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颂- 第3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迪撇嘴道:“此次恩科,由你、张知白、张士逊三人主持。”
  寇季一脸狐疑。
  他已经招揽了一届门生了,按理说不应该这么快继续被委派主持科举的。
  寇季不确定地问道:“您推举的我?”
  李迪翻了个白眼,“老夫可没办法让你连任两届考官。”
  寇季更疑惑了,“那是为何?”
  李迪迟疑了一下,幽幽的长叹了一声,“谁叫你祖父名气太大呢?”
  寇季眨巴了一下眼,依旧不懂李迪的意思。
  李迪解释道:“此次朝廷要取的进士人数,会达到历年来之最。为了吸引更多有才之士,朝廷有意借用你祖父的名头。
  只是你祖父如今一心忙着办学,无心担任考官。
  所以就只能由你来担任考官。
  你是你祖父唯一的孙儿。
  你担任考官,就相当于是你祖父担任考官。”
  寇季挑起了眉头,“难道不是因为你阻拦了官家、皇后赐给我祖父钱财,我祖父不愿意搭理你,所以你才退而求其次吗?”
  李迪被戳穿了心思,恼羞成怒的道:“老夫就问你答不答应?!”
  “答应!答应!这可是好事,如何能不答应!”
  寇季急忙道。
  朝廷强硬的要给他门下塞门生,他为何不答应?
  “哼!到了秋日,自有让你担任开封府秋闱考官的旨意送到你手上。”
  李迪丢下了这句话,甩着袖子离开了寇府正厅。
  出了正厅。
  李迪脸上浮现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嘟囔道:“任你小子奸猾如鬼,还不是得喝老夫洗脚水。两千架百虎齐奔,那可得不少钱呢。
  老夫又帮朝廷省了一笔。”
  “李爷爷,您之前说的减免锻钢作坊三成赋税的事情,可别忘了。不然,送给朱能的那两千架百虎齐奔,可就得拿真金白银来换。”
  寇季的声音在李迪背后响起。
  李迪脸上的笑容一僵,气的直跺脚。
  “竖子!你想都别想。”
  “嘿嘿嘿……我手里可不光有百虎齐奔,还有火弩流星箭、神臂弩等等好用的军械在手。除非朝廷不愿意要这些军械。”
  (注:神臂弩,是宋神宗时期,一个在西夏名叫李宏的匠人发明的。)
  “……”
  李迪气的七窍生烟,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寇府。
  寇季笑眯眯的出现在了寇府正厅外。
  其实以寇季如今的财力,完全可以将百虎齐奔、火弩流星箭等军械,无偿的送给朝廷用。
  但他却并没有这么做。
  因为无偿的送出去的东西,不仅不会被珍惜,反而还会助长朝中一些人的贪心。
  时间一长。
  朝廷中的一些人,会将锻钢作坊当成一个薅羊毛的地方。
  有事没事就会薅一撮下去。
  直到将锻钢作坊薅到不存在为止。
  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寇季可是深有体会。
  李迪回到了汴京城没多久以后。
  减免锻钢作坊内的税赋文书,就送到了寇府。
  寇季拿到了减免税赋的文书以后,大方的让人将库存的百虎齐奔,以及虎字军手里的百虎齐奔,送到了龙卫军驻扎的军营里。
  反正百虎齐奔对寇季而言,只是一个生产出来过度用的东西。
  交出去以后,虎字军还有更好的东西。
  三日以后。
  万胜门外(汴京城西门)。
  朱能率领着精编的三万龙卫军,雄赳赳气昂昂的踏上了征程。
  薛田坐在一辆马车上,一脸愁容的跟在朱能率领的大军身后。
  很明显,此去沙州,非他所愿。
  八成是内庭三宰决定不了让谁去监军的时候,选择了抽签。
  薛田很不幸的抽中了。
  那就没办法推辞。
  所以才会在朝堂上主动请缨,担任监军。
  其实,朱能在向朝廷请战的时候,有意将龙神二卫,皆拉出去磨练一番。
  只是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许可。
  朝廷觉得,远征沙州,出动龙卫军,就已经足够了。
  龙神二卫齐出,有些兴师动众。
  而且。
  此去沙州,是在荒漠、戈壁滩、茫茫草原等等地形中作战,对辎重运送,有着极大的考验。
