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毅一脸哭笑不得,但心中却很是受用,扶苏这样的语气是在表示亲近。
“陛下,臣是来请辞的。”蒙毅将一份奏疏双手呈上。
“怎么,郎中令正当壮年,就想要回乡务农?”扶苏脑袋微转,一旁的侍立的内侍立刻上前接过蒙毅手中的奏疏。
如果他想要效法后世里赵大的杯酒释兵权,此言一出,掌宫门卫士的蒙毅就真的可以回家务农了。
不过扶苏并没有这个想法,他只是出言调侃一番罢了。
毕竟蒙毅早就把自己离开咸阳,去外面做一任郡守的想法和扶苏畅谈过了。
蒙毅闻言,只是尴尬的笑了笑,双眼之间的幽怨让扶苏猛地打了个激灵。
“不知郎中令想要去何方任郡守?”扶苏出言打破尴尬。
蒙毅想了想,语气坚毅的说道:“南郡。”
“南郡?”扶苏一愣:“朕还以为郎中令想去三川郡呢!”
在他的想法中,自然是让略通军事的蒙毅镇守帝国东大门,让除了忠诚,一无是处的李由去往北地郡或是陇西郡这样的后方。
毕竟在原有的历史上,李由守御雍丘,身先士卒,拼命死守,激战到第四天时手臂中箭,却依然坚守指挥。
到了下午城墙被项羽和刘邦指挥的军队攻破,李由依然率秦军巷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在为秦国奋战!
就连项羽这种恨秦深入骨髓之人,面对李由的惨烈之状,也为之动容,令人将李由尸体送回其老家上蔡安葬。
而在李由战死的时候,其父李斯已经身受五刑而死,李氏三族也无一幸免。
这也是扶苏只是将李斯一撸到底,但却并没有处死的一个原因。
至于另一个原因嘛。
则是在扶苏看来,死亡并不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
让他活着,然后看到自己最珍视的东西被一一夺去,才是最痛苦的惩罚。
这就是佛家所说的‘求不得’。
李斯最重视的,是自己拥有的权势,为此他不惜背叛了始皇帝的信任。
扶苏要做的,就是把他拥有的权势全部拿走,然后让他依然住在咸阳,终日生活在悔恨之中!
至于那个愚蠢的欧豆豆,生平的志向是‘穷尽耳目之所喜好,享尽心志之所欲’,扶苏就让他去守皇陵,每日里吃斋食素,无诏不得踏出屋门一步!
当然了,在他们身边服侍的下人,和周围的侍卫,全部是扶苏的耳目。
每日里会有几队互不统属的人将他们所见所言呈送御前。
这么些天的磨练下来,扶苏的演技并不差,对前朝老臣的厚爱,对弟妹的慈爱他都一直做的很好。
所以,奥斯卡也欠我一座小金人……扶苏看着远处飘飘荡荡雪花,觉得什么时候再给自家妹子加点食邑。
“说说你放弃前往三川郡,而要去南郡的理由。”扶苏收摄心神,看向低着头端详廊桥接缝处的蒙毅。
蒙毅稍加思索,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臣听闻陛下将侯封派到了三川郡去观览风俗、专行诛赏。”
“侯封这个人,臣是了解的。他既有古仁人之风,但却并不迂腐,最重要的是,他一直以祖上候赢为荣,苦苦寻觅可以报效的明君。”
“所以有他去三川郡,在加上李由为郡守,三川郡的吏治必然为之一振!能者上,庸者退,则三川郡无虞也。”
“但南郡则不同了……”
扶苏微微皱眉,南郡可是咸阳的南大门,后世里刘邦就是从这里入武关、破蓝田、直扑咸阳,最终逼降子婴,覆灭秦国。
“愿闻其详!”
ps:感谢‘书友1406……0623’的月票!
