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和严酷的自然环境相比,身上裹着羊皮袄的骑兵们的精神,却显得异常亢奋。
如果仔细去看,就会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的驮马上,挂着一两颗面目狰狞的人头。
从人头的发型上来看,很明显可以看出它们的主人,确定无疑为匈奴人。
这正是韩信带领的右路军,他们借着风雪的掩护,很轻松的就攻破了沿途遇到的匈奴小部落。
只是和王离统领的中路军所遇到的情况不同,右路军的目标,是诺水边上的右大当户本部。
所以沿途遇到的匈奴部落,无分男女老幼,统统斩首!
除了可以御寒的皮毛,以及奶酒、乳酪、干肉等食物,以及用来驼物资的马匹之外,剩下的战利品,主要是那些行动迟缓的牛羊,全部被就地遗弃。
在韩信看来,周边的匈奴部落都被扫荡一空,这些牛羊即便无人照料,也走不远,等到攻破右大当户本部,返回长城以南的路上,正好把它们一道赶回去。
也因此,在韩信的强令下,即便现在地面的积雪已经渐渐没过了脚踝,右路军的行进速度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只是这一路上没有时间埋锅造饭,让吃惯了热食的秦兵有些不太习惯。
在被军吏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后,那些‘矫情’的秦兵只能无奈的克服自己的‘少爷习性’了。
不过他们也并不担心自己会挨饿,单不说从匈奴部落中搜刮了大量的肉干奶酪,按照秦律,在大军出征之前,军需就已经为他们发下了充足的口粮。
和后世里的影视作品中,军队中顿顿都吃的大饼不同,这一时期的行军口粮,类似于后世的野战口粮,也同样是装在一个小背囊中的口粮包。
具体则由米条、豆豉、醋布组成。
其中米条是用粟米一石,煮熟后去除杂质,暴晒晾干,然后再次煮熟,如此反复,最后将之做成类似于压缩饼干之类的东西,可以干吃,也可以用热水泡着吃,这是用来补充碳水化合物的。
豆豉则是用煮熟的豆子三升,加盐五升,将两者拌匀后捣碎成膏状,捻做枣核大小配饭吃。这主要是用来补充因为大量出汗而缺失的电解质。
醋布则是准备粗布1尺,酽醋1升。将粗布泡到酽醋中,等到粗布充分吸收酽醋,然后晒干,直到没有液态醋的存在,醋布就做好了。吃的时候用小刀切掉一点,可以用来配饭,也可以用来行军时含在嘴里,提神醒脑。
此外还有用于消除渴感的油麻和乌梅。
嗯,用人肉做军粮这种事,听听就算了,千万别当真……
毕竟军队是最大的暴力团体,民间‘人相食’,不妨碍军队中有粮食吃。
在右路军的最前端, 担任向导的是熟悉草原地形的胡骑。
胡骑营右都尉骆甲在嘴里含了一截醋布,策马赶上左都尉季必,大声问道:“你说,这么大的雪天,王离将军能不能按时赶到诺水,和咱们汇合?”
季必扇了扇从他嘴巴里喷出来的酸味,大声回应道:“怎么,你还盼着他来?”
“你这是什么意思?”骆甲有些不解,擦掉脸上的雪花问道。
季必笑着说道:“韩校尉为什么让人去联络中路军,还不是担心就凭咱们这一万人吃不下右大当户本部!”
“但现在不同了,天降大雪让那些匈奴人不敢远离营寨,这就方便咱们对他们发动突击。”
“前几日的战况你也看到了,咱们无一阵亡,却斩杀了数千匈奴武士,这不就是打了他们个措手不及吗!”
“所以中路军最好晚来几天,等咱们斩首盈论之后,再分他们点汤喝喝!”
