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颂- 第1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终确认了那个人该死以后,才会用朱笔勾决。
  现在我明白了,权力代表的不仅仅是生杀大权,也是一份责任。
  掌握了权力,不仅是掌握了生杀大权,也是背上了那一份责任。
  所以纵然生杀大权在握,也不能随心所欲的行事,应该对得起自己承担的责任。
  对得起每一个愿意拥护你,愿意让你执掌生杀大权的人。
  他们在用命拥护你,你就没有资格草菅他们的性命。”
  寇庆听完了赵杳一席话,沉默了许久。
  最终,寇庆将手放在了赵杳的肩膀上,笑着道:“臭小子,你长大了……”
  赵杳盯着寇庆十分认真地问道:“兄长是不是很早以前就明白此事?”
  寇庆坦言道:“寇氏的家教跟赵氏的家教不一样。一些帝王才能学的东西,我祖父和我爹很早以前就掰碎了告诉我了。
  我祖父和我爹都觉得,权力的根本就是责任。
  执掌多大的权力,就得肩负多大的责任。
  责任才是掌权者最应该在乎的东西。
  生杀大权倒是其次。
  因为即便是最强硬的掌权者,很多时候也不能随心所欲的杀人。
  反倒是那些土匪流寇,何时何地都能随心所欲的杀人。
  所以我祖父常说,当一个人人害怕的土匪,远比当什么掌权者要强太多了。
  因为土匪杀人,不需要承担太多责任。
  而掌权者杀人,就要承担太多责任。”
  赵杳闻言,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寇庆低声笑道:“我也不瞒你,老头子和我爹把那份责任说的太重了。我害怕自己背不起来,害怕自己背不动,所以才有了逃家的心思。”


第0028章
  赵杳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寇庆,他没料到寇庆想要逃家,居然还有这么一份深意。
  寇庆苦笑着道:“你别这么看着我。想一个土匪一样在外面为所欲为,远比待在庆国担心这个、操心那个,要强太多了。”
  赵杳挠了挠头,跟着苦笑了一声,“可我们貌似逃不过去。”
  不等寇庆开口。
  赵杳就果断道:“我弟弟还年幼,依照我皇祖父定下的禅位的规矩,皇位有很大的可能落在我身上。
  寇二哥如今带着人在四处验证寇圣编撰的世界史,那可是寇圣临终前亲自交代的。他恐怕得花费一辈子时间去完成寇圣的嘱托,根本不会跟你抢皇位。
  寇三哥整日里往烟花柳巷窜,待在里面几乎都不出来,我舅舅从小到大打了不知道多少回,也没有起作用。
  他已经把自己的名声弄臭了,根本没办法继任庆国国主之位,所以庆国国主之位,最后还是会落到你头上。”
  寇庆听完了赵杳一番话,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赵杳说的不假,他二弟就是一个学术性的人才。
  除了对史料感兴趣外,对其他的一点也不在乎。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高祖父临死之前,将验证世界史的重任交给了他二弟。
  如今他二弟正带着人,坐着大船,在世界各地游荡呢。
  他三弟就是一个花花太岁。
  六岁就学会占人家小姑娘便宜了。
  到了能干坏事的年龄了以后,窝在烟花柳巷里就不愿意出来。
  为此,他爹没少责罚他三弟,可他三弟屡教不改。
  打急了,人家还会找靠山。
  人家往大小张太妃的住处一躲,他爹也不好上门去找麻烦。
  毕竟,他爹就算地位再高,也不好当着丈母娘的面教育儿子。
  再不济就躲到他祖母宫里去,他爹也不好上门去找麻烦。
  一旦找上门去,挨揍的就是他爹。
  用他祖母的话说,寇氏三子,寇大是个没出息的,只知道守着苏氏女过日子,丝毫没有为寇氏开枝散叶的心思。寇二是个浪子,一辈子能给寇氏添一丁,那都是祖宗烧高香了。寇三是寇氏开枝散叶的唯一的希望,所以寇三找姑娘,不仅不能拦,还得鼓励。
  寇氏人丁本就不忘。
  寇庆祖母一直对一辈子只给寇氏添了一丁耿耿于怀。
  所以对寇氏开枝散叶的事情,看的比任何人都重。
  任何敢阻拦寇氏开枝散叶的人,都是寇庆祖母的敌人。
  亲儿子也不行。
