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帮我?”
第0107章 防火防盗防寇季
“你为什么帮我?”
狄青这话问的寇季有些语塞。
总不能实话告诉他,说我知道你以后是位名将,所以要提前把你收入囊中?
寇季在狄青直勾勾的眼神中,沉吟了许久,吧嗒着嘴道:“本官前后遭遇了几次刺杀,急需武艺高强的人保护。本官瞧着你年龄不大,身形却很高大,必定天赋异禀,勇武过人,所以打算收你入府,当一个随从,平日里替我挡挡刀剑。”
狄青闻言,将信将疑的点头。
他终究是个刚从乡下来的穷小子,还没有在战场上历炼过,也没有在官场上沉浮,所以寇季的假话,他居然信了三分。
张纶红着脸,在寇季身后咆哮着,“没有本官的手谕,谁也不能把犯人从这里带走。”
“哼……”
寇季背对着他,轻哼了一声。
为了狄青,得罪一个张纶,对他而言,很划算,很值得。
“好生在牢里待着,明日本官过来见你。”
随口吩咐了狄青一句,寇季甩了甩袖子,离开了刑部大牢。
狄青盯着寇季离去的背影,脸上充满了疑惑。
张纶盯着寇季的背影,咬牙切齿,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
他为官多年,还没见过这么嚣张的下官。
他为官多年,也没见过这么不给他面子的人。
纵然是当今官家见了他,也亲切的称呼他一声张爱卿,寇季居然敢当面骂他匹夫。
是可忍熟不可忍。
“左右,传令下去,立刻派人前往汾州西河,查清狄青的底细,查清这件案子里面的关联,但凡有冤情,立刻上报。
如遇阻拦,就地格杀!”
“再告诉下面的人,放开了手脚给本官调查寇季,不需要再顾及寇府。”
“……”
张纶眼珠子通红的吼出了这几句话。
他的西席揪着山羊胡子,苦笑道:“东翁,您这么做,可就跟寇相爷对上了……实属不智啊。”
张纶瞪着眼,吼道:“竖子欺人太甚,本官若是不给他一个教训,还不被朝堂上的同僚笑话死。寇相若是为了这个竖子,对本官出手的话,本官就挂印而去,看他宰相的脸往哪搁。”
“东翁……”
西席还要劝,却被张纶粗暴的打断了,“不必再劝,本官心意已决。你去帮本官草拟一道奏折,本官要弹劾他。”
……
刑部大牢外。
寇季坐上轿子,吩咐了一声,让轿夫抬着他往皇宫走去。
他在轿子里,暗暗想着今日的事情。
狄青明显有冤情在身,可他却黑白颠倒,非要说狄青的案子没有冤情。
这话是一语双关,为自己留了后路。
狄青确实有冤情,可这案子却不冤。
张纶纵然把这个案子捅到了朝堂上,寇季也能凭借着这一点,周旋一二。
至于他为何没有当场揭穿狄青帮兄长顶罪的事情,也有自己的考量。
狄青帮兄长顶罪,已经成了事实。
如果寇季揭穿了这件事,让张纶查下去,那么狄青的兄长必然被挖出来。
狄青兄长,不仅杀人,还找人顶罪,两罪并罚,必然被斩首。
而狄青替兄长顶罪,虽出于孝心,但同样有罪,也许会罚轻一点,但肯定会被治罪。
到那个时候,狄家两个儿子,一个被斩,一个被判监或者流放,整个狄家就算毁了。
狄父狄母说不定还会寻死觅活。
狄青在面对这种家庭悲剧以后,还能不能成为那个大名鼎鼎的面涅将军,那就不好说了。
也正是因为有这种考量,寇季才帮狄青隐瞒了他顶罪的事情。
除此之外,寇季也有自己的私心。
狄青的出现,对他而言是意外之喜,他必须把狄青牢牢的把握在手里。
案子一旦被翻,狄青一定会被发还原籍,寇季到时候想把狄青弄回来,就得费一番周折。
而且狄青被发还原籍以后,还能不能再出现在寇季身边,也存在着变数。
狄青是寇季必须握在手里的人,所以他不希望看到有任何变数出现。
……
寇季的轿子,晃晃悠悠到了东华门前。
他冲着金水桥边上的侍卫们亮亮腰牌。
侍卫们掉头就跑。
留下了寇季一个人直愣愣的站在了原地,一脸茫然。
“什么情况?”
