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颂- 第6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柴宗庆心知其中一定有猫腻,但是却没有深究,反正他往后会一直在枢密院内供职,有的是机会套出其中的秘密。
  柴宗庆笑道:“既然是你一片心意,那本公就却之不恭了。下朝以后,我们找个地方好好坐坐。”
  几个枢密承旨纷纷笑着点头。
  柴宗庆瞧着他们几个人,笑道:“说说吧,有什么事情需要本公帮忙的。”
  几个枢密承旨跟柴宗庆混迹了也有小半个月了,知道柴宗庆的性子,所以在柴宗庆开口以后,赶忙道:“沧州有个偏将,想谋一个忠武的职位……”
  “三衙内有一位小将,想去捧日军……”
  “……”
  几个枢密承旨,或多或少,都有事情恳求。
  柴宗庆听完了他们的话以后,低声道:“老规矩,你们先上奏他们的功绩文书,我帮你们搞调遣文书……”
  几个枢密承旨果断点头。
  “事成之后……”
  “您八,我们二……”
  “你们……很不错,等回头官家召见的时候,我会在官家面前提一提你们的名字。”
  “多谢柴公提携。”
  “……”
  几个人三言两语,就完成了几笔不可见人的勾当。
  也就是寇季这个枢密使回京以后没有进过枢密院,不然他们也不敢如此胆大妄为。
  几个人刚说完话。
  朱能就拿着一份文书,阴沉着脸进了枢密院。
  几个枢密承旨看到了朱能,向柴宗庆告罪了一声,纷纷奔向了朱能。
  柴宗庆却没有凑过去。
  如今皇亲国戚正跟满朝文武闹的水深火热的,他可不想凑过去自讨没趣。
  朱能似乎也懒得搭理他,进入到了枢密院以后,看都没看他一眼。
  几个枢密承旨凑到了朱能面前的时候,朱能将手里的文书递给了他们,道:“朝廷有一笔粮饷,要发给下面的将士。兵部尚书李昭亮如今正坐镇在朔州,兵部无人掌管,所以官家吩咐我们枢密院出一个人,去督管此事。
  你们几个商量一下,看看谁有闲暇。”
  几个枢密承旨闻言,眼前一亮,拿过了文书一瞧以后,眼睛更亮了。
  “三百万贯?!”
  有人尖叫了一声。
  柴宗庆立马竖起了耳朵。
  朝廷每年配发的军饷数以千万贯计算,但每一次都是数十万贯数十万贯的批款,很少有一次性批复百万贯以上的例子。
  除非是碰到了战事,需要将士们卖命,才会变得十分大方。
  朱能见几个枢密承旨一脸惊讶,便淡然的解释道:“此次粮饷当中,不止有兵马的常饷,还有一部分是有功将士的赏赐。
  所以数额会大一些。”
  “下官明白……”
  几个枢密承旨对视了一眼,压下了心头的激动,齐齐向朱能施礼。
  朱能缓缓点头道:“你们议一议,写一个章程给我。”
  “喏……”
  朱能将此事扔给了几个枢密承旨以后,离开了枢密院。
  柴宗庆在朱能走后,主动的凑到了几个枢密承旨眼前,盯着他们手里的文书,道:“什么东西……给本公瞧瞧……”
  几个枢密承旨一愣,略微沉吟了一下,就猜到了柴宗庆跟他们一样,惦记上了这笔军饷。
  “柴公,此事是朱枢密交给下官……”
  “怎么,本公瞧都不能瞧了?”
  柴宗庆不等枢密承旨将辩解的话说完,就阴阳怪气的问道。
  几个枢密承旨见柴宗庆生恼,只能将手里的文书交给了柴宗庆。
  柴宗庆如今有官家护着,他们惹不起。
  柴家的那为邓国大长公主也不是省油的灯。
  更关键的是,惹恼了柴宗庆,他们很有可能会断了一条长久的财路。
  柴宗庆拿过了文书,仔细的阅读了一番以后,将文书还给了几个枢密承旨,然后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
  “你们准备一份章程,明日给本公……”
  几个枢密承旨面面相觑。
  柴宗庆盯着几个枢密承旨,幽幽的道:“觉得本公要抢你们的财路?”
  几个枢密承旨盯着柴宗庆没有说话。
  柴宗庆不咸不淡的道:“一条财路落到了你们手里,你们能捞几个钱?你们又敢捞几个钱?”
