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点头道:“老夫怕这风吹歪了,让这把火烧不到它应该烧的地方,所以需要你去引导一下它。”
王曙沉吟道:“岳父是想让小婿去提醒一下六部的官员,让他们生出夺权的心思?”
寇准闭着嘴,没有说话。
寇季在一旁笑道:“不需要那么麻烦,姑父只需要上一道请罢提刑司的奏疏即可。六部的官员目光没落在提刑司上,纯粹是一叶障目。姑父只需要帮他们揭开眼前那一片叶子即可。”
王曙沉吟着点点头,道:“我明白了……”
随后,三个人在房里又聊了一下细节,然后王曙拱了拱手,离开了寇府。
站在寇府门外。
王曙回望寇府,一脸茫然。
他发现,现在的寇府让他很陌生。
陌生到他摸不清寇府的深浅。
以前的寇府在他面前没有秘密,现在的寇府在他面前充满了秘密。
这些秘密,都是寇季出现以后,产生的。
当他得知了寇季在背后谋划了那么多以后,他突然有一种不如寇季的感觉。
这种感觉生出来以后,慢慢的就化成了一丝嫉妒。
“为官数十载,到头来却不如一个娃娃……哈哈……”
王曙自嘲了一句,甩了甩袖子,离开了寇府门前。
他心里虽然对寇季有嫉妒之意,但却没有坑害寇季的心思。
他是一个成年人,一个为官多年的成年人,更看重官爵和利益。
他不会因为意气之争,去坑害寇季。
他跟寇府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寇季离开了寇府,能活,而且能活的很滋润。
但是他不能。
寇府。
正堂内。
王曙走后,寇准祖孙二人并没有离开,而是坐在桌前继续攀谈。
寇准目光幽幽的盯着门外,淡淡地问道:“季儿,你觉得你姑父这个人如何?”
寇季沉吟了一下,询问道:“说实话吗?”
寇准收回了目光,落在了寇季脸上,认真的道:“当然得说实话。”
寇季思量了一下,说道:“他其实不适合在汴京城里做官。不仅仅是他,李爷爷其实也不适合在汴京城里做官。”
寇准一脸意外,“为何?”
寇季吧嗒了一下嘴,感叹道:“心不够脏。”
寇准一听这话,不乐意了,“照你的说法,朝堂上是容不下心干净的人了?”
顿了顿,寇准又恼怒的道:“照你的说法,老夫如今位列百官之首,就应该是朝堂上心最脏的哪一个?”
寇季闻言,哭笑不得的道:“祖父的心自然是干净的,孙儿才是朝堂上心最脏的那个……”
寇准听到这话,想骂人。
可话到了嘴边,又没说出口。
寇季幽幽的道:“以前朝堂上能不能容下心干净的人,我不知道;以后朝堂上能不能容下心干净的人,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现在朝堂之上,容不下心干净的人。
刘娥、丁谓、夏竦、曹利用、林特,再加上一个刚返朝的王钦若,他们哪一个是心干净的人?
偏偏就是他们这些人,手握着朝廷的大权。
对付一群心脏的人,你唯有比他更心脏才行。
心太干净了,只会被他们欺负死。
君子可欺之以方,可小人呢?”
寇准听到这话,沉默了。
这跟他为人处世的理念不合。
也跟他之前教导寇季的刚正之道不合。
但却跟朝堂上的现状很吻合。
他很想义正言辞的告诉寇季,邪不胜正。
可终究没有说出口。
寇准沉默了良久,看向寇季,沉声道:“所以你打算用小人的法子,对付小人?”
寇季没有犹豫,点了点头。
寇准叹息了一声,道:“小人的法子用多了,被人传扬出去,很容易背上骂名。我辈读书人,求的就是生前身后名。”
寇季看向寇准狐疑的道:“不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吗?”
寇准瞪着寇季,低喝道:“两样都要求。”
寇季挑眉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嘭!”
寇准一拍寇公车,恼怒道:“你存心给老夫找茬是不是?”
寇季晃了晃头,道:“我只是觉得,百姓比名声重要。”
寇准冷哼了一声。
寇季继续道:“再说了,成王败寇……我若打倒了所有小人,史书还不是随我书写。我要是赢了,也可以效法太宗皇帝,跟官家弄一个金匮之盟一类的东西,帮自己洗刷一下污名。”
“滚出去!”
