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接下来就是怀柔了。
乾兴帝笑道:“自然不会,此物只会用来与我朝为敌之人身上,尔等既无侵犯我朝,自然不会动用。”
“宋皇圣明!”
使臣都在赞扬。
乾兴帝也将视野看向了耶律花赤,知道你们是来找炸药的,现在直接给你看了,觉得怎么样?
耶律花赤也是向着宋皇拱手,但是手上却是紧握着那块碎石。
如果这真的是神雷,那么也应该是我大辽的……
在见识过威力之后,他战栗着,心中只有这一个想法。
炸药的演示完了。
皇帝也带着百官回去了。
军营重地,各国使臣那怕是再想去废墟里看看,找找什么线索的也不行了,只能是跟着队伍回去。
但是武将就不一样了。
他们更加清楚知道,这样的利器会在战场上爆发出什么样的力量,于是纷纷来到了废墟里,看着这爆炸的伤害。
“这玩意厉害啊,听说辽国组织十几万军队叩关,就是被这玩意弄得灰头土脸的。”
“什么这玩意那玩意的,陛下都说了,这是神雷,是炸药。不过也藏得够深的啊,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
“你看看这威力,当然要藏得深点了,被人偷了去,遭殃的可就是我们手下的儿郎了。你说,这东西什么时候能够装备到我们?”
“走,去问问董靖山,他是枢密使肯定知道。”
一众武将马上就去找董靖山了。
在他们走后,很快出现了一队官兵,他们将废墟的东西都铲上了车,一点点东西都没有留下。
原本在外面等候的百姓也是听到这震耳欲聋的响声。
一开始以为是哪里塌方了。
官兵解释说是军中的一种新式武器,陛下正在检阅。
后来也看到陛下的队伍回城了,这才相信。
回城的时候,皇帝和百官的心情是舒畅的,只有使臣是脸色凝重。
陛下回宫,百官回去各自的司衙,而使臣们,自然就是回去鸿胪寺了。
第四百九十二章 会试在即
回去之后。
所有使臣都是马上扑在桌前,开始写上一封厚厚的书信,然后命人将书信传回。
而耶律花赤,则是将那块碎石放在桌上。
使臣在他旁边,面露惆怅,“三皇子,那东西真的是厉害啊……”
耶律花赤转着小碎石,“你去回信陛下,言明此事,一定要将各中厉害说清楚。我们会继续留在这里,暗中打探。还有,马上派人去那个营地附近,东西已经不是在那个营地制造的,军营人员太混杂了,他们只是将那里作为试验地方,肯定会有相关的人员还在那边的,去盯着,一有消息马上禀报于我。”
紧张的,除了耶律花赤以为,还有桓王和魏王。
他们两人今日也在现场看了。
这不是人的力量。
这是他们最直观的感受。
之后,他们的第二个想法就是,必须拿在手上,不能让对方拿到。
否则,即便是当上了太子,对方也会有恃无恐。
但是他们也知道,这东西父皇藏得这么深,必然是十分看重的。
贸贸然的去问,必然是不行的,这件事要隐秘的进行。
并且不能让人抓到把柄。
很快,他们各自就写了信,让人送了出去。
相比于耶律花赤这个外来人,两位皇子在京中都是有些实力,行动也更加的快。
而枢密院这边,董靖山也被几个将军围着,都是问他什么时候能够将炸药装备到他们的军中的。
一个个说着自己军中男儿是如何勇猛作战,是如何悍不畏敌。
董靖山最后被他们吵得烦了,跳窗出去,“陛下说了,等到能够大规模生产的时候,会有专门的军队来弄,你们军中都不得碰。”
说完就走了。
