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的目的是为了赢取胜利。
攻守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时候,进攻也是一种防守。
寇季的做法,等于是放弃了进攻,一味的缩在乌龟壳里防守。
历朝历代的将领,很少有这么做的。
那些个将领们在防守的同时,总会寻找机会,主动出击,为赢得战争的胜利,不断的创造机会。
“呕~”
寇季又干呕了一声,对李昭亮道:“你继续在城墙上守着,我要下去缓缓。”
城墙上布满了尸臭味、尸油味。
寇季在这里实在待不下去。
他还没有习惯战场上的味道,闻到了那些尸油味、尸臭味,总是忍不住犯恶心。
寇季挥挥手走了。
李昭亮吧嗒着嘴,找上了狄青攀谈。
虽然狄青比他年轻很多,但是李昭亮却很喜欢找狄青攀谈。
他很喜欢把自己多年征战的经验,分享给狄青。
他觉得曹玮的这个得意门生,是一个好苗子。
只要好好的调教调教,以后一定能够担当大任。
……
保州城被寇季弄成了一个水晶宫。
辽皇耶律隆绪望着保州城,只能望洋兴叹。
他对于保州城守将使出的这种近乎于赖皮的防守方式无可奈何。
总觉得这家伙有点丧心病狂。
这家伙要是在自己手下为将,他一定把这家伙给大卸八块。
辽人作战,从来不会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寇季封死了保州城,不仅封死了辽人进攻的道路,同时也封死了自己的退路,以及自己进攻的道路。
这种做法固然能守住保州城,但是在战场上却是不可取的方式。
进退有据,才是用兵之道。
寇季的做法等于是放弃了进退,选择当一块一动不动的石头。
辽皇耶律隆绪真拿这一块石头无可奈何吗?
也不是。
只要他肯下血本,选择强攻,一样能啃下这块石头。
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
他在保州城外逗留了三日,仔细盘算了一下拿下保州城,需要敷出的兵力以后,他就果断的放弃了攻打保州城。
因为经过他的盘算,跟保州城死磕的话,敷出的兵力有点太大。
大到他打下了保州城以后,就无力再南侵。
这违背了他南下攻打大宋的目的。
所以他果断的选择了领兵撤退,打算从另一个地方,侵入大宋。
宋辽交界处,并不只有保州。
辽皇南侵,也并非要从保州进军。
辽军撤了。
保州城里的厢军将士们欢欣鼓舞的庆祝了起来。
李昭亮询问寇季,要不要趁机修筑城墙,要不要趁机解开城门的封锁。
寇季则选择继续苟着。
保州城的城墙,经过水侵、火烧,算是毁掉了。
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保州城城墙上的冰层化开以后,保州城就会坍塌。
李昭亮提议修筑城墙,也是为了保州城的以后着想。
可寇季担心辽人会杀一个回马枪,所以果断拒绝了李昭亮的提议。
保州城的城墙,以后有的是时间修建,没必要非得这个时候。
寇季选择了率领着九万将士,几万伤兵,在保州城苟着,可其他地方的战事却没有因为寇季苟着而停止。
首先是西夏战场上的战事,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那些被迫加入到了西夏战事中的百姓,在加入到了战事当中以后,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
他们没办法帮助高处恭固守长城,抵御西夏大军。
但他们也没有安分的陪着高处恭守在长城上。
缺衣少食的他们,早就盯上了西夏。
他们三五结伙,结伴溜出了长城,侵入到了西夏的疆土上,展开了一次毁灭性、掠夺性的破坏。
马贼们跟偷儿结伙,在西夏境内偷盗马匹,武装自己,最后变成了一支支挎马的流寇,在西夏境内乱窜,四处烧杀抢掠。
盗墓贼们跟山匪结伙,一方偷偷的挖陷坑,一方去吸引西夏派遣出来剿灭他们的兵马往陷阱里送。
然后,一支支的西夏小股兵马,就这么被盗墓贼和山匪们给坑死。