寇准听到‘金匮之盟’,彻底恼了,指着门外大声咆哮。
当年太宗皇帝赵光义登基的时候,没有诏书,引得民间议论纷纷。
为了证明自己登基的合法性。
太宗皇帝赵光义,就跟当时的宰相赵普二人,联手弄出了金匮之盟。
大致就是,太祖皇帝赵匡胤在位的时候,其生母昭宪太后杜氏垂危之际,把他跟赵光义交到了床前,叮嘱赵匡胤,让他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
为的就是防止有人效法赵匡胤,趁着新帝年幼,抢夺赵氏江山。
赵匡胤当场答应了,并且写下了诏书,当着杜氏的面,封存到了一个金匮当中。
这就是金匮之盟的由来。
只是当金匮之盟传扬到了民间以后,并没有达到赵光义和赵普预期中想要的结果。
百姓们不仅没有认可金匮之盟,反而把它当成了笑谈四处传扬。
有人甚至暗地里宣扬,赵光义太虚伪。
他要是真有这东西,为何不在登基的时候拿出来,反而在登基之后许久才拿出来。
明显是欲盖弥彰。
也正是因为如此,金匮之盟不仅没能帮赵光义洗刷名声,反而变成了赵光义的一个污点,一个耻辱。
而赵光义是寇准侍奉的第一位皇帝,对寇准也有赏识之恩。
寇准多多少少要维护一下他的形象,所以在寇季提出这一桩耻辱的事情的时候,他才会恼羞成怒的把寇季赶出去。
寇季跑出了正堂没多久,正当寇准生闷气的时候,寇季从门外伸进来脑袋,疑问道:“祖父,刚才说到夏竦,我才想起来,今天在朝堂上的时候,似乎没有见到夏竦?”
第0183章 东风吹,火势变
“你还好意思提夏竦?”
寇准拍着寇公车,恼怒的瞪着寇季低吼了一声。
寇季一脸茫然,试探地问道:“夏竦怎么了?”
寇准重重哼了一声,没好气道:“若非你鼓动周怀正叛乱,夏竦怎么会惨遭横祸。”
寇季眉头一挑,意外道:“夏竦被杀了?”
寇准瞪了寇季一眼,瓮声瓮气的道:“活倒是活着,只是活着还不如死了呢。”
寇季好奇的追问道:“到底怎么了?”
寇准抿了抿嘴,压低了声音,道:“断了……”
寇季愕然的瞪大了眼,失声道:“周怀正只是派人去杀他,又不是派人去阉他,他怎么会……”
寇准瞥着寇季,哼哼道:“逃命的时候,磕在了墙脊上,烂了……御医诊治过以后,说非切不可,不然性命不保。”
寇季愣愣的站在原地,张大了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他没料到,周怀正叛乱的那一晚,夏竦居然还有这般奇遇。
寇准盯着寇季,沉声提醒道:“那人的心性,已经一起烂掉了。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疯子。此前他在宫里养伤,伤势稍有好转的时候,就趁着夜色摸到了宦官们睡的地方,生生咬死了那个宦官。
皇太后已经命人革除了他一切官职,如今人在刑部大牢里关着。
秋决过后,就会被刺配庆州。”
寇季吧嗒着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没料到,仅仅是一次周怀正叛乱,就让夏竦的人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寇季沉吟了片刻,思量道:“祖父,您说他性子大变,变成了一个疯子。那他心里会不会产生报复的欲望,一旦去了庆州,会不会叛逃出大宋,投了西夏?”
寇准听到这话,眉头微微一皱,沉思道:“你说的不无道理。此人在西北任职多年,对西北的边防部署了如指掌,他要是投了西夏,对我大宋而言,确实是个麻烦。”
寇季伸出手,在脖子上做一个杀人的手势,“要不杀了他,以绝后患?”
