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后才是颗粒归仓。

    听起来很美好是吧?

    但即便是到了后世,粮站收粮的具体情况如何,就见仁见智了……

    所以韩非才会疯狂强调‘故明君治吏不治民’。

    作为昔日韩国的宗室旁支,韩非大概见惯了人情冷暖、勾心斗角,尤其是和他亲身接触过得那些小吏。

    扶苏看着下方忙碌中的张苍,突然觉得他似乎比自己上次见到时,粗了一圈。

    嗯,他身上的官服貌似要重新定制了……

    扶苏微笑摇头,招手将公输轨叫了过来。

    “朕要的一百把贯虹刀可打造好了?”

    公输轨站在丹陛之下拱手说道:“回禀陛下,截止前日,一百把贯虹刀已经全部制作完成。臣这次来,特意携带了一把请陛下检验!”

    扶苏点点头,一名内侍急趋而出,旋即捧着一把长刀走了进来。

    这是一把在现有的环首刀基础上改进而成,刀身狭直,刀柄长约一尺,方便双手持握。

    其实扶苏本来想将它命名为绣春刀的,但考虑到老朱家有专利,所以就命名为贯虹刀,取长虹贯日之意!

    至于交给谁用,自然无需多言。

    ps:有关黍米和度量衡的内容,来源于《山西羊头山黍样实测度量衡标准考》,作者赵晓军。

    pps:感谢‘我心漫漫’、‘书友2016……9437’的月票!(?ω?)


………………………………

第一百六十一章 绣衣郎

    “今天朕要向尔等所述的,乃是名为‘三角测量法’……”

    扶苏坐在帝座之上,下方团团跽坐着上百名高冠博带的大臣。

    最前端的,是白白胖胖的张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又黑又瘦的公输轨。

    再然后,则是一些柱下史,和都水长、都水丞等掌诸郡县水利事务的官员。

    扶苏用手在空中比划了两下,大声说道:“所谓三角测量法的基本原理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任意三条边只能组成一种三角形!”

    “由此朕可以根据三角形一个边的长度和两个内角的大小,来确定另外两个边长。”

    “具体的方法,就是先选择两点,这两点的距离是能够精确测量的,然后在两点上分别测量同一个远方物体的角度,并由角度差和这两点间,也就是基线的距离,用三角函数公式进行计算。”

    张苍等人在地面上比划了两下,不明觉厉的点点头,恍惚间有一种回到少年时期的学室生活,想起了被算筹支配的恐惧。

    虽然他们不理解扶苏所说的三角函数是什么,但这一点,扶苏早就有所准备。

    他直接画了一幅三角函数表发了下去,让他们对照着自己参悟。

    其实只要有一个精度稍高一点的卡尺,然后把固定长度的边摆几百个角度,然后测量三边长度就可以了,很笨,但却很实用。

    扶苏今天所讲的内容,其实主要是给都水长以及他所辖官员们听的。

    都水长,是隶属于少府的一个官署。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山川河泽之利归于皇帝,那么治理山川河泽的钱自然也是由皇帝的私帑中调拨。

    不过扶苏今天将公输轨召来,还有另外一个目的。

    那就是他想要制作出一台简单的经纬仪。

    有了这东西,就可以绘制出更加精准的地图。

    无论是修路还是开挖沟渠,都可以派上不小的用场。

    所以下方的公输轨虽然极力想听扶苏讲述,但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双眼,去看向摆放在他身体另外一侧的一沓图纸。

    图纸最上方的封面上,用隶书写了一行大字,游标经纬仪。

    ……

    在咸阳宫西门大约两里之外的地方,有一条窄窄的街道,街道尽头,则是一连串看上去有些陈旧的屋舍。

    和陈旧屋舍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屋舍门前的广场上,并列的一排马车,装饰豪奢,马车的帘子大多数用寸布寸金的锦缎所制。

    而拉车用的驽马,浑身上下没有一丝杂毛,看上去神骏非凡,即便是在皇宫的马厩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良驹!