他们拔下了西夏兵马的衣服,擒获了西夏的战马,转手卖给了那些贼配军、叛军、匪军,让他们摇身一变,变成了西夏兵马。
然后这些人扮成西夏兵马,在西夏境内四处为祸。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一伙儿匪军,冒充西夏兵马,在西夏境内混着混着,就变成了一支一万多人编制的军队了。
李迪在发现了他们以后,果断招安了他们,丢了一个将军的头衔给他们的首领,派遣出去了十八个监军,盯着他们继续在西夏境内折腾。
总而言之,这群祸害们进了西夏以后,就没消停过。
他们在大宋犯事,那叫犯罪。
他们在西夏犯事,那叫为国争光。
没有了律法的约束,他们犯起罪来,那叫一个肆无忌惮。
各种寇季听过的,没听过的犯罪方式,每天都在西夏上演。
李德明父子没被辽人打怕,也没被大宋兵马打怕,唯独对这群祸害们头疼不已。
偏偏他们还没办法派遣出大军去清扫这些人。
因为他们一旦派遣出兵马去清扫这些人,固守在长城上的高处恭,就会立马率兵出击,攻打他们的老巢。
除了西夏战场上以外。
宋辽战场上,也有收获。
辽皇耶律隆绪派遣出去攻打雁门关的辽军,在雁门关外遭到了杨文广的伏击。
杨文广率领天武军,阵斩辽军三千人,俘虏上万。
辽皇耶律隆绪从保州撤走以后,准备率军从飞狐口而下,绕过山道,侵入到大宋境内。
却在飞狐口撞上了前去偷袭辽军的曹玮。
双方在飞狐口鏖战了三天三夜。
互有胜负。
就在双方准备决一死战的时候。
西夏怂了。
李德明派遣使节,前往大宋。
他答应了自消帝号,接受大宋的册封,并且愿意割让长城以南的疆土给大宋。
反正都被大宋占领了,他答不答应也没啥用了。
违命侯的头衔,正式的落在了他头上。
上一个挂着违命侯头衔的是南唐后主李煜。
这是一个带有耻辱性的侯爵爵位。
但李德明不得不要。
他在面对辽皇耶律隆绪的时候,有背水一战的勇气。
可在西夏真的快要被打的败亡的时候,他反而没了那种背水一战的勇气。
辽皇耶律隆绪见到西夏向大宋投诚了,果断遣使到大宋,要求罢手言和。
他在攻打西夏的时候,吃了一个亏,造成了辽国兵力大损。
如今大宋在西夏战场上获利,士气正高。
他在这个时候,再跟大宋鏖战下去,难保大宋不会投入更多的兵力,跟他死战到底。
到那个时候,他还真没有言胜的把握。
大宋朝廷在得知了辽国要罢手言和的时候,也没有犹豫,果断答应了。
不答应不行。
随着大宋两线开战,鏖战了这么久。
国库里早已能跑耗子了。
加上有寇季这一类的败家仔,频频跟朝廷讨要物资,朝廷也撑不住了。
第0241章 辽皇指名道姓要见寇季
又是一年二月二。
朝廷遣向敏中为首,王曾为辅,等一行官员,抵达了宋辽边陲,跟辽国和谈。
向敏中等人到了宋辽边陲以后,并没有急着去辽皇耶律隆绪定下的幽州城和谈,而是先到了真定府。
曹玮、寇季二人,率领着一部分的将士,赶到了真定府,面见向敏中。
真定府府衙。
向敏中见到了寇季,频频乍舌,“你小子出了一趟汴京城,可没少给我们这些老家伙添麻烦啊。”
寇季挑着眉头,一脸愕然的道:“我也没干啥啊……”
王曾在一旁哼哼道:“你还没干啥?国库里存的棉衣、毡帽、皮靴,快被你掏干净了。别人打仗,哪都是要粮要饷,你打仗,只要衣物。
还敢上书威胁朝廷,说朝廷要是不给你衣物的话,你就带着厢军们光着屁股去垂拱殿上转转。”
向敏中嘿嘿笑道:“临来的时候,你祖父交代过,说是你要带厢军们光着屁股去垂拱殿上转转的话,他会大开方便之门,让各地州府都不要为难你率领厢军进京。”
寇季闻言,干巴巴一笑,低声道:“我就随便说说……”
王曾冷哼了一声,道:“朝廷的事情,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岂能是你想随便说说,就能随便说说的?无诏令,引兵入京,与造反无异,你就算有八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寇季一脸窘迫。
向敏中瞧出了他的窘迫,低声笑道:“行了,王曾,你也别吓唬他了。虽说寇小子威胁朝廷有些过分,不过他也是为了帮朝廷安抚军心。
有功,也有过。
官家不是说了吗?
