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颂- 第1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瘦弱少年沉声道:“我逃出盛京的时候,仔细检查过,没人跟着我。”
  微胖青年瞥了瘦弱少年一眼,“你太高看自己了。”
  瘦弱少年快速的在船舱四周看了看,想努力找出那个跟着自己的身影。
  找了许久,也没有找到。
  他一脸唏嘘的道:“但愿不是陈琳那个老家伙。那个老家伙现在越来越不像人了。”


第0008章
  微胖青年赞同的点头道:“浑身剧毒,形如鬼怪,确实吓人……”
  瘦弱少年苦着脸问道:“那现在怎么办?”
  微胖青年叹了一口气,“下船呗,还能怎么办?难道我们还能一直待在船上,再坐回去?先不说一来一往得花多少时间,一旦我们原路返回,出现在日出码头,立马就会被人发现。
  唯今之计,只能跟陈大脑袋说说,看看他会不会大发善心,放了我们。”
  瘦弱少年脸色更苦,“陈大脑袋只听老头子的。”
  微胖青年撇着嘴,“他现在不是不在老头子身边吗?再说了,现在我们除了找陈大脑袋商量商量,还有其他的出路吗?”
  瘦弱少年迟疑了一下,苦笑着点点头。
  二人起身,出了船舱,到了甲板上。
  甲板上。
  张忠和他手下的将士们,正将那些在船舱里窝了几个月的罪籍带上来,打开他们的镣铐,让他们下船。
  船下面,有官府的文书会安置他们。
  他们在大宋、庆国的时候,是罪籍,是人人不待见的懒汉,到了北荒,他们就变成了良民,回头北荒衙门给他们发放了千亩荒地以后,他们就会变成大地主。
  一切一切的转变,源于他们身体里流淌的血脉。
  两位皇爷争气,他们这群罪籍、懒汉,才能成为人上人。
  两位皇爷要是不争气,他们就只能沦为战场上的炮灰。
  一个国家若是足够强、足够强势,那么即便是在本国最不受待见的人,出了国门,也能享受到一定有待,也能瞬间生出一种优越感。
  第一个下船的家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大汉。
  他下船以后,没有在文书处核对籍册,而是直奔那些站在码头上的奴隶。
  他毫不客气的掰开了人家的嘴,瞧人家的牙口,又抚摸人家身上的肌肉,在判断人家是否强健。
  奴隶们也习惯了,就静静的站在哪儿,任他施为。
  一些奴隶甚至还流露出了谄媚的笑容。
  或许他想通过这个笑容,在新主人手里获得一个不一样的身份。
  比如管束其他奴隶的奴隶头子。
  中年大汉对那些脸上流露出谄媚笑容的奴隶,嗤之以鼻。
  反倒是对那些憨憨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的奴隶,充满了兴趣。
  守在码头上的军卒们很快走到了中年大汉身边,冰冷了目光落在中年大汉身上,中年大汉吓的打了个哆嗦。
  “兄弟们……”
  军卒眉头一皱,似乎在埋怨中年大汉不守规矩,也似乎在埋怨他话多。
  中年大汉果断闭上嘴,跑到了文书处核对籍册。
  比起那冰冷无情的军卒,文书们就和蔼了许多,在核对了籍册以后,就笑嘻嘻的向中年大汉说明了一些在北荒生存的法则,以及一些不同领地上的不同的规则。
  甚至还主动帮助中年大汉挑选奴隶。
  此地领土是属于庆国的。
  所以此地不仅有第三次日出会盟订立的各项规矩和律法,还有一些庆国订立的规矩和律法。
  其他各家的领地上,除了要遵守第三次日出会盟订立的规矩和律法外,也有一些私属的律法和规矩。
  不懂人家的规矩和律法,冒然闯入人家领地,很有可能会引起人家的不满,甚至爆发出冲突。
  比如东阳种家和流求曹家,他们在北荒占据了大片疆土以后,果断放弃了原有的封地,选择将封地上的所有人,全部迁移到了北荒。
  如今他们叫北荒种家和北荒曹家。
  他们两家已经获得了大宋的册封,在北荒立国。
  曹家立魏,种家立晋。
  两家已经将北荒的基业,当成一个可以代代相传的祖地去经营。
  所以两家在制定国法的时候,明确的规定。
  国内不允许存在奴隶,也不允许存在异族。
  任何企图非法进入到两国境内的奴隶、异族,都会遭到射杀。
  两家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保证国内国民血统的纯正性。
  在国内的国民,以及国内的发展没有达到一定规模以前,他们绝对不会接受异族。