寇准皱眉道:“他只是杀了一个宦官而已,皇太后罢了他的官爵,已经是重罚了。此事你不必管了,明日老夫上朝以后,会更改一下判书,给他换个地方。”
寇季听到这话,沉吟道:“最好把他发配到南方去,比如邕州……”
寇准瞪了寇季一眼,喝斥道:“老夫做事,不需要你教,退下去。”
“喏~”
寇季拱了拱手,离开了正堂。
寇准虽然把寇季赶出了正堂,但寇季的话他却听了进去。
他心里已经有了决定,打算明日上朝以后,就更改一下夏竦的判书,把夏竦刺配邕州。
寇季离开了正堂,晃晃悠悠的回到了四君园门口,到了门口,他脚下一顿,隔着园门,他盯着园子里枯黄的花骨朵,微微有些愣神。
他初入汴京城的时候,四君园里的花骨朵上面冒着一丝丝的新绿。
如今,四君园里的花骨朵,已经开过了一茬。
“到汴京城已经半年了……”
寇季感叹了一句。
不知不觉间,他到汴京城已经半年了。
半年时间,他做了很多事,汴京城这一摊浑水,被他搅动的更加浑浊了。
历史在他的搅动下,变了个模样,正在向一个未知的方向一路狂奔。
“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寇季随口感叹了一句。
顿了顿,又晃了晃脑袋,幽幽的道:“不论好坏,都不能过的太憋屈……”
寇季口中的‘憋屈’二字里蕴含着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
感叹过后,寇季背负双手,迈步进了四君园。
于寇府其他地方相比,四君园里其实很冷清。
园子里以前有不少的家丁、丫鬟、嬷嬷,寇季住进了园子里以后,就让他们在园子外伺候着。
除了端茶倒水外,凡是能自己动手的事情,寇季都很少使唤府上的丫鬟、仆人们。
大部分时间,四君园里都只有寇季一个人。
丫鬟、嬷嬷们打理四君园的时候,也得先看看寇季在不在。
寇季在的时候,她们很少出现在寇季面前。
寇季背负着双手,在园子里溜达了一圈,搬了个胡床,放在了园子里,躺在了胡床上幽幽的晃荡着。
晃着晃着,就睡着了。
翌日。
一道请病假的奏折,就丢在了赵祯的龙案上。
新晋朝散大夫寇季,昨夜偶感风寒,病倒了。
他为何病倒了,只有少数人知道。
他这是在避祸,躲避六部官员弹劾他的祸端。
但是他在朝堂上点燃的那把火,却没有因为他病倒而熄灭,反而燃烧的更加旺盛。
六部官员们在火焰烧到了屁股底下以后,表现出了惊人的凝聚力、爆发力。
他们在昨日散朝以后,四处奔走,拉拢了一大批的同窗、至交,一起上书,帮六部说话。
除此之外,一大堆弹劾寇季的奏折,也出现在了赵祯面前的龙案上。
一些在朝堂上鼎鼎有名的言官,昨夜准备了一夜,准备在今日早朝上骂寇季一个体无完肤,更有甚者还请出了一些名宿大儒,准备在朝堂上跟寇季好好说道说道。
他们准备的很充分,准备的也很充足,却没料到,寇季突然请了病假,让他们的愿望落空了。
但他们没有就此放过寇季。
他们依旧把自己昨夜准备好的东西,搬到了朝堂上,骂了寇季一个体无完肤。
有人骂寇季,自然有人挺寇季。
以李迪、赵元俨为首的一帮子人力挺寇季奏请的罢黜六部奏疏。
两帮人,在朝堂上吵了一个早上。
吵到最后,不欢而散。
双方默契的约定好,明日上朝,继续吵。
就这样,有关六部存留的问题,在朝堂上足足吵了七日。
第八日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数。
王曙刚调离吏部,有老狐狸之称的王钦若,居然在六部风雨飘摇的时候,坐上了吏部尚书的位置。
满朝文武终于品出了不对味。
他们终于察觉到了这一次请罢六部的风波,大有深意。
散朝以后,他们再次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一起推测请罢六部的风波后面的深意。
寇准回到了府里,派寇忠招来了在四君园里装病的寇季。
寇季刚进了寇准卧房所在的院子,就听到寇准声音传来。
“你的谋划,被王钦若发现了……这老狐狸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就夺走了六部中最重要的吏部。”
寇季的刚进了院子,听到这话,眉头微微一皱,疑惑道:“王钦若坐上了吏部尚书的位置?”
寇准坐在寇公车上,沉沉的点了点头。
寇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