功过相抵,不赏不罚。”
王曾冷哼了一声,没有再言语。
寇季挑着眉,心中有些狐疑。
什么时候,赵祯说的话,在朝堂上能做数了?
不等他开口问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就听向敏中笑呵呵的道:“你小子想朝廷讨要衣物的事情虽然办的不好看。但是你固守保州的时候,还是有所功劳的。”
寇季愕然道:“固守保州,也有功劳?”
自从辽皇耶律隆绪向大宋遣使,说要和谈以后。
曹玮就撤回了保州。
回到保州以后,曹玮、李昭亮二人,把寇季冰冻保州的事情数落的一文不值。
寇季在他们二人的数落下,渐渐觉得,自己冰冻保州,可能真是一个错误。
如今听向敏中的意思,他冰冻保州,非但无错,反而有功?
面对寇季的质疑。
向敏中笑着点头道:“不错,有功劳,功劳而且还不小。临来的时候,朝廷决定晋升你的官爵,晋你为吏部郎中兼礼宾院院正。”
两个五品官衔,稳稳当当扣在寇季头上。
寇季非但没有感觉到高兴,反而一脸疑惑的盯着向敏中。
吏部郎中一职,早在他入六部的时候,就在谋划。
所以寇准借机把他放在吏部郎中一职上,他并不觉得奇怪。
可这礼宾院院正,那可是鸿胪寺的属官。
执掌回鹘、吐蕃、西夏、女真等族朝贡款待及互市翻译等事。
他又不懂吐蕃、回鹘、女真语,按理说这个职位落不到他头上。
如今朝廷把这个职位挂在他头上,有什么用意,很耐人寻味。
寇季思量了许久,目光在向敏中、王曾二人身上有盘桓了一二,然后缓缓瞪大了眼,“我说你们两个到了以后,一唱一和的。
原来是打算趁机吓唬我一下,然后又给我一个甜枣,最后再哄我跟着你们一起去幽州城?”
向敏中抿着嘴,笑道:“被你看出来了?没错,朝廷的意思,是让你跟随着我们,一起去幽州城,参与和谈。”
寇季晃荡着脑袋,推脱道:“我身上还有兵事,不宜出使辽邦。”
王曾淡淡的道:“从我们入真定府的那一刻起,你监保州兵事的职权就已经被解除了。现在,你只需要做好准备,随我们一起前往幽州城就行。”
寇季撇着嘴道:“为何非要让我去?我跟辽人也没打过交道,你们拽着我去,我也帮不上你们啊。”
向敏中、王曾对视了一眼,一脸的无奈。
向敏中叹气道:“如果老夫告诉你,是辽皇耶律隆绪点名,让你去幽州城一行呢?”
寇季愣愣的道:“他吃饱了撑的,惦记我这么一个小角色?”
顿了顿,寇季又道:“你们就那么听话,他让我去,你们就一定要带着我过去?他要是想趁机弄死我怎么办?”
向敏中沉吟的片刻,瞧着寇季,随口说道:“辽皇耶律隆绪为何邀你到幽州城一行,我们也猜不透。不过据老夫推测,八成跟你在保州的所作所为有关。”
事实的真相真是如此吗?
并不是。
向敏中只是觉得曹玮在一旁,有些事情不适合被他听到。
王曾在一旁道:“两国相交,不斩来使。你随着我们到了辽国,辽人不会伤到你分毫的。”
“万一呢?”
寇季疑问。
王曾老脸一黑,喝斥道:“没有万一。”
向敏中、王曾二人,铁了心要带着寇季去幽州城跟辽皇耶律隆绪和谈。
寇季左右推辞,也没能推辞掉。
最终被向敏中、王曾二人带着,离开了真定府。
路上。
向敏中拽着寇季坐上了自己的马车,递给了寇季一个暖手炉以后,语气不咸不淡的询问寇季。
“小子,听说你在保州的这些日子,没少往汴京城里送信。”
“昂!”
寇季心里知道向敏中想问什么,但是他不愿意说,就随口应付了一句。
向敏中见寇季明显在敷衍自己,心里顿时升起了一股怒气,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