  等到他们彻底发展起来,彻底站稳脚跟以后,他们或许会接受异族,但异族在他们国内,恐怕也只能以奴隶的形式存在。
  宋人至上,不是随便说说的。
  赵祯、寇季、张元、刘亨、狄青、种世衡、曹佾等,几乎所有人都在用实际行动落实这一点。
  只不过种世衡和曹佾做的更彻底一些。
  当然了,最彻底的还是刘亨。
  准确的说是刘亨的儿子,如今占据着整个倭地的阳国国主刘伯叙。
  刘伯叙用了二十多年时间,成功的将阳国变成了一个只有宋人的国度。
  二十多年时间,刘伯叙从一个政场小白,蜕变成了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大魔王,再从大魔王,蜕变成了一个人人敬仰的阳国国主。
  他所付出的,是所有倭人男子的性命。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刘伯叙太残忍了。
  唯有寇季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刘伯叙还不够残忍,他觉得刘伯叙还可以再残忍一些。
  刘伯叙能不能再残忍一些,需要时间去验证。
  但是曹家和种家所立的国度中,执行国法的人手段很残忍,不需要去验证。
  任何带着奴隶进入到他们两家所立的国度的人,都会受到鞭笞,奴隶会在第一时间被射杀的一干二净。
  所以文书必须叮嘱那些刚到北荒的人,不要去挑衅种家和曹家所立的国度中的国法。
  文书们在忙碌,大船上的张忠等人也在忙碌。
  他们腿肚子打着颤,脸上却充满了凶巴巴的神色,他们用最恶劣的态度,将那两个在船上赖了好几个月的大爷,轰下了船。
  两个大爷一走,他们齐齐松了一口气,张忠甚至留下了泪水。
  微胖青年和瘦弱少年被驱赶着下了船,迎接他们的就是扛着一柄老式长枪的陈大头。
  “寇庆……赵杳……你们两个小家伙的事儿……发了!”
  微胖的寇庆和瘦弱的赵杳一脸苦笑。
  寇庆陪着笑脸,笑嘻嘻的对陈大头一礼,“陈翁翁有礼了……”
  “别!”
  陈大头一摆手,大大咧咧的道:“你小子可别叫我翁翁,我当不起。就算当得起,我也不想听。
  你小子嘴这么甜,心里肯定没想好事。
  我可不上你的恶当。”


第0009章
  寇庆听到了陈大头的话,笑容不变,反而向前走了两步,凑到了陈大头身前,笑着道:“陈翁翁,您不是跟着我祖父吗?”
  陈大头似笑非笑的看着寇庆道:“怎么?怕你祖父就在附近?”
  寇庆笑道:“我祖父做事向来有章法,他说近些年要经略南荒,那就一定会待在南荒。我只是奇怪,您为何不陪着我祖父在南荒带着,反而出现在了北荒。”
  陈大头笑眯眯的道:“你倒是了解老皇爷。”
  寇庆急忙道:“我可是他的亲孙子,当然了解他。”
  陈大头笑着点点头,忽然开口道:“我要是说老太爷人就在临海督府呢?”
  寇庆脸上笑容一僵。
  一旁的赵杳脸色也不好看。
  陈大头见此,哈哈大笑,“两个小家伙,不经吓……”
  寇庆和赵杳闻言,意识到自己被耍了,只能哭笑不得的看向陈大头。
  陈大头笑着道:“你爹之前研究出了一个叫电报的东西,里面有一些问题,就派人送到了老皇爷手里。让老皇爷给看看,老皇爷闲暇之余,就收拾了一番。
  如今那个叫电报的东西,已经能用了。
  只是要铺设什么线。
  我也不懂。
  老皇爷给了我一份文书,让我过来找临海督府的总督,先让临海督府试用,若是临海督府试用着没问题的话,那老皇爷就打算全力推广。”
  “电报?”
  寇庆一脸惊愕。
  电报这东西他听过,也见到过他父亲研究。
  电报的造法源于白石楼,据说是西方学问和大宋学问融合后衍生出的产物。
  只是白石楼里存放的卷宗上,对此物的描述过于惊世骇俗。
  他不太相信,所以没关注此物,没想到还真的研究出来了。
  陈大头点着头笑道:“是的,电报……说起来,你爹当国主的这些年也没闲着,先是弄出了铁船,随后又弄出了铁车,后来还掌控了雷电,造出了能在夜间发光的灯。
  如今又研究出了这种可以千里传信的电报。
  老皇爷说了,你爹弄出的这些东西,那些外人最少得三四百年才能学会。”
  说到此处,陈大头感叹了一下,“三四百年啊,我还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
  寇庆还是不太敢相信,他疑问道:“真的是电报?”