  在寇庆祖母的袒护下,寇庆的三弟对姑娘的兴趣,远比对国主之位的兴趣大。
  庆国没有大宋那种采女的制度,若是有大宋那种采女的制度的话,寇庆的三弟或许会有几分兴趣。
  所以庆国国主的位置,最终必然会落在寇庆身上。
  更重要的是,现任庆国国主寇天赐,在十几年前,就有将庆国国主之位传给寇庆的心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没有熄灭此心,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寇庆长叹了一口气后,对赵杳苦笑道:“似乎……真的没的选……”
  赵杳淡然一笑,“我想回去了,回去好好学习一下,如何当一个合格的皇帝。我没办法陪你继续在北荒待下去了。
  我怕我待的太久,再回去的时候,我父皇会直接将皇位传给我。
  那样的话,我恐怕很难当好一个皇帝。”
  寇庆点点头道:“你有此心,说明你已经看清楚了你以后要走的路。那我这个当兄长的,就不应该阻拦你,反而得帮你。”
  赵杳笑道:“等我当够了皇帝,禅位以后,我们再来北荒。”
  寇庆哈哈大笑,“那恐怕得等到几十年以后了。几十年以后,我们自己都能作主了,还来什么北荒。
  我们应该乘着大船,带上数量庞大的兵马,去热荒欺负黑鬼。
  老头子们把北荒和南荒都打完了,我们率领着大军来北荒还有什么意思。
  我们就该去打老头子们没打过的地方。
  我们不能让老头子们专美于前。
  我们应该让老头子们知道,我们兄弟不是那种只会坐享其成的人。
  我们也能打仗,我们也能为子孙后辈开疆拓土。”
  赵杳闻言,重重的点头。
  “那就约好了……”
  “嗯……”
  寇庆和赵杳二人定下了约定,在刘亨头像下游览了一圈,就返回了刘家治地的首府。
  赵杳仅仅在刘家治地的首府待了一日,便跟随着陈琳离开了刘家治地,赶往了临海督府,准备乘船回大宋。
  赵杳走了以后,寇庆就只能跟着刘谋四处晃荡。
  在转完了刘家治地以后,又前往狄家所在的督军府,拜会了狄青以后,在狄青的封地上晃荡了一圈。
  随后寇庆又去了张家的治地、曹家的治地,以及曹家和种家的封国。
  寇庆耗费了足足半年,走马观花的在各家的封地上晃荡了一圈。
  突然觉得,自己以前只是想着离家,可是离家以后要做点什么,自己似乎从没有好好想过。
  赵杳离开北荒时候说过的话,时不时的在他耳边回荡。
  他也不知怎么了,就鬼使神差的回到了临海督府,到了临海督府内的临海书院。
  寇庆再次赶到了临海督府的时候,恰巧碰到了临海书院的先生们,正带着临海书院的学生在文庙里参拜。
  寇庆见他们在参拜圣人,就没有打扰,只是静静的在一边看着。
  文庙,寇庆进过无数次,也参拜过无数次。
  但是他从没有一次,能像是这一次一样,看着那些学生们参拜,也能看出感触来。
  “看到最前面那个小家伙了吗?别看他年龄小,他却是临海书院里最聪明的一个。比我是差了点,但是肯定比你强。”
  苏轼不知道何时出现在了寇庆身侧,指着那一群学生中最前列的那个瘦弱少年,笑着对寇庆道。
  寇庆侧头看向苏轼,问道:“兄长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苏轼淡然笑道:“意思很简单,庆国上下,无论是多聪明的读书人,以后在你面前,都得弯着腰站着。”
  寇庆沉声道:“我很少会用身份压人。”
  苏轼呵呵笑道:“天生的东西,你拒绝不了。”


第0029章
  寇庆听到了苏轼的话,沉默了一会儿,目光落在了那群正在参拜文圣的读书人身上,看着那些读书人虔诚的跪在圣人们面前。
  寇庆突然自嘲的一笑,“你说的对,天生的东西,我没办法拒绝。”
  大部分读书人一生奋斗的目标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即便是不愿意货与帝王家的,对帝王家也会有所敬畏,帝王家需要的时候,他们也得出力,并且很难拒绝,拒绝的代价相当大。
  寇庆跟他们都不同,他天生生在帝王家。
  所以大多数读书人的追求和目标跟他无缘。
  但他也有他要承担的责任。
  就像是赵杳此前省悟以后说过的那番话一样,他注定要继承庆国,注定要承担起庆国的一切。
  苏轼看到了寇庆脸上自嘲的神色以后,笑容灿烂的道:“你小子想清楚了?”
