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绕过影壁的时候,门子小声的提醒了寇季一句,“老爷回来了,一个人待在正堂,谁也不让进去。小少爷您还是去看看吧……”
寇季微微愣了愣,点点头。
到了正堂门口,寇季就看到正堂的大门敞开着,寇忠一行人待在门外,弓着腰伺候着。
寇忠见到了寇季,施礼过后,小心翼翼的道:“老爷吩咐了,不许任何人打扰……”
寇季皱起眉头,低声道:“祖父回来多久了?”
寇忠低声道:“一个多时辰了。”
寇季皱眉问道:“没说宫里的事?”
寇忠苦笑着摇了摇头。
“我进去看看……”
寇季随口说了一句,迈步向正堂内走去。
寇忠想要阻拦,被寇季瞪了一眼,就乖乖的站在了原地。
寇季迈步进了正堂,就看到寇准一个人坐在堂中的桌前,自斟自饮。
他半抬着头,瞧着身旁的柱子,目光有些失神。
寇季在桌上并没有发现烫酒用的热水和小火炉。
寇季皱眉走上前,抢过了寇准手里的酒杯,叹息道:“祖父,凉酒喝着伤身……”
这个时代的酒,大多都是米酒之类的,酸酸甜甜的,略带一点酒味。
此事正值春中,天气依然有些微寒。
以寇准年近六旬的身体,不适合喝凉酒。
寇准被抢走了酒杯,缓缓回神,他并没有怪罪寇季,而是低声道:“你遇刺了?”
寇季点点头,“遇到了,两次,皆是道人所为。”
说完这话,他对门外的寇忠吩咐了一声,“去找个小火炉来,再让厨房备几个菜,我要陪祖父好好聊聊。”
寇忠在门外答应了一声,赶忙吩咐人去准备。
寇准闻言,心中生出了一丝暖意。
儿孙绕膝,关心他,照顾他,是他内心所期盼的。
可惜一直求而不得。
如今寇季表现出了对他的关心,让他心里暖洋洋的。
他盯着寇季,叹息道:“老夫虽然身居相位,位高权重,可却没办法调动官府的力量,帮你跟道家要一个公道。
老夫一旦开口,整个道家很可能都要倒霉。
那些为祸百姓,刺杀朝廷命官的道人可以动,但是道家却不能动。
动道则佛升,动佛则道升。
佛道两家,相互制衡,才是朝廷想要的。
老夫相信,你应该能明白这个道理。”
寇季点点头,“明白……”
寇准满意的点头道:“不过你放心,老夫会下发文书给各衙门,让他们尽快抓出刺杀你的凶手,肃清那些残余的刺客,保你安全。”
寇季拱手道:“多谢祖父……”
寇准失声笑道:“陪老夫喝两杯……”
寇季坐在了寇准对面。
寇忠让人端着小火炉,以及几壶新酒,几碟菜,到了正堂,放下以后又退出了正堂。
寇季帮寇准烹酒,寇准抄起筷子,独自吃着菜。
良久过后,酒烹热了,寇季给寇准斟上。
眼见寇准畅饮一杯后,寇季一边斟酒,一边问道:“皇后今日在朝堂上没有为难您吧?”
寇准端着酒杯的手一顿,瞥向寇季,却没有说话。
寇季一愣,盯着寇准。
寇准叹息一声,“说起来你有可能不信,今日皇后出现在资事堂,不仅没有为难老夫,反而事事依着老夫。满朝文武,以老夫为首;内庭三宰,老夫居上;老夫说出的话,满朝文武,无一不遵从。”
寇季闻言,眉头一展,紧接着又皱了起来。
他低声沉吟道:“不应该啊……”
犹豫再三,寇季又道:“皇后可不是那么轻易服软的人……”
寇准瞥了寇季一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你都能看出来,老夫如何看不出来。皇后之所以事事依着老夫,处处让着老夫,打的什么算盘,老夫心知肚明。”
“什么算盘?”
寇季追问。
寇准叹息一声,道:“老夫只能告诉你,皇后对付老夫,用的是阳谋。光明正大,没有一丝隐藏和掩饰。偏偏,老夫明知是阳谋,也不得不往里面钻。”
寇季苦笑,“祖父不打算明言,是准备让我自己猜?”