  陈大头瞪起了眼,“我还能骗你?”
  寇庆干笑着道:“那肯定不会。就是电报那东西过于惊世骇俗。”
  陈大头一脸感慨的道:“起初我也不信。可当老皇爷弄好了你爹送来的电报,让人铺设了足足十里多长的长线以后,真的将消息从线的一端传到了另一端。
  赵皇爷看到了那东西以后,惊喜的不得了,说要在大宋各地都按上电报。
  赵皇爷说了,有了电报,大宋各地的消息,就不用耽误许久才能送进京了。
  说什么大宋对地方上的统治会加强,民间的疾苦,再也瞒不住朝廷。
  发生了什么天灾人祸,朝廷也能在第一时间知道。”
  寇庆沉声道:“真要是能达到千里传音的效果,我皇外祖说的倒也没错。”
  陈大头嘿嘿一笑,“老皇爷可不这么认为。老皇爷说,大宋就不该要好东西,要了也没用。
  十五年前,你爹弄出那个大铁船的时候,赵皇爷软磨硬泡的从老皇爷手里要走了锻造的法子,直到现在,大宋勉强才能锻造一些载人不过一千五的小船。
  十三年前,你爹弄出了带轨的铁车的时候,赵皇爷又是软磨硬泡的要走了锻造的法子。
  结果呢?大宋的官员说弄那个东西就是劳民伤财。
  硬生生的把好东西塞进了龙图阁供着。
  最后你爹在庆国铺设完了铁轨,弄好了铁车,让大宋那些官员亲眼看到了铁车的好处,他们还是犹犹豫豫的。
  你祖母最后看不下去了,就跟你姑姑二人,合伙在大宋修筑铁轨。
  修筑了一条从盛京城通往庆都的铁轨。
  每日里运货、运人,日进斗金。
  大宋那些官员看到了现钱,才看到了修筑铁轨的好处。
  他们才动手修筑铁轨,还妄想用微薄的钱财拿走你祖母和你姑姑二人修筑的那条铁轨。
  惹的你祖母和你姑姑差点没把那些人给砍了。
  赵皇爷差点没气死。
  去信让你姑父把督造部的那群蠢货全罢了。
  范老头为此也丢了官。
  五年前,你爹弄出了电灯,赵皇爷又厚着脸皮讨要,老皇爷狠狠的宰了大宋一笔,才把东西卖给他们。
  赵皇爷原以为出了大价钱,大宋的官员就会重视。
  却没想到,大宋官员一听要在全大宋铺设电线,又退缩了。
  到现在,庆国几乎全部用上了电灯。
  而大宋只有盛京城有电灯用。
  赵皇爷此次讨要电报,老皇爷用此前的三桩事,好好的羞辱了一番赵皇爷。
  赵皇爷气的差点领兵杀回去,想要把大宋朝堂上的那群酒囊饭袋全砍了。”
  寇庆感叹了一声道:“昔日跟着我祖父革新的那群人老了,不仅人老了,脑子也老了。”
  陈大头鄙夷的道:“我看他们就是一个个守财奴。昔日大宋没钱的时候,多大方?给辽国赔款,开口就是三百万贯。
  如今国库、大宋钱庄钱财满仓,反道小气了起来。”
  赵杳小声的替自己的父皇辩解了一句,“大宋不是小气,只是大宋太大了,许多地方还没有起来。盛京城虽然繁华,可许多边陲之地的百姓,勉强才学会说汉话而已。
  大宋大部分的钱财,都要留着给边陲的百姓推行教化。”
  陈大头不屑的道:“舍得花钱,才能赚钱。只进不出,只有抢劫。老皇爷这些年花在庆国上面的钱财,比大宋钱庄里的存钱还多。
  庆国国库不仅没有干煸下去,每一岁的税收反而在翻倍的上涨。
  以前庆国还有打补丁的人。
  你现在去庆国看看,谁还穿打补丁的衣服?
  庆国的百姓如今不穿一身体面的衣服,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
  赵杳翻了个白眼。
  庆国小国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