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等来等去,也等不到包拯求娶絮儿。
朕觉得包拯就不像是个男人。
一点儿魄力也没有。”
寇季幽幽的道:“在我大宋,娶公主可不是什么美差。”
赵祯拍着躺椅的扶手坐起身,喝道:“谁说的?朕是大宋一国之君,娶公主是不是美差,是朕说了算,还是朝堂上的那些闲言碎语说了算?”
寇季认真的道:“我大宋有明文,外戚不得干政。”
赵祯不屑的道:“后宫都干政过,外戚干政的还少?在太祖、太宗、先帝头上都不是铁律,到了朕头上就成铁律了?
当朕好欺负?”
寇季直言道:“官家清除了朝中的皇亲国戚,又定下了三代而折的规矩以后,有关皇亲国戚的政令,就被文武百官自然而然的当成了铁律对待。
官家若是不想出尔反尔,不想让皇亲国戚死灰复燃的话,还真不好坏这个规矩。”
赵祯冷哼道:“朕不让包拯入宗谱玉碟,不让他们的子嗣入宗谱玉碟,他们还算皇亲国戚吗?”
寇季愣了一下,思量着道:“可以倒是可以,但是容易被人指摘。”
赵祯皱眉道:“那四哥觉得怎样才不会被人指摘?”
寇季叹了一口气没说话。
赵祯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有点难看的道:“让絮儿除籍?”
赵祯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道:“不可能!朕的妹子下驾已经算是恩典了,还要先除籍,再下驾?
什么时候皇室的公主如此卑贱了?”
赵祯指着议事堂外,恼怒的道:“朕的妹子,天底下最尊贵的人之一,为了几句闲言碎语,就要卑贱至厮?
那朕当什么皇帝?”
寇季平静的道:“终究还是要依照絮儿的想法来,官家总不能强迫絮儿吧?”
赵祯咬了咬牙,最终还是压下了心里的怒火。
那就是赵祯和赵絮兄妹情深,换做是别的公主,赵祯绝对不会在意其心思。
更不可能让皇室的威严蒙羞。
“陈琳?!”
“奴婢在呢!”
“速速拟定选婿册,送往刑法司,朕要看看包拯有没有这个担当。他若是没有担当,就别想娶朕的妹子。
朕的妹子当嫁给人杰,而非没有担当的鼠辈。”
“奴婢遵旨。”
“……”
寇季叹息着道:“包拯还算不错……”
赵祯冷哼道:“他要是有担当,朕不介意蛮横的护他一回。后世子孙要效仿,先干出一番比朕大的功业再说。
朕会立下祖制,告诫后世子孙,先辈定下的规矩,可以改。
但必须立下不输给先辈的功业才行。”
寇季迟疑了一下,要说话。
赵祯立马补充了一句,“祖制是祖制,律法是律法,朕心里很清楚。朕随后也会将其区分开来。
朕回头会重新拟定祖制,尽可能将祖制的范围止步于皇室宗亲。
百官和百姓应该受制于律法,而非祖制。
朕看的很清楚,律法得不断的补充,不断的更正,才能让我大宋继续强盛下去。
所以朕绝对不会让祖制影响律法。
更不会给后世迂腐之臣借着祖制阻挡律法修订的机会。”
赵祯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寇季还能说什么,只能拱了拱手,赞叹道:“官家英明……”
赵祯闻言,心头火气去了一半,他盯着寇季道:“四哥就不觉得朕的决定有什么疏漏?万一其中有什么对大宋不利的呢?”
寇季笑着道:“强爷胜祖方面总得有个标准,不然后世子孙稍微立一点微不足道的功劳,就说自己强爷胜祖的,太丢人了。”
赵祯沉吟了一下,赞同的点头道:“有道理,此事朕会深思……”
寇季的话赵祯深有感触。
比如他爹啥功劳也没有立,就被奸臣蛊惑着去东封西祀,结果将东封西祀给搞臭了。
搞得他想去泰山封禅,都不好意思向百官们开口。
后世子孙若是杀一两个小毛贼,就自诩强爷胜祖的话,那赵祯能气的从陵里面爬出来。
赵祯和寇季商量定了此事以后,就没有再此事上多纠缠。
赵祯派人催促了一下,御膳房准备的御膳送到了议事堂。
赵祯和寇季二人一起吃了一顿饭,闲聊了一会儿,赵祯才放寇季出宫。
寇季坐着马车晃晃悠悠的到了竹院以后,就看到了包拯孤零零一个人站在竹院前。
包拯一手握着一本册子,一手拿着一个锦盒。
寇季下了马车,呼唤了一声,“包拯?”