………………………………
第一百八十三章 只有皇帝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渭水之南,丰镐之间。
尽管这里距离咸阳城很近,但因为临近夏太后陵寝,以及上林苑这一皇家园林,所以这里一直人烟罕至,只有一片郁茂的森林尽情生长,森林中间或传出几声禽兽的鸣叫。
扶苏的车队缓慢行进在通往夏太后陵寝的道路上,路边树上的积雪早已消失不见。
这一时期的气候本就较后世温暖,初春时节偶有降雪,但雪停后太阳一出,就立刻融化,并没有对人们的出行,以及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嗯,主要是因为此刻的关中地区播种的是耐寒的冬小麦,此时的降雪,正好可以补充土壤中的水分。
而和上郡同纬度的太原郡等地,则处于抛荒状态,要等到再过段时间才会种植粟米。
奉常属下的食官令早早等候在夏太后陵寝之外,负责打理陵寝的礼官、乐工们身边摆放着祭祀用的‘牺牲’和乐器。
把守陵寝的士兵也换上了浆洗一新的衣服,面朝着扶苏车队的方向,整整齐齐的列阵。
扶苏今天来这里的一个目的,就是要祭祀一下他这个素未谋面的皇曾祖母,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请求原谅。
毕竟扶苏要完成她的另一个愿望,‘后百年,旁当有万家邑’,所以将从南海郡远道而来的越骑营的家眷安置在了这里。
那么人定居之后,必然要有一些营生。
扶苏打算,用新造出的双人锯,将夏陵县附近,主要是陵寝所在的山丘周围的森林锯了,然后改种桑树。
一可养蚕缫丝,将织好的丝绸卖给西域的胡商,从中亚和东欧虹吸财富;
二来可以在桑林间养鸡,鸡生蛋、蛋生鸡,如此这般,民富则国强;
三则可以采摘桑葚,不仅自己吃,也可以卖掉换钱。
所以在庄严肃穆的乐曲声中,扶苏摆好祭品,小声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嗯,没出声反对,那么就是同意了,我就说嘛,皇曾祖母是一个伟大而仁慈之人……扶苏再次行礼,心安理得的走了出来。
他登上金根车,在上千名精锐骑兵的护卫下,车队继续出发。
片刻之后,抵达夏陵县。
这里和人烟渺渺的陵寝形成了鲜明对比,随着移民的陆续到达,已经模仿着关中诸县的样子,修建了一座座里聚,用来供移民居住。
按照声望、能力和最重要的忠诚,从他们中选拔出了里典、乡啬夫等除了田典之外的基层管理人员。
扶苏透过车窗,见到一个个身材矮小,但因为营养充足而显得很是健壮的越人勇壮,在各自里典的带领下,或修建坊墙,或平整地面。
如果不和他们说话,仅以肉眼观察的话,这里的人和关中地区的秦人没有多大区别。
当车队行近的时候,整个夏陵县开始沸腾。
不知是谁先起了个头,这些参加过腊祭阅兵的越人,开始用略显生硬的夏言齐声欢呼:
“秦国万年!”
“陛下万年!”
他们边喊着口号,边按照当日阅兵时的顺序,整整齐齐的列阵在道路两侧,并约束着自己的家眷不要走出里坊。
这一时期的人心还是淳朴啊……扶苏有意向他们招手示意,但考虑他们根本看不见坐在车中的自己,于是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片刻后,金根车停在了修建的很是气派的县衙门前。
“拜见陛下!”一群身穿黑色衣服的秦吏急趋上前,俯身行礼。
“起来吧。”扶苏拜拜手,打量着新任夏陵县县令。
这是内史王贺举荐的,姓尉名贲,咸阳学室出身,虽然年仅十六,但却精通秦律。
嗯,主要是因为他的亲爷爷,是右丞相尉缭。
“嗯?郦校尉身上的伤好了?”扶苏一脸促狭的打量着郦商。
“托陛下的福,臣已无恙。”郦商尴尬一笑,拱手行礼。
他和自己的哥哥郦食其暂时居住在叔孙通家里,所以当日那两个挺着大肚子的越女出现的时候,
头戴儒冠、大袖飘飘的郦食其手持长戟,追着自己的弟弟,绕着叔孙通家的府邸跑了好几个来回……
而这一笑话,伴随着叔孙通那张堪比广播的大嘴,早已传遍了咸阳城。
扶苏走到跟在车队中的乌骓面前,扳鞍上马:“走吧,带朕去看看桑林改造的怎么样了。”
尉贲和郦商齐声应命后,骑马在一旁引路。
扶苏骑在马上,看着一座座正在修建中的里坊,虽然不能和后世的高楼大厦相比,但至少让人心情舒畅。
在秦律调教之下的秦人工师,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强迫症,所以里坊与里坊之间道路,横平竖直,看上去规整极了!