从寇季出现,到金水桥边上的侍卫们消失,仅仅过了几个呼吸。
寇季站在金水桥前,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许久以后,一个宦官甩着拂尘,出现在了桥头。
他站在桥另一边,冲着寇季喊话,“寇侍读这是要入宫?”
寇季虽然被刘娥驱逐出了东宫,可是寇季的腰牌,她没有收回,寇季的太子侍读的官职,她也没有收回,所以宦官称呼他一声寇侍读,也没错。
寇季愕然道:“不然呢……”
宦官干笑道:“不知道寇侍读入宫,所为何事?”
寇季皱眉道:“本官入宫作何,需要跟你解释?本官有官家钦赐的腰牌,可以出入皇宫,你想拦着本官?”
宦官陪着笑脸,点头哈腰道:“咱家不敢……只是皇后娘娘吩咐过,不许您进宫见太子殿下。您进宫要是为了见太子殿下,那您就请回吧。”
寇季闻言,恍然大悟。
难怪那些侍卫们见了他跟见了洪水猛兽一样。
原来是刘娥下了禁令,不许他入宫见太子。
他出现在皇宫外,对侍卫们就是个麻烦。
寇家的人,他们得罪不起,皇后他们也得罪不起,所以他们只能躲着寇季。
寇季想通了其中关节,叹了口气,道:“你放心,本官进宫,是有政务要上奏,不去东宫。”
宦官闻言,并没有轻信寇季的话,而是陪着笑脸道:“寇侍读要入宫上奏政务,咱家不敢阻拦。只是寇侍读若是哄骗了咱家,偷偷去了东宫,咱家也不好给娘娘交代。
您看您能不能行个方便,让咱家跟着您?”
寇季翻了个白眼,“那你跟着吧……”
宦官一喜,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寇季迈步踏过了金水桥,宦官紧紧的跟在了他身后。
在东华门口,又亮了亮腰牌,才步入到了皇宫里。
寇季入宫的时候,朝会已经散了。
他要上奏政务,就只能去资事堂。
宦官在寇季入了宫以后,很贴心的为他引路,把他引子向资事堂。
但凡寇季有移步去其他地方的举动,宦官就会赶忙提醒他,走错路了。
第0108章 帮张纶鸣不平
寇季一路在宦官提醒下,到了资事堂。
站在资事堂前,寇季瞪了宦官一眼。
宦官干巴巴陪了一个笑脸。
寇季扯了扯衣服,扶歪了头顶的官帽,大喊了一声,“不公啊……”
“不公啊!”
寇季哀声喊着这三个字,在宦官惊愕的眼神中,进入到了资事堂。
资事堂内,刘娥高居在首座上,正在听政,自从她自囚结束以后,再次出现再了资事堂以后,一直处于听政的状态。
她只听,只看,不说话。
用她自己话说,就是她在帮官家听政,却不敢帮官家理政。
寇准、李迪、丁谓、曹利用、王曾,一行人,坐在她的下首,正在为朝廷发生的政事,忙的不可开交。
寇季一声大喊,着实把他们惊的不轻。
他们纷纷放下了手里的政务,看向了资事堂门外。
寇准皱着眉头,怒吼道:“谁在门外乱嚎,给老夫乱棍……”
话说了一半,就看到寇季一脸哀伤的大喊着进了资事堂。
当即,寇准收住了话,瞪眼道:“瞎嚎什么,这里是你能胡闹的地方?”
寇季拱了拱手。
“臣寇季,参见皇后娘娘。”
“下官见过诸位大人。”
寇季施礼过后,又大喊道:“不公啊!”
刘娥、丁谓等人,下意识看向了寇准,他们想看寇准如何处理此事。
寇准恼怒道:“不公什么,有什么不公的,你要有冤情,去大理寺喊冤,去开封府喊冤,这里不是你瞎胡闹的地方,给老夫出去。”
寇季拱了拱手,苦着脸道:“下官喊不公,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下官的上官张纶。”
刘娥、寇准等人闻言,一脸愕然。
为张纶喊不公?
闹什么幺蛾子?
张纶官居四品,乃是朝廷重臣,随时都能参加朝会,他的不公需要你来喊?
“滚出去!”