众将军一听,就知道陛下很是忌惮这东西落入他人之手。
对此也知道忌讳,也就不再缠着枢密院,一个个的回去了。
关于京外大营爆炸的消息自然也跟随着那些去看热闹的百姓回来而传遍。
具体的他们不清楚,但是不妨碍他们吹嘘。
于是各种版本的故事就出来了。
有的人说是雷动电母下凡了,就在大营那边,陛下是在带人过去迎接呢。
也有的人说是什么宝物现身了,陛下是去将宝物带回来。
至于为什么亲自去,那自然是那宝物不凡,只有陛下这样的天之子才能将它带回来。
……
就在百姓好奇期间,时间来到了三月中旬。
自从那日见识过炸药之后。
各国使团都安静了许多,不再向鸿胪寺的人提出那么多无礼的要求。
特别是辽国使团的人,更是安静得过分。
不过耶律花赤不是因为怕了,而是因为现在知道了炸药的威力的之后,他所有心思都扑在了这炸药上面。
那些找茬的小事都得靠边,至于使团里的人,许多也被他派出去了。
自然也就安静了许多。
才过去了十日时间,辽国那边还没有传回来消息,而在大营那边,正如同他所料,的确是有人从那里出来了,不过很快就又消失了。
而那些炸毁的废墟,在当天就被人清理了。
这说明皇帝很是重视。
所以现在,那些消失的人是他唯一的线索。
而此时的祁辰,身上的伤已经好了七七八八了,不影响行动。
于是便就要回去上班了。
如今正在兵马司坐堂。
武佑良那边暂时也没有再来烦他。
关于娶公主,他发现武佑良好像并没有那么在意,好像是去娶公主就是因为那日在金明池被耶律花赤激的一样。
既然耶律花赤没有娶到公主,他也就没有什么意见了。
看到了炸药的威力之后,他们也消停了许多。
这让祁辰觉得,是不是发力过猛了,这些使团开始畏手畏脚了。
不过这对他来说也没什么坏处,也就不想了。
就在自己想着要不要去殿前司露个脸,然后就回府算了。
最近殿前司那边的人被陛下嘉奖过,有些嘚瑟了,要不还是过去折腾一些他们吧。
哈哈,每日这样,真是过瘾啊。
就在他感慨的时候,眼眉扫到了门口那边,见到一个人影。
整个人就感觉不好了。
“永兴,你过来干嘛?”祁辰带着防备的口气说道,每次她主动过来,都没有什么好事情。
永兴依旧是男子打扮,穿着一身白,过来直接坐在他旁边的躺椅上。
“父皇命我过来看望一下你的伤势。”
祁辰眼睛转了转,先是向着皇宫拱手,“谢陛下关心,我的伤势还没好,昨天还隐隐痛呢。”
这么关心我的伤势?会不会是等我伤好了,让我去干活?
那就坚决没好。
永兴看着他一副紧张的模样,“不要这么紧张,单纯关心一下。”
“我……紧张吗?我只是,只是在想,你为什么整日穿一身白的,不怕脏吗?要是脏了,换衣服多麻烦啊。”祁辰随便找了个借口。
“脏了再说。”永兴很是飒爽的说道。
喝了口茶又开口了,“陛下说了,你之前在大营那边做得不错,加上如今班直还没轮休完,让你带着一班直去维持明日的春闱。”
“怎么又是我?”祁辰跳脚,“那么多人就使劲抓着我一个人薅?”
他很是不爽,朝廷那么多人,他又不是文官,找他干嘛?
永兴也很是不能理解,“这是父皇在看重你好不好,这是多少人想都想不来的,而且又不是让你去当主考官。每次春闱,宫中都会派出一班直去驻守,防范,维持秩序,以示皇恩。这不是如今就你有空嘛。”
“哦,是这样的吗?哈哈……”祁辰尴尬的笑了几声。
他又参加过,知道个鬼的内情哦。
下意识的以为皇帝又要折腾他。
挠了一下头,缓缓坐回去。
“那我该干些什么?”
