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扶苏觉得可以用耐火砖砌一个半封闭的火灶,中间留一条宽两寸的缝隙,这样火焰就会集中在缝隙上,正好用来加热锯齿。

    嗯,这样的话就需要在炼钢区之外另开一条生产线,用班组制流水线的方式生产钢锯。

    就像是生产扎甲的甲片一样,熔铸、锻打、淬火、打磨,然后在上面留下匠人的名字,方便追责。

    想到这里,扶苏伸出手,准备将自己的构思变成文字保存下来。

    等候多时的韩让立刻递上一只吸满了墨汁的毛笔,一个身材高大的内侍弯下腰,另一个内侍将竹纸放在他背上。

    啊,这腐朽的封建社会啊……扶苏低下头,就着皎洁的月光开始书写。

    ps:感谢‘梵天天梵’、‘夜_樱’、‘加贝峰’、‘申公喵(?ω*?)’的月票!(?ω?)


………………………………

第一百五十五章 月氏王:好想做大秦的狗啊!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

    戚蕊儿住的偏殿中,传出一阵清脆的歌声。

    扶苏微微一愣,停下脚步,唱歌者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妹妹,嬴阴嫚。

    至于抚琴之人,必然是戚蕊儿无疑。

    夜色朦胧,月光如水,扶苏站在偏殿之前,觉得如此良辰美景……

    翻牌子不如批奏折!

    今日事今日毕,就像商君所说,以日治者王!

    于是扶苏转身向正殿走去,让人将今天积压的奏疏送上来。

    跟在扶苏身后的韩让则微微叹息,觉得戚美人错过了一个大好的机会。

    正殿中,爆肝中的扶苏接连写下了一连串的‘可’后,拿起了一份从上郡传来的奏疏。

    那是王离送来的,关于抓到了那一只白犀牛的报告。

    扶苏在上郡做监军的时候,就时常耳闻这只白犀牛的事迹。

    只是那时候的扶苏不懂得,亦或是不屑用这种献祥瑞的方式,去讨好沉迷修仙的始皇帝。

    要不然,也不至于会一直蹲守在九原军中。

    最近一次白犀牛的出现,是一队骑卒跟在它的身后,找到了定边盐池的踪迹。

    为此,扶苏特意将盐池所在的地方,命名为白犀县,迁徙人口,开始采盐。

    嗯,再过几个月,盐池就应该出盐了……扶苏拿起奏疏看了一会,心中幽幽想起了另一件事情。

    那就是后世里鼎鼎大名的毛乌素沙漠,在这一时期,还是芳草萋萋的草原!

    真真切切的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因为暂时是无人区,所以没有牛羊。

    后世常说,是人们对这里的过度开发导致了那里变成沙漠。

    但在扶苏看来,并不尽然如此。

    他觉得造成这一切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按照后世的研究和扶苏的亲身感受,这一时期的关中平原,无论是降雨量还是温度,都和后世的成都平原类似。

    而河套平原,就是后世里被成为鄂尔多斯的地方,其温度和降雨量,和后世的黄河中下游差不多!

    降雨充沛,温度适宜,自然草木旺盛。

    而到了唐朝之后,全球温度骤然下降,河套平原变得干旱起来,植被退化,沙漠形成,黄河携带的泥沙量也逐年增多。

    而这一次的降温,直到民国时期才开始逐渐回升,即便是扶苏穿越过来的时候,也比秦朝时期的平均温度低了不少!

    于是,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之后,毛乌素沙漠开始逐渐出现绿洲。

    当然了,这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降雨量、耗水植物和蒸发量之间的不平衡,导致黄土高原土壤水分亏缺,群落衰败和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

    不过这和现在的扶苏没关系,在他的规划中,除了黄河流过的平原用来兴修水利,建设农垦区之外,剩下的地方要修建马场,以及饲养用于剪羊毛的长毛羊。

    哎,只可惜离伊比利亚半岛有点远,要不然可以获得美利奴绵羊的原始种,来培养大秦的优质绵羊……扶苏摇头叹息,在竹简上写下了他的意见。

    白犀牛放归草原,只要它不伤人,驱离到无人区就行了。

    这一时期又不能修动物园,而且祥瑞也增加不了稳定度,白犀牛送到了咸阳,只是养在园囿之中,供他一人参观。

    这样一来,除了耗费不少的钱财之外,与国、与他都没有太大好处。

    要是白虎,自然另当别论……

    扶苏写完,让人将这份奏疏加急送出,然后又拿出新的一份。

    这一份是典属国的官员刚刚送来的,月氏王再一次请求觐见,向他表示臣服。

    扶苏略微沉吟,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这个月氏王应该就是那个脑袋被冒顿砍掉当酒器的那一个。

    真·用你的头盖骨当碗用!

