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有的诸侯国惊奇的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果剥去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这一神圣的外衣之后,周王室直接掌握的财富和土地,勉强只能算得上是一个中等诸侯国!

    于是,当周天子没有能力克制那些野心勃勃的诸侯们时,天下就开始了‘无义战’。

    所以当楚国伐随国时。

    随国:我无罪!

    楚国:我蛮夷也!

    而后楚国率先称王,做了中原列国的爸爸……

    毕竟这时候的秦国、齐国、晋国等,都是周天子名义上的封臣,而楚国称王后,名义上已经和周天子平起平坐了。

    当然了,后来的齐桓公就以‘尔贡包茅不入’对教楚国做人……

    但战争、杀戮、混乱、解体、重组,才是春秋战国的主题,

    这也是诸子百家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社会背景。

    在此期间,每个阶层都会为自己寻找新的出路,诸子百家的不同学说,就是不同社会阶层对新社会秩序的建议。

    所以形成了他们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由此演变成了不同的思想流派。

    比如墨家,实际上所代表的是手工业劳动者的思想观点。

    当然了,一个学术流派的思想最先来自于什么人,并不意味着后代传承这种思想的人,他们的政治身份和社会背景也必须和思想的源头保持一致。

    “陛下,你再这样下去,妾身可要真的玩火了……”

    “哎?你为什么还在这里?”

    ……

    玉桂殿中,穿着一件白色轻纱的赵姬坐在玻璃窗前,边享受着和煦的阳光,边认认真真在做着手中的针线活。

    略微矜持了一下,以至于被田姬捷足先登之后,她决定弯道超车。

    比如她此刻手中缝着的这条裙子,就是被扶苏口中的‘OL裙’,而在远处的衣柜上,还摆放着与之相搭配的衬衣和高跟鞋……

    当这几件和金丝眼镜合体之后,可以增加某个爱好广泛的LSP的攻击速度!

    不过赵姬的刻意迎合,并不是为了皇后之位。

    她的母族如今只剩了赵衍一人,而且刚刚出仕,并不能给予她多少助力。

    而且在赵姬看来,与其让家世显赫的戚美人做了皇后,倒不如让和她共患难过的田姬上位。

    毕竟,那是个胸大无脑的……

    在赵姬嘴角含笑缝制着裙子的时候,嬴阴嫚从外面哒哒哒的闯了进来。

    她将头上戴着的兔皮帽子丢给一个宫女, 自己则蹦蹦跳跳的跑到赵姬身边。

    “赵姬姐姐,你看这是什么?”

    她将藏在身后的小手拿了出来,里面赫然是几枚保存完好的柑橘。

    “呵,又偷拿宫中的窖藏了?”赵姬宠溺一笑:“当心你皇帝哥哥知道了打你屁股!”

    嬴阴嫚则嘟着嘴说道:“皇帝哥哥才不会呢!再说了,今年宫中储藏的柑橘,起码有一万多斤,我偷拿几个,皇帝哥哥根本不在乎!”

    “万斤?”赵姬微微皱眉:“你确定?”

    嬴阴嫚点点头:“确定,只是和往年不一样,今年的柑橘,都是埋在绿豆里的!”

    ps:感谢‘easdf4e’、‘鹰刀★’、‘营躬’、‘罗炜luowei’、‘陌’、‘chen111’、‘书友2019……8608’、‘因为我在’、‘五五六六八八’的月票!(‘)比心


………………………………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出函谷

    函谷关。

    侯封骑在一匹屁股上打着宫中印记的高头大马上,眺望着远处高大的关隘。

    他不明的一点在于,眼前的函谷关较之前雄伟了不止一倍,但扶苏依然坚持开展了函谷关二期改造工程。

    具体就是在城外挖护城渠,在城内打水井……

    侯封微笑摇头,将些许杂念抛诸脑后,举起手中的节杖,高呼一声:

    “出关!”

    “出关!”