寇准彻底恼了。
寇季不仅不听,反而大声道:“我上官为人忠厚,平日里受了委屈,也不肯言语,可我却看不下去,必须帮他说一说。”
寇准还要开口训斥。
却听丁谓道:“老夫倒是想听听,张纶受了怎样的委屈,值得你闯进资事堂,为他喊不公。”
李迪瞪着丁谓喝斥道:“孩子瞎胡闹,你也跟着胡闹,成何体统。”
丁谓撇撇嘴,淡淡的道:“在你眼里,他是孩子,可在老夫眼里,他却是朝廷命官,天子门生。既然为官,自然有资格论一论朝政。”
寇准皱着眉头,要训斥丁谓。
刘娥突然开口道:“本宫觉得丁相言之有理。寇爱卿,寇季虽然是你的孙子,但他也是我大宋的官员。在寇府,你们是祖孙,在资事堂,你们却同为朝廷命官。
但凡对我大宋江山社稷有利的话,我们都得听一听。”
刘娥自从自囚结束以后,一直恪守一个做皇后该有的本分,事事也已寇准的意思为准,寇准也不好再为难她。
如今她突然开口帮寇季说话,而且句句有理。
寇准也无从反驳。
寇准沉吟了一下,瞪向了寇季,皱眉道:“还不快说?!”
寇季赶忙道:“下官觉得,朝廷对我上官张纶不公。我上官张纶,太宗年间入仕,先后治益、彭、简、辰等州,所过之处,贼人纷纷闻风丧胆,不是举旗来降,就是被尽数诛灭,治理地方,有泼天大功。
又先后出使辽国,为我大宋换来多年和平。
大中祥符年间,盐课大亏,我上官张纶,奉命前往通、泰、楚三州,治理盐户,岁增盐课数十万石。又在杭、秀、海三州设立盐场,岁入盐课又一百五十万石。
短短两年,杭、秀、海三州,不仅增上了盐课,又增上供米八十万石,疏五渠,导太湖入于海,又复租米六十万石。
此后,我上官张纶,又先后知任泰州、昭州、秦州、瀛州、沧州,每到一地,皆颇有大功。
满朝文武,论功劳,比得上我上官的,又有几人?
晏殊十四岁入朝,历朝十四载,对朝廷少有功劳,却能位列四品,跟我上官等同。
我上官怎能不委屈?
就因为我上官非进士出身,你们就这般对他?
长此以往,满朝皆进士皆效仿晏殊,又有几人,能像我上官一样,踏踏实实为朝廷做事,为朝廷安民?
民不安,国何在?”
寇季一席话说完。
寇准、刘娥等人,愕然愣在当场。
弹劾上官,悄悄说上官坏话,秘密上奏揭上官短处的,又或者拍上官马匹的,他们见多了。
可是帮上官抱屈,帮上官要官的,他们还是第一次见。
更重要的是,随着寇季一项项细数完张纶的功劳,他们觉得寇季说的很有道理。
张纶为官数十载,算是一个干臣。
立的功劳也很多。
可偏偏就是出身不对,三次科考不中,补了一个三班奉职。
所以在官场上,总是弱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一头。
所以每到升官的时候,别人不是提携门生,就是在提携故旧,要么提携同窗。
唯有张纶,没人提携。
而且他在外为官,去的大多都是贫寒的地方,即便是被派到富庶的地方去,也是去啃别人不愿意啃的硬骨头。
也只有他每次立的大功以后,惊动了朝廷,官家会提携他一下。
就这,朝堂上一些不愿意看到张纶这个野路子出身人升官的,还要出手打压一下。
以前张纶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没人帮他喊屈。
现在,寇季帮他喊了。
寇季眼瞧着众人愣在原地,不说话,就苦着脸道:“娘娘、诸位大人,这公平吗?”
寇准等人皱眉不语。
丁谓张了张嘴,想帮腔,却把话吞进了肚子。
仔细说起来,丁谓以前的遭遇,跟张纶有些相似。
他在外为官的时候,也是立功无数,可是就是得不到升迁。
于是乎,他脑子一转,走上了馋臣的道路。
这才一路官运亨通,平步青云。
对于张纶的遭遇,他应该是最同情的一个人。
资事堂内,静悄悄的,针落可闻。
许久以后。
王曾突然开口道:“刑部,尚缺一位权刑曹尚书……”
权刑曹尚书,正三品,养老的官。
刑部的权力,已经被提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