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边的战事,祁辰其实也有了解的。
当初明王跟辽国合计,先是辽国出兵,使得董靖山带走了好几个京畿附近的军队。
使得明王趁机攻入京城,才有了后面的事。
原本董靖山在半路上听到这件事之后就想折返,不过后来圣旨传过去,让他直接带兵北上。
这才没有返回。
当时的辽国根本不知道明王已经失败了,于是为了牵制军队。
硬是冲关。
边境的准备本来就充分,作为冲关的一方,辽人损失惨重。
后来董靖山到来之后,利用炸药更是使得辽人进一步的损兵折将。
最后不得已,只好是退兵了。
这一次,可以说是大宋大获全胜。
如今,董靖山班师回朝了。
陛下的封赏也给了。
自然就是要摆宴席庆祝啦。
第二日,一来为了表示祁府的面子,二来为了给董府面子。
总之就是为了让两家都有面子,永嘉让祁辰换上了一套全新的衣服。
通体以紫色为主。
腰佩白玉,看着就知道这人不好惹的样子。
而永嘉也是换上了一套相衬的衣裙。
从院子走出来的身后,那些丫鬟仆役都是极力的控制的眼神,忍着不过多的去看。
由此看来,的确是很有牌面。
坐着马车来到董府。
董靖山身为枢密使,又是侯爷,自身也多朋友,所以来到的时候已经有许多人了。
一声华贵的祁辰带着永嘉从马车上下来,立刻便有人注意到他们,甚至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因为董靖山是军方的人,所以来的大多都是军方的,而祁辰严格来说也是属于这个阵营的,所以也就有许多人是认识的。
一见面就是祁侯爷,非常的热情。
然后又快快的给公主行礼。
越来越多的人围过来的时候,就感觉祁辰才是这次宴席的主人。
“不要挤在门口了,先进去先进去。”祁辰作了个请的姿势,让大家都进去。
递上请帖,门房也知道这位爷的身份,很是恭敬的请他进去。
来到院子的时候,董箐箐就过来了,拉着永嘉就走了。
留下祁辰跟着一群壮汉在聊天。
男人之间的话题嘛,其实也就那么几个,聊着的时候,主人家董靖山出来了。
“将军。”
“将军。”
“董叔。”
他们叫将军,只有祁辰叫董叔。
几人发现董靖山没有反驳,也没有露出什么表情,很是自然的嗯了一声。
他们就猜到,这两人的关系很是亲近。
让他们吃好好喝,董靖山便带着祁辰走了。
第五百九十四章 秦王党
“发生了什么了吗?”被带到了一处安静的地方,祁辰便问道。
董靖山咳了一声,盯着祁辰说道:“你最近是不是跟曹家走得近?”
祁辰沉默片刻,“董叔想问什么就直接问吧。”
“好,那我问你,你是不是打算扶三皇子上位。”
“是。”祁辰说道,他想了一下,最后还是选择说实话,因为就像是永兴说的,之前救驾的事,已经可以说是暴露了他与曹家的关系,甚至还有李家的关系。
既然是这样,他也就没有隐瞒了。
更何况,他知道董靖山也没有靠近桓王魏王,若是能够将他拉拢到这边来,将会是一大助力。
“你最后还是掺和到皇权之争当中了。”
“这是我能选择的吗?”祁辰摊手,“从最初的那份赐婚圣旨传来,我便已经是掺和进去了,不可能再脱身了。现在,我只能是选择三皇子了。”
“他有胜算吗?他如今才六岁!”
