧嗒着嘴,瞥了王寇氏一眼,幽幽的道:“我要是说,他到李府,是为了见我,你信吗?”
王寇氏一愣,失笑道:“你在戏耍妾身?向公要见你,只管招你过府即可,干嘛还要去李府,这么麻烦。”
王曙叹息道:“开始我也不信,可知道了向公的请托以后,我信了。他到李府,就是奔着我去的。”
王寇氏先是一脸意外,然后好奇地问道:“向公有事让你办?”
王曙点点头,失笑道:“说起来也是一桩喜事。向公府上的嫡长孙女年芳十四,有意许配给季儿。他不好意思开口,所以托李相公开口点破了此事。
他希望我可以在中间说项,促成这门亲事。”
王寇氏闻言,愕然道:“向公要把嫡长孙女许配给寇季?”
王曙笑道:“很意外?”
王寇氏翻了个白眼,苦笑道:“能不意外吗?向府满门官宦,他们家的嫡女分量有多重,汴京城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王夫人见过向府的嫡女,她跟妾身在一起的时候,把向府的嫡女夸的是天上有地下无的。
说那向府的嫡女,知书达理,颇具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