“先生!”
“学生见过先生。”
包拯赶到了寇季面前,躬身施礼。
寇季点了点头,算是回应了包拯,他目光落在了包拯手里拿的册子上面,看到了上面的御用纹路,感叹道:“陈琳办事的速度还真快……”
包拯认真的看着寇季。
寇季眯了眯眼,感叹道:“你和赵絮的事情,我从没有告诉过官家。因为官家比我知道的更早。
应当是赵絮身边的女官漏了风声。”
包拯听到此话,慌忙弯下腰道:“学生并没有对先生不敬的意思。学生知道此事瞒不过官家,学生只是想请先生帮学生一把。”
寇季叹了口气道:“你想让我帮你再拖一些日子,等你下定决心?你应该明白,官家当着我的面下的旨,我没有阻止,后面就不好阻止了。
虽说官家此举有些唐突了。
但无论是你,还是赵絮,年龄都不小了。
耽误不起。
我也不希望你们两个人一直耽误下去,所以我没有阻止此事。”
包拯听到此话,微微咬了咬牙,沉声道:“即使如此,请先生将锦盒交给絮儿。锦盒里的东西便是包拯的心意。
絮儿若是答应,明日学生登门请先生和师娘为学生做主。
絮儿若是不答应,学生三日后再来。”
寇季眉头一挑,“决定了?”
包拯郑重的点头。
寇季认真的道:“你要想清楚,一旦下了决定,你的仕途很有可能就没了。”
包拯沉声道:“学生放不下,所以即便是没了仕途,学生也得认。”
寇季问道:“不是无怨无悔?”
包拯苦笑道:“学生说无怨无悔,先生信吗?”
寇季摇头。
包拯叹了一口气道:“学生并不是贪恋权位,学生只是想为百姓做点事。”
寇季点点头道:“我知道你的心思。但你不应该用常人的想法来考虑问题。不在朝堂上翻云覆雨,并不代表不能为百姓做事。
兴一门学问,立一份文脉,不仅能为百姓出力,也能为后世的子子孙孙出力。
其功劳可比你在朝堂上翻云覆雨要大的多。
种一株庄稼、造一种农具,可以惠泽百代。
世人都觉得站在朝堂上才能成大业、做大事,这个想法有些偏驳了。”
包拯听完了寇季一席话,醍醐灌顶。
包拯对寇季深深一礼,“学生明白了……”
寇季笑着点点头道:“可还有怨有悔?”
包拯仰头笑道:“能同挚爱白首,学生无怨无悔。”
寇季哈哈大笑。
“东西给我,滚回去等消息。”
包拯将锦盒交给了寇季,躬身一礼,迈步离开了。
寇季往着包拯离去的背影,笑着道:“单凭这一点就看得出,你比文彦博那个官迷强多了。”
说完这话,寇季又感慨道:“能入朝为官的,可称贤臣,却没办法称大德。大德者,可为百姓身居高堂,亦可为百姓卑微入泥土。
拿得起权柄,放不下的,纵然光耀千古,也算不上大德。
拿得起权柄,放得下的,纵然在史书上只有寥寥数语,也值得千古称颂,更有资格称之为一声大德。”
就像是后世那些不求名利,在背后一直默默为国防付出的元勋,名声显赫者,寥寥数人。
大部分一直默默无闻,直到作古以后才被人提及。
很快又会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被人遗忘。
留下的只有福泽万万人的功绩。
如此,才算得上是大德。
寇季没办法成为这样的大德,因为他没办法做到无私奉献。
他所作的一切,必有所求,亦追求回报,追求名利。
他的诸多学生当中,能做到无私奉献的,恐怕也就包拯一人尔。
所以他觉得他有必要促成包拯的婚事,让包拯得一心爱之人,白首同心。
寇季也算是赵絮的先生,他知道赵絮想要什么,也知道赵絮缺什么。
所以寇季想做一次小人,他想打开包拯的锦盒看看,看看包拯准备的东西赵絮是否满意。
寇季拿着锦盒入了府,并没有去找赵絮,而是到了一旁的偏厅,打开了锦盒。
锦盒上没有火漆封口,包拯似乎不怕人看。
寇季身为包拯的先生,包拯的长辈,帮包拯把把关也在情理之中。