“又不是马上就要让他登基,只要再过个几年,他就能成长起来了。”
“陛下能够撑得到那天吗?”董靖山又问。
“撑不到,也只能是硬着头皮上了,怎么也好过让桓王魏王上位吧。”祁辰略显平静的说道。
董靖山看着他的眼睛,“希望你能够顶得住吧。走吧,出去了。”
重新回到院子前。
这时来的人更多了。
董靖山没有放他离开,而是带着他去见了不少人,逢人便介绍,提携的意味很明确。
一直到回去的时候,祁辰都没有想明白董靖山这般做的目的是什么。
问了一下趴在自己身上的永嘉,只听她嗯了一声说道:“他跟你两个人秘密的说了支持三皇子的事,又带着你去认识别人,看样子,他好像也不看好桓王魏王,恐怕是想看看你的能够做到什么样。”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现在这般态度,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他跟我已经是一伙的。”
永嘉侧靠在他身上,弄着头发,眼睛转了转说道:“听说,箐箐以前跟你是青梅竹马?公爹还想着让你们两个以后成为夫妻?”
祁辰的眼眉突然跳了一下,镇定的说道:“我俩的确是青梅竹马,不过结为夫妻这件事可没有,反正我是没听说过。”
“你有没有感觉,董靖山今日的态度,就好像是提携自己的儿子一样,将人脉过度到你身上。他就只有董箐箐一个女儿,若是去后,爵位可就没有了,也没听说他招婿。”
“我怎么知道。”祁辰马上说道:“我的情况你也知道,我跟董箐箐都多少年没见了。”
永嘉抬眼看过去,“我又没说什么,你这么紧张干嘛。”
“我哪有紧张,明明是你,我在跟你说着今日董靖山反常的事,你非要跟我说董箐箐。”祁辰说道。
永嘉又瞄了他一眼,“反常便反常呗,反正你有没有吃亏,若是真的不放心,那就提防着点好了。”
“那也就只能是这么办了,回府,快点。”
……
董靖山宴席之后。
日子又回归平静。
在不久之后,辽国再次派了使臣过来,这次的使臣没有了上次那般嚣张,算是服软了。
随后朝堂之上,却是发生了剧烈的变故。
桓王和魏王先后被指出在官司内尸位素餐,接着又被人指出结党营私。
加上三月前,叛军围攻的时候,只会将兵马都聚拢到自己身边,身为皇子居然没有出任何力气,寸功未立。
这么多罪名下来,桓王魏王两人也是蒙了,不明白为什么突然之间朝堂之上那么多人不待见自己。
最后也没有办法,只能是请罪。
而愤怒的乾兴帝一下子就剥夺了他们的职位,勒令他们回府自省。
二王在回到了府上之后,幕僚马上是过来讯问情况。
但是就连他们自己也是莫名其妙,不过想着两人都是同样的境遇,应该不是对方动的手。
就在他们想着怎么讨好自己父皇欢心的时候,宫中传出了惊人信息。
三皇子赵传,在叛军攻进皇宫的之时,救驾有功,封为秦王!
同时传诏沈相和洪相,以两人为师,教导三皇子。
听到这个消失之后,桓王和魏王不约而同的将手中的东西摔了出去。
“赵传!”
封为秦王,以当朝丞相为师,若是他们还猜不到自己的父皇想做什么,那他们也不用去争那个位置了。
桓王用力将矮桌一翻,“赵传,我怎么都没有想到,父皇居然真的属意赵传,他才六岁啊!”
魏王府上,魏王也是冷着脸色,“呵,秦王,他受的起吗?说我不如前太子也就算了,难道现在还比不过一个六岁的孩童吗?”
相比于两位王爷,他们的幕僚就显得镇定许多。
颜榕卿说道:“王爷,叛军之事,是三个月之前的,那时候没有马上给三皇子封赏,反而是三个月之后才封,是什么原因呢?”
