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先后多次找上寇季,准备跟寇季继续交谈,但是都被寇季给避开了。
一个月后,陈琳带着寇庆的脚印,以及寇庆哪一座奢华府邸的建筑图,有些黯然的离开了庆国。
陈琳走后,相继有人送礼到庆国,为寇庆的出生庆祝。
忙忙碌碌的折腾了一年,风头才过去。
属于寇氏的内宫,修建好了。
如今正在晾晒。
寇氏的内宫,以及庆国办公区域营造好以后,庆都的其他区域的营造,也提上了日程。
寇氏的内宫和庆国的办公区域,几乎都是用石料搭建的,并没有耗费多少木料。
而庆都其他区域营造的时候,就必须拥到木料。
碰巧,在这个时候,文昌书院的一位不愿意提及姓名的大学问家,研究出了一个名叫水泥的东西。
在经过了庆国官员们测试以后,发现水泥是一个筑造屋舍的极佳的东西。
然后,水泥成了庆都其他区域主要的营造材料。
庆国的大臣梁适,觉得水泥这个东西可以推广到整个庆国。
于是就奏请了庆国国主寇季,在庆国推广水泥。
庆国大臣梁适知道庆国国主寇季是一个有钱,并且舍得花钱的主。
所以就果断请示庆国国主,准备用水泥将庆国营造庆国所有的公家建筑,以及主要官道。
诚如梁适所料,庆国国主寇季确实是大方的。
他不仅同意了梁适的提议,还决定将庆国所有的官道都用水泥铺设。
只不过他还提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举动。
那就是将烧水泥的作坊设立在了狄青封地以北那片奇寒又荒芜的地方。
中间的运费和消耗十分庞大。
梁适觉得不妥。
但是庆国国主寇季坚持要这么做。
梁适拗不过寇季,只能依照寇季的心思做事。
于是乎,庆国通往狄青封地上的船只,多了许多。
庆国上下都在大建设。
文昌学馆的那位隐姓埋名的大学问家,总能研究出许多实用有新奇的东西。
比如继水泥以后,那位大学问家又功课了西方独有的玻璃炼制之发。
此物倒不是那位大学问家自己发明创造的。
而是他在观看大食书籍的时候,从大食书籍中发现的。
然后经过了他一系列改良以后,以新面貌问世。
当匠人们用沙子炼制出了各色的玻璃以后。
昔日西方商人在东方买到了天价的玻璃,变得不值钱了。
当然了,仅仅是在东方庆国的一些核心地方不值钱了。
在东方其他地方依然价值连城。
此物出来以后,庆国的贵族们,就喜欢拿玻璃珠子赏赐人。
没事就赏赐一大把玻璃珠子下去。
狄青和刘亨最喜此物,威逼着改良此物炼制之法的大学问家,暂时别将此物炼制之法宣扬出去。
然后他们自己偷偷拿了一大堆出去骗人。
狄青用此物在北地骗取了一片足足有百里的封地。
刘亨用此物骗取了大批量的钱财。
可惜,都不如此物的改良者骗的东西多。
此物的改良者,将此物的炼制方法高价卖给了大宋,从大宋换取了丰富的物资,以及数量庞大的铁料、铜锭。
顺便还嘲讽了对方一番。
引的大宋皇帝陛下赵祯震怒,将宫中和衙门中负责采办的好些宦官和官员给砍了。
砍完人以后,大宋皇帝陛下赵祯就开始用玻璃骗起了其他人。
总而言之,手握着玻璃制造之法的人,在东方疯狂的骗人。
而风云起始之地的庆国,却波澜不惊。
如同咸鱼一般的庆国国主寇季,就像是不知道此事一般。
“爹……那个玻璃真的不是你造出来的?”
寇天赐坐在寇季面前,狐疑的看着寇季。
寇季躺在躺椅上,懒洋洋的道:“白石楼三层的那一卷有关于玻璃制造之法的羊皮卷,你都翻了四次了。
是不是我造的,你还不清楚?”
寇天赐迟疑道:“可是玻璃作坊那些人用的玻璃制造之法,跟羊皮卷上的有所不同。”
寇季打了个哈欠,“能有什么不同,不都是用沙子弄出来的吗?”