  寇庆点点头。
  苏轼继续问道:“那什么时候回去?”
  寇庆看向苏轼道:“你就那么不待见我的?”
  苏轼一脸苦笑,“我倒是想跟你把酒言欢,可家妹半年时间内,已经派人给我送了三封信了。
  我再不想办法劝你回去,她恐怕自己就要乘船过来了。
  她要到了此地,折腾的就不是你了,而是我们兄弟二人。”
  寇庆闻言,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了起来,笑了许久以后,寇庆对苏轼道:“为什么听到有人为难你,我心里就格外舒坦。”
  苏轼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你这是病,得治。”
  寇庆再次放声大笑。
  苏轼在寇庆大笑过后,拉着寇庆进入到了文庙,参拜了寇圣像,然后带着寇庆到了临海督府衙门内。
  苏景先似乎早就知道寇庆和苏轼会到,所以破天荒的在临海督府衙门内摆了一桌酒宴。
  兄弟三人坐在一起,把酒言欢,畅谈了一夜。
  次日。
  苏轼将寇庆送到了码头。
  码头上已经有一艘船等候在哪儿。
  船上的船长是寇庆的老熟人张忠。
  寇庆在临别之际,冲着苏轼抱了抱拳。
  苏轼回了一礼,道:“宿命是躲不过去的,你若是不愿意接受宿命,那很多人都会为你错误的选择付出代家。
  但比起其他人,你是幸运的。
  因为你有一个好祖父,也有一个好的外祖父。
  他们在很早以前就为你铺设好了路。
  你不用一辈子栓在那个位置上。
  你只需要跟家妹生一个儿子,然后将儿子培养成人,你就能从那个位置上脱身,成为自由身。”
  寇庆重重的点头,表示记下了苏轼的叮嘱。
  他没有再说话,上了大船。
  一上船,就看到了张忠那一张堆满了笑容,一副讨好模样的脸。
  张忠嘴里说着许多恭维的话,什么‘有眼不识泰山’之类的张口就来。
  寇庆并没有在意张忠拍马屁的那些话,他只是抬起脚,对着张忠就是一顿猛踹。
  有些事情,寇庆身在局中的时候,未必看得清。
  可一旦脱离了局中,他立马就看清了。
  甚至比其他人看的还清楚。
  张忠这狗日的半年多前载他到临海督府的时候,明明知道自己的身份,却非要假装不知道,跟他演了一路的戏。
  寇庆踹他一顿,算是便宜他了。
  踹完以后,还不满的盯着张忠问道:“你是谁的人?”
  张忠一边揉搓着腿上的踢伤,一边苦笑着道:“属下两个儿子,如今都是国主近卫。”
  寇庆以手扶额,不想说话了。
  张忠的两个儿子都成了他爹的近卫了,那么张忠显然也是他爹的人。
  若不是他这半年走访了北荒各地,见识了各种各样不一样的兵马,他差点就被张忠给骗过去了。
  在各家的兵马当中,庆国的兵马并不是最强的。
  但庆国兵马的战斗力却一定是最强的。
  因为庆国兵马一直配备着比其他几家先进一代的枪械。
  张忠和他的人,毫无疑问配备着先进的枪械。
  而枪械对传统的武艺高手所造成的威慑,寇庆也是亲眼看过的。
  他不仅在道王宫里见识了枪械杀伐那些武艺高强的道人,还在各家的治地上,看到过一些传统的武艺高手和枪械之间的演练。
  强如狄青,在被五柄枪械对准的时候,也只能暂避其锋芒。
  陈琳那个老货,如何能在近百手持枪械的悍卒面前,堂而皇之的登上庆国的船?
  大宋和庆国双方,互不干涉内政。
  身份越高的人做事,需要出具的东西就越多。
  似陈琳这种太监中的霸主,想要登上庆国的船,最少得拿到赵祯和寇季二人的手令才行。
  不然张忠可以拒绝他登船。
  寇庆和赵杳二人逃家的时候十分仓促,陈琳根本没办法先去南荒请示赵祯和寇季二人的手令。
  所以他能出现在庆国的船上,显然是张忠放水的缘故。
  寇庆在见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