    这里就是咸阳城的学室。

    按照规矩,只招收内史地区的身有高爵,且千石以上官员的嫡子。

    换言之,在这里念书的全是秦国最顶级的二代。

    侯封骑在自己的瘦马上,缓缓从巷子外走来。

    守在学室外面的豪门奴仆轻蔑的打量了一眼侯封胯下毛色发暗的瘦马,但随即目光上移,看到了侯封头上的獬豸冠,以及腰间象征千石高官的绶带时,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将脑袋抵在地上。

    侯封也不理会他们,将马拴好后径直走上台阶,用手轻轻敲了敲有些掉漆的学室大门。

    大门打开,验看身份无误后,他在两名侍者的引领下走入学室。

    侯封虽然祖上出过名人,自己也师从韩非,但却并非学室出身,换言之,就是并非科班出身,而是凭借着自己的真本领……

    嗯,主要是扶苏的赏识,才得以成为千石高官。

    这是他第一次走进秦国的学室,发现学室里面和外面一样,简陋、破旧。

    学室中传出的朗朗书声,也是他烂熟于胸的律令条文。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这是法家历来推崇的一种教学理念,可以大量培养出合格的法吏,用来推行法治。

    侯封今天来学室,就是为此。

    当日他和扶苏畅谈了胸中所学的‘法术势’之道后,转天就在诏命中被任命为廷尉右丞,秩比一千五百石,铜印黑绶。

    在诏命结尾,扶苏并没有让他到廷尉府走马上任,而是让他在内史诸县的学室中,挑选一百名年十七八岁,精通法家六艺(类似于儒家六艺)的学子。

    在诏命中,这些学子被称为‘绣衣郎’,秩比二百石,将会在皇帝法架返回咸阳之后,跟随他一起东出函谷,监察天下!

    而现在,他还剩下大约二十多个绣衣郎的名额。

    其实按照侯封的想法,他是想要直接从咸阳周边府衙的循吏中挑选绣衣郎,毕竟这些人见多识广,方便开展工作。

    但扶苏直接把他的想法否了,在诏书中明确表态,绣衣郎需要的是敢打敢拼,锐意进取,相比循吏更加渴望建功立业之人。

    侯封一边向内走着,一边揣摩着扶苏在诏书上提到过的一个词,中二……

    ……

    “学子秦延年,九中其八,罚十杖,洗厕所一月!”

    “学子白无忌,九箭全中!”

    “学子……”

    看台下方,一个身穿黑袍,秦公族打扮的少年被两个壮汉就地按倒,扒掉外衣抽打了起来。

    而在另外一边,一个身材魁梧,但做夫子打扮的中年人哭丧着一张脸。

    学室律,学子发矢不中,负责教习的老师要被罚两甲。

    所以,这个壮汉很明显就是那只菜鸡的老师。

    侯封则在一旁偷笑,还好自己家境贫寒,进不了学室,要不然……

    商君制定的律法,不仅对黔首无情,收拾起贵胄来,更加无情!

    很快,大约有一百多个学子通过了射击、剑术等体能课的选拔,成功进入面试环节。

    侯封暗暗点头,心说怪不得陛下说穷文富武,咸阳学室中的学子在武艺一项上,确实要比其他县的学子好很多。

    他从身后侍从的手中捧着的竹筒中取出一卷竹纸,先是毕恭毕敬的躬身行礼后,才小心翼翼的打开。

    竹纸中是扶苏编纂的用于选拔绣衣郎的试题,其实就是根据秦律而做出的一百道选择题。

    十中其九者为上,选为绣衣郎。

    ps:感谢‘懂王’的月票和打赏!?(′???‘)比心


………………………………

第一百六十二章 扶苏:朕要养鸡!

    兰池宫玉华殿。

    按照秦律,每五天休沐一日。

    日上三竿,扶苏躺在软绵绵的大床上,欣赏着阳光下的美景。

    梳妆台前,沐浴之后的田姬,就像是一朵娇艳艳的水莲花。

    宫殿内温暖如春,所以这朵娇艳艳的水莲花身上披着一件几乎透明的薄纱,彷彿月光一般轻柔,勾勒出优雅迷人的身段。

    她真美,真的……扶苏将双手枕在脑后,直到他闻到了一股奇怪的味道。

    “什么味?”他开口问道,旋即抽抽鼻子,向着味道传来的方向而去。

    扶苏将脸贴在田姬白璧无瑕的俏脸旁,盯着她面前玉碗中的膏状物。

    田姬蹭了他一脸粉后,咯咯笑着说道:“陛下可是问的此物?”