寇准笑了,“等你看穿了皇后的阳谋,老夫就破例一次,帮你抬一抬官爵。”
寇季刚要张嘴。
寇准笑着又道:“老夫看得出来,你想帮老夫。可你现在的官爵,太低,帮不到老夫。老夫之前还担心你会成为第二个丁谓,现在老夫不担心了。”
寇季一愣,问道:“为何?”
“为何?”
寇准嘿嘿笑道:“因为老夫听李迪说,皇后找了个由头,把曹旭驱逐出了东宫,而太子却并没有因此荒废了武艺。”
寇季闻言,心虚的道:“这跟我……没什么关系吧……”
寇准瞥着寇季,似笑非笑的道:“你以为陈琳真的会守口如瓶?”
寇季当即瞪起了眼睛,一脸担忧。
寇准似乎看出了寇季的心思,他笑眯眯的道:“放心,陈琳只告诉了官家,是官家告诉老夫的。官家让老夫告诉你,这件事他不会告诉别人的。
他还说,你对太子有情有义,他心里很宽慰。
你这个学生,他没收错。
就是有点多嘴,以后记得收敛一点。
他听说你要做些什么,就特地让老夫传口谕给你,让你放心大胆的去做。
他说,很想在有生之年,看看他这个唯一的学生,能有怎样的成就。”
寇季闻言,面无表情,沉默不语。
可他心里,早已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第0104章 寇府内的三个文盲
寇季猜到了陈琳会把他的话告诉赵恒。
他也有借陈琳之口,提醒赵恒的意思。
只是没料到赵恒那个大嘴巴,居然把这话说给了寇准听。
寇准顿了顿,又道:“说起来,你那几句话,官家看似不在意,可背地里却上了心。今日老夫离宫的时候,官家招了八王爷入宫,背地里必然有一番嘱咐。
至于官家会嘱咐八王爷什么,老夫就猜不到了。
老夫能肯定的是,官家嘱咐八王爷的事情,必定跟皇后有关。”
寇季听到这话,心里好受了不少。
他说出这番话,除了保护赵祯以外,还有借着陈琳之口提醒赵恒的意思,就是想借此给刘娥找点麻烦。
如今看来,他成功了。
至于赵恒会不会把这话告诉刘娥,寇季就不怎么担心了。
赵恒要是真把这番话告诉了刘娥,刘娥也拿他无可奈何,最多是对他多了几分提防。
毕竟,寇准不倒,刘娥拿他也没办法。
寇季干笑道:“我也没说什么……”
寇准瞪起眼,低声喝斥道:“你还想说什么。你知不知道,背地里有多少文官不希望太子习武?老夫如果没有经里澶州之战,没有看到辽人的跋扈,老夫也不希望太子习武。
你一句话,挑起了太子的尚武之心。
这要是传出去,你就是文官们的公敌。”
寇季幽幽道:“我祖父可是文官之首,他们要对付我,也得过我祖父这一关……”
“呸!”
寇准啐了一口,随后被寇季的俏皮话逗笑了。
他指着寇季,一边笑着,一边摇头。
笑过以后,寇准语重心长的道:“从今往后,朝廷上应该能平静一段时间。你要趁着这段时间,好好做事,立一些功劳。
有功劳傍身,你才能在朝堂上站住脚。”
“多谢祖父教诲……”
寇季拱手谢过以后,又陪着寇准聊了一些朝堂上的事情。
日上中天的时候,寇准有些乏了,就摆摆手让寇季滚蛋。
临走的时候,寇准幽幽的叮嘱了寇季一句,“老夫也不知道自己能撑多久,所以你一定要争气。”
寇季总觉得寇准这句话有深意,可他却猜不透。
他拱了拱手,退出了正堂。
出了正堂,招来了寇忠,吩咐寇忠帮二宝三人物色一个有学问的先生。
寇忠满口答应了。
这些小事,不需要寇季亲自出面。
寇忠完全可以办的妥帖。
寇季回到四君园的时候,二宝正在抱着包袱发呆。
瞧着二宝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四君园,寇季也有些失神。
二宝见到了寇季,激动的迎了上来,跑了一半,顿住了脚,低声道:“少爷……”
“怪我今日去提刑司衙门,没叫你?”