永兴没好气的摇摇头,“你们殿前司就是配合礼部,像是护卫宫中那样,护卫贡院就行了,然后就是看管一下那些学子,有没有什么问题的,就这样。”
“这样啊,那好说。”祁辰笑道。
消息传达了之后,永兴也没有多留,“最近京中多了许多老鼠,怕都是冲着炸药来的,我就先走了。”
等他走了之后,祁辰也去到了殿前司,五个班直,他点了龙武班直明日跟他去贡院。
第四百九十三章 三位主考官
三月十一。
天刚刚亮。
钱富那边的院子就亮了起来。
因为大房在当家,管家的是永嘉和钱氏。
所以府上的人对钱富一家颇为客气。
钱徐氏点了灯之后,就赶紧帮他儿子钱景睿收拾笔墨之类的用具。
同时一些衣服。
钱氏也带着人过来,拿着食盒。
对着还在看书的钱景睿说道:“考试的时候不要紧张,认真看题,你读了这么久,也温习了这么久,一定能行的。”
钱景睿放下书,“多谢大姐。”
“好了,马车也准备好了,去吧。”
收拾妥当之后,钱富就带着儿子去贡院了。
而在各个会馆当中,也是一片忙碌。
收拾东西的,睡过头穿衣服的。
然后被人用大篷车送着去贡院。
今日春闱。
所有的应考学子都往贡院走去。
有的信心十足,还能跟同伴开玩笑,有的则是有些紧张,还拿着书在那看。
更有的在街边的小摊狂吃起来,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
比他们更早的是祁辰。
他带着龙武班直的人,天还没亮就过来了。
先是围着贡院逛了一圈,看看有没有不妥,然后又是进去看了一遍,然后与礼部和贡院的人分配人手。
不过好在,这些都有手下去干,他则是坐在一张椅子上伸着脚睡觉。
等准备工作做好。
那些学子便陆续来了。
与此同时,桓王也带着礼部的人来了。
“大人,桓王殿下到了。”曾有成轻轻摇了摇仰头睡着的祁辰。
皱着眉头睁开眼,任谁被人在睡熟的时候吵醒,都是不舒服的。
祁辰打着哈欠,伸着懒腰,起身活动着身体,骨头咔咔响。
一双眼睛非常的不爽的看着叫醒他的曾有成。
“大人,我也不想加叫醒你,可是,桓王殿下已经在门外了。”曾有成只能是苦笑着辩解一句,不然很有可能就要被他折腾了。
活动完了身体之后,祁辰就一副慵懒的样子走出去。
“都检查过了?”
“嗯,贡院周围都没有什么可疑的地方,也没有人在乱逛,考试的地方也看到了,也没有问题。”
祁辰满意的嗯了一声,“人员方面呢?”
“也已经跟贡院和礼部的人商量过了,考试期间我们的人手回将贡院围起来,只留下一个门用于仆役出入,考试的学子和监考员在考试结束之前都不得外出。”
“春闱是为国选取有识之才,事关重要,不得马虎,所以你们都要打起精神。”祁辰说这话的时候,自己却是打了个哈欠。
来到门外,发现已经有不少士子聚集,桓王正好从来到了门外。
“参见桓王殿下。”
一行人见到他马上行礼。
祁辰也是随意的拱拱手。
桓王满脸的笑意,“都起来吧,你们都是我朝栋梁之才,今日就看谁能够鱼跃龙门,届时,我必当亲自恭贺。”
“谢殿下。”学子们齐声道。
声音中,透露着一些兴奋,这可是目前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啊,两位皇帝候选人之一,若是被他看重,再辅佐其成为帝皇。
那他们就能成为朝中重臣,位极人臣,那就是他们最终的梦想了。
祁辰却是在斜眼看着,朝堂之上讲究关系,一个人在朝堂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拉帮结派才是真理。
那么怎么拉呢,最直接的就是同乡、同窗。
还有的比如同期,眼下的春闱就是同期。
这次考上的人,会自然的抱团。
而除了学子和学子之间,还有学子和监考官之间的关系。
每次的监考官都会成为学子的座师,这也是用于拉拢的一层关系。
因为监考官同样也是阅卷评分之人,能考上,就是监考官点了你,所以他们之间也就多了一层提携关系。
拉拢士子这么重要的事情,桓王自然就是要亲自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