寇天赐还要继续发问。
寇季却摆摆手道:“行了,别在我身边问东问西了。有空你可以多看看白石楼里的藏书,里想知道的东西,里面都有。
只要你精心研究,肯定能研究出与众不同的东西。”
寇天赐盯着寇季,“那您让我见一见藏在文昌书院里的那位神秘的大学问家。”
寇季翻了个白眼,“文昌书院是你看着建立起来的,里面有什么,你比我都清楚。根本就没有什么神秘的大学问家。
非要说大学问家的话,苏洵勉强算一个。
那厮如今已经翻阅了十多万册大食书籍,从里面总结出了不少好东西。
连你祖父都自愧不如。
如今在研究西方历史的时候,也会跟他探讨一二。”
寇天赐沉声道:“可我问过苏洵了,苏洵并不会水泥锻烧之法和玻璃制造之法。爹您不肯告诉我,难道是有什么秘密?
难道真如民间所言,您抓到了一个神仙,劝进在文昌书院里帮你炼制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寇季鄙夷的看了寇天赐一眼,“神仙还能被人抓住?能被人抓住的那叫神仙?”
寇天赐正色道:“民间传闻,神仙也有克星。”
寇季不屑的道:“神仙真要有克星,那当神仙肯定没有当人自在。”
寇天赐再次问道:“那您到底有没有抓到神仙?”
寇季瞪眼道:“都说了,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是大宋的学问和大食学问碰撞以后产生的。
大宋的锻造之术,有大宋的长处。
西方的锻造之术,也有西方的长处。
两两结合,自然有不一样的好东西产生。
人蠢就要多读书,多思考。
而不是信那些神神鬼鬼的东西。”
寇天赐苦笑道:“我不信那些神神鬼鬼的东西。我就想问问他,看看他能不能研究出在海上航行的铁船。”
寇季愣了一下,感叹道:“那东西啊……恐怕得三五年以后了。”
寇天赐皱眉道:“这么久?”
寇季听到这话,差点没吐血。
跨越了几百年的产物,是那么好弄出来的?
一些原材料还在遥远的北美洲和南美洲呢。
种世衡几个人虽然依照他的意思都派出了敢死队,可什么时候回来,谁也不知道呢。
寇季没有搭理寇天赐。
寇天赐却想到了寇季话里的一个漏洞。
寇天赐目光灼灼的盯着寇季,“爹,那个神神秘秘的大学问家,不会是您吧?不然您怎么可能知道在海中航行的铁船三五年以后才会出现?
以前我总是听娘提起,您在没有南征北战的时候,在府上总会捣鼓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我问过祖父了,祖父说是异人所授。”
寇季闻言,一点儿也不慌,甚至还鄙夷的瞥了寇天赐一眼,“你这孩子魔怔了。人力有穷时,我就算再厉害,也弄不出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以前在府上的时候,匠人们捣鼓出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是府上花重金奖赏的结果。
不信你随便去找几个技艺娴熟的匠人,许他们一笔重金,让他们想办法改良他们的手艺,要不了多久,你就会看到成效。
至于我为何知道铁船能锻造出来的时间,那更简单。
铁船在大食的一册书籍中有所提及。
只是书籍十分古老,能认识上面文字的人不多。
你爹我也是花了重金,才请人将上面的文字翻译过来的。
可惜东西当时放在天圣馆。
下面那些人在焚烧大食宗教典籍的时候,不小心将其焚毁了。
为此你爹我差点暴起杀人。”
寇天赐被寇季忽悠住了,他喃喃的道:“如此说来,大食的学问,真有可取之处?我要不要潜心研习一番?”
寇季不咸不淡的道:“聪明人都不会去做蠢事。”
寇天赐愕然的看着寇季。
寇季淡淡的道:“我要是你,我就学习那些大食学问和大宋学问结合以后产生的学问。那是多个传承的精华,那才是好东西。”
寇天赐眼前一亮,“比如您结合了大食算学和大宋算学总结出的新算学?”