  兵马越多,所需的辎重就越多。
  不仅不利于作战,有时候还会成为累赘。
  虽然朝廷没有准许龙神二卫齐出。
  但朝廷也给予了朱能一定的自主权。
  必要的时候,朱能可以向西平路的种世衡求援,也可以向西宁州的守军求援。
  同时还可以征召押送辎重的民夫作战。
  此去沙州,作战的龙卫军只有三万人,可征召的民夫,却足足有六万人。
  其中有一部分是百姓,还有一部分是此前跟着八王赵元俨作乱,朝廷还没来得及刺配的降卒。
  寇季跨马,将朱能送出了二十里之外。
  为了让朱能在沙州作战,能过的舒服一些,寇季给朱能准备了很多小东西。
  其中包括钢制的水壶、小巧的指南针等物。
  以及一些在沙漠中、沼泽地里求生的小物件。
  朱能征战多年,在各种地形中如何作战,如何应对各种地形中出现的问题,他也知道一些,自己也准备了一些东西。
  但是当寇季将一些小物件送给他的时候,他还是满心欢喜的收下了。
  因为那是寇季的一片心意。
  而且,指南针、钢制水壶等物,朱能看着也新鲜,少不得拿在手里把玩一二。
  朱能收下了寇季的东西以后,向寇季承诺,等他帮沙州解围以后,就找归义军节度使曹贤顺,讨要一些黄金、美人,给寇季送回来。


第0452章 战争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寇季一路将朱能送出了汴京城外十里。
  临别之际,暗中塞给了朱能一个小小的玉佩,并且秘密的告诉了朱能一句话。
  朱能拿到了玉佩以后,愣了许久。
  直到寇季消失以后,朱能才小心翼翼的收起了那一块玉佩。
  玉佩的用途,只有他和寇季知道。
  寇季回程的时候,同行的人很多。
  为大军送行的亲朋好友,多不胜数,远不止寇季一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行人。
  寇季为了给朱能送一些常用的东西,所以带着的队伍十分庞大。
  有些占道。
  寇季也不着急回城,所以策马徐徐而行,走的有些慢。
  在他身后,有两架牛车。
  其中一架牛车上,坐着一位老者,三个读书人打扮的少年,青衣、长衫,昂首挺胸,朝气蓬勃。
  另一个牛车上,似乎坐着一位老妇人,带着几个女眷。
  女眷中有两个未出阁的女子,脸上还蒙着幕篱,灵动的双眼偷偷的打量着四周。
  在他们牛车后面,还跟着一些配着刀剑的豪仆。
  一行人似乎有些急着赶路,偏偏寇季带着人挡了大半的官道,让他们绕不过去。
  所以就引起了他们的不满。
  坐在牛车上的三个少年中,其中一人仰着头,一脸鄙夷的盯着寇季的背影,不屑的道:“定是那家纨绔子弟,跑到汴京城外来耀武扬威了。”
  另一个少年对寇季挡路的行为,也有些不满。
  “怎么就没人治一治这些纨绔子弟?”
  “他们在汴京城跋扈惯了,背后又有高官庇佑,自然没有人敢招惹。”
  最先开口的少年,哼哼道:“等我们做了官,一定要好好惩治一下这些纨绔子弟。”
  坐在牛尾部,那个一直没开口的少年,揉了揉被颠簸的有些发痛的屁股,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
  “你昨晚大概没睡……”
  最先开口的少年闻言,瞪起眼,喝斥道:“文宽夫,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年幼的文彦博瞥了一眼不远处,骑在马背上慢慢悠悠前行的寇季,依旧不咸不淡的道:“先生刚给我取的字,我还没有习惯,你倒是先叫上了。”
  最先开口的少年,咬牙道:“文宽夫,你少给我岔开话题,我问你,你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
  文彦博挪了挪屁股,坐舒服了以后,瞥了叫嚣的少年一眼,淡淡的道:“我只是提醒你,别白日做梦。”
  此话一出。
  另外两个少年,怒目相向。
  “难道我辈读书人,做官以后,还惩治不了一个武夫。”
  “武夫?”
  文彦博好笑的道:“谁告诉你,骑马挎刀的就是武夫?”
  “那人难道不是武夫?”
  “好好睁大你们的眼睛,看看他的那些随从,别得罪了人,还不知道。”
  “就你聪明?难道我们看不出他的随从也是武夫吗?”