“嗯?那是什么?集市吗?”扶苏用马鞭遥指着远处升起的市旗问道。
“回陛下,正是集市!”尉贲策马上前说道。
郦商则笑呵呵的说道:“陛下有所不知,夏陵县的集市,比县衙建的都早很多哩!”
“哦?”扶苏一愣,想起了之前武关守将呈送的一份奏报。
奏报中说道,有数万人的车队经过武关,车队中人挑马驼,所携带的物资极多,但因为有朝廷的文书,所以并没有对他们收税。
扶苏只以为他们携带的是粮食等生活必需品,所以没有理会。
现在看来,他们携带了不少的南海郡土特产!
郦商得意洋洋的说道:“我和子婴离开南海郡之前, 特意让人收购了大量的鱼干、果干等岭南独有的物资,每人按照五十斤(12。5Kg)的标准将东西挑回咸阳售卖。”
“这些越人屋子里的家什,全部是用这些东西换来的!”
扶苏斜瞥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越人得到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市人们倒买倒卖赚了一笔,只有朕亏了一笔城门税……
嗯,只有皇帝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不过朕也不亏,朕乃皇帝,代天牧民,天下所有的臣民都是朕放养的羊群。
扶苏强行不亏后,不再理会那个洋洋得意的小机灵鬼,转而看向尉贲问道:“授予越人的田亩可用封埒隔开了?可曾教授他们如何耕种?”
ps:感谢‘星之天使0’、‘turalyon8316’的月票!感谢‘谥流氓’的打赏!(‘)比心
………………………………
第一百八十四章 伐木
尉贲在马上拱手说道:“回陛下,每户授农田三十亩,桑林七十亩,均已整备妥当,只等过些时日播种稻米,赶种桑苗。”
“而且在田典的教导下,每户均在家中的院落中,除种植榆树、桑树外,还种有薤'xiè'百本、葱五十本、韭一畦,其中一些殷实的人家,还养了猪和鸡。”
“嗯,不错,你做的很好!”扶苏微笑点头,出声鼓励。
像尉贲这种出身显赫的膏粱子弟,能完成授田的工作不足为奇,难的是能够关注到治下普通民户家中种植的林木和蔬菜规模。
桑树自然是用来养蚕的,而榆树则是用来吃榆钱和备荒的,至于薤,就是后世的藠头,是这一时期常见的蔬菜。
尉贲拱手说道:“谢陛下夸奖,但这主要是田典娄敬之功,臣不敢掠美!”
“娄敬?”扶苏微微皱眉,他记得这个名字,这好像是济北郡来的一名材士,怎么不在材士馆中待着,跑到夏陵县做田典了?
会不会是重名了……扶苏转过头询问道:“他现在人在何处?”
尉贲直起身子环视一周,没有发现娄静的身影,于是抱拳说道:“臣这就去将他找来!”
扶苏点头同意后,尉贲调转马头,向县府跑去。
“不过是个斗食小吏,陛下居然也要拨冗召见吗?”郦商有些好奇的问道。
“民以食为天,那个田典很明显的精于此道,朕见见又有何妨?”扶苏笑了笑说道:“况且朕用人,从来是不拘一格!”
郦商想到了自己兄弟的遭遇,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满脸的肃然之色。
扶苏斜撇他一眼,心说只可惜这时候流行的文体是赋,而且相比较郦食其,郦商的文化水平差了一点,要不然他或许会做出一首‘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之类的诗。
不过他没有对郦商说的一点就是,如果此娄敬是彼娄敬,那么他就不只是一个斗食小吏这么简单。
扶苏记忆中的娄敬,是后来汉朝的建信侯刘敬。
因为他曾力陈都城不宜建洛阳而应在关中,于是被某亭长占了便宜,改成了和自己一样的姓。
后来娄敬又劝谏某亭长不可贸然打匈奴,但某亭长不听,于是就被堵在了白登山,陈平解白登之围后,娄敬成为了食邑两千户的关内侯。
再然后就是建议建议与匈奴和亲,并徙六国后裔和强宗豪族十余万人至关中。
总的来说,这个人还是有点本事的。
只是直到扶苏骑马到了锯木现场的时候,尉贲也还没有把娄敬找来,不过无所谓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