寇季好笑的问。
二宝重重的点头。
寇季吧嗒着嘴道:“叫了你又能如何?你又帮不上我。”
二宝神色黯然的低下头。
寇季说道:“我找人帮你请了个先生,先生会教你、陆铭、宝儿,三个人读书。”
顿了顿,寇季拍着二宝肩头,语重心长的道:“你想帮我,就得去学习。等你学有所成的时候,才能真正帮到我。”
二宝抬起头,直直了看了寇季一会儿,又底下了头。
寇季知道自己的话说重了,但是他却不得不这么做。
二宝虽为他的书童,可从没读过书。
寇季前身在华州的时候,从不读书,族里虽然有族学,可他母亲早亡,父亲又四处去游学,他完全处于放羊的状态,平日里以偷鸡摸狗为乐,根本不学习。
二宝整日里跟着他瞎混,自然也没有学习。
以前在华州的时候,还没什么。
可如今到了汴京,到了寇府。
没文化就成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偌大的寇府内,不识字的人,居然只有三个人。
两个宫里赐下的嬷嬷,一个二宝。
有人或许会觉得这很夸张,可这确是事实。
古人识字率不高,但汴京城里识字的人却不少。
一些有心功名的人,大多都盘桓在汴京城里。
考不上进士,他们就会另辟蹊径。
家中富贵的,在汴京城里安家立业,等待机会。
家中贫寒的,就会在汴京城里找一个差事做。
权贵豪门,毫无疑问成了他们最好的去处。
但凡能得到主家提点一二,说不定就能飞黄腾达。
《水浒传》里的高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寇府作为宰相府邸,想要攀上寇准的读书人,自然多不胜数。
寇忠在帮寇府挑仆人、家丁的时候,自然会先挑读书人。
毕竟,仆人、家丁们张口闭口之乎者也的,主家也有面子。
久而久之,府上的仆人、家丁,几乎都识字。
(咳咳,稻草提醒一下,不要把读书人想的那么清高,读书人贱起来,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而府上的一些丫鬟之流的,也识字。
因为她们大多是犯官妻女,多少都读过书,识字。
毕竟,才女在宋朝,还是很吃香。
犯官被发配后,她们要么被发配到教坊,要么就送到了各个官员府邸,模样好的成为姬妾,模样不好的就只能当丫鬟。
那个掌管着府上所有丫鬟的苏管事,以前就是位侯爵的姬妾。
这话要是说出去,估计都没人信,但这却是事实。
还有府上的护卫。
那些护卫,大多都是朱能送的。
他在送之前,挑选的也很严格,不仅武艺要过关,也得识字。
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害怕这些老卒进了寇府,张嘴喊出军中的粗俗之语,丢了他的脸面,让寇准看轻他。
所以,寇府之内,满打满算,只有三个文盲。
细细说起来,二宝还不如另外两个文盲。
那两个文盲嬷嬷,好歹也是宫里出来的,虽然不能提笔写字,但是人家说起话,那也是头头是道,而且人家还懂大宋所有的礼仪。
府上那些有野心的家丁、仆人们,经常向她们两位请教礼仪。
人家在府上活的很滋润。
反倒是二宝,寇季不在的时候,他就像是个孤寡老人一样。
在府上数十日了,连一个朋友也没有。
寇季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非让二宝去读书。
他希望二宝能够读书明智,能够多交朋友,能够活的开心点。
寇季之所以对二宝这么好,除了因为他年幼,还因为他知道,在这个世上,能不参杂任何心思,帮他挡刀挡剑的人,只有二宝。
他至今都记得,他们初出华州的时候,碰到了第一伙土匪,二宝吓的双腿打哆嗦,但仍然义无反顾的挡在他身前。
虽然那伙土匪没有伤到他们。
但是二宝的心意,寇季记下了。
第0105章 冤案
傍晚的时候,寇忠已经帮二宝三人找好了先生,是府上账房里的一位先生,扬州人。
据说身上还有功名,屡试不中,就投身到了寇府,希望借着寇准提点,能混个一官半职。
寇忠以前帮他谋了一个押司的差事,只是这厮不愿意为吏,就一直留在府里。
寇季吃过饭以后,在四君园里考校了他的学问。
此人学问不错,游学多年,见识也算广博,就是有些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