    嗯,对了,他还有一个胸大肌略显浮夸的女儿!

    扶苏想到这里,将毛笔沾沾墨汁在奏疏上写下自己的意见。

    封月氏王为归义候(伦侯,与侯爵相类而无封邑。),五部翕侯为大庶长,仍令各领其民,每年向朝廷进献良马百匹,牛羊各千头。

    任命李信长子李骞为护月氏校尉,秩比千石,领兵一千,进驻月氏王城昭武城,总领月氏事宜,享有战时调度月氏军队的权力!

    另外,月氏需得对秦放开西域商路,不得阻挠外邦来秦的商队,同时需要派人引导秦使前往西域诸国。

    扶苏写完,看着竹简上的文字微微出神。

    这只是他的初步想法,具体能不能谈成还是未知之数。

    不过,漫天要价,就是为了让人就地还钱的!

    这三条里能谈成两条最好,如果不成,第三条必须拿下,否则就将此次参与阅兵的军队,以及驻扎在陇西、金城的秦兵集中起来,准备战争!

    月氏人这些年地处河西走廊,倒买倒卖富得流油,攻灭月氏后得其财物,可用于犒赏军队;夺其土地,可用于屯田强国!

    扶苏写完奏疏,捏捏鼻梁,活动了一下筋骨,按照屋内漏壶上的标注来看,现在已经接近后世的凌晨一点了。

    韩让从门外急趋而近,靠近扶苏耳边小声说道:“陛下,赵姬夫人求见……”

    他微微皱眉,还不等他开口,韩让接着说道:

    “赵姬夫人已经在门外等了好一会了,因见陛下正在忙碌,所以一直未敢搅扰。”

    “既然如此,就让她进来吧!”

    扶苏微微颔首,心中想起一句广告词,觉得赵姬今天可能不会如愿以偿了。

    俄顷,赵姬提着一个竹篮走入。

    她穿着白色的襦裙,裙长曳地,袅袅婷婷,乌黑的长发垂在身后,因为夜风清凉, 外面还披着一身红色披风,在月光映照下,格外炫目。

    “陛下操劳国事,妾特意炖了一碗八宝粥……”

    赵姬跪坐在扶苏身侧,洁白如玉的俏脸上满是贤良淑德的神情。

    扶苏将桌子上竹简挪开,不经意间看到了赵姬架在弯眉秀目之间的,是他闲暇时亲手用水晶打磨而成的眼镜。

    好家伙,朕的XP算是被你搞明白了……扶苏伸手拦住赵姬堪堪一握的小蛮腰,笑着说道:

    “喂朕!”


………………………………

第一百五十六章 河东盐

    和渭水几乎并行的驰道上,车如流水马如龙。

    扶苏坐在金根车上,对面是容光焕发,一看就很是滋润的赵姬,和搂着嬴阴嫚小声耳语的田姬,以及缩在角落里画圈圈的戚蕊儿。

    腊祭阅兵已经结束,返回咸阳的时候除了顺便拜祭渭水南岸的历代秦君的陵寝外,不再需要皇帝法架,所以田姬等人就一致决定赖在扶苏这里不走。

    毕竟六马拉的金根车中有沙发、暖炉,更重要的是车厢底下有弹簧,这就大幅度的提升了长途旅行的舒适度。

    扶苏再次长叹一声,在戚蕊儿哀怨的眼神中开始肝起了奏疏。

    其中一份是少府公子衍发来的,有关河东盐田已经改造完毕,询问他何时前往视察,以及新法所出食盐的销售问题。

    当然了,奏疏开头和结尾一大串的颂圣之词扶苏就直接跳过了。

    至于他说的新法,则是扶苏效法后世在河东盐业博物馆看到的改良版垦畦浇晒法。

    河东盐为何有苦盐之称?