………………………………
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大秦天下无敌呀
章台宫的一间暖阁内,扶苏和蒙毅隔着一张檀木案几相对而坐,案几上的一座造型有几分像黑陶博山炉的香炉内,香烟袅袅而起,散发出偏甜偏暖,又带着几分湿润感和药香之气。
蒙毅轻嗅了一下熏香后说道:“要说起南郡之事,那就真的是说来话长了。”
“那是楚顷襄王时期的事情了,在秦则是昭襄王三十二年,此时距离鄢郢之战已经有了三年时间。”
嗯,你怎么不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说?昭襄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75年的事了……扶苏微微皱眉,蒙毅所说的鄢郢之战他有印象,那一年周王室还存在,楚国联合齐、韩共同讨伐秦国,还准备捎带着从周天子身上割一块肉。
于是周赧王贿赂了楚国的昭子,使得楚国放弃了原有的计划。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楚国被秦国一顿胖揍,先是司马错攻破黔中,夺取了上庸和汉水以北的土地,之后武安君白起再次率军攻楚,引水攻破楚都,杀楚人无数……
楚襄王在兵败后,向东北方溃逃至陈(今河南淮阳),后迁都于此。
白起就是因为这次的军功而被封武安君。
也就是在这一年,屈原怀着满腔的悲愤投江自尽……
咸党万岁,咸肉蛋黄粽YYDS……扶苏摇摇头问道:“鄢郢之战过后,楚国还能有还手之力?”
蒙毅笑着说道:“楚国领土广袤,物产丰饶,既有盐铁之利,又因水路纵横而商业繁盛,远不是一战失利就会一蹶不振的。”
“况且楚顷襄王亦非泛泛之辈,说句不敬的话,楚顷襄王的执政能力,要大于我秦之昭襄王……”
嗯,我应该做出什么表情呢?毕竟他当着我的面黑我祖宗……扶苏微微侧目,示意蒙毅接着说。
蒙毅点头说道:“楚顷襄王之所以能继位,是因为楚怀王被我昭襄王扣了下来,以此来要挟楚国割地……”
扶苏微笑不语,他想起了后世某部电视剧中的楚萌王,嗯,老倒霉蛋了……
不过和电视剧中演的不一样,当时武信君张仪和楚怀王之间,可以算得上一次经典的相互外交欺诈。
秦国根本没打算归还楚国的商於之地,而楚国也并没有真的和齐国断盟。
相反的,在那次之后,楚怀王大打舆论战,说自己被秦人骗了,于是联合三晋一同讨伐秦国。
为此秦惠文王专门写了一篇《诅楚文》,来阐述自己才是受害者。
嗯,为了宣泄悲愤,嗣鹅还把那篇文章刻在了石头上。
而骂人十八代的典故大抵也是从这时开始。
“当是时也,楚顷襄王在齐国为质子,楚国大臣害怕秦齐联合灭楚,于是就给他支招,让他许诺归国为王之后,割让大片土地给齐国。”
蒙毅嘴角露出嘲讽的笑容:“于是齐王欣然应允,楚顷襄王被护送回了楚国,并被拥立为王。至于他许诺的土地嘛……”
那哪能给啊,盟约这种东西就是用来撕毁的嘛……扶苏附和的笑了笑:“那后来呢?”
蒙毅说道:“楚顷襄王本不想给,但上柱国子良说大王既然已经允诺,如果不给的话,传出去名声就坏了,列国就不愿意再和楚国结盟。”
“子良给楚顷襄王出的主意是,答应将承诺的五百里地给齐国,与此同时,再出兵攻打齐国,将地夺回来。割地,是守信用;攻齐,是不示弱。”
扶苏有些瞠目结舌,被这些老流氓们的操作给骚到了。
名义上割让了土地,但同时军队就驻扎在割让的土地上,齐国强要,必然掀起大战。
蒙毅继续说道:“与此同时,楚国派出使者前往我国求援……”
扶苏伸出手打断蒙毅的话:“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这时候楚怀王好像还被扣押在秦国……”
蒙毅点点头:“然也,但当时主政的是赵人楼缓,所以秦国发兵齐国西境,压服魏、韩,逼迫齐国退兵。如此,楚国得以士卒不用,而东地复全。”
赵人楼缓……扶苏回忆起在一些宫廷密档中看到的资料,当年昭襄王之所以能以惠文王庶子身份继位,就是有了赵国的鼎力相助,而代价,就是赵人楼缓为相,并终赵武灵王一生,秦赵并未交战。
扶苏笑呵呵的说道:“怪不得孔老夫子说礼崩乐坏呢?一国之君带头坑人……”
“楚顷襄王坑的不止有齐王,还有我昭襄王,当初双方约定,秦国出兵攻齐,楚国割让十五座城池作为报酬,但齐楚议和后,楚国再次反悔。”蒙毅冷笑一声接着说道:
“可秦国却不是齐国,楚不予地,秦便伐之!昭襄王九年,秦国攻楚,杀楚兵五万,夺楚国十六座城!”