    一百名鲜衣怒马的绣衣郎齐声应命后,立刻轻磕马腹,紧紧跟在他身后向函谷关走去。

    他们有些羡慕的看着侯封手中的节杖。

    虽然这只是一根乌木棍子,上面挑着一长串加了羽毛装饰的牦牛尾。

    但皇帝的诏书上写的明明白白:

    廷尉右丞侯封秩比一千五百石,铜印黑绶,持节巡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

    最重要的后面提到的一句话:

    二千石者,奏而杀之,其千石以下,则得专诛!

    也就是除了那些银印青绶、秩二千石的郡守,以及银印青绶、秩比二千石的郡尉之外,其他的大小官员,可以先斩后奏!

    而且据说侯封怀揣虎符一枚,可以调动不超过一万人的军队!

    于是这些绣衣郎们盯着侯封干瘦而有些佝偻的背影,心中不由升起浓浓的畏惧感。

    在这些绣衣郎的身后,则是数百名身穿短披风,腰悬长剑的技击士。

    这些人虽然不善阵战,但却有着不俗的个人战斗技巧,其中很多来自山东半岛的,更是摔得一手好跤!

    在马队的中间,还跟随着许多辆马车,上面装的并不是用于旅途的辎重,而是一卷卷的竹简。

    打开来看的话就会发现,这些竹简全部是三川郡去年送来的上计文书。

    上面详细记录了三川郡各县的赋税、人口、刑名等资料。

    侯封等人的第一站,就是关中的东大门,三川郡!

    在扶苏的记忆中,大泽乡起义之后,周文带着兵马从这里直入关中,屯军在戏县。

    一路之上除了李由据城自保之外,其他的官员基本上望风而降!

    所以,整顿吏治就从家门口开始。

    扶苏估计,三川郡送来的上计文书多半是假的,就像后世里……

    如此,妙哇!

    只要和当地的资料对不上,就请出王命旗牌,斩了他的狗头!

    为此,侯封还有另外一个使命,那就是巡查学室。

    从中间挑选出合格的学子呈送咸阳,通过考核后立刻授予官职。

    在扶苏看来,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忠臣比能吏重要!

    当然了,又忠心又有能力的就最好不过。

    除此之外,扶苏还准备在三川郡开一试点,用于逐步推广后世的察举制。

    也就是举孝廉。

    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

    当然了,后来之所以出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说法,主要是因为没有贯彻后面一点。

    连坐制!

    总的来说,就是谁推荐的人不合格,谁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不过这样一来,要不了多少年,后世里的门阀政治就会出现在现在的大秦。

    额……

    说的好像现在的秦国没有门阀政治一样!

    即便是强行上马了后世的科举制,所能脱颖而出的,也必然是豪门大族之人,和普通的黔首没有关系。

    因为黔首们大多是文盲,而且即便他们识字,他们的家庭环境也容不得他们脱离生产,专心学习。

    如果扶苏是个土著的话,那他对于这种现象会束手无策。

    不过他是个穿越者,所以在他看来,无论是察举制,还是科举制,都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算是尽善尽美了。

    而一切的关键,在于这个时代的生产关系。

    不改变生产关系就想要通过一道法令而改变天下,只能治标不治本。

    扶苏记得他曾看过的资料中这么写道:

    一个人的生存资源主要来自于他本人的亲手创造,如果这种状态是普遍存在于某个社会环境中的,通常我们就会把这种社会称之为自然经济社会。

    现在的秦国,就处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

    然而秦并六国之后,‘国家’这种社会性组织的力量空前强大,使得跨地域的政治活动成为常态。

    比如始皇帝封禅泰山,巡游天下,全国的郡县官吏都是由中央政府任命。

    这在夏、商、周看来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是呢。

    维持跨地域政治活动和跨地域国家组织的经济基础还是区域性的,跨地域的生产并没有成为经济活动的主流。

    就是说关中地区生产的物资,一般都由关中地区的人民消费,齐鲁之地的人大抵是消费不到的。

    反过来也是一样。

    比如一两尺长的龙虾、锅盖一样大的螃蟹在海边遍地都是,但扶苏的日常饮食还是以干货、腌渍类为主……

    就离谱!