  几个枢密承旨一脸愕然。
  柴宗庆淡淡的道:“本公吃肉,少不了你们那一份。”
  几个枢密承旨赶忙道:“多谢柴公……”
  柴宗庆点了点头,离开了枢密院。
  几个枢密承旨凑在一起,脸色十分难看。
  倒不是他们不识趣,不愿意将财路献给柴宗庆。
  他们是担心柴宗庆下手太狠,不留分寸,到时候闹出大事,牵连到他们。
  “此事我们便不参与了……”
  几个人沉默了许久,其中一人突然开口。
  另一个人附和道:“他有官家护着,我们可没有。”
  其他人齐齐点头。
  有了决定,几个枢密承旨脸上难看的神色也缓和了几分。
  虽然少赚了一笔大钱,但他们并不后悔。
  他们能捞钱捞到今日,凭借的就是留分寸、知进退。
  该捞的钱,他们一个铜板也不会放过,不该捞的,他们碰都不会碰。
  一夜无话。
  翌日。
  几个枢密承旨将准备好的章程交给了柴宗庆。
  柴宗庆拿着章程,找到了朱能,大大咧咧的将章程放到了朱能面前。
  朱能疑惑的拿起了章程扫了一眼,一脸恼怒的道:“此事我并没有交给你!”
  柴宗庆大大咧咧的道:“他们几个自知能力不足,特意求我援手,我看他们可怜,就决定帮他们一把。”
  朱能怒道:“政事交给了谁,就由谁负责,岂能私底下委托他人。”
  “我也是枢密院的人,官职还比他们高。为何他们能做,我做不得。”
  “我就是不想将此事交给你!”
  “你是对我有意见?”
  “……”
  朱能和柴宗庆说着说着,便吵成了一团,最后吵到了赵祯面前。
  赵祯在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以后,夸赞了柴宗庆一番,然后将朱能赶回府去禁足。
  朱能黑着脸回了府。
  柴宗庆志得意满的回了枢密院。
  从枢密院点了两个枢密承旨,陪着他一起去了兵部。
  柴宗庆配合着兵部,将一切发放军饷的章程拟定好以后,呈报给了赵祯,赵祯痛快的吩咐户部将钱转交给了兵部。
  三百万贯钱财,出了国库,入了兵部衙门。
  从兵部衙门又押运出了汴京城。
  一路出了开封府,却没有往东北而去,而是折道去了其他地方。
  一切似乎都神不知鬼不觉的。
  ……
  寇府别院。
  寇季着一声长衫躺在胡床上,优哉游哉的晃着。
  在他身旁,赵祯也躺在一张胡床上,优哉游哉的晃着。
  赵祯晃了许久,意味深长的道:“柴宗庆可真能贪……”
  寇季缓缓点头,“三百万贯军饷,他独享了八成,其他官员享了一成半,军中将士只有半成……”
  赵祯微微咬起了牙道:“朕以为,他贪个数十万贯就撑死了,却没料到,他居然一口气吃了两百四十万贯。两百四十万贯,其中有一大部分是朕赏赐给有功将士的奖赏。
  将士们为国拼杀,有死有伤,朕答应了重赏他们。
  可到最后,他们拿到手里的钱却少的可怜。
  朕不敢想,他们在拿到一两贯铜钱的赏赐的时候,会对朕有多失望。
  朕更不敢想,他们的家眷在拿到了一两贯卖命钱以后,会不会咒骂朕。”
  引柴宗庆上钩,是他们君臣共同的主意,他们也做好了应对一切变故的准备。
  可真当柴宗庆上钩以后,赵祯被吓到了。
  那可是赵祯用来收买人心的钱。
  如今非但没有收买到人心,反而让三十万将士寒了心。
  大宋多少将士,一百多万而已。
  如法炮制三五次,大宋上下将士的心会被伤的干干净净。
  到时候大敌来犯,还有谁会为大宋卖命?
  柴宗庆此举,不是在捞钱,而是在挖大宋的命根子,赵祯怎么可能不被吓到?
  寇季听到了赵祯咬牙切齿的话,沉吟道:“官家事后多补偿一下将士们就行了。到时候臣再派人去安抚一下,将士们一定会理解官家的。”
  赵祯愤恨的道:“朕现在就想收拾他!”