    扶苏‘惩罚’着少女心十足的熟女,瓮声瓮气的说道:“是的,味道好奇怪,朕怎么从没有见过?”

    “不要,别……”田姬边用手引导着扶苏,边用颤音回答道:“这是臣妾做的一种女子面妆,牛骨髓为底,混入香料和朱砂,薄涂可做胭脂,厚涂可做唇脂……”

    朱砂,重金属警告……扶苏猛地一个激灵,双手下意识用力,田姬虽然一痛,但旋即却有一种莫名的愉悦,于是轻轻地哼哼了一声。

    不过扶苏对她似乎觉醒了什么了不得的天赋这件事,一无所知。

    他心中想的是,怪不得后世的皇帝平均寿命并不高,宫妃们脸上涂的是铅粉,唇脂用的是朱砂……

    而这些东西,大多又被皇帝们大口吞咽到了身体里……

    哎,做皇帝太难了!

    他倒并没有问田姬朱砂是从何而来,因为始皇帝的缘故,朱砂在宫中的库房中堆积如山。

    扶苏觉得自己还可以抢救一下,毕竟朱砂只有加热后才会分解出水银等重金属。

    于是他仔细的盘问了一番,得知朱砂只是用来调整颜色的,全程并没有出现加热的情况,旋即放下心来,细细的品尝了一会。

    嗯,好香。

    片刻后,扶苏告别了趴在床榻上,衣衫凌乱、发髻不整的田姬,大步流星般离开了玉华殿。

    走出殿门,冬日的寒风让他下意识裹紧了内侍披在他身上的貂皮大氅。

    与此同时,他的脚步变得有些发虚,一改刚才的龙骧虎步。

    古语云,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

    这一刻,扶苏对此深有体会!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扶苏抬头望着持续散发着光和热的太阳,心中莫名想起了这样一句话。

    春天到了,万物勃发,有一种昆虫也将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蝗虫!

    无论是现在的秦,还是后世的人类社会,蝗虫都是农业生产的一大威胁。

    扶苏记得,再过不久的汉武帝时期,曾经闹过一次巨大的蝗灾。

    因为天气干旱,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死亡,导致埋在土壤中的蝗虫卵得以存活。

    于是蝗灾起于齐鲁大地,之后一路向西横扫,直到汉朝的最西端敦煌郡,然后进入了茫茫戈壁,也就是后世的新疆地区。

    蝗灾沿途扫荡了汉朝最核心的农业区,至于西域有没有造成损失,则因为缺乏相关记录,扶苏不得而知。

    他知道的是,蝗灾一旦发生,如果处置不当的话,不仅仅是饥民四起,而且来年还有极大的可能性,再次发生蝗灾!

    嗯,蝗虫12块钱一斤……扶苏想起了他穿越之前在菜市场看到的一幕。

    不过后世里‘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入境蝗虫不二次起飞’的程度跟吃货们没有多少关系。

    主要还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比如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以及植物源农药等科技手段。

    不过,他能效法的是采取放养鸡鸭等方式治理田间地头的蝗虫!

    然而这就牵扯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了。

    那就是这一时期的黔首们家中没有什么鸡鸭!

    而且这个季节母鸡也不抱窝,也就是不会主动孵小鸡。

    主要原因是因为天气太冷,孵出来也养不活。

    扶苏坐在带着帷帐的肩舆上,裹紧身上的貂皮大氅,心中想起一句词。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既然母鸡们不愿意孵小鸡,那就换种思路,人工孵小鸡!

    后世里养殖业早就已经是规模化了,很多小型的养鸡场全靠从专业的孵化机构购买小鸡进行养殖,自身是不会进行留种繁育的。

    扶苏记得,在后世每到五一劳动节的时候,小学门口总是会有养鸡场的人,在校门口兜售养鸡场淘汰下来的小公鸡。

    五毛钱一个,一块钱三个。

    扶苏每年都会买,但最终的结局就是挨一顿打后,将小鸡送到城中村的亲戚家……

    毕竟小区中是禁止饲养鸡鸭等动物的。

    呵,现在朕是皇帝,朕要在皇宫中养鸡,谁敢反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