魏王的眼睛瞬间就盯住了他,只见颜榕卿说道:“因为三个月后的今时今日,董靖山带领军队回来了。”
听到这,魏王的眼睛眯了起来,“看来父皇也是知道,若是立了赵传,我们定然会不服。他是怕我们也作乱,所以等到了军队回来。”
“殿下,我们这时候应该来看看,三皇子的实力如何。”
“听闻祁辰一向与三皇子走得近,他的妹妹就跟着三皇子一同读书。”魏王说道,“如今看来,祁辰不近我跟桓王,是看中了老三啊。”
颜榕卿分析道:“祁辰当日派人攻打东城门,叫的人便是曹家和李家,那时候,还能叫他们,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一般。”
“曹家自不用说,曹皇后是三皇子生母,曹绪自然是要为三皇子奔走。”毕思也在一旁说道:“还有李家,此次叛乱当中,五姓中,卢郑两家实力受损最大,就连王崔两家也是受到影响,而李家,却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还可以说是有功,江宁副贰便是李家人。”
魏王皱着眉头,“更别说,祁辰如今也是唐家的女婿,江宁如今世家尽被打尽,唐家却是有功,假以时日,恐怕就是见你个第一家了。祁辰还是军方的人,跟冯焙和董靖山也是走得近,如此看来,老三的实力还真的是不容小觑啊。”
“王爷,我们不能再这么跟桓王都下去了,否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们应该联手桓王。”颜榕卿说道。
第五百九十四章 重建的春宵楼
这时,外面一名黑衣人进来,在魏王耳边说了些什么,随后便退下了。
魏王说道:“看来桓王也是聪明人,他也猜到了,刚才已经遣人过来送消息了,跟我们的想法一样,不能再这么斗下去了。”
宫中传出的消息,没有丝毫要隐瞒的意思,很快就传遍了京中大小官员和各世家的耳中。
与桓王魏王有危机感不一样,不少人都在暗中揣摩皇帝的意思。
赵传立为秦王,说是因为他救驾有功。
不少人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当初卢郎和郑建安想要刺杀的时候,危急时刻是赵传撞开了对方,这才使得刀锋只是划破了手臂。
但问题是赵传是子,为父如此做自然是应该的,以他的年纪,赏赐一些玩意也就罢了,但现在却是封为王爷,还让当朝两位丞相亲自教导。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若是陛下真的是想让赵传上位,那为什么还要将他推出来呢?如此一来,暴露在众人的目光之下,必然会承受到桓王魏王两人的目光。
若是赵传成年还好,现在才是个六岁的孩童啊,他能顶得住压力吗?
祁辰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愣了半会,接着他就去找永嘉商量去了。
“父皇这样做,很大的程度上,是为了看考量他们。当然,也不排除父皇对两位皇兄的失望。突发情况最考验一个人的处理能力,叛军到来之时,二王为了保存实力,不断的在京中聚拢人手,导致了京中的乱象没有得到压制,父皇心中必然不满。”
“也就是说,陛下的确是对二王失望,有心培养三皇子罗。”祁辰说道。
永嘉轻轻的摇头道:“没那么简单,小传儿身为皇后嫡子,自然是有资格的,甚至说他才是名正言顺,只是他的年纪摆在那,父皇春秋鼎盛还好,如今的身体,在叛乱之后,更是弱了几分,幼君上位,最容易发生什么,你也清楚。”
“大权旁落……”
皇帝年幼这种事,在历史上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而这种情况很容易招来隐患。
大臣擅权、后宫干政、外戚专权、太监干政。
最后皇帝被废,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
永兴点头说道:“如今的曹皇后,娘家曹氏,虽不及五姓显赫,但也是颇具实力。所以父皇才会立赵传为秦王,一来看看小传儿能否顶得住,二来看看他背后的人,但无论如何,父皇做这些,都说明一件事,他的身体可能撑不了多久了……”
说道此处,永兴的叹息一声,心情有些沉重。
祁辰也是沉默,乾兴帝对他,也算是不错的了。
……
之后的日子里,赵传虽然被封为秦王,但是因为年幼,所以并没有出宫住,继续住在坤宁宫,跟平日无异,就是多了一个头衔。
倒是小馨儿回来之后看上去累了许多,听她说是现在来了两个老头子,很是严格,说的东西又多。
这两个老头子,应该就是沈相和洪相。
不少人像是苍蝇闻到了腥,开始结交曹绪,到处下注。
他们认为,陛下先是罢了两位皇子,然后又将三皇子提出来,就是想要传递要立三皇子的意思。
倒是祁辰,旨意下来之后,并没有着急忙慌的去找曹家,而是跟往常一样。
现在人都去恭维曹家去了。
不少曹家人也是开始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