寇季缓缓点头。
寇天赐起身,“我明白了……我去找找看,看看有没有其他造船的书籍。”
寇季幽幽的道:“有肯定是有的,不过貌似只是一个设想。而且需要很多学问做支撑。你真要看的话,恐怕要学很多东西。”
寇天赐笑着道:“我们有的是人,不用自己赤膊上阵。”
寇季满意的点点头。
寇天赐笑容满面的离开了。
寇季在寇天赐走后,躺在摇椅里,一边摇晃一边瞥嘴,“一个人懂的太多,真是个罪过……还好我聪明,懂得把麻烦甩出去……”
白石楼里自然有造船的书籍。
不仅有造铁甲船的书籍,还有关于蒸汽机的书籍。
甚至还有火车等物。
只不过有些粗糙。
想要将东西研制出来,要学的很多,要花费的时间很长。
用寇季的话说,那些都是东西方学问碰撞的产物。
至于它们真正的由来,只有寇季清楚。
反正大食的书籍足够多、大宋的书籍也足够多。
几乎没有人能通读那些书籍。
自然也没办法揭穿寇季的谎言。
就算有,那也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到时候各种新出的书籍、新出的技艺混杂在一起,谁也挖掘不出参杂在其中的那些技艺到底源于何处。
更重要的是,宋人不怎么在乎好的技艺是谁发明出来的。
因为匠人处的阶级太低,没人会帮一个匠人扬名,也没人会在意一个匠人的贡献。
人们只会在意技艺好不好用,根本不在乎是谁创造了如此技艺。
第1016章 赵祯的大手笔
寇季心里清楚,仅凭他一个人让一个文明在极短的时间内跨越几百年的长度,过于惊世骇俗。
所以他在很早以前就做了准备,弄到了西方巴格达智慧馆的学问做伪装。
有巴格达智慧馆的学问做伪装,寇季可以大胆的将自己知道的一些学问种子混入其中,等待有兴趣的人去发现,或者培养有天赋的人去发现。
借别人之手,培养那些种子生根发芽,逐渐成长。
寇天赐如今心心念念的惦记着铁船的锻造之法,并且愿意去白石楼里翻书,去寻找那些学问种子,就是明证。
以后会有许多有志之士在白石楼里发现学问的种子。
白石楼里的学问种子注定会面世,也注定会被发扬光大。
一切都在寇季的掌控之中,寇季可以放心大胆的当咸鱼。
只不过,寇季的咸鱼没当多久,就有人找上门了。
一群老态龙钟,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老头子。
他们是被轿子抬到庆国的,一顶顶十六人抬的轿子,硕大无比,坐在里面不受任何颠簸,也不会被冷风吹倒。
虽然大宋已经推行了不以人为畜的规矩好久了。
但是规矩用不到他们身上。
一则是他们的年龄已经到了无视规矩的地步。
二是坐轿子是大宋皇帝陛下赵祯给他们的恩典。
三是有孝道做保护,谁也不好在此事上指摘什么。
他们之所以能得到赵祯如此恩典,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大儒!
他们这些大儒,还不是民间那种隐世大儒。
他们是身居功德的天圣馆大儒。
他们之所以奔赴庆国,是因为他们知道了寇准在做一件大事。
他们知道寇准在制定新的历法,一个通行于全天下的历法。
他们知道寇准在编撰史册,一个囊括了已知的所有文明的发展史。
大宋的其他人或许不明白寇准这么做的意义。
但是他们都明白。
他们都接触过西方的学问,知道西方拥有多个繁荣的文明。
他们清楚,寇准看似在制定新的历法,实则上是在制定一个规矩。
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主导的规矩。
只要新的历法制定出来,并且被更多的文明认可。
那历法上的一切,就将由华夏主导。
只要新的历法被更多的文明认可,那用历法的人,就不得不了解一下,那个奠定了公元1年基础的帝王,究竟是何等模样。
那些用历法的人,会不自觉的向华夏文化靠拢,学习华夏文化。
文化入侵的概念,在他们脑海里的还很模糊。
但是文化入侵的事情,他们都做过。
文化入侵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
而寇准在制定了新的历法之余,还在编撰世界史册。
毫无疑问,世界史册必然也是以华夏为主导。
一旦第一册世界史册以华夏为主导,推广出去,那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