  寇季略微一愣,他自然明白赵祯想要收拾的人是谁。
  寇季看向了赵祯道:“现在收拾他,那我们可就要前功尽弃了。柴宗庆虽然贪了钱,但没有闹出大乱子。官家派人揭穿了此事,到时候他补上这笔钱,再多出一些赎罪钱,求邓国大长公主找你哭诉几次,你也不好对他痛下杀手。”
  赵祯听到了寇季的话,强压下了心头的怒火,沉声道:“朕知道……朕就是随口一说……”
  寇季道:“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一切,直等事情发酵即可。”
  赵祯缓缓点头。
  君臣二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了一会儿。
  赵祯离开了寇府别院,回到了宫中。
  往后一段时间。
  汴京城内都风平浪静。
  寇季依然病着,朱能也被禁足在府上,柴宗庆继续在枢密院内胡作非为。
  一晃眼便到了五月。
  田里的麦子变得金黄的时候,一队将士背着信旗,沿着麦田的地垄,一路冲进了汴京城。
  “涿州兵变!”
  “涿州兵变!”
  “……”
  传信的八百里加急的将士,一边往汴京城里冲,一边大声的呐喊。
  造反,在大宋朝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但兵变绝对是稀奇事。
  造反一年能碰到好几次。
  但是兵变,十年也不一定能碰上一次。
  可见兵变有多稀奇。
  更关键的是,每次兵变,都意味着有大事发生。
  上次大宋朝发生兵变,是寇准精简厢军时候的事情。
  八百里加急的将士将消息传给了御街两旁的百姓,御街两旁的百姓快速的将消息传遍了汴京城。
  一时间,汴京城为之轰动。
  八百里加急将士入宫后没多久,宫内的钟声被敲响。
  满朝文武,穿戴上了官服,坐上了马车,匆匆往宫里赶。
  寇季也是如此。
  寇季乘车到了金水桥边上的时候,就看到了王曾正皱着眉头从马车上下来,他也跟着下了马车,走到了王曾身边。
  王曾见到了寇季,眉头紧锁着道:“涿州兵变了?”
  寇季面色凝重的道:“听说是……”
  王曾黑着脸道:“你一个枢密使,怎么可能不知道其中的详情呢?”
  寇季苦笑道:“他们兵变,也不可能提前告诉我……我也得等八百里加急将此事送到了汴京城以后,才能知晓。”
  王曾长叹了一声,略带歉意的道:“老夫是气糊涂了……我大宋刚经历了两场大战,如今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
  偏偏在这个时候,涿州发生了兵变。
  朝廷要处理此事,恐怕要费一番周折。
  更关键的是,涿州毗邻幽州。
  若是他们投了辽人,那我大宋刚找回的言面,恐怕又要丢出去了。”
  “此事确实不好处理……我猜测其中必有原因,不然将士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闹乱子。”
  寇季一脸郑重的道。
  王曾缓缓点头,“我们速速入宫,去弄清楚其中的缘由。”
  寇季点头,陪着王曾一起入了皇宫。
  一路到了垂拱殿,还没有进门,就听到了赵祯暴跳如雷的声音。
  “废物!”
  “一帮子废物!”
  “一帮子人渣!”
  “朕要将你们千刀万剐!”
  “……”
  赵祯在骂谁,显而易见。
  他在骂满朝文武。
  能将赵祯逼到爆粗口的份上,说明此次涿州兵变,跟朝堂上的官员有关。
  王曾和寇季神色凝重的进了垂拱殿,就看到了满朝文武其他人已经到了,如今正弓着腰,垂着脑袋,正在聆听赵祯发怒。
  王曾和寇季迈着小碎步,进入到了殿中,默默的施了一礼,然后各自回到了各自的班列。
  王曾居于文臣班列第二位,寇季则居于武臣班列第一位。
  王曾和寇季之所以在殿中施礼,却没有开口,那是因为礼仪的问题。
  但凡是上朝以后,迟到的臣子,到了朝堂上以后,一般不能打扰朝堂上正在议事的众人,自己施礼过后,悄悄的站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就行了。
  等到朝堂上的事情议论完了,官家有心追究迟到的事情的话,少不了要罚一些俸禄。
  官家若是不追究迟到的事情的话,那就就此揭过。
  寇季和王曾二人站定以后,赵祯还在咆哮。
  赵祯如同一头发怒的猛兽,冲着满朝文武咆哮,“三百万贯军饷和赏赐,送到了涿州、朔州、寰州,只剩下了不到三十万贯!
  中间没了两百七十万贯!
  两百七十万贯!
  你们怎么下得了手?
  每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