    就是因为最早采取的是捞取法。

    也就是说天日暴晒,自然结晶,然后让采盐工人到盐池边直接捞取,属于是完完全全的靠天吃饭。

    毕竟河东盐池天气干热,光照充足,年降水量远远小于年蒸发量。

    且位于中条山北麓,南风穿过中条山谷地,由于狭管效应风力加强,可以迅速吹散晒卤水时产生的水蒸气,使阳光能更有效地照射卤水,卤水持续蒸发,加快盐晶体析出。

    但也正因为如此,最初的捞取法所得到的,是包含有硫酸镁等杂质的粗盐,味道发苦。

    虽然也是盐,但却不好卖,因此很是便宜。

    而且靠天吃饭,产量也低。

    虞舜时期流传下来的一首《南风歌》,生动反应了当时河东盐田和人民生活关系。

    所以到了东汉时期,盐池采用垦畦浇晒法。

    就是人工在盐池外围,开辟一块畦地,将盐池中的卤水过水沟引入畦中,待水分蒸发,结晶成盐。

    不过这样做,所得到的依然是苦盐。

    而扶苏作为一名穿越者,自然选择了一步到位的改良版垦畦浇晒法。

    既在原有的垦畦浇晒之上,使用淡水搭配卤水晒盐。

    由于淡水温度低,卤水温度高,卤水原来的温度得到了调整,硫酸镁、硫酸钠等杂质就分解出来形成‘硝板’,结晶畦修筑在硝板上,这样生产出的盐不再发苦,而结晶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五六日即可成盐。

    从改良版诞生之后的历朝历代中,河东盐池在盐业生产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以一地之力,占据了全国八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辉煌时期更是达到过六分之一!

    而在扶苏看来,河东盐池不仅仅是帝国近在咫尺的财源,而且还有着另外一个重要的意义。

    人不吃盐不行,尤其是这个人力为主的年代。

    干重活必然会大汗淋漓,而流汗,这会带走人身体内的盐分,所以在《管子·海王篇》中有过这样的记载:

    ‘十口之家,十人舐盐,百口之家,百人舐盐。凡食盐之数,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妇人三升少半,婴儿二升少半。’

    也就是说,一个成年男子每月需要食盐五升半。

    秦国一升大约接近后世的200毫升,齐国因为和秦国之间商贸往来,所以将本国的升、豆、区、釜、钟等计量单位,改作升、斗,与秦国单位值相近。

    那么换算下来,一个成年男子一月消耗的食盐,差不多要在后世的1000毫升左右,约两斤!

    所以拥有鱼盐之利的齐国极为富庶。

    扶苏在江南地区高价收购茶叶,用利益引诱‘八千江东子弟’去开垦荒山,种植茶叶,以此来瓦解项氏一族对他们的号召力。

    这是他从后世里一部纪录片中得到的灵感,政府反分裂的另一个手段,就是给那些社会闲散人员一个用劳动换取报酬的机会。

    毕竟,孔方兄人人都喜爱!

    而治理同样是火药桶的齐地,则需要用两手准备。

    其一就是宠幸齐国王族出身的田姬,时机成熟的时候册封为皇后,并且争取生个男娃,立为太子。

    这样一来,齐女为后,齐女所生之子为下一任秦国皇帝,那么齐国的士民就会对秦国产生认同感。

    所以皇帝的好色是为国操劳,和普通人是不相同的!

    其二就是压低食盐价格,打击齐地的私盐贩子。

    在扶苏的记忆中,私盐贩子这个行业历来不容小觑,毕竟他们要钱有钱,手下的亡命徒更是不计其数!

    而在这一时期,齐地的私盐贩子主要是齐国遗留下来的公族,他们也是后世里田儋复齐的主要力量。

    要想对付私盐贩子,仅凭严刑峻法是行不通的。

    从事这个行当的和后世的毒枭一样,都知道自己的下场。

    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所以扶苏要做的,就是在河东盐出产之后,大量运输到齐地,用官方的力量进行倾销。

    利用垦畦浇晒法相比较私盐贩子们的海水煮盐法更低的成本,直接将齐地食盐的零售价,压低到私盐贩子的成本里。

    让他们卖一斤盐,亏一斤钱!

    从根上一劳永逸的解决私盐贩子的问题。

    至于朝廷有没有那么多的盐?

    这一点则完全不用担心。

    因为扶苏手中不止有河东盐池,还有定边盐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