啊这,我大秦天下无敌呀……扶苏一愣,一时无言以对。
蒙毅解释道:“陛下莫要以为如此这般,楚顷襄王就软弱可欺了,在臣看来,包括后来的鄢郢之战,都是楚顷襄王一手策划的一个阴谋!”
扶苏有些差异的问道:“国都被破,死伤无数,他的图是什么?”
蒙毅说道:“陛下可知楚国之屈、景、昭三氏?”
扶苏点点头没有说话, 蒙毅接着说道:“鄢郢之地乃是楚国故地,三氏掌握的财富和土地,远远大于楚王。”
“所以楚顷襄王为了摆脱三氏控制,唯有自断一臂,放任秦军攻取郢都,不惜搭上了楚国先王的坟墓,彝陵。”
扶苏恍然大悟:“怪不得楚国迁都之后,屈、景、昭三家就再也没有频繁出任过楚国的令尹,原来背后还有这样一层。”
蒙毅说道:“就在鄢郢之战结束之后,楚顷襄王趁我秦军和三晋纠缠之际,率军十余万攻秦,不仅夺走了巴东十五邑(今重庆东部),更是彻底摧毁了秦在南郡一带的部署……”
“从那之后,南郡的郡县长官虽然是秦庭派遣,但却和现在的南海诸郡一样,官府政令多是空文,乡野之地更是放任自流!”
ps:有关“故宫藏元拓片诅楚文”以及其他的秦国石鼓,保存在故宫博物院石鼓馆(位于珍宝馆内)。至少当年我去的时候还在那里,现在在哪就不确定了。
………………………………
第一百八十章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扶苏悠然长叹,那个胖子到底是给他留了多少坑啊!
他一直很疑惑,当年王翦攻楚的时候,为什么要从函谷关方向出发,而不是走武关,沿着汉水和江水横推过去。
如果真如蒙毅所说,那么南郡的问题就迫在眉睫了。
那里是关中之地的南方门户,而扶苏记得,在后世出土的云梦秦简中有这样一句话:
今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乡俗淫失之民不止……私好、乡俗之心不变。
也就是说,至少在始皇帝二十年的时候,南郡依然盛行盛行楚俗,不用秦法。
归其原因,在于当年的鄢郢之战中有太多的楚人死于非命,以至于鄢城城东的陂池尸积如山,被称为臭池。
所以在那一战后,那里活下来的黔首,几乎家家户户都和秦人有血仇。
扶苏沉默了一会,看着蒙毅问道:“当初先皇帝在时,你就没有对他说过南郡的问题吗?”
蒙毅叹息道:“怎么会没有,只可惜天不假年啊!”
扶苏只能再次叹息了,如果那个胖子再活二十年……自己一定能和某腐国的王子有很多的共同语言!
扶苏直视着蒙毅,问道:“你今天冒雪而来,必然不是和朕聊楚国故事的。说吧,需要朕作甚?”
蒙毅嘿嘿一笑说道:“臣去南郡做郡守时,盼望陛下能调几名工师给我……臣想在南郡也为陛下建立几座工坊。”
扶苏想了一下,说道:“没问题,不止给派你工师,朕还打算派遣将作少府的官员和你一同前往南郡,整修云梦泽周边的圩堤,翻修驰道,加高城墙。”
“嗯,对了,你对熊阙这个人怎么看?”
“熊阙?就是自称为屈子后人的那个?”蒙毅想了想说道:“这是一个识时务之人。”
扶苏说道:“如果朕任命他为南郡郡丞呢?”
蒙毅顿时睁大眼睛:“陛下此举,妙啊!”
但随即他的脸上又闪出一抹疑虑:“南郡之地,本就多屈景昭三家之人,若是让熊阙成为郡丞……恐怕当地的楚国故人会有别的想法。
扶苏摇摇头说道:“朕当日曾说过,远方黔首未集,正当以怀柔之策来安抚人心。然后就去了上郡……”
“所以此次熊阙献国策,让朕得以放开手脚去攫取天量财富。有功,有功就当赏!对他的重用,正好可以给南郡之人树立一个榜样……”
扶苏没有说出来的话是,楚国已经灭亡了,这些边缘化了几十年的所谓贵族,大多所求的,无非是重新回到祖辈那种钟鸣鼎食的生活。
至于帝座之上坐着的姓嬴或是姓芈,没差别的!
更重要的是,扶苏的生母,乃是正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