  “对对对……”
  “……”
  年迈的大儒史炤,耳听着身后三个弟子在吵闹,抚摸着胡须,略微叹了一口气。
  人跟人的差距,太大了。
  一起进门的弟子,学习的一样的学问。
  眼力、学识,差别却十分大。
  以前在乡里的时候,还看不出什么。
  一出门,差距立马显现了出来。
  耳听着三个弟子声音越吵越大,引来了前面马背上的那位男子的注意。
  史炤重重的咳嗽了一声。
  “够了!”
  在史炤训斥下,三个弟子顿时闭口不言。
  互相在用眼睛斗气。
  史炤假装没看见。
  眼见马背上的那个男子停下了马,史炤让仆人赶着牛车,到了男子面前。
  史炤对寇季遥遥拱手,略表歉意。
  他三个弟子的争吵声那么大,在官道上传的也很远。
  他不认为寇季听不到。
  寇季若是听不到的话,也不会勒马停步。
  “老夫教徒无方,让你看笑话了。”
  寇季目光在史炤以及他那三个弟子身上打量了几眼,笑道:“少年人,口不择言,是常有的事情,老丈不必挂怀。”
  史炤点点头,再次拱手表达歉意,还让自己的三个弟子拱手表示歉意。
  寇季只对史炤回了一礼,对史炤的三个弟子置之不理。
  “相逢既是有缘,不如我们结伴同行如何?”
  史炤在表示了歉意以后,主动开口邀请。
  寇季思量了一下,点头答应。
  一行人结伴上路。
  那两个对寇季不满的少年人,对寇季不加以颜色,其他人倒是对寇季充满了兴趣。
  寇季坐在马背上,随口闲聊,“老丈急着赶路?”
  史炤笑道:“说急也急,说不急也不急。赶在天黑前,到汴京城外就行。”
  寇季一愣,疑问,“不入汴京城?”
  史炤呵呵笑道:“老夫受寇公相邀,前往汴京城,担任寇公开办的学馆里的经学先生。”
  寇季又愣了一下,对史炤拱手一礼道:“没想到是史公当面。”
  寇准为了办学,邀请的先生,皆是学问高深的大儒。
  也曾吩咐寇季向这些人传信,所以寇季知道他。
  史炤愣了,“你认识老夫?”
  寇季摇头笑道:“不曾见过,但史公的大名,我却听过,史公可是我大宋少有的野贤。”
  史炤摇了摇头,抚摸着胡须道:“虚名而已……若论贤,大宋朝谁又能比得上寇公。”
  寇季笑道:“论治经,寇公可不如你。”
  史炤愕然一愣,盯着寇季看了许久,蠕动了一下嘴唇,却没叫破寇季的身份。
  史炤有意对寇季郑重的施礼,却被寇季出声制止。
  “史公可别,没泄露身份之前,我尚敢受您一礼。如今我们彼此已经知道了身份,我一个晚辈,又怎么受得起您的礼。”
  史炤重重的点头。
  寇季拱了拱手道:“史公,我还有事要做,先行一步。我留几个侍卫,送您去学馆。”
  史炤赶忙拒绝。
  “不必不必……”
  寇季笑道:“瑞安镇居住的百姓良多,又有禁军守卫,不好进,卧榻之地也不好寻。史公就不必推辞了。”
  史炤迟疑了一下,点点头。
  寇季再次拱手,策马离开。
  有四个侍卫,自动从寇季的队伍里脱离出来,跟随在了史炤一行的两侧。
  坐在史炤背后的三个弟子,早已看傻了眼。
  他们就算是再傻,也明白了寇季身份不一般。
  不然。
  史炤不会给寇季什么好脸色。
  毕竟,平日里上门拜访史炤的达官贵人不少,更有不少达官贵人,将家中的子弟交给史炤调教。
  史炤对那些达官贵人们都不加以颜色,却偏偏对寇季态度不一般。
  足以说明寇季的身份不一般。
  其中一个弟子喃喃的张嘴询问,“先生,刚才那人是……”
  史炤瞥了自己弟子一眼,没有说话。
  坐在牛车尾部的文彦博瞧着寇季离去的背影,幽幽的道:“他就是往日里,你们口中最崇拜的那个人。”
  另一个弟子瞪大两眼,惊愕的道:“寇……寇……寇……”
  他显然有些震惊的说不出完整的话。
  还是文彦博帮他补充完整的。
  “寇季,寇长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