寇季只看了一眼,脸上流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锦盒内是一套金镶玉的首饰,盒内有铭文,乃是大家所作。
价值不菲。
“真爱啊……”
寇季由衷的赞叹了一声。
若非真爱,包拯如何能放弃原则,花费了如此巨大的代价,购置了这一套价值不菲的首饰。
终究,还是包拯让步了。
此物虽俗,但却是包拯给赵絮的一个承诺。
包拯就是借此告诉赵絮,‘我虽节俭,但我愿意倾其所有养你。’
寇季合上了锦盒,抿着嘴道:“包拯让步了,就看赵絮值不值得包拯让步了。”
寇季拿上了锦盒,到了后院,找到了赵絮。
赵絮见寇季手里拎着一个锦盒,一脸狐疑。
寇季将锦盒递给了赵絮,“包拯让我转交给你的。”
赵絮听闻是包拯所赠,锦盒看着不像是便宜货,心里五味杂陈。
赵絮收下了锦盒,抱着锦盒在原地站了许久许久。
寇季平静的盯着赵絮看了许久许久。
许久以后。
赵絮缓缓的抱起了锦盒,笑容灿烂的对寇季道:“先生,它应该是我这辈子收到的最后一件珍贵的礼物,对不对?”
寇季一愣,心里莫名的有些难受。
赵絮的话是什么意思,寇季听懂了。
包拯选择让步了一次,打开了赵絮的心扉。
赵絮选择了让步后半辈子。
寇季迟疑了一下,道:“你可以不收……”
赵絮轻声笑道:“为什么不收?我挺喜欢的。我虽生在皇家,但并不是那种过不惯苦日子的人。
锦衣玉食的日子我过得了。
粗茶淡饭我也吃得惯。”
寇季突然觉得有些心塞,刚才他还想帮包拯试探一下赵絮的。
可赵絮这一番话让他明白了。
他貌似枉作小人了。
寇季低声道:“你长大了……”
赵絮笑嘻嘻的道:“你才知道……如今出去,别人都开始叫我老姑娘了。”
寇季笑着道:“以后别叫先生,叫兄长……”
赵絮重重的点头,脸上笑容灿烂,眼角却冒起了泪花。
世人皆到她尊贵,却不知道她过的其实很苦。
苦日子她不怕,她怕心苦。
“回去候着,我进宫去见官家。”
寇季冲着赵絮摆了摆手。
赵絮却固执的摇摇头。
“兄长,让我进宫吧。”
寇季一愣,沉声道:“官家会发火!”
赵絮笑着摇摇头,“我不怕……”
寇季长叹一声,摇头笑道:“罢了,随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天塌下来兄长帮你扛着。”
赵絮重重的点头,眼中的泪花更多了。
寇季摆了摆手。
赵絮抱着锦盒出了竹院。
寇季望着赵絮离去的背影,咬牙切齿的道:“赵恒,你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爹。
善良的孩子都落到你家了。
你凭什么不好好待他们。
东封西祀?
修仙问道?”
寇季深吸了一口气,喝了一声,“彼其娘之!”
“老爷?”
寇季一声大喝,自然惊动了府上的人。
最先赶到寇季身边的就是管家。
管家见寇季心情似乎不悦,就小声的呼唤了一句。
寇季瞪向了管家,喝道:“去包府叫包拯滚过来。”
“喏……”
管家答应了一声,赶忙往竹院外跑去。
他没有让府上其他人去传话。
他感觉到寇季心中有怒,所以不想去触怒寇季,所以他不打任何折扣的执行了寇季的命令。
寇季虽说对府上的仆人们都很好,但不代表他可以容忍仆人们跟他叫板。
寇季回到了书房,等了一个时辰。
包拯在管家引领下匆匆入了书房。
“先生……”
寇季恶狠狠的瞪了包拯一眼,咬着牙道:“你若负她,我宰了你!”
包拯明白被寇季的凶狠吓了一跳,身躯微微一僵。
明白了寇季话里的意思以后,一脸郑重的对寇季道:“学生之心,日月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