    社会生产,特别是占据最主要地位的农业生产方面,自然经济的状态没有变化,这就是历代的宗族势力虽然屡遭打击,但是始终不能被消灭的根本原因。

    现在的秦国,乃至于后世的汉、唐、宋、明,一个人的运动轨迹,大多被局限在一个比较固定的空间里。

    这个人的主要社会关系,大多也要以血缘关系为核心,他的主要社会活动乃至于人生历程,也大多围绕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展开。

    因此,这种血缘关系就必然要对他的生活起着组织作用。

    那么很自然的,相同状态下的人就会在血缘关系的牵引下聚拢在一起,形成一个具备自组织能力的群体。

    宗族就是在这种基础上产生的。

    即便是现在的秦国在国家立法层面,强迫百姓分家,将大家庭拆分成一个个的小家庭。

    但在地方上,同一个里坊,乃至于同一个乡、县,大部分人都可以追溯到同一个祖宗。

    这就是始皇帝将自以为将六国豪族迁到关中,地方上就可以海清河晏了的错误之处。

    六国遗族,是杀不完的!

    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工业化!

    ps:感谢‘84285768’、‘Y平凡’‘小透明黄昏’的月票!()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工业搬迁

    金根车上,扶苏看着写在竹纸上的三个字,哑然失笑。

    公元前209年,搞工业化,不愧是我……扶苏换了张纸,继续将自己脑海中的想法记录下来。

    当然了,出于某些不可告人的想法,这些东西主要由拼音记录。

    在他从一个工科屌丝男成为帝国皇帝的这些天里,他越发觉得后世的思政课上,教授那没有感情,宛如机械合成的声音里,讲述的其实是‘帝王之术’!

    比如‘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战争是政治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产物,政治矛盾的根源是经济矛盾’……

    毫不夸张的讲,单从理论上来说,这些碎片化的东西,足够吊打全世界九成五以上的封建君主了!

    比如此刻大秦对匈奴的战争,名义上是一支射向长城的骨箭,但根源却是匈奴人不信任秦国货币,而且不愿意放弃夺回盐田,并重新划定疆域的想法。

    毕竟在双方的谈判中,用于换取匈奴人出售羊毛获得的五铢钱的主要商品,正是从匈奴人手中夺取的盐田中捞取的食盐。

    而新划定的疆域,基本将匈奴人的活动范围控制在了漠北草原。

    整个大漠以南,阴山以北的,大片大片的温润、茂盛的草原,将作为双方的缓冲区……嗯,主要是让九原军收割牧草用的。

    而在谈判期间,典属国那帮家伙表现出的蛮横,让那几个出身蛮族的匈奴使者都自愧不如……

    如此这般,谈判崩了是很正常的。

    在扶苏看来,谈判崩了未必是件坏事,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敲打敲打匈奴人,给他们放放血,有利于保持他们和东胡人之间的平衡。

    真不是扶苏地域黑,而是这一时期的东胡人战斗力实在是不堪一提。

    战国七雄中,那个用来凑数的燕国,扩张领土的一大方式,主要就是暴打东胡,而后来的匈奴人,也几乎是摧枯拉朽一般的攻破了东胡,使之成为附庸。

    在扶苏用拼音复原着X本论的时候,金根车直入蓝田,而后在一队队精锐甲士的护卫下,进入守卫愈发森严的工业园。

    扶苏骑在马上,视线中是大群大群的工师正在指挥着新来的工人学习操作炼钢炉和其他工业设施。

    这个地方的示范作用已经初见成效了,最早的参与进来的匠人,以及部分机灵的隶臣已经通过考核,正式成为掌握全套流程的工师。

    所以在扶苏看来,这个示范区是时候做出拆分了。

    比如炼焦、炼钢等钢铁相关产业,可以迁移到泾水上游的云阳县,那里的农业基础很好,可以支持一个规模更大的工业区。

    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云阳是嬴阴嫚的封地,转移工业之后,可以给自家妹子稍微提高一些收入。

    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